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农业民俗音乐艺术特色与再创作探索——评《博物馆与非物质农业文化遗产保护研究》

2021-11-21 07:01李黎霞
中国农业气象 2021年11期
关键词:民俗创作农业

新时代农业民俗音乐艺术特色与再创作探索——评《博物馆与非物质农业文化遗产保护研究》

《农业民俗研究》

作者:季中扬、杨旺生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ISBN:9787520135771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与文化水平不断提升,大众艺术感知能力与审美素养也因此得以大幅加强,传统文化艺术表现形式已满足不了当代群众艺术审美需求,这要求社会艺术文化管理部门须重视传统文化艺术的继承与创新,从现代社会发展视角出发,大力促进国家传统艺术文化的现代化建设与发展,从而在满足当代民众艺术审美要求基础上,保证传统艺术文化得以继续延伸。国家民俗音乐作为我国社会艺术文化体系基础组建要素之一,其在新时代中的持续、稳定发展不仅能进一步提高社会艺术文化体系完整性,更能通过良好艺术表达形式引领人们培育并强化自身艺术素养。农业民俗音乐是我国民俗音乐系统其中一个分支,在新时代来临之际,自然也面临全新发展机遇与挑战。对此,本文将结合季中扬、杨旺生主编的《农业民俗研究》,分析我国农业民俗音乐艺术特色,并基于新时代背景深究农业民俗音乐的再创作,助力增强农业民俗音乐发展的可持续性。

《农业民俗研究》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于2018年12月出版,书中认为,农业仍对促进社会整体经济水平发展起重要支撑作用,十多亿人口中,不仅有将近百分之四十三的人生活于农村,还有部分人群直接或间接从事有关农业生产的工作,所以对农业民俗进行深入研究,既是全方位解析我国农业发展、农村建设的重要环节,也是引导人们深入认识并了解现代中国农村发展的正确方向。对此,本书基于民俗学科发展与学术研究现实关怀视角,分别从节气、农具及乡土景观三方面,深究农村民俗文化,旨在通过细节说明加深人们对农业民俗文化的了解,继而为人们能全方位、多层次地探析农业民俗音乐文化发展奠定理论基础。从专业研究理论书籍数量来看,以农业民俗发展为研究主题的专著并不多,为此,本书编者为增强农业民俗社会关注度,促使农业民俗学术界对农业民俗研究投入更多时间与精力,在编选论文过程中,根据时势不断研讨整体理论框架与内容结构的建设,适时调整编创方向与方案,力求向读者展示更全面更符合实际的研究、学习现状与理念。由此可见,该书对研究农业民俗音乐有珍贵理论参考意义。

中国农业发展历程十分悠久、文化博大精深,所以,我国农业民俗音乐艺术也在社会不同发展时期中发生了相应变化。根据各时期社会大众需求与农业发展趋势,形成了各种风格鲜明、人们喜闻乐见的艺术表现形式。我国农业民俗音乐主要是以农业生产与农村民俗文化为主题,由广大劳动人民群众共同编创而成,不但能充分体现当时农业生产特征、农村民俗发展风向,也可全面反映劳动人民日常生活情境,并辅助从事农业生产的人民将自身思想情感生动地表现出来。由此不难看出,农业民俗音乐既是丰富我国艺术文化内容和形式的重要基础元素,也是展现劳动群众热爱生活、追求艺术文化的主要方式。因此,深究农业民俗音乐艺术特色、探索其再创作技巧,是促进农业民俗音乐在新时代得到更好发展的必然趋势。对此,本文将从艺术特色与再创作两方面探析我国农业民俗音乐的发展。

一、农业民俗音乐的艺术特色

从古至今,伴随阶级社会的持续发展,我国广大劳动人民所创造农业民俗音乐,作为促进国家传统艺术文化得以延续与发展的本源艺术,始终贯穿于劳动群体或从事农业生产人员日常生活之中,使人们劳动生活与精神世界变得更加丰富多彩,这有利于舒缓从事农业劳作所产生疲惫,让劳动群众获得力量、充满干劲,从而为提升农业生产效率提供充足动力。而农业民俗音乐之所以在社会中得到广泛流传,并寄托着人们向往与追求美好生活之意的原因在于,拥有众多艺术特色,为该艺术形式增添诸多魅力,使更多人被其深深吸引,巩固了农业民俗音乐社会基础,保证农业民俗音乐在不断发展社会环境中得以延续。具体来讲,我国农业民俗音乐具有以下艺术特色:

第一,作品创作的群众性。因农业民俗音乐多是根据大众实际劳动生活和农业生产情况编创而成,所以大部分民俗音乐作品均能使人们产生较深共鸣情感,为其在社会中的传承与发展营造良好社会基础条件。此条件加持下,农业民俗音乐因此形成群众性的艺术特色。农业民俗音乐创作过程中所使用旋律和表述作品思想情感的歌词,均与当时的农业生产和民众民俗生活情况相对应,群众很容易从相关音乐作品中体会到亲切感与生动性,为农业民俗音乐艺术不会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而逐渐消失提供坚实保障。

第二,艺术传播的口头性。农业民俗音乐作为劳动人民在劳动或农闲时集体创作出来的艺术形式,不但汇集了人们的智慧结晶,彰显大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充分展现农业地区精神信仰,还能直接体现当时农业环境中的艺术传播方式。历史悠久的农业民俗音乐自发展以来,均主要是以面对面进行口头式传播的方式将音乐作品继续流传下去,这极大地降低了农业民俗音乐传播门槛,让普通民众也能全面接触到该类型音乐艺术,并且通过口口相传的形式将农业民俗音乐继续传承下去,这可为保护农业民俗音乐艺术提供可行性极佳的传播途径。

第三,音乐风格地域性强。正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根据农业生产地区地理环境与生态自然环境的不同,当地群众生活方式与个人体质都存在明显差异,该地区文化艺术表现形式、农业生产活动及其他活动,自然也与其他地区有显著区别。由此可推出,农业民俗音乐艺术风格的形成,与当地自然、人文环境的构建、发展形式有密切联系。因农业民俗音乐创作灵感来源于生活,而各地具体与细微的生活中又充满多元性情感悟和生活趣味,所以,农业民俗音乐在这种生活环境中,形成了强烈地域性的艺术特征,为高效宣传当地特色民俗文化奠定了坚实基础。

第四,创作质朴,多即兴成分。农业民俗音乐除部分是以农业地区宗教信仰、礼仪体制及社会斗争文化为主题的作品外,更多的是从群众实际生活状态与精神需求出发,以反映民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心声与艺术审美追求为目标所编创作品;再加上从事农业生产的工作队伍,多是由单纯朴素、诚实敦厚、热爱生活的农村人员组成,这些人员没有过多的华丽、繁杂思想,所以,从事农业劳动的人员在辛苦劳作之余,运用音乐艺术形式表达自身思想意识与心理情绪时,均采用最简单、质朴的创作方法与表现形式,将其瞬间所获创作灵感即兴展现出来。

二、农业民俗音乐的再创作

农业民俗音乐作为一种适时反映社会发展时势与大众实际生活状况的艺术文化,一旦发生僵化现象,其身影就会在时代不断发展中淡化,直至消亡不见,所以,为保证农业民俗音乐在新时代中得到可持续发展,人们应在全面继承我国优秀传统农业民俗音乐基础上,严格遵循农业民俗音乐艺术特色,从现代化音乐创作理念出发,大力促进农业民俗音乐的再创作发展。具体来看,可参考下述路径推动农业民俗音乐在新时代中的创新发展,让农业民俗音乐能在社会中得以继承、发展:

第一,正视农业民俗音乐群众性的艺术特色,从现代农业实际生产活动中择取更多创作元素。农业民俗音乐的群众性是其能在新时代得到持续延伸与发展的重要基础条件,是保证农业民俗音乐在社会艺术文化体系的地位得到稳定发展的必然需求,所以,人们对农业民俗音乐实施再创作行为时,应对农业民俗音乐群众性的艺术特征有正确且全面的认知,并以此为音乐创作基本要求,始终秉持“从群众来,到群众去”的原则。具体而言,相关音乐编创人员促进农业民俗音乐优化、创新发展时,可提前对现代农业生产活动和农业地区社会发展特征进行全方位解析,以推动民俗音乐艺术改革为目标,从所获解析结果中提炼出益于深化农业民俗音乐改革发展的全新创作元素,为丰富农业民俗音乐内容与形式提供助力。

第二,充分利用农业民俗音乐口头式传播优势,结合全新创作理念推出更多脍炙人口的作品。因面对面的口头式传播形式,一直是人们将农业民俗音乐艺术推广至更宽泛地域的基本途径,在扩大农业民俗音乐传播范围、提升传播效率方面有重要现实意义,所以,对农业民俗音乐实施再创作之前,必须要考虑所编创作品是否具备口口相传的特质,同时,也要注重所创作歌词的通俗易懂性,让普通大众能快速理解对应作品的内涵,进而为农业民俗音乐的广泛传播提供人力保障。对此,人们推动农业民俗音乐再创作发展时,可从现代创作理念出发,针对不同阶层民众的音乐艺术审美水平创作多元音乐作品,让各阶层群众,尤其是普通大众能深入接触农业民俗音乐艺术,进而为农业民俗音乐的持续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第三,深入了解农业地区各种民俗文化的发展,顺应新时代潮流创造出更多风格的民俗音乐。农业民俗音乐艺术风格的形成,绝大部分与农业地区社会整体发展水平有密切联系;换言之,农业地区各种民风民俗、社会文明及艺术文化,对农业民俗音乐风格的塑造有深远影响。因此,进行农业民俗音乐创作,应先对农业地区当地民风民俗、艺术文化与社会文明发展有深入了解,之后再根据所掌握信息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创作出充满现代气息的多元农业民俗音乐作品,并保证所创作农业民俗音乐作品的真实、准确性。这既能有效促进农业民俗音乐风格的多变性发展,也可让聆听者能通过富有浓烈地方特色的作品深入了解当地民风民俗,以此引发人们对当地社会发展的好奇心,进而一定程度上带动当地旅游经济的发展。

第四,延续传统农业民俗音乐质朴性与即兴性,将现代农业的生产与发展环境视作灵感来源。农业民俗音乐质朴性与即兴性的艺术特色,是农业民俗音乐在新时代中保持稳定、持续发展的强力支撑,所以,农业民俗音乐的再创作必须强调其质朴性与即兴性的传承。由此,编创农业民俗音乐作品过程中,应继续以传达农业地区群众精神信仰、生产活动与实际生活状态为主题,拒绝使用高难度的音乐编创手法与技术,并最大限度地将日常所获即兴成分融入音乐作品之中,从而通过接受度较高的农业民俗音乐将劳动人民与农业地区社会发展状况充分展现出来,让更多人能因此深切了解到农业地区民风民俗与社会文明发展趋势,以此增加当地社会知名度,为该地未来的开放建设与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综上所述,农业民俗音乐在新时代发展背景下,迎来全新发展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诸多挑战,推动农业民俗音乐创新发展时,必须重视农业民俗音乐的自身艺术特色,并以此为标准对农业民俗音乐实施进一步优化、创作,以促使农业民俗音乐能更加快速地融入新时代发展潮流中,进而实现传承与发扬农业民俗音乐目标同时,让更多人感受到农业民俗音乐艺术之美。

(李黎霞,四川文理学院音乐与演艺学院)

猜你喜欢
民俗创作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民俗中的“牛”
民俗节
漫画民俗
《一墙之隔》创作谈
创作随笔
创作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