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项目化的小学体育教学探究

2021-11-21 17:53丘文盛
读与写 2021年24期
关键词:动作体育老师

丘文盛

(福建省福州实验小学 福建 福州 350000)

项目化教学是一种学生为主体,老师为引导、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模式,是指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将教学内容以解决问题的形式呈现给学生,需要学生结合自身的生活经验和所学知识,与团队配合来完成问题解决的学习方法。学生亲自经历信息处理、方案设计、项目实施、最终评价等一系列过程,通过探究、沟通、创新、协作等行为来掌握相关知识,提升自身技能,实现知识积累与能力提升的同步发展。项目化教学已经成为一种突显学生课堂主体地位,提升教学成效的有效教学模式。

1.小学体育教学中开展项目化教学的意义

在传统小学体育教学中老师将零散的体育知识穿插进课堂教学活动中,学生由于对体育教学不够重视,总是将注意力集中在体育课轻松的氛围中,未能真正按照老师的要求去掌握相应的体育知识,更谈不上获得体育技能,导致学生一直以来对体育课程缺乏兴趣和积极性,而且教学效果不理想。项目化教学则突出了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老师只起到引导和辅助作用,给予学生自由探索的空间和时间,培养学生借助各种可用资源来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能够在寻找问题解决方案的同时建立起较为完整的知识体系,增强了体育课堂的生机和活力,学生真正参与到体育教学活动中,体会到体育学习的乐趣。

2.小学体育开展项目化教学的实施策略

小学阶段是学生学习的初级阶段,对小学体育而言,主要以基础的体育知识为主,如体育基础知识、基本体操、队列练习、跳跃、投掷、走跑等基本步法练习等。内容相对较为简单,主要侧重于学生动作习惯和体育兴趣和基础运动能力培养。以下以项目化教学在小学田径教学中应用为例。

2.1 利用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在小学体育教学中采用项目化教学时,首先老师要调动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学生内心对本节知识内容产生学习兴趣。老师可以结合小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创设问题情境,来快速集中学生的课堂注意力,使学生将自身的兴趣爱好投射到体育知识上面来。比如学习“立定跳远”这课时,老师可以利用小学生的观察力和模仿力,结合小学生对动物的喜爱心理来设计问题:生活中有很多小动物是蹦蹦跳跳行走的,比如小兔子和小青蛙,那么谁能模仿出小兔子和小青蛙跳跃的动作?小兔子和小青蛙相比谁能跳的更远?老师引导学生结合问题来试一试,跳一跳,并谈谈自己的感受,使学生在蹦蹦跳跳中对跳远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进而激活了学生思维,激发起学生的探索欲望,结合老师提出的问题展开了深入的思考和探究。

2.2 鼓励学生开展分组自主学习。在小学体育项目化教学中,老师可以将学生划分为不同的小组,然后为学生进行动作示范,引导学生以组为单位先用10分钟时间进行自主学习,使学生用自己喜欢的形式去进行模仿练习。在学生进行观察、探索、练习后,老师为学生指出自主学习中学生存在的问题以及不规范的动作,并为讲解动作要领。在老师的讲解中学生发现了练习中存在的问题,然后结合老师的示范去尝试自主解决问题,纠正练习中出现的不规范动作,学生在分组自我改进过程中老师只发挥引导和辅助作用,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针对性指导,当学生动作要领完全掌握后,老师鼓励学生以组为单位开展巩固练习,组内成员间互相观察、互相指导,实现组内的共同进步。比如“持轻物投远”这课教学,老师首先为学生示范肩上屈肘、快速挥臂的动作要领,然后鼓励学生分组自主学习,使学生先观察老师的演示动作进行揣摩和模仿,老师在旁观察学生的自主学习情况为学生指出不规范动作引导改正,学生在组内成员的互帮互助中顺利掌握投掷的动作要领并在练习中动作变得协调连贯起来,轻松完成了本课学习,培养了学生主体意识和团结协作精神。

2.3 在课堂评价中强化项目化效果。小学体育在开展项目化教学过程中老师的课堂评价也是非常重要的环节,老师可以借助课堂评价来对学生进行激励,给予学生肯定和鼓励,放大学生在项目化教学中的闪光点,使学生获得更加丰富的情感体验,同时课堂评价中老师可以再次针对亟待改进的共性问题给出建议,使学生在享受运动乐趣的同时不断的自我完善,感受到田径学习的成就感和满足感,从而更加积极主动的参与到体育教学活动中,打造出高效的体育课堂。

总结

在小学体育项目化教学中,老师要充分发挥出自身的组织、引导和辅助作用,将原本零散的、繁杂的体育知识和技巧融入到体育解决问题活动中,学生围绕问题解决展开思考和设计,在团结合作中高效的完成既定的学习目标,打造出寓教于乐的高效体育课堂。

猜你喜欢
动作体育老师
下一个动作
我们的“体育梦”
老师,节日快乐!
老师的见面礼
非同一般的吃饭动作
六·一放假么
体育一家人
体育一家人
体育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