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会计制度对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影响分析

2021-11-21 19:18浑源县财政国库集中支付中心
财会学习 2021年3期
关键词:会计制度核算会计核算

浑源县财政国库集中支付中心

引言

我国行政事业单位以往采用的是以款项是否已付出(或收到)作为本期收益费用判定标准的模式,部分业务则采用以本会计阶段发生收入、费用可否计入本期损益作为经济业务处理标准的模式。虽然这一体系基本满足了行政事业单位基于国家方针政策的预先核算需求,也反映了行政事业单位预算执行情况,但是无法全方位反映行政事业单位资产价值、负债情况,也无法保证运行成本、受托责任履行准确度。基于此,我国于2019年正式实施了新会计制度,统一了各单位特定主体经济活动涉及货币确认、记录、量化、汇报,致使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基于此,对新会计制度实施背景下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发生的变化进行适当分析非常必要。

一、新会计制度下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概况

甲单位为全额拨款型行政事业单位,主要负责工程建设、管理、运行的技术服务。在新会计制度实施以后,甲单位以财务处为主导,成立了业务咨询委员会,面对收支、预算、基建、资产、采购等重点业务进行一系列实践探索。在新会计制度实践初期,甲单位依据准则要求,对各项业务会计核算进行了逐一规范。如甲单位根据新会计制度规定进行了账簿设置,将原未入账事项进行了补充,同时对相关科目期初余额进行了调整。其次,甲单位强化了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在梳理内部控制流程的同时,对财务制度进行了进一步完善。同时根据新会计制度关于结转结余资金的性质、构成,进一步明确了资产负债责任主体,并将固定资产、对外投资、无形资产等资产数据进行了清理、核实、归类,确定了应当补入账款的资产初始计量价值。最后,甲单位运用以计算机为主的智能化工具手段,对原始凭证审核及账务记录核对、结算,以及基于资产管理合同约定的资产经营运作、基于Internet的财务报销申请、基于国家方针政策的预先核算等财务综合管理系统进行完善,初步实现了财务高效率管理。

二、新会计制度对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影响

(一)会计核算方式变化

以往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方式主要是将不同类别会计凭证、项目报表、会计账簿整合后适当选择应用。而在新会计制度下,行政事业单位将采取具有两种属性的特定主体经济活动涉及货币确认、记录、量化、汇报,以往以款项是否已付出(或收到)为本期收益费用判定标准的模式向以本会计阶段发生收入、费用可否计入本期损益为经济业务处理标准、以款项是否已付出(或收到)为本期收益费用判定标准的结合模式转化[1]。针对财务会计、预算会计核算也需要在适当分割的同时建立链接机制,将平行记账原则贯彻到对相关业务规定的财务会计、预算会计中。而对于归纳到基于国家方针政策的预先核算的财务收支,则需要在双重核算的情况下进行平行记账,优化了预算会计功能,也增加了会计核算难度。

(二)会计核算制度变化

以往行政事业单位特定主体经济活动涉及货币确认、记录、量化、汇报制度仅简单确定了相关作业者职责,没有对特定主体经济活动涉及货币确认、记录、量化、汇报内容、方式进行明晰[2]。发现问题时也经常无法寻找到具体负责人员,极易出现责任推诿情况。而在新会计制度下,对行政事业单位中不同工作岗位职责、不同类型工作环节、从业者有关职责进行了严格设定,并将严守制度、执法必严、有法必依原则贯彻落实到了会计制度制定实施整个过程。除此之外,新会计制度根据我国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人员流动性大的特点,对财务管理的交接工作进行了适当完善,保障了后续接手者会计核算工作规范、有序开展[3]。

(三)会计核算内容变化

新会计制度将行政事业单位总体会计核算局部内容进行了适当划分,也对不需执行新会计制度的部分问题解决措施进行了简要论述[4]。除此之外,新会计制度增设了财务基于国家方针政策的预先核算、收支状况方面内容,扩大了资产核算、负债核算内容,如公共基础设施、储备物资、公车购买费用、公务出差费用等,并将单位预算各类项目费用支出情况、固定资产处护理内容囊括到财务筹划方面。

三、新会计制度背景下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对策

(一)变革核算方式

根据新会计制度对行政事业单位特定主体经济活动涉及货币确认、记录、量化、汇报的要求,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应秉承科学、系统的原则,进行特定主体经济活动涉及货币确认、记录、量化、汇报方式变革。

第一,变革固化核算因素。基于新会计制度要求,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需要将固化特定主体经济活动涉及货币确认、记录、量化、汇报因素逐步消除。同时将单位特定主体经济活动涉及货币确认、记录、量化、汇报部分内容进行简化,尤其是需合并的财政补贴类会计科目。

第二,借鉴核算方法。在新的会计制度下,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朝着企业会计管理工作靠近。因此,在会计核算方法变革过程中,会计人员应有选择地借鉴企业资金核算方法、投资核算方法,以便在体现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特殊性的同时,满足新会计制度要求[5]。

第三,注重以国有企业资金为对象的资金使用计划、考评、监管、控制。新会计制度对会计以国有企业资金为对象的资金使用计划、考评、监管、控制科目核算较为重视。因此,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应根据要求强化以国有企业资金为对象的资金使用计划、考评、监管、控制科目核算工作。同时以单位转型为切入点,结合实际财务管理情况,将风险管理因素渗入财务管理过程,构建完善的风险壁垒,降低会计管理风险出现概率。

(二)完善核算制度

新会计制度的实施,对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制度优化提供了良好借鉴。在新会计制度持续实践进程中,各种各样的新问题也不断涌现。基于此,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应加强对新会计制度及相关规章制度的深层次分析、学习,降低会计准则理解难度。在基于新会计制度的会计准则条例修订完善过程中,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应尽量选择通俗易懂的语言。特别是固定资产的折旧方法,应利用日常化语言进行明晰,切实降低内部规章制度理解难度,保障固定资产实际使用情况的全面、真实反映,提升固定资产计提折旧效率。

以甲单位为例,根据实物形态,可以将单位所拥有的固定资产划分为房屋建筑物(含房屋、土地等不动产)、交通运输设备及其他设备。前者固定资产计提折旧主要为直线法。如办公楼建筑面积580m2,可以暂时不考虑净残值,预计使用年限为25年。则在计算一楼门面年折旧值时就可以通过原值减去净产值后,与预计使用年限相除,随后乘以出租面积占总面积比例获得;而后者可以采用工作量法,以使用强度为依据,进行恰当计算。如甲单位2019年保有3辆原价值总计698541元的车,报废残值率为15.6%,经国资中心公开拍卖得到实际价格为85666元。总行驶公里预计6.0×105km,当月行驶8.0×103km,则当月折旧额为:698541×(1-15.6%)/600000×8000=7860.91元。

(三)丰富核算内容

在新会计制度中,事业单位会计管理最大的变化就是规定了单位仅存在一个会计核算主体,与之相对应的账目核算内容也发生了较大变化[6]。因此,为保证并账过程中账目衔接准确度,除设立专人开展并账管理外,行政事业单位还需要根据新会计制度要求,进行会计核算内容的进一步丰富。

以“应付职工薪资”科目财务核算为例,单位会计应根据新会计制度相关要求,在此科目账户下进行“地方(部门)津贴补贴”“应付工资(含离退休费)”“社会保险费”“其他个人收入”“住房公积金”等多个二级科目设置。同时将工资依据处室职能划分后分别计入“单位管理费用”“业务活动费用”,并由单位自行代扣个人所得税、住房公积金、社会保险税,为工资成本的准确核算提供依据。在这一背景下,预算会计不做计提工资会计业务处理,财务会计需要计入:

借:业务活动费用-工资福利费用,单位管理费用-工资福利费用;

贷:应付职工薪酬-社会保险费-个人缴纳社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个人缴纳其他应交税收和费用税收-应交个人所得税

结语

综上所述,新会计制度对行政事业单位基本项目会计处理、工资会计核算、固定资产核算及折旧计提、长期股权投资会计核算均造成了较大的影响。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人员应根据单位性质,恰当设计核算科目。同时根据合并后单位实际情况,与内部控制体系相结合,进行财务审批权限的进一步梳理明确。在这个基础上,推进财务以计算机为主的智能化工具建设,强化财务处理系统应用,切实提高财务报销工作效率及整体会计核算效率。

猜你喜欢
会计制度核算会计核算
驻马店市十三五期间大气环境容量和紧缺度核算及分析
新会计制度对财务管理的影响及解决对策
政府会计制度与地勘单位会计制度衔接的若干思考
探析事业单位会计核算问题
地勘单位会计核算管理相关问题及措施
关于中小企业会计核算问题
今年3季度起实施季度GDP核算改革
财政部发布四类事业单位会计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