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教学中思维导图运用模式探究

2021-11-21 17:53崔光涛
读与写 2021年24期
关键词:导图高中语文教学模式

崔光涛

(湖北省潜江市园林高级中学 湖北 潜江 433100)

传统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教师普遍采取“灌输”方式对学生进行知识传播,这样的授课方式不利于提升学生的思维逻辑能力。教师可以通过思维导图的教学模式将深层的知识关系结构表现出来,思维导图教学模式可以有效提高学生对语文知识结构的建设。

1.传统高中语文教学模式现状

1.1 “灌输”式授课,学生思维得不到提升。传统高中语文课堂是以教师讲授为主,这样的授课方式使学生的思维受到了很大的局限,学生只能跟随教师上课所讲内容去思考而不能自由发散思维,这就导致了学生的知识视野得不到更新,思维结构框架得不到建立。

1.2 课堂氛围沉闷,无法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一节高中语文课只有短短的40分钟,教师上课时会抓紧每一分钟以此来帮助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课堂氛围一直处于一个紧张而沉闷的状态,这样的课堂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学一直处于一个“教师机械式讲解,学生麻木听课”的状态,最后的结果也只会变成“教师讲的累,学生不愿听”。[1]

1.3 一味讲解,忽视学生思维培养。教师对于课文讲解方式,大部分都是两种:一种是笼统的讲授教师自己认为的重难点和易错点,另一种是让学生自己举手提问教师再进行讲解。这两种教学方式都会使学生形成依赖心理,从而失去了自己思考的能力,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培养。[2]

2.高中语文课改进措施——巧用思维导图

2.1 思维导图运用于作文教学。作文教学在高中语文学习阶段发挥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教师可以将思维导图教学模式导入语文作文课堂教学之中,以此来帮助学生提高写作水平,改变“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并且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与提升。

例如,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上册第四单元《家乡文化生活现状调查》,大部分高中教师在讲解完这一章节的内容后会让学生进行作文写作,写作之前教师可以先将主题的关系和家乡文化的现状进行图像分析,让学生大脑具有放射性写作思路,然后以一个关节点为中心主题让学生进行写作,最后教师再根据学生所写的作文进行思路的反向分析,从成文反向分析到主题加深学生记忆,这样的方式可以促进学生思维框架的发散性作用。

2.2 思维导图模式运用于阅读当中吸引学生注意力。思维导图不仅应用于高中语文作文教学当中,也是适用于语文阅读当中的,它以直观的图像与精炼文字概括大量的信息,教师带领学生提取文章中的相关知识点和中心写作思想,将学生的思路带入到课文当中,吸引学生注意力。

例如,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上册第一单元《沁园春.长沙》,教师带领学生阅读文章过程中,可利用思维导图展现长沙秋季的美景,再结合图片让学生感受到秋季橘子洲的壮阔苍茫,以图文并茂的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再向学生提出问题“作者书写文章时内心对长沙橘子洲的景色感慨有哪些?”,让学生带着疑问对文章进行阅读,最后教师运用思维导图模式对学生进行“分枝”形式的讲解,以此来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阅读效率。

2.3 思维导图模式,运用于小组合作。教师在课堂上对知识传播的方式一般是以讲解为主,这样的方式不利于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教师可以运用分组的方式让学生自主探究讨论,讨论之前先给学生提出一些思考类的问题作为学生的探究线索,讨论过程就是对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培养。

例如,首先教师对全班统一进行提问,让学生有目标的去讨论探究,分组之前应先了解学生的成绩水平,让小组中学生成绩形成互补,小组内成绩较好的学生起到“领头羊”的作用,然后给每个小组设立一名组长作为小组负责人。[3]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上册第六单元《拿来主义》,学生在讨论这一章节内容时,教师应充当一个“哨兵”的角色不断游走于每个小组当中,观察学生的讨论进程分析学生的思维发散方向,并提出问题“拿来主义所反映的当时社会现状是什么样的?”,这样的课堂方式可以让促进学生的思维发散,不再单纯依赖教师的讲解。

结束语

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使用思维导图模式进行教学有很多的优势,不仅活跃了课堂的氛围,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发散能力促使学生主动去进行自我思考和团结讨论。思维导图的模式有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可以让高中语文课堂变得简单明了,课堂氛围变得更加活跃。

猜你喜欢
导图高中语文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思”以贯之“学、练、赛、评”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高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
高中语文分层教学的有效性探索
高中语文教学中如何有效利用早自习
借助思维导图,助力学生“逆行”
应用思维导图 提升学生化学学习力
高中语文跨媒介阅读内容的确定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党的十九大报告思维导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