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打花巴掌》课堂中聆听的重要性

2021-11-21 17:53
读与写 2021年24期
关键词:听音巴掌唱歌

李 娜

(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大沥镇大沥嘉福学校 广东 佛山 528234)

引言

每堂课的教学设计是需要根据实际的教学内容来进行设计,例如《打花巴掌》这首歌曲,传统式的教学方法是按照题目的意思,只是拍手游戏完成歌曲,这是表面现象,新型教学方法要求学生将生活当中的其他游戏动作融入歌曲当中,并且需要聆听歌曲、理解歌曲的含义,将感情色彩融入到歌曲当中,使学生明白聆听在课堂中的重要性。

1.激发学生聆听的兴趣

创设情境聆听,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聆听歌曲,并向学生提问,例如:导入歌曲《花儿朵朵》时,提问学生:“这首歌描绘了如何的画面?唱了什么内容?有什么花呢?”又如:教学开始部分放《打花巴掌》伴奏音乐,学生一边聆听一边跟老师做拍手、放气球、放风筝等游戏活动融入音乐伴奏中,让学生亲身感受音乐描述的场景,从而引出题目。以《打花巴掌》为主题,让学生的听音成绩得到老师的认同,并以游戏的方式表现孩子们的听音成绩。这样增加了学生对音乐专心听的信心,也增加了他们对音乐专业的信心,为此开启了聆听模式。老师在授课过程中还要吸引学生跟自己的思路方向前进,要不断有趣、幽默的风格吸引学生对聆听的兴趣,例如:在教唱歌曲环节当中,老师让学生聆听歌曲《打花巴掌》,并创设情境提问学生“这首歌曲开头部分打花巴掌,一月一,二月二,三月三,四月四,这部分你们觉得可以用哪种方式表演出来比较好呢?你们听到这首歌里唱的有哪些花?那些花在哪里呢?学生会非常积极地举手答疑,这时候老师就可以让学生边听音乐边做动作边学唱歌曲。老师在教学中就是一门“说”的艺术。例如《打花巴掌》最后总结时,我会反问学生,我们在生活中还有什么活动可以融入到这首歌曲当中?学生会激动抢答有打篮球、跳绳、打羽毛球、乒乓球等,还会要求老师放音乐伴奏他们自己跟音乐伴奏做自己喜欢的游戏活动。

2.引导学生听音高、节奏教学模式

聆听是小学生的最好老师,只有当他们听音乐的时候,学生才能安静地听音乐,更好地表现他们的音乐。随着新课程的改革,小学音乐教材中出现了一些轻声唱歌的模式,这是由于很多学生都喜欢唱歌,而且还很大声的歌唱,出现了跑调、节奏不稳定等现象。例如,在教唱《打花巴掌》中,老师要跟学生说明电子琴的音高,声调精确,节奏好的教师可以指导他们跟随琴模唱音高、节奏、旋律,帮助他们解决这部分的难题。因此,我认为这时的老师可以引导学生轻声唱歌,因为孩子们的发音器官处于成长阶段,老师应该保护孩子的身体器官发育;第二,老师可以指导学生用科学的方式唱歌,轻声的唱歌,还可以使学生养成倾听音效的习惯,学会聆听自身的音效。能够准确地区分各种声音的美,发现自己与他人之间的各种声音之美是否相似与融合,把自己的声音、心灵中的各种声音完全融合,集体唱歌。经过一段长时间的练习,逐渐形成了基本的唱法意识,这也为合唱教学奠定了牢固的基础。

音乐是我们听音时的一门艺术。音乐视觉艺术所有的视觉实践必须完全以音乐的听觉为基础,聆听是音乐视觉艺术最基本的实践方式。马克思首次在1884年发表的音乐经济和哲学研究手稿中提出,“对于非音乐的耳朵来说,最美的音乐也是没有意义的,因为它不是对象。可见的聆听是我们的音乐教学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3.养成良好的听音习惯

培养良好听音习惯,在课堂上教师多鼓励学生听不同种类的声音,这样可以营造出良好的听音氛围,课堂上的听声氛围是决定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课堂听音也可以推动学生的大脑听音功能的前进,有利于大脑发育得更加灵活,听音更专注,集中精力,接受新知识的速度也更快。聆听音乐可以使老师从零距离。

总结

从接触学生的角度进行教学,能够全面地与学生沟通,就像河中的桥梁一样,老师能引导学生向深层发展,把握自己的角色,及时作出积极反应。中国人心中有句名言:“每天播种一种人的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种一种人的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人的性格,收获一种命运。”因此,我们充分地看到课堂上如何养成学生听音习惯是非常重要的,如果培养良好的听音习惯,那么产生这种力量必然很大;如果培养良好的听音习惯,是对老师和学生终身的最大利益。

猜你喜欢
听音巴掌唱歌
平远雨夜
遇见他们在唱歌
唱歌和本人一样不靠谱
巴掌云
唱歌猪
如何表达
一只大狼想唱歌
《小巴掌童话》
“巴掌”
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