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式教学在职业院校导游人才培养中的应用

2021-11-21 02:29
当代旅游 2021年27期
关键词:景点体验式导游

杜 映

安顺职业技术学院,贵州安顺 561600

引言

高职院校旅游专业学生,需具备扎实的导游基础知识和良好的导游讲解能力,体验式教学在培养学生的导游技能方面具有很强的适切性。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职业院校逐渐加强导游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开始带领学生走进景区,学生在课堂内外模拟导游讲解。这样的教学形式表面上给予学生锻炼的机会,但实际还存在诸多问题。首先,参与不等于体验,实践教学不等于体验式教学。学生在完成教学活动后是否进行反思是影响教学质量的关键,若没有及时地从行动中进行归纳和总结或总结内化的深度不够,教学效果将大打折扣。其次,部分教师在设计体验环节时形式过于繁杂多样,学生注意力被转移到纷繁的教学设计之中反而弱化理论知识的掌握。

虽然越来越多的教师注意到体验式教学的重要性,但受教师对体验式教学的了解程度及现实因素制约,现有的体验大都是虚拟情境下的体验。尽管教师运用信息化教学手段及角色扮演、情境模拟等方式创设环境、开展教学,但学生走不出课堂,无论创设的环境再逼真,学习效果也大打折扣。体验式教学模式下,学生可以在导游讲解课上由教师带领前往景区景点实地体验。这样的教学模式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习动力,帮助学生充分理解景区景点文化内涵。同时,现场优秀的示范讲解也使学生有了模拟讲解的示范参照,在导游形象、神情、动作、语态上有了更多了解。简而言之,在职业院校导游人才培养中,体验式教学是一种帮助理论知识理解与导游讲解表现的教学模式。

一 导游人才培养现状及问题分析

(一)培养现状

调查期间,笔者深入某高职学校《导游讲解》课堂随堂听课,期间通过观察法以及教师访谈、学生访谈,了解了当前学校开设课程的实施现状及学生的学习感受。根据调查结果,总结了当前职业院校导游人才的教学流程,分为景点探索、知识讲解理论授课、背诵训练和期末检测室外实训四个阶段。

在景点探索阶段,教师会先带领学生前往相关游览区,由教师担任导游员,带领学生参观,但这并不是普遍教学环节。调查发现,仅个别青年教师会带领学生实际踩点,大部分教师课堂开始阶段就直接进入知识讲解、理论授课环节。与此同时,采用这种授课模式的教师也并非在每个主题游览区都会带学生踩点参观,很大程度上由教师时间、天气状态、教学进度等因素决定,并没有一套严格的执行体系。

在知识讲解理论授课阶段,教师主要采用讲授法,整堂课下来基本无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学生对景点的理解全凭想象。以笔者随堂听的《龙宫导游讲解技巧》一课为例,在讲解宗教旅游相关知识进行引申时,教师引导学生们回顾之前参观过的寺庙佛像来辅助讲解。这时,若没有统一的集体参观,学生很难理解教师意思,对于没有过多旅游经验的学生而言,这样的授课方式也使他们很难通过先前经验指导学习。

背诵训练是教学的第三阶段,在这一阶段,每个老师都有自己不同的教学方法。大部分老师采用在教室让学生轮流背诵,采用车轮战术或互相抽背。学生在对景点不熟悉的情况下,只能生搬硬套的讲解景点知识。

最后一阶段是期末检测室外实训,该环节也并非每位教师都有的教学环节。有的教师在教学评价时不涉及对导游讲解实践的打分,因此也没有以室外实训作为期末考试的环节。部分教师会在期末阶段邀请全班同学家长随学生一起前往市区景区,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每组负责不同的景区,学生间彼此承担不同的讲解任务,家长则作为游客,接受学生的导游讲解。这样的考评方式虽然给予学生实践锻炼的机会,但只有期末考试一次机会,很难真正实现能力上的提高。

(二)问题分析

1 欠缺课堂互动性,学生参与度不高

良好的课堂教学应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在此基础上进行有效的课堂互动,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根据笔者课堂观察,现阶段教学的主要授课方式为讲授法,教师讲、学生听,基本没有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更是无从谈起,这样以教师为中心的被动听讲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观察中发现,很多同学在这样的授课模式下趁机开小差,从而影响课堂教学效果。

2 教学场景以室内为主,轻视学生体验

在调查听课阶段,教师普遍将更多的关注点放在了景点理论知识的传授,学生被动接受教师灌输的知识,很少有独立思考自主发现的环节设计。在开始某一游览区学习时,学生普遍没有参观经历,有时教师教学甚至没有PPT等图片影音资料辅助,这常常使学生现场感欠缺。就算部分教师加以图片或VR实景软件帮助,但二维画面的视觉效果与身临其中的三维立体感带来的学习效果注定不同。

3 以教师为中心,教学手段单一

《导游讲解》课的最终目的是培养锻炼学生的导游讲解能力,但目前由于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体系及授课模式等原因,学生无论是模拟讲解还是实地讲解的机会都很少,教师教学手段单一,课堂教学时常陷入“讲课—背诵”的循环之中,学生技能训练不足,无法满足对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需要。

二 体验式教学应用于职业院校导游人才培养的益处

体验式教学是以课堂教学活动、日常生活体验、参观考察等实践行动为主要形式,以个体参与、亲身体验为特征,以直接经验为主要课程内容所展开的教学。结合职业院校导游人才培养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分析,可总结出体验式教学在实践能力培养、学生主体地位提升以及锻炼自主学习能力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一)体验式教学有利于实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

体验学习的一项重要特征是“体验学习是作为一个学习的过程,而不是结果”。体验学习强调学习者自身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贯彻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准则,相比传统教学模式,学生角色由被动变为主动,成为学习主体。以导游人才培养为例,现场景点体验课上,教学过程注重学生参与,给予学生自主探究的机会。在每次现场景点体验课前,教师都会结合教学内容提前准备好相关知识清单,清单上的部分空缺内容让学生走进景点,展开观察,自行填写。这使得学生在体验过程中,不仅要眼看、耳听,还要动脑思考,主动探索,从原来传统理论课堂的接受知识转变为发现知识,达到真正意义上的知识建构。在课后评价上,学生表现不再由教师评价“一刀切”,而是采取师生互评的方式,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1]。

(二)体验式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从教学过程上看,体验式教学给予学生更广阔、多维度的学习空间,学生与知识接触的桥梁不再只是课堂上教师书本知识的传授。他们可以走出课堂、可以运用声影技术、可以与同伴交流。结合导游人才培养来看,在现场景点体验课上学生具有自主探究时间,在这一环节,他们根据教师提前设计的知识清单以及任务问题,以小组为单位,自主探索、拍照记录;教室理论深化课前,学生会提前在学习群内获得教师分享的自主学习包,其内容涉及上节景点体验课与下节教室理论课的相关知识延伸等文化背景资料,学生阅读的文稿与下节教室理论深化课的教学任务有一定关联[2]。通过这样自主学习与课堂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扩大了学生的知识来源,逐步培养了学生的探究意识与自主学习能力。

(三)体验式教学有利于实现教学目标

从教学效果上看,体验式教学模式强调教学效果的实用性,促进“理论—技能”的转换。在体验式教学中,教师带领学生以体验为起点,以行动检验为终点,随后螺旋上升,不断提高。这区别于传统教学模式中重理论轻实践的知识本位课堂模式,不仅在体验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掌握,更在体验与检验中得以磨炼技能,实现理论加技能的共同进步,促进教学目标的达成。以导游人才培养为例,通过体验式教学,学生有机会直接或间接地接触景区景点,使得感官知觉印象加深,更有助于相关理论知识的理解记忆[3]。

三 体验式教学应用于职业院校导游人才培养的方法与措施

根据库伯的体验学习理论,将课程进行知识整合后,每一课程的体验式教学模式共分四环节、三次课。第一次为现场景点体验课,学生初入情境,激发体验。在教师的带领下,学生深入景区,感受情境,联想或形成新的内在经验积累,形成对景区景点的初感以及对导游讲解工作的基本认识;接下来,在教室理论深化课上,带着室外参观体验收集的相关资料深入理论学习后,带着自己的经验感受去思考课堂问题、思考导游词的撰写与讲解的表述;在此基础上,更进一步,经过系统的学习后,在感性认知与理论学习的基础上,将所学的内容概括总结,形成个人导游词及对导游讲解工作的领悟[4];最后,根据抽象概括总结的相关可供交流的内容,把它们加以实践运用,真正内化为学习者个体的“知情意”,为之后的体验学习奠定基础,在每一阶段,都有不同的教学实施策略。

(一)亲身体验—深入环境感知

深入环境,认真感知,强调的是景点的真实性。“百闻不如一见”,来到现场,有了眼见、耳听、手摸的体验,学生对景点的记忆就会从书本上的文字记忆上升到三维立体的空间图形记忆,将文字知识转化为空间图形,不仅帮助学生理解更加速记忆。其次,“体验”的不单单是客观的空间环境,学生的体验过程伴随专业导游员的讲解,他们体验的更是一名出色导游员的体态举止,谈吐交际[5]。这样的体验是仿真VR虚拟所带来不了的收获。在具体体验这一环节,教师必须给予学生真实的环境与示范引领。

(二)反思观察—学生主体自我发现

库伯认为,学习是一个以体验为基础的持续过程。学习者在学习之前并非一张白纸,每个人都或多或少的带着自己的先前经验进入新的学习情景。因此在这时,教师也要处理或修正学习者的原有经验,引导学习者原有的经验开始,将新旧经验结合,教学效果将大有提高。这要求教师在学生体验中适当安排合理的学生任务,帮助学生关联眼前环境与过往认知。在本次课上,教师布置给学生的自主探究、图片搜集任务就合理地将两节课衔接,保证学生的外出体验不是教师主导的走马观花,更有学生的自主发挥空间,保证了体验的有效性。但体验过程也暴露出一定不足,很多学生反馈在现场讲解阶段,教师讲解后直接进入下一环节,学生分组探究,在这中间缺乏师生互动。更多学生希望教师能在每一个景点结束的时候都设置提问环节,增强师生互动,也更好地了解景点,这其实也反映了学生希望借助师生互动的机会,将原有知识结构与眼前体验环境所学的新知识产生联系形成疑问的过程[6]。

(三)抽象概括——归纳总结具象输出

在经历了前期亲身体验与问题启发的思考,在理论学习之后,学生对知识有了基本的掌握。学以致用的第一步就是内容产出,在《导游讲解》课程中,这一环节主要表现在学生对导游词的撰写归纳。在这一环节,学生为主体,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把他们对理论知识的记忆融合个人情感体验,以文字的形式概括总结。但在操作中却发现学生的抽象概括输出效果并不理想。分析原因可发现,这一教学环节设置的初衷和作用并无问题。

(四)行动应用—学以致用检验评价

在这一环节,学生的任务升级,他们不再只是围绕知识内容进行加工整理,更要进行角色转换,将输出的内容通过语言、动作、神情进一步表现出来。师生关注的重点从言语文字上升到形象气质、言语谈吐、文字内容的综合表现。这一环节中,课堂的主体仍然是学生,给予他们展现的机会,对前期课程所学进行总结展示,也是一次综合学习成果的展现。教师需要做的是在给予学生舞台的同时,从专业的角度进行评价,帮助学生了解不足,再接再厉。

在课堂教学中,这一环节采用教师随机抽签或小组自荐上台的方式展开,每小组最终派一名代表上台进行导游讲解,这就导致了整个体验式教学最后一环覆盖范围面低,无法实现每位学生感受完整的体验式教学,影响教学效果。针对这一情况,可适当调节景点模拟课的教学形式。

四 结语

综上所述,在导游人才培养的体验式教学中教师在不同的环节分别要注意环境的创设、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总结概括、帮助学生评价等方面。但每一环节都是以学生为主体展开,教师始终扮演着学生引导者的角色,很难一言以蔽之体验式教学需要什么样的教学手段,教师的重点应该是不同环节所扮演的角色与实施策略。在学生逐渐掌握体验式教学的流程、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后,引导他们从教师引领的体验走向自主体验,由体验式教学走向自主开放的体验学习,培养良好的导游讲解能力。

猜你喜欢
景点体验式导游
情景体验式外宣纪录片《四季中国》民俗文化负载词英译探微
用体验式探究活动打开探索之门
跟着西安导游吃,准没错
假期后,景点在干什么你想象不到
打卡名校景点——那些必去朝圣的大学景点
浙江金华开展新录用年轻公务员体验式实践锻炼
黄希川
网约导游
我是小导游
没有景点 只是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