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幼儿教育中“去小学化”探究

2021-11-21 17:53尼鲁帕尔艾尼瓦尔
读与写 2021年24期
关键词:行为习惯观念幼儿园

尼鲁帕尔·艾尼瓦尔

(新疆伊宁市巴彦岱镇东巴扎村幼儿园 新疆 伊宁 835000)

1.农村幼儿教育中“去小学化”的重要性

幼儿教育的本质是在身心发展的正常规律下,为进入小学基本的交流能力和控制力打好基础。[1]而并不是“赢在起跑线上”的观点,照抄小学教育的方法。有的幼儿园甚至变本加厉,这都与我们的教学理念相悖,幼儿园教育初衷被违背,打破了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在这样的种种现象下,我们应改变传统应试教育带来的影响,还有一个重要的点是改变农村家长的错误理念“农村的孩子只有学习这一条出路,只有努力学习才能出人头地。”这一腐朽落后的观点,因此要运用合理的方式改变农村家长普遍存在的“拔苗助长”的心理。“去小学化”策略的实施,这样的教学模式会打破原有的学前教育倾向,减少幼儿的负担,强化教学理念,在多方向的努力下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成就幼儿快乐的一段时期。身体和思维不受阻碍,进而达到协调性的发展。

2.农村幼儿教育“去小学化”的策略

2.1 学校加强宣传并逐渐改变家长的教育观念。幼儿的教育问题的根本要从家长角度着手,其中有很大一部分的原因是家长的教学观念落后,因此强化宣传家长的教育观念是我们应对幼儿园教育问题亟待解决的重点。[2]采取的措施可以由教师找家长谈心,推广观念,或者是定期召开专家的座谈会演讲会等,丰富家长知识点,适当的为孩子开启个性化教育。例如,可以邀请本地区著名的幼儿心理学家来向家长阐述幼儿教学观念的问题。此外,要鼓励家长提出问题,可以是孩子最近的心情变化和家长的应对措施,以更专业的角度来分析解决问题,给予孩子更多来自家长的关怀,而不是只有无尽的压力。这样家长和专家的交流,可以让家长和幼儿园的老师有所收获。家长教育观念的改变,有助于开启学生的个性化道路,这样逐渐培养学生在幼儿的启蒙时期就形成对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正确认识,面对世界的万物也能以正确的眼光看待,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让幼儿在幼儿时期去体会感受生活,丰富幼儿的兴趣体验。

2.2 注重教师专业素养提升,适当培训。在幼儿上幼儿园的时期中,与幼儿园教师一天中呆的时间最长。所以幼儿园教师的一言一行对正在形成良好生活习惯和行为习惯的幼儿们来说是有很大的影响的。在这个时期的孩子们善于模仿,如果教师做的好,他们也会在潜移默化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反之则会养成不好的行为习惯。这就要求幼儿园与相关部门要严格按照新课改要求,理论结合实际,逐渐改变小学化严重的倾向。在课堂教学方面,学习音乐、美术、舞蹈的教育方面,学生们主要锻炼的是身体的协调和兴趣的培养,更注重身体的协调发展,或者做一些游戏和活动,或者带领他们进行手工制作,发展动手能力。对教师来说,要定期的进行培训,并制定合适的培训计划,从行为语言上都要有相应的标准,开拓新奇的教学方法吸引学生的兴趣,更好的改变学生以往学习枯燥的现象,让幼儿在简单学习中寻找快乐,体验幼儿园的乐趣,进而喜欢上幼儿园。

2.3 做好幼儿园与小学教育的有效衔接。幼儿园主要进行的是启蒙教育,在这样相当重要的学前教育阶段,幼儿园与小学的有效衔接工作要做好。幼儿教育的本质是在身心发展的正常规律下,为进入小学后要掌握的基本的交流能力和控制力打好基础。[3]使幼儿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争取幼儿在进入小学学习之后很快的适应。教师在这方面要积极开展相应的工作,充分了解每个学生的特点和学习情况。可以做一些衔接工作,深化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具有基本的思维能力。先让幼儿了解一下数学10以内的基本运算,教授数手指的方法,语文背一首古诗等等。教师可以积极开展幼儿园和小学双向的互动教学活动,小学教师提前掌握即将进入小学的幼儿的学习情况和特点,做好相关工作的渗透整合,合理利用相关的教育资源,争取幼小能够进行顺利的过渡。

3.结语

综合上述,我们对农村幼儿教育“去小学化”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探究,农村幼儿园小学化的问题我们从家长和教师两方面着手讨论。家长应改变自己的传统的教育观念,以积极正确的观念来培养学生,幼儿园本身也要做好相应的工作,在注重教师专业素养方面和做好幼儿园与小学教育的有效衔接方面等,注重学生的行为习惯和兴趣的培养,让教育方法更加符合幼儿的成长规律。要完全纠正农村的幼儿教育“小学化”现象任重而道远,这不是一蹴而就能成功的工作,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猜你喜欢
行为习惯观念幼儿园
维生素的新观念
良好的行为习惯要从幼儿抓起
坚持系统观念
农村幼儿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探究
多动症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策略
爱“上”幼儿园
新闻观念与实践需反转
想念幼儿园
观念摄影
少年儿童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着成中值得关注的48个生活细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