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后勤系统党建与业务有效融合研究
——以长春大学为例

2021-11-22 09:04长春大学曹殿辉
办公室业务 2021年14期
关键词:高校后勤后勤教职工

文/长春大学 曹殿辉

长春大学以校党委下发的《关于组织开展高校党建“七问”大学习、大讨论活动的实施方案》为指引,为巩固和深化后勤党总支党建“七问”大学习、大讨论活动成果,从不同角度入手,采取有效措施促进后勤系统党建与业务有效融合,提高后勤系统的党建工作水平,解决后勤系统在党建与业务融合工作中的重点、难点和热点问题。

一、高校后勤系统党建工作分析

长春大学后勤党总支现有3个党支部,3个处级单位,在编教职工59人(不包括大集体6人),相关比例如下:处级干部7人,占教职工总数的11.86%;科级干部15人,占教职工总数的25.42%;党员30人,占教职工总数的50.85%;工人35人,占教职工总数的59.32%;工人党员10人,占工人总数的28.6%;50岁以上32人,占教职工总数的54.24%;30岁以下1人,占教职工总数的1.69%。在党中央倡导深度融合党建工作、业务工作的前提之下,结合当前长春大学后勤系统党建工作的开展状况,可以发现仍存在一定的问题,出现党建和业务工作彼此脱离的状况,影响了党建工作的效率。

高校在开展和落实后勤系统党建工作的过程中,未能正确理解和认知后勤管理中的党建工作。在高校个别党员看来,党建工作只是对上级精神进行传达,日常开会、组织学习和宣传活动,仅是为了应付上级检查而开展的表面层次的学习工作,并没有将后勤党建工作、业务工作二者进行有效整合,党建工作效率有待提升;个别党员缺少对党建工作的正确思想认知,尤其处在当前市场经济环境背景之下,高校党员干部对业务过于重视,将工作重心放在服务、经营和业务上,忽略了党建工作的重要性,认为任务大于党建。在这种情况下,所开展的党建工作存在较大的被动性,淡化了党建工作的地位。此外,在高校党建工作实践方面,也存在一定的误区。落实党建实践工作时,党支部很多时候只是为了完成政治任务,没有明确党建工作的目的,所采用的工作方式也不合理,实践工作效率不高。高校在开展党建工作的过程中,没有找准业务工作、后勤党建工作二者的融合点,未基于推动业务工作开展的层面来确定党建工作思路,无法实现高校业务发展、党建工作的彼此促进和协调推进。

当前高校深入贯彻党中央的政治决策,后勤系统党总支高度注重党建对业务的引领作用,坚持党建与后勤服务深度融合,节能创效,释放新动能,在不断推进党建与业务的融合工作中,解决了很多业务上的短板和问题。这些高校长期的实践经验,为深入融合后勤党建工作和业务工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案例,通过进一步总结提炼,进一步调查研究,可以形成符合我校后勤系统实际的党建与业务融合的理论。通过开展高校后勤系统党建与业务有效融合的研究与实践分析,能够总结出一套符合高校后勤系统党建融入业务的工作规律和方法,构建成熟的党建工作体系,以党建特色品牌创建系列工作为切入点,通过以点带面的作用,形成可推广可复制的经验,促进党建工作水平整体提升,确保党支部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作用的有效发挥。

二、高校后勤系统党建与业务有效融合研究

结合高校的实际状况,在加快后勤系统党建与业务有效融合的过程中,应坚持理论与实际、继承与创新相结合的原则,注重理论指导实践,达到推动实际工作的目的。

(一)加强党建学习力度,争当时代先锋。高校在新时代背景下,要迎合时代发展的需求,可以对党建政治学习载体进行创新。这就要求不仅要高校职工利用学校、党支部和“三会一课”进行学习,还需要充分发挥微信、微博和学习强国平台的优势,拓展学习路径,方便党员自主开展学习活动,这样能使党建学习内容更加丰富、广泛,让党员综合学习各方面的知识,包括:后勤知识、业务知识、文化通识以及政治理论等,提高学习成效;高校也需要对党建政治理论学习制度进行健全,研制出针对性较强的学习计划,对学习要求、措施进行详细规定,丰富学习资源,使党建学习活动能够有条不紊地落实。高校应制定出完善的学习管理制度,使党建学习活动进入规范化和经常化的状态,借助奖励机制来鼓励党员进行自主学习;此外,高校为了进一步贯彻党中央的政治决策,可以深入广大基层群众中,结合实践状况来开展调研工作,实现党建学习理论和实践的整合,确保党建学习成果能够进行实践转化和运用,增强党建工作科学水平。

(二)提升党建服务水平,推进党建业务融合。高校在融合后勤系统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的过程中,必须要提升主动服务意识,使基层党支部承担起“智囊团”“思想库”的角色。高校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要围绕节能增效、创新增效、提质增效,结合高校后勤基层党建部门工作实际,进一步树立以服务为中心的思想,持续开展全员大讨论活动,集思广益,形成具体的、实实在在的工作举措;同时还要积极落实党员学习大讨论活动,组织开展“金点子”“合理化建议”征集,“学习之星”“服务之星”“党员示范岗”评选、“节能增效,我在行动”等形式各样的活动,持续提升后勤系统的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高校还应紧紧围绕后勤系统“服务保障”这一定位,结合各部门实际业务,开展符合业务特点的品牌创建活动,在活动开展过程中,引导广大党员干部职工立足岗位实际,扛指标、当先锋、作贡献,提升服务教职工和学生的水平。把党员职工的聪明才智和工作热情引导到干事创业上来,全面提升党建服务水平,做到切实为群众排忧解难,形成助推工作的强大合力。

(三)注重党建工作创新,发挥先锋模范作用。高校在开展党建工作的过程中,要想实现业务工作的同步推进,需要创新党建工作形式,要针对党建工作理念、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进行创新。为了顺应时代的发展潮流,高校要树立全新的党建工作理念,发挥先进管理思想和信息化管理手段的优势,确保党支部工作、后勤服务经营二者的协同开展,提升后勤管理效率,改善服务质量,使党支部具有较强的活力。高校应以“党建引领、相互促进、提质增效”为工作目标,引导广大党员干部职工积极参与管理创新、服务创新、制度创新,激励广大干部职工为后勤系统安全管理、服务保障、节能增效工作发挥积极作用,打造先锋模范,发挥积极带头引导作用,从而促进党建工作在融入业务方面中创特色、树品牌、出亮点、上水平。同时高校还可以积极开展党建品牌活动。要求各支部结合本单位实际打造符合中心业务特点的品牌创建活动,坚持品牌引领,围绕后勤系统“服务保障”这一定位,坚持做到党建引领、后勤保障、业务唱戏原则,以提升教职工和学生的满意度、安全感和幸福指数为目标,以开展“一支部、一品牌”创建为载体,明确品牌名称、服务宗旨、创建工作目标、标准、方式方法,推进后勤系统基层党员教育管理常态化、攻坚克难常态化、品牌创建常态化、服务提升常态化。

(四)增强党建工作实效,实现科学管理。在推进后勤党建、业务工作深入融合的过程中,高校要对后勤系统进行健全,对后勤工作流程进行优化,推出科学的服务标准及管理制度,巩固所取得的管理成果。在这过程中,要兼顾高校的实际状况,对不同部门工作进行梳理和分析,对岗位职责进行细化,使岗位和职责相匹配,使部门间能够形成协同作战,共同致力于党建工作和业务工作的融合发展。高校还必须要开展科学化的管理,以此来提升党建工作的效益。在实践过程中,应加强对党建融入业务过程中的难点、堵点的分析,总结已取得的成效,在分析的过程中找寻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办法,总结出一套符合高校后勤系统党建融入业务的工作规律和方法,构建成熟的党建工作体系,提升党建工作水平。还应加快信息化建设的发展进程,在对后勤系统各项工作的权、责、利进行明确的基础上,开展自动化管理工作,并对线上的各项业务进行拓展和完善,将优质的服务提供给高校师生。作为高校后勤基层党组织,要严格遵循党的八项规定,将服务高校师生作为工作宗旨,对党建工作会议和文件进行简化,扩大宣传和推广力度,并带头做好节俭表率,转变后勤党建工作作风,通过增强监督管理的方式来提高工作效益。后勤党组织可以将自身利益与群众需求紧密联系起来,发扬“短实新”的优良文风,党员干部要求真务实。

三、结语

通过加强对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的相互融合理论研究,切实将党建工作融入后勤管理的各个层面和各个环节,通过与后勤系统业务工作互为依托、深度融合,努力促使全面夯实党建工作由虚到实、由短期到长效的改善。长春大学结合高校后勤系统党建工作实际状况,在同业务进行有效融合时,由决策执行型向决策支撑型转变,争做后勤发展的支撑者、管理提升的推动者、提质增效的创造者,强化党建工作在后勤管理、改革创新中的引领作用,提升党建促发展新动能,为后勤各项工作目标的实现提供有力的组织保障,促进长春大学的进一步发展。

猜你喜欢
高校后勤后勤教职工
南开大学教职工体质健康状况调查研究*
煤炭企业后勤创一流对标管理研究
高校后勤基层党组织在疫情防控中的作用发挥
适应脱贫攻坚新形势,加快构建服务农村中小学教职工保障体系
信息化视野下高职院校后勤管理优化路径分析
ViolationsoftheTraditionalBioethicsinNeverLetMeGo
高校后勤财会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会召开
On American Individualism
和谐校园下的高校后勤工会创新路径探索
创新高校教职工思想政治工作路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