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赛创”融合的发动机电控系统检修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2021-11-21 21:12胡汉桥陈明魁杨时川
汽车实用技术 2021年11期
关键词:电控发动机技能

胡汉桥,陈明魁,杨时川

(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湖北 武汉 430205)

前言

随着职业教育“提质创优”行动计划的开启,为了提高职业教育现代化水平和服务社会能力,在国家竞争力层面提供多层次高质量的技术技能人才支撑,高职在专业课程体系的定位上,要更加注重理论知识、实践技能和双创能力的融合。

“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检修”是高职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核心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知识、技能和素养能力。有效地利用理实一体化教室开展“教、学、做、评”融合式创新型教学,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服务社会能力,满足“提质创优”行动计划要求成为高职院校需要深入研究和思考的问题。

高职院校可通过创新教学模式,改革教学内容、方式和方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通过引入技能比赛和创新比赛项目打造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在学校和校外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推进校内创业项目转化为具有适应社会且盈利的创业项目。形成教赛创融合的教学改革体系,提高学生发动机故障诊断能力,培养企业所需的技术技能型人才。根据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和企业岗位对人才职业能力需求,将课程教学目标细分为知识、技能和素养三方面。其中知识目标是掌握发动机电控系统故障的分析方法和检测流程,技能目标是能够通过查阅维修手册和正确使用工具开展故障诊断和排除;素养目标是培养爱岗敬业精神和团队沟通协作能力[1]。通过学习本课程,引导和培养学生成长为国家和社会需求的具有工匠精神和职业道德的技术技能型应用人才[2]。

1 课程教学现状

“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检修”教学实施是在含有发动机电控台架和相应检测工具的理实一体化教室,教师收集、创作和利用数字教学资源讲授理论知识和示范故障分析和排除过程,学生分组后通过课堂、教材、工单、技能操作和课程群进行学习,课程教学效果通过工单作业和故障诊断操作流程的正确度来综合检验。目前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如下:

1.1 课程内容更新慢,前瞻性不够

现阶段课程内容陈旧且更新较慢,与实车发动机电控新技术严重脱钩,无法满足现代化教学要求[3]。专业课程体系必须紧随汽车技术的不断发展而持续改进,目前课程不是侧重讲解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的理论知识,就是倾向于工作过程一体化的实践教学,理论和实践内容缺乏有效的融合,造成教学内容的针对性和前瞻性方面不够突出。因而基于企业案例和职位能力要求的、符合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结合的教学内容亟待开发。可通过校企学徒制合作、教师企业锻炼以及聘请企业高级技师共同商讨和修改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符合企业、学校和学生三方知识技能要求的课程标准和内容。

1.2 实训设备老旧,配套不完善

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检修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教学过程中既要学习理论知识,又要将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训中得到巩固和提高。目前教学存在实训设备型号陈旧、配套零部件和工具不完善、理实一体化教室过少而无法让学生开展理实一体化学习等问题,严重阻碍职业院校汽车专业实操教学体系建设的顺利发展。同时也会影响到学生实操学习的积极性,教师也无法有效培养学生技能实践能力,这使得实训教学部分流于形式,降低汽车专业实操教学质量。由于教学设备存在资金投入大和技术更新慢等问题,因而可以与企业建立合作关系,推动实训教学设备和技术的不断更新。与企业一起围绕汽车专业打造出完善的、贴合实际的理实一体化实践教学平台,健全汽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1.3 课堂对学生吸引力降低,变革教学方法

高职中普高和中高职衔接学生普遍存在课堂上对理论知识学习兴趣不高和课下主动学习能力差等问题,但对利用工具对发动机实物进行操作具有较大兴趣,因而主要学习时间集中在课堂。传统课堂填鸭式的单一讲授模式已无法顺应新时代学生对知识的需求,因而课程应结合当下移动互联网技术,如在线学习平台APP 和知识类短视频等,以他们乐于接受的工具和形式,探索和选取多种与时俱进的前沿教学方式,如任务驱动法、信息化教学法和工学结合等,来提高学生参与课堂和主动学习的热情,让学生在课堂时间就把该学习的知识学会,减少课下学习时间,进而提高学习课堂效率。同时,在课堂上应该采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巩固所学理论知识。采用多种教学手段相融合,能照顾到不同层次的学生,培养出适合汽车行业要求的技术技能型人才。

1.4 双师型教师比例不高,制约高职教学发展

双师型教师不仅要具有牢靠的专业理论知识,还应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现阶段高职教师缺乏丰富的实践教学经验,教学活动多是围绕课程教材内容开展,这也是制约高职院校发动机电控系统检修课程教学水平的发展。发动机电控系统是电子控制系统在汽车发动机上的应用,属于交叉学科[4],汽车专业课教师虽然都是汽车类专业人才,但对电子控系统的理解不深。因此,想要对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进行详细深入的课程改革,还应加强汽车专业授课教师的电子控制系统的学习和培养。

2 “教赛创”三位一体教学改革方案探究

针对当前课程教学现状的不足,结合新时代高职教学改革方向和汽车企业对人才的要求,提出“教赛创”三位一体教学模式改革,旨在打造教学中心、技能竞赛和双创教育融合的教学新模式,对教学团队建设、课程体系构建、实训教学改革、教学方法创新、学生综合素质提升以及创新创业发展等方面进行探索与实践,提高课程教学效果和人才培养质量。

2.1 以教学为中心,打造新型课程教学团队

教学围绕教师团队专业能力、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和教学实践展开,而核心是打造出能胜任教学、竞赛和创新创业的新型教学团队。

通过提高专业教师质量和引进企业技能名师打造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学团队。定期开展教学研讨会和听评课学习,让教师在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两方面达到先进水准,组建出一支具有教学能力、竞赛经验和创新精神的课程教学团队。

创建专业知识与素质提升、案例研究与技能训练、创新与创业实践的教学体系。根据企业走访和毕业生反馈,采用与时俱进的发动机电控系统课程内容和典型的企业典型故障案例对课程内容进行精细挑选和编写[5],打造出具有丰富课程资源、内容先进新颖和专业特色的课程内容,每个课程项目配上相关的理论试题和实操工单。

教学实践上,通过开展教师企业顶岗实习、参加技能比赛和学校设备操作培训等方式提高教师实践动手能力;每学期要求教师利用寒暑假时间定期在企业中开展实习来加强实践教学能力,并了解企业对人才需求,从而修订人才培养方案;通过专业教学能力和技能比赛,让教师与同行切磋竞技,交流教学经验和技巧;定期组织教研活动开展设备操作培训,提高教师个人教学实践能力。

通过专业教学团队建设、重建课程体系和提高教学实践能力,打造专业素质过硬,教学能力强的新型教学团队。

2.2 以竞赛为平台,构建专业核心能力

把技能竞赛训练立足于日常教学,全面融入行业企业和生产现场要素,促进企业、岗位、职业资格与专业教学的有机衔接,鼓励和引导学生参加各项比赛,磨炼和提升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在日常课程教学中,把理论和技能知识考核融合到日常教学中,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班内竞赛和排名,提高学生在真实工作环境下的学习效果。此外通过安排专业竞赛教师指导学生参加技能比赛来检验课程教学成果,不仅强化学生基础能力,检验课程教学效果和锻造优质的专业核心能力,而且还可以以比赛促进学生对专业课程的兴趣,培养出对本课程和专业具有优越感的学生。此外教师通过在课堂和训练中引入比赛环节,有利于设计出充足的课程案例供教学使用,也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个人专业理论和实践核心能力养成,为以后进入企业实习奠定雄厚的知识储备基础[6]。

2.3 以双创为拓展,发挥专业综合能力

推进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深度融合,建立课堂教学、创新活动、技能训练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创新能力提升途径,促使“知识型学生”向“能力型人才”转变。

以课程内容、教学手段多样化和学生就业为落脚点开展创新活动,将课程教学与企业岗位需求进行深度的融合,促进学生对课程和职业的认同感。在课程内容上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行业认知和素质提高为一体,采用多种教学手段不断提升课程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知识-能力-行业(KCI)创新培养方式,在理论知识传授和技能训练中融合典型企业案例,让学生将自己的综合能力进一步提高,从而促进学生对专业的创新能力发展。通过创新课程内容建设和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对课程满意度,打造专业金课,构建校企合作新局面。此外还可根据现有知识,对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进行电路改装创新设计,迎合汽车改装市场的需求,从而培养出可创造出社会效益的技能型人才,推进学生创业和就业。

3 结束语

针对当前《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检修》课程的教学现状存在的不足进行分析并提出改进方法,探索性地将“教赛创”三位一体教学改革模式应用在《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检修》课程教学中,在校企合作深化、课程体系重建、实训教学改革、教学方法创新、学生综合素能提升及创新创业发展等方面进行创新性的探索与实践,达成了教学目标,显著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从而达到课程改革的目的。

猜你喜欢
电控发动机技能
我是人体的“发动机”
女生总有一些神奇的技能
元征X-431实测:奔驰发动机编程
2015款宝马525Li行驶中发动机熄火
拼技能,享丰收
PLC技术在煤矿提升机电控制系统中的应用
发动机阻力矩计算和起动机介绍
电控汽油发动机故障诊断误区浅析
简析井口操车电控与操车信号系统
画唇技能轻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