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理念的初中科学课程设计与实践

2021-11-21 17:53戚露霞
读与写 2021年24期
关键词:创设理念科学

戚露霞

(浙江省慈溪市匡堰实验学校 浙江 慈溪 315300)

“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通过学习、训练和实践而获得的融合知识、技能、价值观等多方面因素的综合素质。初中科学课程涵盖物理、化学、生物等诸多学科,与现实生活关联紧密,与单一主题的学科相比,科学课程更加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和思维能力的培养和锻炼,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上极具优势。

1.以“深度学习”为导向,优化课程导入设计

学生对科学的兴趣是学习科学最直接和持久的内部动力,对学生今后的发展至关重要。课程导入作为课堂教学的入口,是激发学习兴趣,激活思维深度的首要环节。教学过程通常以创设情境的模式来引入新课程的知识,各类情境的创设最终则以提出问题,引导思考的形式展现。但是,在具体实践中,受限于精力、经验等不足,课程导入设计很容易出现形式枯燥单一、内容浮于形式、缺乏阶梯式渐进等问题,导致出现为导入而导入,导入止步于概念引入等现象,无法达到应有效果。

因此,要更好的实现激发兴趣,激活动力的教学目的,教师在备课环节就要强化“导入设计”的理念:一是问题情境的创设要符合现代课程标准的要求,在教学中不能局限于引用生活经验,更要充分发挥实验探究等科学手段的优势,通过精心创设认知冲突构建阶梯式的课程导入路径,引导学生依托科学思维进行思考,达到培养“科学核心素养”的目标;二是导入设计要符合初中生的学习心理发展情况,教师要站在更高视角钻研教材并严谨设计问题,避免信口设问,草率收尾,甚至出现问题本身存疑或超出学生理解范畴等现象;三是教师对教学中学生可能提出的疑问要有充分的思考和准备,能够根据课堂的即时信息对教学活动和情境创设进行灵活调整,持续引导学生进行深度思考和学习,使学生体验到科学的奥妙。

例如,在《物体浮沉条件》的教学中,通过课堂提问可发现学生普遍会表述“重的物体会下沉,轻的物体会上浮”,并产生“物体的浮沉由物体的重力决定”的直观认知。此时,教师可安排如下实验进行阶梯式的知识导入。

实验一:铁钉在水里会下沉。验证学生的原有认知是正确的。

实验二:在同重力的情况下,铁制的小船或容器能浮在水面上,与实验一产生知识冲突,引发学生探究兴趣。

实验三:细小的针在水里会下沉,而比针更重的木条会上浮。引出”浮沉与质量无关,而与密度有关”,同时又与实验二的认知产生新的冲突,激发学生持续思考。

2.以“STEAM教育”为理念,引导学生跨学科探究

通过STEAM教育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我国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课题。STEAM理念实质是指向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培养的超学科教育形态,是通过项目化的教学活动推动知识和技能的综合运用,增强学生在真实情境下,探索解决问题,开拓创新思维的综合素养。科学课程作为与生活联系最为紧密的学科,在构建STEAM教育模式上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在《塑料、纤维和橡胶》教学中,教师就可以融入STEAM理念,预先设计简单的项目式学习方案。在设计上,可以让学生结合生活搜集饮料瓶、保鲜盒等常见塑料、纤维和橡胶制品,在了解三者概念和区别的基础上,着重指导学生以小组合作形式对常见的塑料制品按照回收标志进行统计分类,了解塑料的类别和用途、回收的必要性以及潜在的环境危害,并探索利用废弃的塑料制作其他创意产品,包括制作成科学课程中的教学用品如作为绿色植物容器进行光合作用的研究或制作为压力压强课程的教学器具等,最后指导各小组撰写简单的项目报告并进行校园展示。通过这一项目学习,可以有效增强学生对相关知识的学习活跃度,增强学生以科学思维观察生活的体验,增加环保知识的积累,在实施过程中也能提高学生合作探究的意识,初步体验和掌握统计分类的技能,并较好的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3.以“成长激励”为目标,完善教学评估机制

评价始终是核心素养理念下的教学改革瓶颈,在教育实践中,以标准化的书面测试为主的量化评价在知识性学习和竞争中具有较强优势,而“核心素养”聚焦的是实现学生全面化个性化的成长,这一能力很难通过单纯的知识性评价来体现。因此,“核心素养”理念下的教育评价也要更加充分的运用“质性评价”,聚焦于对学生成长性的评估,激发学生的学习成就感。

比如在项目式学习活动中,教师应当科学设计教学过程,充分用好学生的好奇心和操作热情,引导不同层次学生积极参与实践,鼓励学生对结论进行猜想,指导学生探索并点评,以此引导其独立思考,培养创新意识。教师可以积累学习者在每次项目学习中的参与表现、个人反馈等信息探索构建学生的个人素养成长档案,并以适当形式进行激励,激发学生持续参与的热情,逐步实现个体综合素养的提升。

总之,深度学习是基于核心素养的学习,其与浅层学习的典型区别是由直观的“知识中心”转向深层次的“素养中心”。要确保深度学习在中学科学教学中有效落地,需要教师对课程教学进行前瞻性设计,并结合重点难点和学生的个性化差异,创设不断完善的情境平台和评价体系,为不同层次学生投身深度学习搭建开放、包容、立体的素养提升舞台。

猜你喜欢
创设理念科学
建筑设计应对低碳理念的相关思考
方传芸舞蹈创新理念拾微
环保节能理念在建筑给排水设计中的应用
建筑设计应对低碳理念的相关思考
创设未来
点击科学
科学大爆炸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简约数学”创设简约课堂
科学拔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