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奥视阈下武术入奥“再出发”的审视与反思

2021-11-22 03:46马思恩杨敢峰
武术研究 2021年4期
关键词:申奥空手道中国武术

马思恩 杨敢峰

苏州大学体育学院 , 江苏 苏州 215021

随着武术的国际化发展,越来越多的国家加入到国际武联的大家庭里,如今,国际武联在世界上共有155个成员国。正是武术国际化的不断发展为武术成功入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几十年来,中国武术在为加入奥林匹克系列运动会这一盛典正在不断努力,加入奥林匹克系列运动会是竞技武术的最高目标,从此,中国武术是否能成功入奥,这一问题备受国人关注。2020年1月8日,在瑞士洛桑举行的国际奥委会执行会议上宣布:武术成为达喀尔2020年青奥会新增正式比赛项目,这是武术第一次成为奥林匹克系列运动会的正式比赛项目。武术入青奥是中国多年来对武术的国际化发展的阶段性成果与胜利。

世界文化差异是武术入奥所要攻克的首要课题,奥林匹克精神与武术文化有共同之处,也有所差异。东西方文化价值观差距较大,奥林匹克精神追求“更快、更高、更强”与中国武术所追求的“中庸、仁爱”传统思想大不相同,两者形成了鲜明对比。但人们在《奥林匹克宪章》上看到这样的一段描述:“奥林匹克主义谋求体育运动与文化和教育融合起来,创造一种以乐于做出努力、发挥良好榜样的教育价值并尊重基本公德原则为基础的生活方式”。[1]将两者进行对比发现,《奥林匹克宪章》的主旨与中国文化的内涵殊途同归,都是对道德和教育的重视。从某种层面上看,中国武术的“以和为贵”和“以德为首”的文化核心与奥林匹克主义所追求的教育宗旨是相吻合的。[2]奥林匹克运动的宗旨坚定了成为奥运项目的关键在于“体育的教育价值”。基于此,中国武术在国际化发展的趋势下,要不断完善自身,才能进一步凸显中国武术的文化魅力。

1 武术申奥历程与审视

1.1 武术申奥历程

武术与奥运会第一次接触是在1936年柏林奥运会上,武术作为表演项目首次登上世界的舞台,中国国术队的表演在国际上引起巨大的轰动,随着2001年中国取得2008年的奥运会举办权,武术入奥的呼声也随之升高,国际武联第一时间向国际奥委会提出申请,但奥委会以“武术参与度不高”拒绝了武术入奥的申请。2008年武术作为“特色项目”在北京举行,这是奥委会首次破例允许奥运会期间在奥运会主办城市举行不属于奥运会比赛项目或表演项目的体育比赛。2014年在中国南京举行的第二届青年奥林匹克运动会上武术以“文化教育项目”再次登上大型国际赛事的舞台。2011年国际武联向国际奥委会再次提出让武术运动进入奥运会的申请,并成功入选为2020年东京奥运会的备选项目,这是第三次向武术入奥发出冲击,但最终无缘入选。2020年1月8日,国际奥委会正式宣布:武术成为第四届青奥会新增正式比赛项目,武术第一次成为奥林匹克系列运动会的正式比赛项目,标志着武术“入奥”进程取得阶段性胜利。

1.2 武术入奥失利问题的审视

武术进入青奥会标志着武术现代化和国际化发展取得了一定成果,但也面临着武术竞技化、武术体操化等问题,以上现状值得我们反思。

1.2.1 坚持中国武术的民族性

武术蕴含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化历史,是中华民族的文化象征,是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的典型代表,其特征是民族性。文化的民族性集中在民族精神、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方面,中华武术根植于社会生活的土壤中,在漫长的岁月风雨中 ,不仅浸染着中华文化的精神, 而且在民族危难之时, 彰显和弘扬了中华文化的文化精神 ,表现出强烈的民族性格 ,寄予了凝重的民族情结 ,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颇具影响和颇受关注的组成部分。[3]正如学者司马云杰所说:“一个民族共同参与、享受一种文化制度愈是久远,接受这种文化制度的社会化也就愈深刻, 因而民族文化的传统精神也就愈强烈 ,也就愈具有民族性 。”[4]

中国武术民族性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从技术层面上看武术的民族性:中国武术流派纷纭,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据国家统计,拳种体系完整流传下来的拳种共有130个。我们将国际化发展较好的太极拳、长拳等拳种进行武术申奥,但这并不能表明太极拳、长拳等拳种能代表中国武术这一整体。武术套路的统一是我们追求武术国际化发展的助力,也是武术国际化发展的阻碍。否则 ,就会在自己阉割中华武术的同时,出现他人对中国武术的误解。

(2)从价值观的角度看武术的民族性:中国武术讲究儒家思想、中庸之道。以“仁”为核心,强调“点到为止”。而西方体育则讲究以突破自身极限为目的,追求“更快、更高、更强”。中华武术的个性所在。是坚持其民族性。在世界全球化发展的背景下,东西方文化的对比更为显著,中国武术的发展促使我们必须始终坚持武术的民族性,因为这样才能使中华武术成为不可缺失的东方体育。

1.2.2 坚持中国武术的文化性

中国武术的魅力在于其丰富的文化底蕴和人文精神。中国武术把踢、打、摔、拿、刀、枪、剑、棍等实用技术提升的精神层面,使之成为武术文化,区别于其他武道项目,也区别于西方体育项目。中国武术的文化性不仅仅体现在动作姿势等形式上的身体文化,更集中体现在拳理思想、习武道德、比武准则等精神上的文化。中国武术讲究“习武先习德”的道德规范,只有良好的道德品质才能习成真正“好”的武术,良好的道德品质是习武的基础,这是武术门派里的“硬性”要求。中国武术蕴含儒家思想、中庸文化,追求以“仁”为核心的道德思想。

在这全球经济化的世界里,文化共享的社会上,武术申奥最重要的是坚持民族文化的独立性。不能为了申奥而申奥,这不仅会失去武术文化的特性,也会失去武术独特的情趣与文化内涵。在世界体育多样化发展,坚定文化自信,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让世界更多的人懂得武术的“美”

2 “入青奥会”视阈下武术国际化推广的实施

2001年武术申奥失利后,加大对武术国际化的宣传力度。现如今,武术文化的传播为武术再次申奥打下坚实的基础。

2.1 “一带一路”战略契机下武术国际化传播

2013 年习近平主席提出“一带一路”战略构想。党的十七大提出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到十八大明确“建设文化大国”,再到十九大强调要“文化自信”并明确提出“中国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坚持打开国门搞建设,积极促进‘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努力实现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打开国际合作新平台,增添共同发展新动力”[5]武术作为输出文化的先行官,在“一带一路”的战略契机下,武术国际化传播迎来了崭新平台。

2.2 举办国际赛事

2018年12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体育竞赛表演产业的意见(国办发[2018]121号)中发文:“引导扶持业余精品赛事。创新社会力量举办业余体育赛事的组织方式,开展马拉松、武术、搏击等项目赛事……培养一批社会影响力大、知名度高的业余精品赛事”[6]在国际武术赛事发展迅速的今天,越来越多的国家为了跟上“潮流”组织武术爱好者参加国际武术比赛,如2019年在中国四川峨眉山举办的第八届世界传统武术锦标赛,吸引来自巴西、美国、土耳其、香港、台湾等48个国家和地区,300余支代表队5000多人武术精英参与比赛,以比赛的形式进行各国之间的武术交流,扩展武术文化,为推广武术文化创立良好的条件。

2.3 以武术表演的形式进行国际间交流

中国武术第一次出现在世界舞台上是在1936年柏林奥运会上,中国武术首次在世界亮相。当地报纸盛赞中国武术“具有艺术、舞蹈、奋斗三大特色,反映了中国的悠久历史文化及尚武精神。”[7]近年来,中国武术以表演的形式外出交流日渐频繁,通过以技击为前提,通过夸张化的形式将中国武术呈现出来,这样既丰富了武术的传播内容,同时也提升武术在国际舞台上的知名度。

3 日本空手道入奥对中国武术的启示

中国武术与空手道是中日两国的传统体育项目,为能尽早列入奥运会正式比赛项目,两国政府一直没有放弃,两国政府在推动项目入奥做了大量工作,但结果却产生巨大差异,最终日本空手道成功被列为2020年东京奥运会的正式比赛项目,而武术仍然为入奥而努力。[8]通过对前人的研究,笔者认为空手道能成功入奥有以下两点因素:(1)抓住了国际奥委会项目改革的机遇。奥运会项目的设置问题历来都是改革的重点和热点。从1986年雅典奥运会开始,奥运会竞赛项目一直处于动态变化之中,在每届奥运会结束后,国际奥委会都会对奥运会竞赛项目进行定期审核。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奥运会项目的竞赛项目结构,基本上每一届的奥运会都有新增的项目或是有部分项目被“踢出”奥林匹克运动会,每次的项目调整都会给新的申奥项目带来新的机遇。2014年12月,国际奥委会第127次会议通过了《奥林匹克2020议程》,其中,在第14项“最大限度地配合奥运会利益相关者”提案中,国际奥委会强调成功申办城市有提出增加项目的权利,实际上重新赋予了东道主新的特权效应,项目设置体现出主办方利益诉求。[9]最终,空手道在2020年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新增的8个临时项目当中脱颖而出。日本是2020年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的主办国,恰好处于改革时期,因此,日本在此次推动空手道入奥确实占尽先机。(2)日本政府及项目协会的大力支持。对于空手道的推广,日本政府给予了高度的关注和支持,并将以空手道在内的武道项目推广上升为国家战略。通过国家政策对空手道进行国内外的普及与推广。空手道作为日本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为入奥不断进行改革创新,统一规范、技术标准、评判规则等,不断地推进空手道国际化。此外,日本政府投入大量财力和物力,派遣教练员到各国和地区推广和普及空手道运动,在国内修建了大量的空手道训练及比赛场地营造良好的运动氛围,提高大众对空手道的认识,为空手道申奥打下坚实的基础。

4 “入青奥”视阈下武术入奥“再出发”的反思

奥林匹克系列运动会是现代化体育运动所追求的最终目标,中国武术成功入奥系列为武术国际化推广带来了崭新平台,但武术国际化发展的缺陷也随着武术入奥成功开始显露,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是我们现如今的首要课题。

4.1 武术传播发展得到新契机,从而推动武术国际化长远化发展

众所周知,奥林匹克系列运动会是现代化体育比赛项目最大的平台。中国武术为了进入奥林匹克系列这个大家庭,历经十几年时间,通过不断地磨炼,终于在2020年1月8日被国际委员会宣布:武术运动项目正式成为2020年青奥会新增正式项目。武术成功入奥系列为武术国际化传播发展迎来新契机。奥林匹克系列运动会是全球人民的运动会,武术作为新增比赛项目,从国际化传播的角度上来说,武术国际化推广迎来崭新平台,为何这样说?原因在于武术成为青奥会新增比赛项目。大型国际赛事成为各国“暗自比拼”国家实力的时候,基于此,各国会加大力度对武术运动的推广宣传,从而选拔人才参加比赛。在一些尚不了解武术文化的国家甚至会采取以主动的方式来引进武术文化,从而达到“与时俱进”的目的。从武术成为青奥会新增正式比赛项目而言,武术成功入奥系列从一定程度上推动武术国际化发展。

4.2 促进国内武术全民发展,弘扬中华传统体育文化

武术正式成为2020年青奥会新增比赛项目这一消息,对中国人民来说,这是一次历史性的突破,武术入奥系列的成功,推动了国内武术的发展,从而促进武术的全民发展。在外国人的眼里,一直有这样的疑问:中国人是都会武术的吗?这个问题恰恰反应出武术运动的全民化。1995年6月, 我国开始颁布与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全民健身是实现全面健康的重要前提,是保障和提升全体国民素质的基础保障。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对于身心健康的重视程度不断加深,全民健身已经成为了热点话题。武术作为我国特色体育项目,在国内全民普及化程度属中等偏上。武术成功入奥有利于促进武术国内全民化发展,弘扬中华传统体育文化。例如,太极所弘扬的刚柔相济、柔和缓慢、内外兼修的特点。其次,可以弘扬团结奋进的社会属性。在武术文化中,许多武术拳种讲究相互协作和坚韧不拨的社会风格,这是中华传统文化精髓,这就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神所在。从国内武术全民化发展的现状看,武术成功入奥有助于武术全民化发展,弘扬中华传统体育文化。

4.3 推动“健康中国”下的武医结合

2016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提出“健康中国”作为大会关键词。习近平同志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中多次强调健康对国民、对社会、对经济的、对国家发展的重要性,应将当代国民健康问题放在国家发展首要战略位置。 2019年,我国出台《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等相关文件,以疾病预防和健康促进为两大核心,提出将开展15个重大专项行动。

2019年末新冠肺炎爆发,疫情信息笼罩着2020年的整个春节。曾在2012年以谷刚、钟南山等为首的研究学者在《中华医学杂志》上就曾提出练习太极拳对慢阻肺患者有助于康复治疗;新冠疫情的爆发,钟南山教授再次提出:练习太极有助于新冠肺炎患者的康复。从这次的疫情再一次证实武术的重要性

中国武术自古以来就有着强身健体的功效,在21世纪的今天,武术在健康方面的价值功效尤为凸显。在国家“健康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武术的健康价值与“健康中国”的构建相得益彰,其健康理念和健康方式与“健康中国”发展战略的主体和内涵相呼应,已经成为助力“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内容。[10]中国武术蕴含中医学影响因子,两者有着及其密切的联系,武术作为技击流传至今,给医学养生、保健提供了很多具有参考价值的事物。

民间武术曾流传着这样一种说法“不学武术,难懂中医;不学中医,武术难以达到上乘”。看似简单的一句话,却蕴含着很深的含义。武术与中医之间相互贯通,通过武术身心修炼的整体观对身心健康进行整体辩证把握。既注重武术的未病养护,又强调中医学的治病与康复,实现了传统武术与中医的高度融合。

传统武术与中医学所形成的整体健康观,在“健康中国”背景下为武医融合提供思想启迪。[11]武术与医学技术结合,是体育手段与医疗手段在健康促进的共同目标下,合理运用体育手段在生命全周期进行非医疗干预与医务监督。

猜你喜欢
申奥空手道中国武术
空手道在苏联(上)
传统空手道与竞技空手道的比较研究
日本出现首起申奥标志侵权案
空手道与武术散打的对比分析
柏林要申奥激起一片质疑
奥运串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