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导语:语文教学的“导航仪”
——以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为例

2021-11-21 17:53周梅霞
读与写 2021年24期
关键词:导航仪英子导语

周梅霞

(福建省晋江市池店镇钱头小学 福建 晋江 362200)

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从三年级开始,在每单元的起始页单独设置一个页面——单元导读页,它由图画、人文主题及单元要素三部分构成。三部分皆有各自的特点:图画形象诱人,表现人文主题的句子富有诗意,给人予美的享受,单元要素清晰明了,突出单元教学重点。单元导读页集中体现了编者的设计意图,给教师的教、学生的学指明了方向,是单元教学的指挥棒,读懂单元导语非常重要,那么,如何正确解读并巧妙运用单元导读呢,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做浅析。

1.图文并茂,导出学习兴趣点

美国的教育家布鲁姆曾说:“一个带着积极情感学习课程的学生,应该比那些缺乏感情、乐趣或兴趣的学生,或者比那些对学习材料感到焦虑和恐惧的学生,学习得更加轻松,更加迅速。”统观小学语文单元导读页揭示人文主题的句子,有的出自名人名言,有的摘录优美诗句,有的言简意赅指明核心观点,总之,图片和文字互相陪衬,使内容丰富多彩,图和文给人美的享受,达到未成曲调先有情的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阅读期待,为单元教学奠定坚实的感情基调。例如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人文主题是“美好品质”,“美好的品质,犹如温暖的阳光,带给我们希望和力量。”导语以诗的方式呈现,配以阳光斜照下大手牵小手的图片,给人温暖、美好、充满希望的感觉。如何运用导读页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呢?首先,在单元教学之前,老师让孩子们一边欣赏着图片,一边美美地读一读单元导语,明确本单元的人文主题,接着引导孩子们回忆生活中哪些人拥有怎样美好的品质,最后从生活回归到文本,学生提出疑问:本单元讲述了哪些人的故事?在他们身上发生了什么事,折射出这些人物怎样的美好品质?孩子在学习本单元之前并非一张白纸,他们有一定的生活、学习积累,老师要做的就是勾连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在此基础上学习新的知识。通过以上欣赏、朗读、回忆等环节的铺垫,孩子们对本单元的学习内容怎能不欣喜,怎能不期待。

2.承前启后,导出知识衔接点

通过单元导语,我们知道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学习带着问题默读,理解课文的意思。”部编版各个单元要素之间并不完全是独立的,而是平行中有交错,所有要素之间相互支撑,螺旋上升,最终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综合提升。学生对默读并不陌生,二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教材提出默读课文的要求,并教给学生默读的方法,即默读时能够做到不出声,不指读。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在二年级学习的基础再次提出默读任务,对默读有更高的要求,即带着问题默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思考,这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课后习题提出了学生思考的主要问题,《掌声》一课提出“默读课文,想一想:英子前后有怎样的变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主要思考英子前后变化的原因。《灰雀》的课后思考题是“默读课文,想一想,列宁和小男孩在对话的时候,他们各自心里想的是什么?”要求默读时揣摩人物的心理。《手术台就是阵地》的要求是“默读课文,联系事情发生的背景,说说你对‘手术台就是阵地’这句话的理解。”要求默读时思考课题的含义。以上这些问题都是课文的关键问题,学生带着问题进行默读,边默读边思考,从而深入理解课文的意思。但是,教材无非是个例子,编者通过课文这些例子帮助孩子习得方法,获得学习能力。然而,我们不可以忽略一点,在我们日常的阅读中,并没有针对文章提出有助于读者理解的关键性问题,所以,笔者认为,本单元在解决教学重难点的同时,还应该帮助学生初步认识到有价值的、关键性问题的重要性,甚至尝试着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当然,本单元只是渗透这样的提问方法,在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学生会更加系统地学习提问策略,这也更进一步印证了单元要素之间的关联性、系统性。因此,在解读单元导语的时候,我们要找准衔接点,关注单元要素在教材中横、纵之间的联系。

3.双线并轨,导出训练契合点

2011版《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单元导语给我们提供了两条主线,一条人文性主线,也就是单元主题,一条是工具性主线,即单元要素。人文主题和单元要素相互融合,二者之间关系是平等,没有主次之分,在课堂上要如何兼顾到这两方面呢?这就需要我们在二者之间寻找一个契合点。以本单元第二篇课文《掌声》为例,一文蕴含着两种美好品质,英子的顽强不息与同学们的关爱、鼓励。孩子们带着课后习题一的问题默读课文,明白英子在一次讲故事活动中获得同学们的掌声,由原来的自卑、犹豫变得自信、开朗,适时回应人文主题,创造性使用单元单元导语,“同学们的关爱犹如温暖的阳光,给英子带来希望和力量。”在此同时,孩子们深入品读文本,自主发现文本“同中有异”,“一摇一晃”在文本中出现了两次,同一个词语,同一个姿势,英子走上讲台和走下讲台时心情是不同的。孩子们带着问题再次默读课文,经过分析、比较、思考,孩子们发现第一个“一摇一晃”折射出英子自卑的心理,从“犹豫、慢吞吞、眼圈红红的”等词语可以看出,第二个“一摇一晃”则不同,此时英子已从自卑走向了自信,她通过同学们的掌声发现了自己的优点,感受到同学们的关爱,两个“一摇一晃”之间是英子实现蜕变的过程。本文把单元要素与人文主题完美结合在一起,水乳交融,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教学效果,实现人文性与工具性的共赢。

4.潜移默化,导出能力迁移点

语言是内在思维活动的外显,包含摄取信息、整合加工、提取信息的过程,口语表达服务于习作,既训练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又训练学生的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本单元的习作要求是“学写一件简单的事”,话题是“那次玩得真高兴”。这是小学阶段第一次安排写一件事,要求把玩的过程相对完整地写下来,并表达出当时快乐的心情。叙事作文涉及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本单元不是习作单元,但是单元选编的课文中隐含着表达的训练,试图从口语表达逐渐向书面表达过渡。本单元第一篇课文《司马光》课后习题二,“借助注释,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个故事。”要把故事讲完整,必然涉及到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通过课堂学习,孩子们知道故事的起因是“一儿登瓮”,经过是“光持石击瓮”,结果是“水迸,儿得活”,基于文言文这一特殊的文体特点,本文并不适合默读,

猜你喜欢
导航仪英子导语
阳光
如何写读后感
导航仪
独臂作家之死
钻石妙贼
阔腿裤的小秘密
巧计得绵羊
野外徒步旅行的导航仪
鲜花好看
车载指南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