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小学数学核心素养之“运算能力”的培养

2021-11-21 17:53黄明坤
读与写 2021年24期
关键词:运算能力数学教师运算

黄明坤

(广东省佛山市禅城区教师发展中心 广东 佛山 528000)

小学数学运算能力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基础性能力,有意识、有针对性地培养小学生的运算能力,可以提升学生的解题速度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可以让小学生爱上数学以及数学运算。小学阶段的学生身心正处于发展阶段,他们的可塑性非常强,教师需要结合小学生的认知以及身心发展规律,采取多样化的教学形式,结合小学数学核心素养教育理念,培养和提升小学生的数学运算能力。

1.培养数学运算能力的意义

在小学阶段数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小学生的数学运算能力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教学任务,同时也是小学生数学综合能力培养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数学运算作为一种探索数学世界的重要工具,它可以有效强化小学生实际生活中的数学认知和运用,还可以有效提升和发展小学生的数学素养。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推进,在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中对培养小学生核心素养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数学运算能力是数学核心素养中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是数学核心素养必备的能力和品质,它在锻炼和提高小学生解决实际问题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数学教师在开展教学实践时需要足够的重视小学生运算能力的培养,有针对性的锻炼小学生的思维能力,帮助小学生强化自身的运算能力,从而有效促进小学生运算思维的发展,进而实现小学生数学学科综合思维能力的提升。[1]

2.小学生数学运算能力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前,小学生数学运算能力的严重低下,计算能力薄弱,小学生的运算能力状况令人担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学生运算速度较慢。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很多小学生在一节数学计算课中仅仅能计算出有限的几道计算题,且计算的准确率非常低,在不同层次的小学生都存在计算能力差的问题。

2.2 学生对计算课兴趣不足。一直以来,小学生觉得计算课枯燥乏味,缺乏兴趣,致使学生对计算课望而生畏,对计算题退避三尺,造成学生运算能力低下。

2.3 学生没有形成良好的运算习惯。小学计算题一般都是按照一定的运算法则、运算定律和简算技巧进行计算的,但是很多学生对这些运算法则、运算定律和简算技巧不够熟练和未能深入理解,学生在计算中乱用、错用这些计算步骤和运算思路会出现不合常理的错误,未能形成良好的运算习惯。

3.核心素养中培养运算能力的实施策略

对于小学数学核心素养之“运算能力”的培养,笔者认为在教学过程中,主要从运用数形结合、创设教学情境、培养良好习惯等方面来提升学生的运算能力。

3.1 数形结合,开拓思维,培养运算能力。小学阶段的学生空间思维以及逻辑思维都还处于成长和发展阶段,在小学数学学科的教学中包含着很多较为复杂的计算题目,让小学生针对一些题目进行准确快速的计算显然具有一定的挑战性。那么,数学教师可以结合核心素养教学理念,引导学生运用数形结合思想,将这些复杂的计算题目用图形进行清晰地展现,以此让小学生的计算思路以及接替速录更加得清晰明了,从而有效锻炼小学生的数学思维,实现小学生数学运算能力的有效培养和提升。

以人教版教材中《圆柱与圆锥》这一知识点的题目为例:有一个无盖铁皮桶,它的底面半径是20cm,高是60cm,请问这个铁皮桶一共使用了多少平方的铁皮?针对这一题目,数学教师就可以有序地引导小学生根据题目条件来进行圆柱形铁皮桶的绘制,并将题目中所给出的条件20cm、60cm、平方米,将20cm、60cm换算成0.2m和0.6m,然后,再把圆柱形水桶的底面积和侧面积的计算过程和推理过程清晰地展示出来,让学生在掌握解题思路的同时,还能更透彻地掌握面积公式;最后根据题中圆柱形无盖水桶得出水桶的表面积。如此清晰地计算过程,不仅能帮助学生有效掌握这一章程的数学算法,还能提升其运算思维和能力。[2]

3.2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强化运算能力。数学教师在开展运算教学的“古从衡中”,需要充分结合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认知规律,选取适合小学生的思维材料,结合小学生丰富想象力的特点,来创设生动、形象的数学教学情境,让小学生可以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将抽象、复杂的数学知识进行形象、具体转化,以此来有效调动其小学生的主动获取知识的欲望,促使小学生可以在欢乐愉悦的课堂体验中进行数学知识的理解和获取活动,从而有效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强化小学生的数学运算能力。

以人教版教材中《负数的初步认识》一课的教学为例,数学教师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兴趣点来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帮助小学生加深对本节课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比如数学教师可以创设问题化教学情境,充分激发起小学生的好奇心,促使小学生可以积极主动地投入到问题的探究活动中:小白拿着50元钱去楼下便利超市买东西,结账的时候发现,总共花了56元,还差了6元钱,所以小白就在超市记了账,那么这个时候小白有多少钱呢?针对这一数学问题的解答,需要用现有的钱,减去花掉的钱,也就是50-36=?在这几种情境下,学生会通过实际的问题体验,去了解复数并理解算法以及算法的本质含义,从而有效的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

3.3 培养习惯,规范步骤,提升运算能力。一个良好的计算习惯直接关系着小学生的数学运算能力的提升。大部分小学生还不具备严谨的数学思维,很容易在实际的数学计算过程中出现步骤混乱、马虎出错的情况。强化数学核心素养时注重培养小学生的运算能力,数学教师需要充分重视小学生良好计算习惯的培养,科学合理的规范小学生的数学解题步骤,提高小学生的计算能力,帮助小学生养成一个严谨的计算态度。另外,数学教师还需要严格要求小学生认真听课,独立完成作业,让小学生养成自主检查的良好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计算思路和方法,以此让小学生可以有效提升自身的数学计算能力,发展自身的数学核心素养,进而形成良好的数学运算能力。

以小数乘小数一课的教学为例,数学教师在本节课程中为了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在课堂上数学教师提供列竖式计算题目:7.35x24。然后数学教师就可以提醒小学生末尾对齐,小数点不占数位等法则,来让小学生可以深刻的掌握正确运算步骤。另外数学教师还可以列出应用题:牛的体重是0.35吨,身高是1.1米。而新培育牛体重约是其的0.68倍,身高约是1.23倍。请问新培育牛的体重以及身高是多少?在解答这个题目的过程中,数学教师要求小学生仔细审题,找出已知未知条件,然后再引导小学生列出了算式,并要求小学生对计算结果进行验算。数学教师通过让小学生明确应用题的接替计算步骤,有效的提高小学生的数学计算严谨性,帮助小学生避免了计算不细致、审题不清等情况的出现,从而促使小学生养成一个良好的计算习惯,实现小学生数学运算能力的培养和提升。

总而言之,注重数学核心素养培养强化小学生运算能力培育,数学教师可通过多样化的教学形式,有意识、有针对性地培养,从而激发小学生的计算兴趣,有效促进数学思维以及良好计算习惯的养成,从而让学生爱上数学、爱上运算,进而最大化的培养和提升小学生的数学运算能力。

猜你喜欢
运算能力数学教师运算
重视运算与推理,解决数列求和题
终身学习,终身发展
混合研修模式下的初中数学教师共同体成长的研究
中学数学教师信息素养的提升策略
长算式的简便运算
“整式的乘法与因式分解”知识归纳
浅论高中数学运算能力的培养
高中生数学运算能力的问题及策略
数学教师课程标准意识的价值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