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21-11-22 09:04北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付一涵
办公室业务 2021年14期
关键词:一带一带一路政治

文/北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付一涵

思想决定行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水平与人才成长息息相关。因此,要掌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核心内容,积极转变教育理念,以时代发展为基准,引导学生学习“一带一路”本质,正确认识其产生的思想影响,形成针对性解决策略,保证科学性与合理性,为高校育人目标的实现奠定基础。

一、“一带一路”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产生的影响

(一)拓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主流意识形态培养深受多元化文化冲击。“一带一路”倡议的目的是扩大国际交流合作,在这种情况下,国家以及地区间的文化出现深度交汇,文化思想的交融成为必然,这也是促使思想政治教育内涵不断拓展的原因。但是,在文化交融的进程中,一旦忽视对低俗文化的识别、防范与抵制,势必对本国文化造成负面影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虽然始终将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但是,在“一带一路”实施过程中,多个文化理论与价值观进入我国思想阵地,接触大学生的生活与学习,而大学生尚未构建成熟信仰,理论尚未得到沉淀,在多元文化碰撞下,辨析能力有限,很容易产生对不良文化的沉迷,影响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的培养,很容易出现思想迷茫,甚至引发政治立场的不坚定,制约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实现。

(二)开阔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视野,理想信念面临动摇的威胁。“一带一路”深化了国际间的交流,使得思想政治教育内涵与外延得以扩展,但是,复杂的思想不可阻挡,使得传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受到挑战。对于国家、社会以及个人发展而言,理想信念最为重要,一旦理念动摇,势必带来不可估量的后果。“一带一路”有较多国家和地区参与,其在诸多方面存在差异,集中体现在文化、思想等方面,对我国思想建设形成挑战,尤其是资本主义思想的渗透使得大学生思想出现动摇,对自身的信仰产生迷茫,精神“缺钙”现象出现。这些问题的出现需要引起高度重视。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现状分析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亟待更新,教育与就业理念需要转变。基于“一带一路”背景之下,多层次的人才合作机制至关重要,需要搭建多合作平台,推动沿线教育合作,以实现合作办学能力的全面提升。在这种情况下,教育思维亟待转变,就业观念也要与时俱进。目前,我国对外教育体系发生改变,对外教育结构不合理,加之高校传统专业学科教育体系的滞后性,使得专业设置存在泡沫化的现象,直接影响就业率,导致很多行业缺乏专业性的人才,出现人才与岗位相脱节的现象。基于“一带一路”战略,人才战略重视实用性人才的培养,遵循“引进来”与“走出去”的原则。另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传授方式为说教与宣讲,不适合新时期大学生教育需求,尤其是灌输式教育手段,增加大学生的反感情绪,很难得到其肯定与认同。从本质上讲,这种现象主要源于对大学生主体地位的忽视,不重视立足多元化发展环境进行问题分析,与社会发展形势不相适应。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墨守成规,创新精神匮乏。结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比较突出的问题是滞后性严重,内涵亟待扩展,目的是保证与时代要求相契合,也就是说,在重视自身意识教育的同时,缺乏大局观念。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念需要以时代需求为基础,合理进行开放度的增大,尤其将创新思维体现其中。思想政治教育发挥对教学的引导作用,强调在学习理论的同时,将“一带一路”的思想融入教学实践,促使学生能够及时了解全新的理论成果,掌握其宗旨与内涵,强化学生开放创新精神的培育。

(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深度不够,教育质量仍需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加强需要以学生认知能力的提升为基础。因此,在落实理论教育的同时,借助实践去检验知识,保证与学生共同进行实践与学习。当前,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仍然以单一的传授为主,学生很难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大大降低学生学习兴趣,思想政治教育质量很难提升。立足新阶段,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与时代同步,关注学生动态,以多元化教育为手段,提升自主学习能力,强化思想政治教育水平的全面提高。

三、“一带一路”背景下如何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水平

(一)坚定信念,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引导作用。为了有效落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首要任务是掌握社会发展趋势,认清形势,在拓宽阵地的同时,保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性地位。具体讲,要坚定立场,重视明道与信道,发挥马克思主义对共同理想的引导作用,促使学生能够具备大局意识,认清社会发展形势,始终发挥党的思想理论的基础性作用,对国家决策给予积极响应与支持。另外,要重视学生思想与意识情况的实时了解与引导,促使学生明白国家民族的差异是引发理念不同的关键,从而认清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道路,明确历史使命。除此之外,对于思想政治教育教师,需要加强自身能力的提升,重视学习,保证拥有坚强的意志以及端正的立场,目的是实现对学生信仰的积极引导,实现对外来不良思想的有效抵制。面对多元化思想的碰撞,为了防止思想冲突,需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置于思想的主导地位,保证其核心地位,为大学生构建坚定的理想与信念奠定基础。另外,要重视“立德树人”思想的渗透,目的是有效扩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感染力与吸引力,促使大学生坚定社会主义道路,增强道路自信与文化自信,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教育实践的结合,从根本上维护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始终在多元化文化中占据主导地位。

(二)突破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单一性,积极构建融广大高校于一体的思想政治合作交流平台。在“一带一路”的倡议下,外部思想渗透程度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单一性凸显不适应性,因此,要重视寻求全新的解决方案。具体讲,要重视加强国内各大高校横向联合,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合作交流平台,建立有效的活动方案,保证有效性与合理性,将其作为高校师生共同发展与提高的契机,重视依托平台进行信息与经验的共享,将全新的思想政治形势传递给学生,保证各项工作的有序开展。

(三)明确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向,保证准确性与时代性。在落实“一带一路”倡议的过程中,多种思想的碰撞不可避免,思想意识也势必呈显多样性的特点。因此,指导思想要保证唯一性,避免多元化,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置于最高位置,增强文化自信,保证与核心价值观的统一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需要保证方向明确,将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作为基础,依托多种手段与方法,传递“一带一路”的理念。另外,要对各种文化进行积极借鉴,在合作中寻找共识,消除偏见,维护国家形象,展现中国风范,切实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

(四)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发挥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引领作用。教师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导者。因此,高校要将思想政治教育摆在战略层面进行分析,重视队伍建设,提升教师专业能力与职业素养,为教育质量的提升奠定坚实的基础。为此,高校要千方百计落实队伍建设工作,遵循知人善任为基本原则,发挥其在整个教育工作中的引导功能,以自身的先进性,吸引学生的关注力,培养更多具有国际视野的人才。

(五)发挥信息技术优势,完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为了适应“一带一路”的发展需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需要积极转变模式,打破传统说教方式的限制,重视开展实践活动,强化教育方式的创新与优化。针对教学方法,可以对“大课”形式进行改变,落实小班授课方式,目的是增强教师对学生的理解。另外,要发挥先进的层次教学与小组合作教学的优势,保证教学实效性的提升。以信息技术为依托,将微课引入其中,打破时空限制,发挥社交软件的作用,加强沟通与交流,促使教育内容更加贴近现实生活,为先进世界观的构建创造条件。面对教育发展的趋势,要积极引入先进教育思维,合理确定标准,制定适合自身发展的人才培养方式,积极探究新型教学模式,引入国际先进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手段,将信息技术作为先导,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效结合。

(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构建大局思想与观念。在“一带一路”倡议的影响下,高校人才培养目标得以深化,要以冲破国内限制为方向,实现内容与范围的合理拓展,善于发现先进教育体系的优势,以发展为目标,构建长远眼光,顾全大局。也就是说,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将大局观的培养作为重点,关注实践,促使学生开阔眼界,以更加积极的态度应对新的发展形势,增强创新意识,善于涉猎多方面知识,培养更多具有正确理想与信念的人才。

四、结语

综上,立足全球化发展的背景之下,面对国际间交流合作的增强,结合“一带一路”倡议,高校要高度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正视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局面。为此,要有序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善于发现新问题,形成有效的解决策略,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工作指导,为社会培养更多信念坚定、拥有远大抱负的人才。

猜你喜欢
一带一带一路政治
中国企业如何走进“一带一路”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澳门:“一带一路”上的璀璨之城
“政治攀附”
ДОВОЛЬНО ЗАПРЯГАТЬ,ПОРА ЕХАТЬ!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一带一路”上的手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