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项目改革给商业银行带来全新发展机遇

2021-11-21 18:14刘云飞编辑韩英彤
中国外汇 2021年13期
关键词:离岸跨境商业银行

文/刘云飞 编辑/韩英彤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要“逐步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国家“十三五规划”也提出,要“有序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提高可兑换、可自由使用程度”。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下,资本项目改革稳步推进,中国对外经贸投资发展的活力和动力进一步增强,商业银行的发展迎来全新机遇。

资本项目改革为商业银行打开更加广阔的市场空间

资本项目改革,在微观层面促进了跨境投融资便利化,活跃了市场主体的跨境金融需求;在宏观层面,则提升了中国金融市场的境内外互联互通水平,促进了人民币离岸市场的发展,给商业银行开辟出广阔的市场空间。

资金跨境划转更加便利,资金集中运营需求旺盛

商务部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年底,中国有超过2.75万家境内投资者在境外设立了对外直接投资企业,而境内累计设立的外商投资企业超过100万家。这些为数众多的跨境经营企业有着跨境调拨资金、优化境内外资金摆布和配置的巨大市场需求。外汇管理部门2019年修订推出的《跨国公司跨境资金集中运营管理规定》(下称《规定》),较好地顺应了企业集中管理跨境资金的需求。

根据《规定》,跨国公司备案后可直接开展资本项目收入结汇支付便利化改革试点,在办理相关资金结汇和支付使用时,无需逐笔提供真实性证明材料;同时,国内资金主账户可以是多币种账户,且账户开立不受币种、数量以及合作银行数量的限制。这些措施极大提升了跨境经营企业开展资金集中运营的便利性,涵盖集中收付、便利化结汇、跨境资金归集、流动性管理、投资理财等多功能的现金管理产品,受到大型跨国经营企业的青睐。据笔者测算,截至2021年5月末,全国版及自贸区版跨境资金集中运营资金池、本外币跨境资金池及自贸区自由贸易账户全功能型资金池合计约2300个,涉及企业约2.1万家。

跨境投资便利化提升,为银行打开直接获客通道

为进一步深化直接投资外汇管理改革,促进和便利企业跨境投资运作,2015年,外汇管理部门对直接投资外汇管理政策进行了进一步简化和改革。新的管理办法取消了直接投资项目下外汇局登记核准手续,境内外投资主体可直接到新设外商投资企业注册地银行办理直接投资项目下和境外投资项下的相关外汇登记。

改革措施出台后,企业办理直接投资相关手续实现了“少跑路”,改善了业务办理体验;银行在为企业办理直接投资登记时可向企业推介配套跨境金融服务,实现了潜在目标客户和银行跨境金融服务的直接对接。新的直接投资外汇管理政策为银行打开了直接获客通道,为商业银行拓展跨境投融资配套服务带来了更多机遇。

金融市场互联互通,资本市场服务更加丰富

截至2020年年末,沪深股市总市值约79.7万亿元,债券市场余额约120万亿元,是全球第二大股票和债券市场。中国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人民币币值在合理均衡水平保持稳定,人民币计价的债券和股票成为越来越多境外投资者提升长期投资收益回报、实现多元化资产配置的理想投资标的。资本项下的一系列改革措施,如实施QFII/RQFII资金管理新规,取消额度限制,降低QFII/RQFII准入门槛等,促进了境内外金融市场互联互通、双向开放水平的提升,为境外投资者参与境内金融市场提供了丰富的渠道和产品选择,为商业银行提供配套金融服务打开了新的市场空间。一些传统上西方金融机构占有优势的领域(如国际债券发行、代理投资、证券托管等产品和服务),国内商业银行凭借跨境人民币业务优势,已在其部分细分市场(如熊猫债承销、境内债券代理投资、离岸市场点心债发行、资产托管等方面)崭露头角,甚至取得了市场的优势地位。

人民币国际化不断深化,离岸人民币市场潜力可观

在资本项目改革方面,随着人民币资金跨境循环渠道的拓宽,资本项目跨境流出的部分人民币资金在海外沉淀,拓展了离岸市场的人民币存款基础;扩大境内信贷资产境外转让的政策,为境外机构配置人民币资产提供了多样化选择的空间;而境外资产管理机构在离岸市场推出各种人民币投资基金,则丰富了离岸市场的投资理财产品种类。资本项目的一系列改革举措,推动形成了境内金融市场与离岸人民币市场的良性互动格局,促进了离岸人民币市场的全面发展。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20年年末,离岸人民币市场各类客户存款总量超过2万亿元,债券余额约为4200亿元。2020年全年,与人民币相关的外汇交易量超过73万亿元,其中部分离岸人民币市场,如韩国、俄罗斯市场,其当地货币兑人民币的兑换交易规模,超过我国境内相应货币对的交易规模。深度、广度不断拓展的离岸人民币市场,为商业银行拓展跨境存、贷、汇、融、兑等全方位金融产品和服务提供了广阔空间。

商业银行把握资本项目改革机遇,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发展

资本项目改革,也为商业银行在政策框架下稳妥有序地开展产品创新、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带来了更大的政策空间。

助力企业提高资金跨境运营效率

2019年修订推出的《跨国公司跨境资金集中运营管理规定》提供了更多政策便利,商业银行可针对不同客户类别,研发更有针对性的跨境资金管理应用场景,助力企业提升资金运营效率。

如对国际贸易类企业,银行可协助企业设计涵盖其境内成员企业及境外销售公司的跨境双向资金池,实现“境内成员企业-跨境资金池-境外销售公司”的闭合资金循环,帮助国际贸易类企业提升跨境资金的集约化使用水平。对生产制造类企业,银行可协助企业建立跨境本外币资金池,帮助企业实现总部对境外公司资金的灵活调度,如补充运营资本、经营周转资金的短期融通、境内外采购的统一支付、销售回款的集中管理等,实现境内外流动性的统筹调度,提升资金使用效益。再如,对设有财务公司的大型集团公司,商业银行可以财务公司为依托为集团公司设立资金池,提供涵盖支付定制、账户管控、支付审核等多种功能的配套服务,帮助企业更好地匹配合同、发票、关单等信息流与收付款资金流,在提升集团资金收付效率的同时,帮助集团企业盘活本外币头寸,降低集团财务成本。

为企业降低融资成本

2021年年初,人民银行等六部委联合发布的《关于进一步优化跨境人民币政策 支持稳外贸稳外资的通知》(下称《通知》),进一步简化了管理流程,为银行通过跨境融资为企业提供低成本融资提供了便利。

根据《通知》精神,境内企业可就多笔境外人民币借款使用同一个人民币专用存款账户办理资金收付,从而降低了境内企业借用外债时在账户管理、核算与对账方面的工作量;同时,在新的外债登记管理规定中,符合条件的非金融企业已改为外债一次性登记,无须逐笔签约登记。得益于便利化政策的支持,商业银行通过协议融资等产品,可为企业从境外融入低成本资金,并在债务额度内提供给企业循环使用。这可为部分融资需求较大,对融资成本相对较为敏感的境内贸易型企业的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

为境外机构提供常态化融资便利

近年以来,监管机构完善了境外机构境内发行债券(“熊猫债”)的资金管理规则,推动落实“熊猫债”发行常态化。得益于政策的支持,境外机构的熊猫债发行更加活跃。2021年1—4月,中国银行间债券市场熊猫债发行金额达265亿元,同比增长66%。不少国际及区域金融组织熊猫债发行常态化趋势较为明显,如法国农业信贷银行2021年发行熊猫债10亿元,是该行在总额度项下的第三次发行;亚洲开发银行在该行作为熊猫债首批发行人时隔12年后,于2021年再次发行20亿元人民币熊猫债。

支持“走出去”企业的海外发展

商业银行依托离岸市场,为“走出去”企业提供各种融资和汇兑便利,有力支持了“走出去”企业的海外发展。如某商业银行马尼拉分行在中资企业参与的菲律宾电信项目中,深度挖掘人民币结算和融资业务机会,在银团贷款筹组前期,为项目提供3000万元人民币过桥融资;在银团贷款筹组过程中,专门设立人民币融资模块,推动人民币融资的使用。此外,该马尼拉分行还结合该项目的供应链背景,从离岸人民币市场融入资金,为该项目核批3.25亿元配套人民币融资额度,以“香槟塔”模式,向下游分包商、供应商逐层延伸人民币服务,引导项目总承包公司、分包公司在融资、支付结算、现金管理等各环节优先使用人民币。依托离岸人民币市场,商业银行以完善的本外币金融产品和服务,支持了“走出去”企业海外项目的顺利建设和实施。

顺应资本项目改革趋势,商业银行应加强全球化经营能力建设

资本项目改革的稳步推进,拓展了资金跨境双向流动渠道,为国内商业银行开展跨境经营和全球化经营带来了全新机遇。商业银行应重点强化三方面能力建设,扎实提升全球化经营水平。

全球化的创新能力

开展全球化经营,意味着商业银行要在更广阔的舞台吸纳和配置金融资源,这就需要基于不同国家和区域的特点、相对比较优势、金融市场发展状况,产业发展水平等,进行跨区域的金融要素匹配,发掘持续的盈利机会。这对商业银行的创新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提升全球化的创新能力,一是要提升对市场的适应和应变能力,牢牢把握区域市场的特点开展创新;二是要提升联动协作能力,能及时响应并有效组织跨区域的联动协作,促进金融要素的跨区域灵活配置,实现金融要素产出的最大化;三是要提升统筹协调能力,统筹金融资源在全球市场的调配和合理摆布,服务于集团全球化发展的整体和长远利益。

差异化的市场拓展能力

结合自身特色和优势,找准差异化定位,在细分产品和客户方面构筑局部优势,形成在当地市场的独特品牌价值,是有效拓展海外市场的重要策略。例如,中资商业银行在海外当地发展当地本币业务,可能不及本地银行;发展美元等外币业务,可能与欧美银行存在差距。而借助人民币国际化的有利机遇,结合国内资本项目开放的政策红利,通过服务于“走出去”企业、与中国有贸易往来的本地企业等客户群体,则有可能凭借人民币业务,以“中国元素”在海外市场站稳脚跟,成为海外人民币业务的领先银行。

全球化的风险合规能力

开展全球化经营,将给商业银行的风险及合规管理带来挑战。在风险管理方面,除做好传统的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管理外,特别需要做好国别风险、主权信用风险的准确量化和评估,合理控制主权风险敞口。在风险评估方面,要强化穿透式风险管理,做好对关联客户、关联产品的整体风险评价;在风险控制方面,要合理设置隔离墙,防范局部风险通过关联客户、关联产品跨区域扩散和蔓延;在合规控制方面,既要符合我国有关外汇管理和资金跨境流动等方面的监管要求,也要严格遵守驻在国的监管政策和法规,并履行相关的反洗钱及制裁合规方面的要求,实现全球化的稳健合规经营。

猜你喜欢
离岸跨境商业银行
No.4 天猫国际推出三大跨境进口新服务
2020中国商业银行竞争里评价获奖名单
浙江:出台5个新获批跨境电商综试区实施方案
当心!离岸流来袭!
基于因子分析法国内上市商业银行绩效评
基于因子分析法国内上市商业银行绩效评
2018中国商业银行竞争力评价结果
2013年跨境电子商务那些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