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化视阈下当代中国武术表演发展研究

2021-11-22 04:06
武术研究 2021年9期
关键词:艺术表演艺术化中国武术

何 笑

扬州大学体育学院 ,江苏 扬州 225127

1 前言

武术表演“作为一种艺术化的表现形式之所以会受到大众的喜爱和热衷,是因为这种全新的武术展示形式本身具有鲜明的艺术表现力和巨大的艺术感染力,它能够从身体、影像、场景、音效等方面给予观众视觉、听觉的冲击和震撼。然而,从当代中国武术发展的角度而言,有学者认为中国武术的本质特征是技击,应该把武术的技击技术作为发展的重点,过度的“艺术化”或“表演化”已经背离了武术“技击”的本质,已经将中国武术推向“无根”和“虚无”的边缘。因此,在中国武术当代发展的关键时期,面对当代武术表演发展的诸多困境和质疑,认真思考中国武术表演的当代价值,重新归属武术表演的发展方向便成为必须首要关注和解决的问题。

2 中国武术与艺术表演融合发展的现实困境

2.1 中国武术表演的艺术化程度相对偏低

从近年来的武术表演,包括文艺类武术表演、剧目类武术表演、大型活动类武术表演、旅游景点类武术表演、其他形式类武术表演的艺术化程度来看,都不难发现各类武术表演除了在外在的舞台效果以及灯光、音乐效果上在艺术化层面有了很大的提升以外,在自身的整体编排、武术动作的技击意境、武术演员的情感表现、武术文化的外在传达上都与之前的武术表演之间没有太大的差别。如果将各种外在的舞台、音乐和灯光艺术效果都去掉,我们看到的武术表演与竞赛场地上的武术套路比赛相差无几,这在其他表演艺术形式上并不常见。以舞蹈表演为例,舞蹈表演是以演员舞蹈掌握的舞蹈动作、造型和技巧能力,结合音乐和美术等艺术手段,将舞蹈作品的思想内容转化为可视可感的舞蹈形象的艺术表演形式。所以,在舞蹈表演过程中,除了对外在艺术手段的依赖以外,对舞蹈作品的编排艺术化、舞蹈演员的形体和技艺、舞蹈作品的艺术表现手法等方面都有着严格的要求。因此,每一部优秀的舞蹈作品都可以称之为舞蹈的艺术。这一点,在武术表演的发展中值得借鉴。

2.2 中国武术在表演的内容和形式上创新不足

当今武术表演在艺术表演舞台上的地位越来越重要,武术事业的发展为艺术行业提供了新的血液和动力,不仅完善和充实了艺术内容的多样化和多元化发展,还进一步把艺术的发展推向更高层次。但是从现阶段武术表演的发展来看,武术虽然已经从最初的单一化的武术技艺表演发展到今天与舞蹈、杂技、舞台舞美、多媒体技术等多种艺术形式相融合的综合性艺术表演形式。但是,在各类武术表演的内容和形式上却没有朝着多元的艺术化方向前行。有专家认为,“现阶段武术表演大部分还是沿用了以往的内容和形式,十分缺乏创新意识”“武术表演内容和形式的固化和守旧是武术表演在艺术层次上难以突破的关键”“现阶段虽然有的个别的武术表演作品(如武术舞台剧《太极秀》《寻·赋·承》)在表演过程中加上了一定的剧情和语言表达,运用了更为高级、合理、绚丽的舞美设计和音乐、灯光手段,但是在表演的内容和形式上还是沿用了以往的武术表演的老套路。于此同时,在一些高校武术专业、表演专业的一线教师的访谈的过程中还发现,“在进行中小型的武术表演节目创编时,常用的表演内容和形式主要就是拳术、器械以及对练,内容和形式的改变也就是出场顺序的改变或根据音乐选择不同的项目进行搭配,由于没有太高的艺术要求,我们只要能衬托出热闹的表演气氛就可以了,一般不会对表演内容和形式进行太多的雕琢。”等,都反映出了武术表演的内容和形式在近年来的发展过程中并没有得到进一步的改变。现阶段,“武术舞台剧的演出剧目比较单一,故事情节比较老套……少林功夫题材的武术舞台剧占据演出市场将近7成”[2]“不管是竞技比赛、开幕式表演亦或者是春节联欢晚会,表演的内容大多是少林功夫和太极,只是形式上加入了现代化元素,整体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变化”[3]等,这些学者的观点以及诸多研究都一再说明武术表演在现代化的发展阶段中,“内容守旧”“形式单一”“创新不足”已经成为影响其当代发展最重要的问题。

2.3 中国武术表演的专业型和综合型人才相对匮乏

在各种社会实践活动中,具有一定的专门知识、较高的技术和能力,能够以自己的创造性劳动,对认识、改造自然和社会,做出了某种较大贡献的人才是各个行业、领域发展的基础和关键。[4]我们知道,武术表演是一个复杂的“艺术工程”,一个优秀的武术表演艺术作品除了需要优秀的剧本外,还需要专业的编导、编剧、动作指导以及精通武术表演和艺术表演的优秀演员等。但是,从目前武术表演的发展现状来看,现阶段的武术表演在专业型,如武术编导、编剧、动作指导等人才和综合型人才会编排懂技术、会武戏懂文戏等都显得尤为匮乏。从演出人才的层面来看,各类武术表演的演员大部分都是武术馆校学生、高校武术或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学生或少林寺的学生和弟子,如春节联欢晚会的武术表演节目中的演员多以宋江武校、塔沟武校以及武术专业的运动员为主,武术舞台剧中的武术演员多以各地方武术专业学生、少林寺弟子等为主,这些演员在一般的武术竞赛和表演上都有着很好的动作基础和高超技术,但是艺术化层面的武术表演或舞台表演与一般的武术竞赛表演并不相同,它需要具有更强的表现力或夸张的表现技巧,这一点是没有经过专业训练的学生或运动员难以达到的。

从综合型人才层面来看,现阶段由于武术表演事业的发展正处于刚刚起步的阶段,专业的综合型人才上还是极为稀缺。以至于诸多的武术表演作品大多是以武术领域与艺术领域的合作创编的形式产生,如剧目类武术表演《沙弥走进少林》《生命之轮》《风中少林》等,大型活动类武术表演2008年奥运会开幕式《自然》,文艺类武术表演《江山如画》、《天地人和》《中国骄傲》等都是有专门的艺术领域的知名编导与武术领域的知名单位各种创编的。武术表演的发展之所以夹在武术与艺术表演领域的边缘,艺术化程度之所以偏低、艺术表现内容和形式之所以缺乏创新,其最大的原因就是由于专业型和综合性人才的相对匮乏造成的,这不仅成为制约武术表演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还成为阻碍武术表演艺术化发展的关键环节。[5]

3 艺术化视阈下中国武术表演发展的对策

3.1 “精工细琢,打造精品”提高艺术价值

武术表演是指武术演员在灯光、音乐、服装、烟火等舞台效果的衬托下将武术的技艺和文化内涵或情节和人物细节运用艺术化的手法和方式表现出来的一种表演形式。因此,想要更好地提升武术表演的艺术价值就要抓住武术表演的核心环节,进一步加强武术演员的专业素养和综合表演能力,除了在基本技术上的强加练习外,还要进一步提高其对武术、武术文化、武术精神以及艺术、艺术表演表演技巧等方面的学习;其次,在选定和确立武术表演的主题路线时一定要深思熟虑,针对不同的观众和群体制定不同的武术表演主题和路线;第三,在武术表演作品的编排上,我们一定要秉承一种“工匠精神”,要对武术表演作品的每一个细节都把握到位,既要注重武术技术的展示,又要注重舞台效果;既要注重将武术作品的艺术价值表现出来又要防止过渡的艺术化;最后,在武术表演的艺术化表现手法或方式上要进一步结合舞台、舞美、灯光和音乐的配合,在有效把握武术表演“主次”关系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外在的艺术方法和手段,将武术表演作品中的“情”与“景”,“技”与“艺”全面的展示给观赏者,只有如此,武术表演作品的艺术价值和属性才能在“精工细琢,打造精品”中得以提升。

3.2 “吸收借鉴,自我革新”突破固有模式

从武术表演的内容、形式的发展来看,近年来,武术表演在表演内容、主题以及呈现方式上有了创新和转变,面对武术表演发展过程中所出现的“创新不足”等问题,我们应该在“吸收借鉴,自我革新”的基础上突破武术表演的固有模式,将武术表演的内容和形式在借鉴、融合与创新中进一步走向艺术的舞台。从吸收借鉴的层面来看,应该尝试与各种艺术形式之间进行融合,吸收其他成功的表演艺术的经验和模式,以此改善和突破武术表演在内容和形式上的局限性。如,中国经典交响芭蕾舞舞剧《梁山伯与祝英台》,就是“以芭蕾的形式将‘中国的罗密欧与朱丽叶’的内涵转化为舞蹈艺术形象,用芭蕾语淋漓尽致地表现了‘生为同室亲,死为同穴尘’的爱情主题”,[6]从自我革新的层面而言,武术表演的发展还要具有“创新精神”,要有“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的意识,坚决杜绝以往的“炒冷饭”的发展态度和理念,在必要时可以适度转换创作思路,进一步拓宽武术表演的艺术视角,只有如此,才能为武术表演的内容与形式提供全新的素材和视角也只有如此,武术表演才能在自我革新中突破其固有的模式。

3.3 “夯实基础,培养人才”填补人才空缺

人才培养上存在着缺乏“专业型人才”以及缺乏“综合型人才”等问题。因为武术表演作为一个全新的艺术表演形式,不可能在较短时间内招纳和吸收那些具有成功经验的武术编导、编剧、动作指导以及那些既会武术又懂表演,既会编排又懂技术、既会武戏又懂文戏的人才是十分困难的。因此,面对武术表演人才的匮乏,我们只有在“夯实基础,培养人才”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多方面、多层次的资源来培养属于武术表演自己的人才空缺。首先,从对现有武术表演人才进行再培训的层面来看,通过对现有的武术表演人才进行再学习、再培训,通过对武术文化、武术基本知识、武术思想精深以及对艺术、表演、艺术表演技巧、艺术表现能力等方面的学习与培训进一步提高武术表演现役人员的专业能力和综合能力;其次,从针对武术表演未来人才的专业性培养层面来看,通过全国高校、体育院校对武术、民族传统体育或武术表演或艺术表演专业方面的人才进行培养,为武术表演提供多元的人才保障。如2012 年开始,上海体育学院就面向全国招收武术表演方面的专业人才,随后沈阳体育学院、武汉体育学院以及南京体育学院也相继开设此专业。这对武术表演人才的培养有着重要的推进作用。第三,从扩大武术表演的人才引进力度的层面来看,各地方、单位或组织还要通过人才引进的方式,积极引进国内外的优秀的综合型专业人才加入到武术表演的事业中来,吸收或与其他艺术表演、影视基地等合作,将艺术编导、动作指导、编排等人才进行共享共赢,为武术表演的人才梯队添砖加瓦。最后,我们要积极鼓励和引导各地区、学校和武术馆校中的运动员在退役或转行的过程中参加武术表演及其相关工作,以便更好地促使和保障武术表演事业的正常运行和快速发展。

4 结语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对于武术文化表演来说,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同时也面临新的挑战,只有抓住机遇,克服困难,才能使武术表演文化产业走向更高的台阶,为武术表演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作出贡献,要切实把握发展中出现的问题,更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切实把问题解决好,才能为武术发展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和支撑,更好地展现中国武术在当代社会发展中的价值。

猜你喜欢
艺术表演艺术化中国武术
Jiao Ayi| 《娇阿依》
演出监督在艺术表演中的作用分析
街场黄梅戏的艺术表演风格
艺术化 可否成为乡村的未来
中国传统哲学思想的艺术化表达
用艺术化手段引领儿童走进“童话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