共享经济时代宁夏全域旅游发展策略

2021-11-21 02:29
当代旅游 2021年27期
关键词:全域宁夏景区

马 杰

宁夏职业技术学院,宁夏银川 750021

引言

共享经济,是依托互联网和在线平台,将互不相识的陌生人的暂时闲置资源通过交易再次利用,获取相应报酬的一种新的经济模式,例如共享单车、共享汽车、共享充电宝等。在线平台通过互联网、大数据等信息技术,减少信息不对称,打破了信息屏障,将交易双方各自需求进行精准高效衔接,使人们享受到智能化、高效的旅行服务,降低了交易成本,实现了闲置资源的效用价值的最大化,为人们打造便捷、经济和高品质的旅游出行。共享经济,实际上是依托互联网和在线平台实现了财产所有者暂时闲置资源的再利用,通过在线平台匹配供需双方,减少信息不对称,实现交易成本的降低,同时也最大化了闲置资源的效用价值[1]。

一 共享经济模式对旅游业的影响与作用

(一)共享经济作为一种新兴经济模式,正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

比如共享出行中的共享单车、共享汽车;共享生活中的共享充电宝、共享雨伞;共享办公中的共享办公空间、共享专业技能等等,继这些共享之后,在旅游行业,一种新的共享经济模式—共享导游悄然而生。这是由一群85后的年轻人共同创办的一个在线导游预约平台—“蹭导游”服务平台,它是共享经济模式下的旅行体验创新。通过微信、小程序在线预约,相同兴趣爱好的旅行者聚集在一起,一同分享导游讲解服务[2]。同时也一起分担服务费用,实现导游资源的共享。“共享旅游”的出现不仅可以改变传统旅游模式下相关信息的相对垄断,让消费者在更多的环节上拥有主动权,还可以更好地满足消费者在各方面的需求。共享经济的崛起必然会对旅游行业带来巨大影响,未来“共享旅游”或将成为旅游经济中的新一个风口。

共享经济是当前可促进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重要而积极的创新方式,借助先进的互联网通信技术手段,游客在出行之前可以通过互联网平台获取大量相关信息,包括游记、攻略等用户真实体验信息,还包括目的地共享的民宿和民居。这样一来,旅行者不仅可以在旅行内容上做选择,还可以在住宿方式上有更多的选择,这对传统旅游业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3]。

(二)共享经济对旅游服务供给方式影响

在旅游共享经济场景中,信息基础设施的日益完善和网络通信技术的不断进步,旅游地居民零散的闲置空间、时间、资产、技能等,通过互联网平台实现了更好地整合和利用,转化为接待能力,不仅满足游客的多样化的消费需求,也架起了素不相识的不同空间游客之间的沟通桥梁。旅游共享经济以互联网为载体,催生更多以“旅游+”“互联网+” 的新兴交易和服务模式。除了在线房屋租赁、在线旅游租车平台等共享平台服务企业之外,特色私厨(家庭餐厅)、家庭访问点、旅游创客基地等不断涌现,助推旅游业实现前所未有的业态创新。

(三)共享经济对旅游发展方式转型和产品升级的影响

首先,“全民参与、共建共享”的共享经济理念改变了“景点旅游”的单一发展模式,为“多方参与、共同发展”的全域旅游开辟了新的、可持续的发展路径。改变了封闭的、孤立的景点旅游和景区旅游,促进旅游产业向开放的、综合性的旅游发展方式转变,从景区向广大的旅游地社区延伸,整合区域内各种旅游资源,鼓励全社会广泛参与,将各自分离的景区景点融入区域经济社会环境,跳出小旅游谋划大旅游,加速旅游发展方式从景点旅游到全域旅游的转变、从单一景点景区建设管理到综合目的地统筹发展的转变,加速了旅游业的重塑和升级[4]。其次,旅游市场主体的多元化,与游客需求完美契合。旅游服务供给可以根据游客自身的需要和喜好进行个性化选择,给游客提供的产品和服务更加贴心和有人情味。不仅可以提高因为季节性造成的设备设施闲置的社会问题,提高社会资源的利用率,还可以降低大规模进行基础设施带来的市场风险和旅游季节性波动造成接待设施闲置问题,更可以给游客提供温馨、有人情味的住宿环境,提高旅游服务质量。最后,共享经济平台给旅游目的居民、旅游者之间搭建了跨越空间的交流途径。高度透明的产品和服务选择过程,供需双方的交流更加自由、更加深入、更加全面,他们之间不再是单纯的服务人员与服务对象的关系,而是东道主与游客之间的新型关系,这种陌生人之间的信任关系,不仅极大满足了供需双方的选择意愿,还实现了旅游活动由观光主导向社区文化体验、乡村度假、城市休闲旅游产品的开发,集观光与休闲度假为一体的方向转变。

(四)共享经济对旅游就业创业的影响

传统经济条件下,旅游企业通过签订劳动合同的方式,将有扎实专业知识、精深专业技能、丰富工作经验的竞聘者聘用在特定岗位上,按照行业标准和相关规章制度进行管理,根据创造的价值,支付相应的劳动报酬。共享经济的出现,改变了人们根据工作需要安排日程的习惯,依据自己的日程进行选择工作。没有固定的劳动场所、没有规定工作内容的合同、工作时间灵活可变,不固定属于具体哪家企业,这种非常规的“员工”身份、具有自身独特优势的就业形式,与注重平衡工作和生活,强调工作的乐趣、挑战感和富于变化的新一代劳动者的就业需求完美契合,受到社会的大力追捧。共享经济的出现不仅改变了旅游服务的生产方式,还影响人们的工作方式[5]。

二 宁夏全域旅游发展现状及问题

近年来,宁夏积极把旅游业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进一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区为抓手,在全域空间优化、全域产业联动、全域市场开拓、全域服务配套上下功夫、做示范,围绕打造西部独具特色的旅游目的地,推进旅游向全域旅游转变,取得了积极成效。然而在新经济时代,特别是构建以共享经济为代表的智慧旅游发展严重滞后,难以适应新的发展需要。

(一)全力打造全域旅游目的地,旅游资源匮乏是发展的突出短板

据统计,2019年宁夏接待国内游客3998.45万人次,同比增长19.84%,实现旅游总收入340.03亿元,同比增长15%。目前,中卫市、银川市西夏区、永宁县、泾源县、彭阳县、平罗县、青铜峡市已成为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区。但是,宁夏地域狭小,可开发的景区十分有限,是宁夏一个明显的硬件短板。随着旅游新业态的不断丰富,传统旅游方式也发生许多变化,例如:从打卡式观光游向体验式休闲度假游的转变。旅游目的地特色文化、民俗体验等体现地方文化软实力的项目较少,形式和载体单一,宁夏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开发滞后也成为宁夏全域旅游发展的另一短板。

(二)大力改善旅游基础设施,配套服务明显不足

近几年来,自治区大力发展旅游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先后建成中卫市常乐镇南岸半岛,吴忠市同心黄谷川、盐池兴武营,固原市西吉火石寨、六盘山红军长征纪念馆等景区,加强基础设施,完善了对外通道建设,基本形成快速便捷的交通网络,高速、国道、省道到县乡道路一应俱全。然而,宁夏区县旅游交通没有形成闭合线路,旅游观光和公交线路覆盖面积小。城市与景区、景区与景区之间联通性和进入性较差。停车场、自驾车营地、游客咨询中心等公共服务设施短缺。服务手段不够规范,服务内容不够丰富,政府间、旅游企业间协同支持的合力不够强大,服务效率不够高,服务质量不够好。

(三)智慧化助力全域旅游,模式创新缺乏力度

近年来,宁夏通过本土化旅游电商平台先后与携程、同程、美团、驴妈妈、去哪儿网、百度糯米、天猫(淘宝)、阿里旅行、途牛、马蜂窝等全国性旅游电商(团购、攻略、资讯)平台进行对接,实现宁夏景区门票线上多渠道宣传分销,线下统一验证、统一数据,方便了景区统一管理与运营。沙湖、沙坡头、镇北堡西部影城及水洞沟四家5A级景区以及全区A级景区完成了景区电子门票验证系统、景区Wi-Fi全覆盖系统、智能大屏显示及广播系统、智能停车场管理系统等景区智慧化建设工程。但总体水平较低,有的网站存在信息更新不及时、旅游智慧系统建设不够规范等问题,难以适应当前智慧旅游、共享旅游需要。

三 共享经济时代宁夏发展全域旅游的策略

宁夏地处西部内陆小省,旅游资源匮乏。为了加快推进旅游强区战略,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助力乡村振兴。在全域旅游示范区建设过程中,顺应共享经济发展趋势,合理规划、妥善布局。以打造精品、优质的旅游景点为抓手,强化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景区服务接待能力,培养旅游新业态、新产品,满足旅游者个性化、多样化的旅游消费需求。如何让共享经济更好地为全域旅游示范区建设服务,为全域旅游的发展注入充足的动力;如何让两种新理念进行深入地交汇、融合,最终实现两者间的联动融合、良性发展,是今后一段时间宁夏旅游业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加快构建适应共享经济的体制机制

新业态、新产品的出现都需要尽快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加强标准化、规范化管理,以减轻给旅游市场的监管带来的压力和难度。共享经济跨区域、跨行业、网络化等特征,产生的旅游商品种类多样、层出不穷,涉及的法律关系复杂。我国在共享经济方面的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还不完善,存在许多政策空白和制度缺陷,对现有的旅游商品管理法规形成很大的难度和挑战。建议进一步把握共享经济市场发展动向,建立联合体制,细化共享经济主体信用、税收、保险、经营资质、从业资格等方面的法律法规,推进执法、政策、规划、统计创新等全域旅游管理,立法对共享经济主体有可能实施的侵害行为进行规制,制定强制性行业标准,确保产品质量安全,探索向社会机构、专业组织购买旅游管理服务的社会化管理模式。加强信用监管,完善信用公示平台,探索对旅游者投诉信息进行常态化、规范化公示,减轻各种风险、非法行为对旅游市场的冲击,为共享经济步入正轨提供立法支持[6]。

(二)促进旅游共享经济商业模式的创新

旅游是一个综合产业,共享模式推动个体经济不断发展壮大,也让供给双方选择更加自由多元。共享经济的快速发展降低了消费者交易成本,满足了供给者的经济需求。对于旅游开发运营主体来说是一种商业思路的转变,更是对原有供给模式和交易关系的创新变革。宁夏在全域旅游示范区建设过程中,旅游项目开发运营应充分考虑吃、住、行、游、购、娱等各种旅游元素和游客的个性化需求,房、车、人、景等资源都可以通过共享经济商业模式,推进更多共享经济项目的实施。积极开展互联网约车、民宿旅游接待、分时度假等共享经济试点模式,将闲置的旅游资源和要素与个性化、多样化的消费需求有效整合与配对,从中探索适应市场需求的旅游共享经济商业模式,全方位、高质量地满足旅游者消费需求,促进全域旅游向纵深发展[7]。

(三)全社会参与打造数字化全域旅游

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社交媒体和移动技术广泛运用并日益精进,旅游业的发展,要树立共享、协同、聚合三大理念,推进组织形式、商业模式、管理方式创新,推动信息技术在旅游领域的深度应用,促进旅游产品数字化、个性化、多样化,推进旅游业数字化智能化发展。推动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技术与全域旅游融合发展,培育垂直电商供应链平台,促进线上线下资源有效整合和利用,提高旅游服务便利化智能化水平。

四 结语

推进信息技术创新,瞄准新高地,培育新动能,提升全域旅游信息化水平,全力打造数字化全域旅游。需要全社会通过应用化、移动化、终端化满足客户需求,打造个性化、终身化、定制化产品和服务,实现全方位、全链条、全集成服务,使旅游和相关产业实现协同发展,产生聚合效应,实现共享客户、共享信息、共享服务、共享资源。

猜你喜欢
全域宁夏景区
“一碗面经济”是怎么“擀”成的?——县域经济应当精于全域“链条”
云南发布一批公示 10家景区拟确定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摘牌』
宁夏
“摘牌”
某景区留念
全域旅游视角下的“草原+”
宁夏
《2017全域旅游发展报告》发布
全域旅游嘉年华我在黔南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