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塔城地区棉花质量分析

2021-11-21 11:41李金伟
中国纤检 2021年10期
关键词:塔城地区棉农籽棉

文/李金伟

塔城地区含四县三市,属大陆性温带干旱气候,是新疆北部地区光热资源最丰富和无霜期最长的区域,非常适宜棉花的种植生长。全地区棉花种植面积约370万亩,种植机械化、采棉机械化已全面覆盖,塔城地区的棉花种植主要集中在乌苏、沙湾两市,和丰县的南部开发区和托里县与乌苏市相邻地界也有种植。按照棉花种植历史年代分区:乌苏、沙湾及周边区域为老棉区,和丰县南部开发区和沙湾市沙北新区为新棉区。按照棉花质量区分,有些区域可划分为优质棉生产基地,例如:乌苏市车排子镇、石桥乡、甘家湖牧场区域和沙湾市金沟河镇、四套河子镇、沙北新区部分区域的土壤及局部气候等条件更加适合棉花生长需求,加工后棉纤维颜色洁白,可纺性能高,具备优良的内在品质特点,已享誉全疆乃至全国棉花行业。

塔城地区棉花加工企业情况

目前,塔城地区行政辖区内共有153家棉花加工企业,其中乌苏105家、沙湾43家、和丰3家、托里2家。塔城地区棉花加工企业数量近几年呈递增趋势。

2017年,国家取消对棉花加工资质质保能力审核及年度复验工作,允许具备符合棉花检验体制改革条件的加工企业(无资质)依照程序按要求申报,由当地发改委联合其他相关单位组织验收。2018年企业增加数量较多,主要原因是乌苏市政府针对大桥片区无资质棉加企业扰乱正常棉花市场经营秩序的现象进行整体规划:对具备条件的企业及时组织验收,对于不满足条件的企业尽快实施技术改造,或按照重新整合等原则逐年申报验收,截至目前,乌苏市棉花加工市场已基本规范。

对比乌苏、沙湾两地棉花加工企业数量及规模,可以得出乌苏辖区内企业整体规划、设备状况、经营模式略逊于沙湾片区,虽然两地棉花种植面积都在180多万亩,但乌苏市棉花加工企业数量较多,加工存在产能过剩的现象,所以每年棉花收购季节乌苏片区籽棉竞价抢收现象最为突显。

塔城地区棉花产量及质量分析

1.棉花产量相对稳定。2018年度塔城地区棉花公证检验量为51.3415万吨、2019年是49.4419万吨、2020年是60.3605万吨。2020年度棉花检验量创下历史新高,相比往年检验量增加了20%。检验量增加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①2020年棉花亩产明显提高;②辖区内有些企业具有兵团收购加工资质,部分兵团籽棉流入辖区企业;③乌苏、沙湾交通方便,是北疆棉花交易的中心地带,企业竞价收购籽棉的情况明显,辖区内部分企业收购量大于往年。当然本地产出的籽棉也有流出至外地销售的情况,但是根据塔城地区棉花种植总面积,再依照去年农业部门测算的单产数据折合成皮棉总量,塔城地区原本生产加工60万吨皮棉是在正常范围的数据。

2.棉花质量分析。影响棉花质量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几点:①棉花品种,品种不同,产量也不一样;②自然条件,包括温度、光照、土壤等;③田间管理,滴水、施肥、病虫害防治等:④棉花收购环节质量控制,是否严格执行“一试五定”、收购籽棉是否分级堆垛、籽棉存储条件等;⑤加工工艺及生产管理,包括设备条件、籽棉烘干处理环节是否妥当、企业是否可以做到即将加工籽棉的质量监测并及时调整加工工艺(因花配车)。

2019与2020棉花年度棉花质量各项指标比对

1.颜色级。2020棉花年度颜色级白棉三级较2019棉花年度增长明显;2020棉花年度白棉三级(82%)较2019棉花年度(65%)比例提升了17个百分点,白棉四级较2019年度比例下降了22个百分点,白棉二级比例提升了5个百分点,淡点污棉增加了1个百分点。

2.马克隆值。从棉花马克隆值来看:2020棉花年度A级比例(4%)较2019年A级比例(24%)下降了20个百分点。 2020年度B级比例(62%)较2019年度B级的比例(74%)下降12个百分点。2020年度C级的比例(34%)较2019年度C级的比例(1%)增加33个百分点。统计结果表明,2020棉花年度马克隆值A级、B级比例低于2019年,C级比例高于2019年。A级降低C级大幅度提高的结论是棉花整体质量下降。

3.长度。从棉花长度看:2020棉花年度长度级25mm~27mm比例(18%)较2019年的2%增加了16个百分点。2020年长度级28mm比例(54%)较2019年(24%)增加了30个百分点。低级别占比高那么意味着高级别占比就会降低,2020年度长度级29mm~32mm比例(28%)较2019年的(74%)下降了46个百分点。统计结果表明,2020年度棉花长度级相较于2019年的质量下降严重。

4.长度整齐度。从棉花的长度整齐度来看:2020棉花年度长度整齐度“高”比例(17%)较2019年的29%减少了12个百分点。“中等”比例(80%)较2019年的69%增加了11个百分点。“低”比例(3%)较2019年的2%增加了1个百分点。

5.断裂比强度。从棉花的断裂比强度来看:2020棉花年度断裂比强度“很强”和“强”比例(26%)较2019年的40%减少了24个百分点。2020年“中等”比例(72%)较2019年的55%增加了17个百分点。2020年“差”比例(2%)较2019年的1%增加了1个百分点。统计结果表明,2020棉花年度断裂比强度等级整体质量水平较2019年略有下降。

6.轧工质量。从棉花的轧工质量来看:2020棉花年度轧工质量P2比例(100%),与2019年度相比,没有变化。

分析及结论

塔城地区棉花种植面积稳定,单产逐年提高,这是得益于国家棉花补贴方式的深化改革,提高棉农积极性的同时有效地稳定了棉农的经济收入;农村土地整合及经营机制不断完善;棉花机械化种植技术不断提高,丰富的田间管理经验和成熟的机械化采摘模式;还有加工企业设备不断更新升级。这些条件都有效保证了塔城地区棉花生产的总量和质量。

(一)2019年棉花质量各项指标相比往年都有提高,2020年棉花品质指标中颜色级质量好于往年,可是其他指标不如往年。如:马克隆值A级占比下降了20个百分点、断裂比强度S2占比下降了14个百分点、长度29毫米以上占比下降了46个百分点。这些都是棉花交易、纺纱配棉中的关键指标。

(二)棉纤维内在品质下降的主要原因有:

(1)棉花品种多而杂,各地推行“一主两辅”效果不明显,高品质棉花品种种植还在进一步推进并且没有任何补贴,所以棉农种植积极性不高。籽棉在交售过程中加工企业基本上都是以籽棉毛衣分的高低进行定价,再加上棉花补贴以亩产重量进行结算,所以棉农更愿意选择产量高、衣分高、成熟早的品种,而忽略棉种内在品质,棉花质量对价格影响不大,棉农对棉花内在质量关注度不高,导致棉花质量结构不健全,高品质棉花品种种植积极性不高。

(2)受疫情影响,棉花质量管理不够规律。去年7月、8月出现疫情期间,正赶上棉花打顶完成后的田间管理关键期,一般这个阶段病虫害较多,受疫情影响没有及时防治病虫害,影响了棉花的产量和品质。

(3)棉花采摘过程存在质量隐患。在棉花采摘过程存在棉农掺水、掺土、掺杂的情况,尤其是采棉机采摘时,存在打模过程中往棉花中掺土、故意调小采棉机隔距将棉秆棉叶等杂质尽量多地采摘增加重量的现象。因为收购籽棉中杂质过多,棉花加工企业为了棉花美观好看,在加工时过度清杂,降低了棉花的品质。

(4)部分地区籽棉抢收较为严重。目前北疆棉区98%以上棉花采摘方式为机采,采摘期和收购期均逐渐缩短。再加上籽棉价格在去年收购季节一路猛涨,企业为了争夺资源,只要水分不超过15%,基本上都是通货收购。籽棉竞价抢收现象明显,籽棉检验程序在不利于棉花品质保障下,也为采摘中掺水掺土掺杂创造了空间。

(5)棉花采收季节田间管理不科学。由于秋季气温高、雨水少,适合棉花开铃吐絮,棉农为提高单产,等待更多棉桃开裂吐絮,有意延后采收时间,导致早期吐絮的棉纤维生长期过长,纤维直径变粗过于成熟,影响了纤维内在品质。还有,去年随着籽棉收购价格不断飙升,棉农不按照棉纤维生长规律进行采摘,将棉花放在田间作为与企业价格谈判的筹码,等价格合适了,才让采棉机下地采摘;若是价格不合适,继续等待下一家收购企业上门谈判,没有做到适时采摘,影响了棉花质量。

(6)棉花加工企业生产管理经验不足。棉纤维的马克隆值偏大就表明纤维粗、刚性强、柔韧性差,加工时利于排除杂质等特点,但如果生产工艺调整不合适更容易损伤纤维品质。例如,有些企业前期不清楚也不检测收购籽棉的质量,盲目烘干、快速生产,没有做到因花配车的技术要求,严重损伤棉纤维内在品质,尤其是纤维的长度值和强度值。

棉花质量提升建议

(一)进一步规范棉种市场。坚决杜绝棉花品种多、乱、杂,质量参差不齐现象,不能一味强调棉种的衣分和产量,而忽视了棉花纤维长度、断裂比强度和马克隆值等内在品质指标。农业部门要因地制宜继续加强和推进棉花品种“一主两辅”的种植导向选出优质高产机采棉品种,为棉花产业高质量发展夯实基础。

(二)继续鼓励扶持上规模的新型经营主体。大力培育和发展以共赢制土地股份合作社为重点的新型规模经营主体,鼓励农户将土地入股(或流转)到合作社,采取“一社一种”单品种植、标准化、精准化管理模式的生产机制,尽快突破棉花生产质量的共性技术瓶颈,实现棉花质量大面积提升。

(三)加强和完善企业监督机制。第一,配齐配强纤维质量监督管理执法队伍。第二,严格落实棉花加工企业质量信用评定制度,加强信用等级实施分类监管,共享棉花加工质量信用信息,推动质量信用与企业融资、品牌创建、政府补贴等挂钩,加大对加工企业的示范引领和失信惩戒作用。第三,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加大棉花收购、加工全过程的监管力度,坚决杜绝未按国家标准和技术规范收购、加工籽棉,尤其是故意简化籽棉收购检验程序和收购超水分棉,还有未按国家标准和技术规范排除异性纤维,混等混级加工籽棉等违法行为。第四,加快推进棉花地方立法,完善塔城区市场监管法治建设,全力推进《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棉花质量监督管理办法》制定出台,以更高层次和法治轨道加强棉花质量监督,规范产业运行,提升监管效率,优化收购、加工环节的监管举措,适应当前的棉花产业发展,从制度层面完善棉花质量监管内容、方式和手段,服务自治区棉花产业高质量发展。

(四)创建棉花交售信誉网络平台 。如何有效提高棉农质量意识这是一个长期存在的问题,也是最难解决的问题,建议由政府部门创建棉花交售信誉网络平台,对于棉农或棉花经纪人(棉贩)采摘和交售籽棉过程中故意掺杂、掺假行为,经相关部门核实,证据确凿后可以在信誉平台实名公布,起到引以为戒的作用。

猜你喜欢
塔城地区棉农籽棉
国内外籽棉加湿系统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棉农
籽棉加湿刍议
塔城地区皮棉公检量突破30万t
塔城地区纤检所干部深入农田助力棉农春耕
塔城地区纤维检验所顺利完成2016年度棉花仪器化公检工作
组合式籽棉清理机在机采棉清理工艺中的应用
印度棉价暴跌导致棉农自杀
一三三团籽棉收购突破12.18万吨收购量创历史新高
塔城地区农田化肥投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