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生活化的小学语文古诗文教学探究

2021-11-21 17:53
读与写 2021年24期
关键词:古诗文意境生活化

罗 瑶

(重庆市巫山县福田小学 重庆 巫山 404700)

小学阶段的语文教育是所有学科教育开展的基础。而小学语文中古诗词部分作为文学领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体现了我国古典文学的精髓与汉语言文学的博大精深。当前,古诗文的文学魅力广为人知,在小学阶段加大对古诗文的教育力度,有利于传播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使学生取其精华,培养自身的文学审美以及语文素养。在新课程改革实施后,每个阶段的教学模式也在随之改变。小学阶段的教学重点在于如何提升小学生对学习的兴趣,让其可以理论应用于实践中。生活化教学就是帮助小学生将所学知识与生活相关联,使其印象加深,更容易理解。因此,探究如何提升基于生活化的小学语文古诗文教学质量与效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小学古诗文教学现状

在小学阶段,学生年龄较小,其心理尚未成熟,个性鲜明,具有一定的创造思维与一定的特殊性,需要小学语文教学充分挖掘。古诗文教学不仅可以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弘扬传播,还能培养小学生的民族自信心与爱国主义精神。但随着当前时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各种媒体媒介走入家家户户,小学生与现代化移动终端的接触变得越来越多,语言文学教育也面临着新一轮的危机。当前的古诗文教学,小学语文教师大多采用填鸭式教学模式,单纯的对古诗文进行讲解。由于小学生对白话文尚未完全能理解,古诗文对其来说更是难上加难。因此,小学古诗文教学从客观条件与主观条件上都具有一定的教学难度[1]。加上死记硬背的方式更是阻碍了古诗文教学质量的提升。由于当前小学语文古诗文教学目的仍偏向于应试教育,呆板的翻译教学无法将古诗文原本的优美意境呈现出来,这本身也是对传统文化的一种践踏。

2.生活化教学背景下的小学古诗文教学建议

在小学古诗文教学中,生活化教学的应用重点在于强调“生活”。因为小学生年龄较小,还处于爱玩爱闹的阶段,因此“寓教于乐”显得十分重要。同样,古诗文教学模式也应适当将进行改变,使其更加贴近生活,激发小学生学习古诗文的兴趣,从而提升小学古诗文教学质量与教学效率。

首先,小学语文中选录的古诗文都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经典作品,想要小学生对文学作品有一定的了解,就要先使其对作者有一定的了解。因为不论是白话文还是古诗文,都是作者情感的抒发与体现,只有了解作者的生平背景,才能明白作者当时创作时的心情。在古诗文的生活化教学当中,将古诗文以故事的形态讲解,深入浅出,更贴近于小学生的生活,方便对其进行合理引导与启发。“讲故事”不仅可以使小学生更加快速的理解作者所处的生活背景,还可以启发小学生将古代与现代的生活进行对比,突出我们当前生活的美好,以此加深小学生对古诗文作品中所包含的情感与意境的理解。例如,在教学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的古诗“赠刘景文”中,教师就可以结合作者苏轼当时的心境进行讲解。这首诗抒发了逆境中作者广阔的胸襟以及对同处窘境中的友人的劝勉与支持。全诗运用托物言志的修辞手法,意境高远。此诗前半首“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中所说荷尽菊残,但仍要保持傲雪冰霜的气节。后半首诗“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通过“橙黄橘绿”勉励朋友困难只是一时的,劝勉友人要积极乐观,切莫意志消沉。通过结合作者背景的生活化教学,可以有效帮助小学生认识到“友情”的价值,培养其形成良好的团队意识[2]。

其次,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瑰宝,每一个流传至今的古诗文作品都拥有其绝美的意境。小学生年龄较小,对生活中的事物都充满着强烈的好奇心,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这一点,将古诗文中的所想表达的情感与意境展现在小学生面前,提升其文学审美能力与艺术鉴赏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多媒体教学设备,利用影音进行生活化教学。例如,在教学部编版二年级上册《望庐山瀑布》一课时,教师可以通过直观的庐山瀑布相关视频将小学生带到庐山瀑布前,让其可以深刻体会到“飞流直下三千尺”的感觉。在生活化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引导学生通过想象力畅想古诗文中所描绘的画面,使古诗文呈现出更加鲜活的生命力,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到古诗文的艺术魅力[3]。

最后,小学语文教师还可以采用探究式教学模式,通过分组学习让小学生对古诗文展开自由讨论。例如,在学习部编版四年级下册《清平乐·村居》一课时,教师可以让小学生分组根据自己对诗词的理解任意选择其中一句词用绘画的方式将场景描绘,然后让小组间互评哪组作品对这首词的理解最为贴切,最后教师作出点评与鼓励,以此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自身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综上所述,古诗文作为小学语文学科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在教学时一定要积极创新教学模式,将生活融入教学,不断提升小学古诗文教学的质量与效率。

猜你喜欢
古诗文意境生活化
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研究
核心素养下的小学语文古诗文教学
中班幼儿生活化美术活动的实践探索
高中教育如何从古诗文中感受中华文化之美
诗的艺术精髓在“意象”与“意境”
作文生活化教学指导策略
生活化美术教学的课程设置及实践应用
强化古诗文教学中的“素读”
苏轼词中的时空与意境
意境的追寻与创造(外一篇)——钱起《省试湘灵鼓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