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金融市场开放的七大经验

2021-11-21 18:14国家外汇管理局外汇研究中心课题组编辑孙艳芳
中国外汇 2021年13期
关键词:外汇金融市场金融

文/国家外汇管理局外汇研究中心课题组 编辑/孙艳芳

我国改革开放的历史,就是一部破旧立新、勇于探索和创新的历史。金融市场开放作为改革开放伟大实践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未来进一步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建立与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相适应的国际化金融体系,积累了宝贵经验。

经验之一:坚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理念

长期以来,我国一直强调金融以服务实体经济为宗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金融与实体经济的关系逐渐理顺。1991年邓小平同志指出,“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搞活了,一招棋活,全盘皆活”。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我国金融业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成为与制造业大国相适应的金融大国。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党的十九大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等会议上,就金融工作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强调金融要为实体经济服务,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的需要。

我国在推动金融市场双向开放的过程中,牢牢把握住了金融开放服务实体经济发展的基本方向。一是金融开放聚焦于我国资源禀赋的主要矛盾。在改革开放初期,我国面临外汇和资本短缺的约束,各项市场开放和外汇管理措施聚焦于经济发展的这一主要矛盾,在政策取向、管理制度和管理理念上,均强调增加外汇的有效供给,合理分配外汇需求,并在后续我国资源禀赋发生历史性转变的过程中及时调整政策,以充分用好外汇资金为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保驾护航。二是人民币可兑换的发展历程遵循由经常项目到资本项目的开放原则。1996年12月,我国经常项目实现可兑换,适应于外向型经济的发展模式;新世纪以来,资本项目可兑换有序推进,进一步优化境内外资源配置,总体来看与实体经济关联度大的项目开放度相对更高。三是金融开放的方式以满足实体经济需求为主要目标。在改革开放初期,为解决实体经济发展存在的资金与外汇“双缺口”的问题,我国以贸易融资和银行贷款等间接融资为主推动金融开放和利用外资,目的是高效率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新世纪以来,我国利用外资的方式逐渐由间接融资转向以境外资本市场发行股票和债券等直接融资方式为主,但实需原则仍然是企业、个人在参与金融开放各项活动中的一个基本原则。四是严厉打击跨境套利和违法违规行为,打击虚假欺骗性交易行为和地下钱庄等外汇领域的违法违规活动,打击操纵市场、误导和欺诈投资者行为,以保证金融开放服务于实体经济。

经验之二:坚持走循序渐进的金融开放道路

金融开放既要考虑我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和抵御金融风险能力不断提高等有利因素,也要充分考虑我国经济结构不尽合理、金融体系存在脆弱性等现实情况。基于此,我国根据经济发展阶段、宏观调控水平和金融监管能力,循序渐进,分阶段、有步骤地推进金融开放。

循序渐进首先表现为开放节奏的稳中求进。汇率市场化、人民币可兑换等金融改革都不可能一步到位,而是需要根据现实条件循序渐进地推进。在汇率市场化方面,走出来一条从双重汇率制度到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再到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的路径。在人民币可兑换方面,我国遵循的是先经常项目后资本项目、先长期后短期、先流入后流出、先机构后个人的基本次序。可见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改革、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都是从边际入手不断推进增量改革,用帕累托改进代替帕累托最优,正确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三者的关系。

循序渐进还体现为开放范围的逐步拓展。我国金融开放以先试点后推广的方式推进。在局部试点后整体推进,是我国改革开放的一个显著特征。在支持金融开放的过程中,外汇管理在资本项目收入支付便利化、非金融企业外债便利化、非银行金融机构结售汇业务等领域,开展了大量试点工作。实践表明,有效选择合适的开放窗口、开放平台和开放框架,有序推进由试点地区开放到全国开放,可以减少试错成本,有力地推动我国金融开放水平的稳步提高和金融体系竞争力的提升,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经验之三:坚持走以我为主的大国发展道路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届五中全会上指出,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我国加入国际大循环,市场和资源“两头在外”,形成了“世界工厂”的发展模式。与之相应,金融开放的特点是积极利用国际金融市场服务于国际大循环。在改革开放初期,我国利用国际金融市场的方式以境外贸易融资和银行贷款等间接融资为主。2001年入世以后,我国深度融入全球产业链,企业国际化水平大幅提高,对外融资重点转向欧美发达国际金融市场,以中概股和中资美元债为代表的直接融资渠道不断扩展,拓宽了利用国际金融市场服务填补资金缺口的渠道。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境内金融市场在开放中的地位愈发重要。在近年来的发展过程中,我国已经开始具有大国经济的典型特征。大国经济的重要特征和核心优势是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强大的国内市场成为我国最大的竞争力,也是对外开放最大的吸引力。随着我国经济和金融市场的逐步发展成熟,通过国内金融市场全面与国际最佳实践对接,促进高水平对外双向开放,是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和必然进程。在这一背景下,为更好地发挥我国超大规模经济体的内在优势,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的重点逐渐转向了境内市场和人民币,顺应了大国金融开放的基本规律。

经验之四:坚持以系统观念平衡改革开放发展与稳定的关系

一是以系统观念统筹兼顾金融领域的各种关系。金融市场开放涉及到市场准入、外汇管理、外汇市场、人民币国际化等多个领域。我国金融开放的重要经验就是将各领域的开放进程作为一个完整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进行统筹协调,包括宏观与微观、财政与金融、长期与短期。单个金融市场的开放需要充分考虑到人民币汇率的稳定性和对跨境资本流动的有效管控,避免该领域的“单兵突进”对其他领域产生不良影响。

二是坚持选择“中间解”而非“角点解”的政策组合。开放经济条件下,依据“三元悖论”逻辑,一国只能在三个目标(汇率稳定、货币政策独立和资本自由流动)中选择实现两个目标的“角点解”组合。但我国在统筹协调推进各项改革开放的实践中提供了不同的思路:三个目标都不放弃——同时保留“部分的汇率稳定、部分的货币政策独立和部分的资本自由流动”的目标组合;三个工具也不放弃——人民币汇率有管理的浮动、货币政策兼顾国际收支平衡和资本项目不完全可兑换。这种“中间解”的组合最适合我国渐进式金融开放的现实,也探索出了一条相机抉择、帕累托改进的我国金融改革路径。

经验之五:坚持立足国情走中国特色金融开放之路

我国金融开放没有刻板地照搬转轨经济学的经济金融自由化顺序采用一步到位的“休克疗法”或者新自由主义的“华盛顿共识”,而是立足我国实际和作为发展中国家的国情,抓住经济金融发展基本规律和主要矛盾的变化,集中力量解决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金融改革和开放领域的突出问题,做到纲举目张、以点带面。

一方面,在金融市场出现单边预期时,以稳定市场、防范风险为主要政策目标。例如,在1998年面临亚洲金融危机冲击时,通过外汇管理手段最终实现了“稳定汇率、增加储备”的既定目标;在2015年年底外汇市场面临“汇率下跌预期-跨境资本流出-外汇储备下降”恶性循环的高强度冲击时,通过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稳定住了市场预期和外汇市场供求平衡,化解了外汇市场的恶性循环。另一方面,在内外部环境较为稳定时,以推进改革为主要政策目标。如在2009年至2015年国际收支基本平衡的背景下,外汇管理部门按照扩大金融业对内对外开放的总体思路,提出了推进外汇管理理念和方式“五个转变”的工作思路,从重审批转变为重监测分析,从重事前监管转变为强调事后管理,从重行为管理转变为更加强调主体管理,从“有罪假设”转变到“无罪假设”,从“正面清单”转变到“负面清单”,在资本项目开放程度大幅提升的同时,提高了用汇的便利化程度。

经验之六:坚持改革和开放双轮驱动的金融开放战略

开放有助于促进竞争,竞争有助于提高效率。从我国加入WTO之后的表现看,凡是对外开放比较彻底、引入外资比较积极、主动参与全球资源配置的领域,一般发展都较好,竞争力也较强。因此金融业发展要坚定不移地走改革开放的现代化之路。

金融开放促进了金融产品的多元化。无抵押信用贷款、村镇银行、保险销售个人代理模式等新业务、新形态,都是由外资机构引入,有助于满足市场快速增长的多元化需求。金融开放提升了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和水平。外资银行在治理结构、管理模式、风险定价等方面的优势,对中资银行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在竞争中促进了国内金融机构的转型升级,也推动了金融行业运行效率的提高和服务质量的提升。金融开放还促进了制度规则的完善,推动了金融制度供给,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

中资机构有能力、有空间应对外资金融机构的竞争。我国金融市场容量足够大,足以容纳更多的外资金融机构进入。中外资机构之间不仅存在竞争,还有合作共赢的机会,外资金融机构一般在业务、产品和管理能力方面具有优势,而中资金融机构在市场资源、客户和渠道方面具有天然优势,二者可以实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

经验之七:坚持守正出新,维护我国金融安全稳定和发展利益

金融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在金融开放过程中坚持守正出新,不断增加金融开放的有效政策供给,满足市场主体的用汇需要,防止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

“守正”是指我国在推进金融开放的过程中,重视金融安全方面的政策供给。不断推进开放条件下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从制度上完善应对外部冲击的现代金融监管体系。一方面,建立符合国际惯例和中国特色的跨境资本流动“宏观审慎+微观监管”两位一体的管理框架,维护外汇市场稳定和国家经济金融安全,将外汇储备规模保持在3万亿美元之上,作为国家经济金融安全的稳定器和压舱石。另一方面,推进科技赋能金融监管,构建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的跨境资本流动监测体系,提升跨境金融区块链服务平台服务外汇收支和跨境融资的能力。

“出新”是指我国在金融开放过程中重视境内市场和人民币的关键作用,摆脱新兴经济体金融开放的“原罪”阴影。新兴经济体在金融开放过程中货币危机、债务危机多发的根源,是过于依赖境外市场和外币融资,本币和本币金融资产的国际属性没有在开放过程中相应提高,导致货币和期限错配严重,面临频繁平衡国际收支的压力。我国在推进金融开放的过程中,突出境内市场和人民币的重要性,有利于增强经济、金融发展的自主性,避免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受制于人。

猜你喜欢
外汇金融市场金融
假如金融市场崩溃,会发生什么? 精读
美联储的艰难选择:稳通胀还是稳金融市场
何方平:我与金融相伴25年
央企金融权力榜
民营金融权力榜
多元金融Ⅱ个股表现
▲什么是外汇外币和外汇额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