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网两微三阵地”理想信念教育模型与实现路径

2021-11-22 09:04国网技术学院李秀华庄昊漆瑞
办公室业务 2021年14期
关键词:国网阵地理想信念

文/国网技术学院 李秀华 庄昊 漆瑞

作为国家电网公司(以下简称“公司”)直属教育培训单位,国网技术学院(以下简称“学院”)承担着公司新入职员工集中培训的重任,肩负着培养国家电网优秀产业工人的职责。在新员工培训中,如何利用新媒体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引领广大学员自觉把个人理想融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是学员教育管理工作者面临的重要研究课题。本文结合新员工培训中理想信念教育实践,探讨“一网两微三阵地”理想信念教育模型及实现路径,旨在为新时代深化理想信念教育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一、“一网两微三阵地”模型的构建依据与内涵

在梳理新媒体时代理想信念教育研究现状的基础上,根据学院打造线上线下相融并进新业态的新要求,结合新员工培训中理想信念教育实践,构建“一网两微三阵地”理想信念教育模型。

大量研究表明:“在新媒体时代,理想信念教育必须要主动出击以适应新媒体的传播方式”。新媒体传播内容包罗万象,传播方式不受时空限制,增强了信息传播的时效性、互动性和多元化,为理想信念教育带来了发展机遇。同时,又因其传播内容的鱼龙混杂和传播方式的自由便利影响了年轻人在现实中的价值取向,使理想信念教育面临着全新的挑战。因此,当今时代开展理想信念教育需要趋利避害地利用新媒体技术创新教育模式,促进教育的民主性与互动性,同时不断净化网络环境,为理想信念教育营造清朗空间。

在多年的新员工培训中,学院始终坚持“政治引领、立德树人”,不断加强学员理想信念教育,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理想信念教育实践经验。当前形势下,学院服务公司建设“具有中国特色国际领先的能源互联网企业”战略目标,积极搭建知识资源共建共享平台,着力打造全方位培训教育网络,对理想信念教育也提出了线上线下相融并进的新要求。作为工作在学员思想政治教育一线的学工人员,我们依托学院培训网络支撑,充分利用i国网、微信、微视频等新媒体平台创新开展学员理想信念教育,积极构建“一网两微三阵地”学员理想信念教育模型:“一网”(i国网),即在i国网中的网络大学模块开辟新员工培训理想信念教育栏目,对理想信念教育实践活动(如:“优秀党团支部”评选、“青春国网”讲坛、“爱如电”诗歌朗诵大赛等)中涌现的优质资源进行完整展播;“两微”(微作品制作和微平台运维),即利用新媒体技术对理想信念教育资源进行“微”加工,形成短小精悍、引人入胜的微作品,并优化掌上学院APP、“国网新员工”微信、微视频公众号等微平台运维来展播微作品、开展微活动,为理想信念教育插上“微”翅膀;“三阵地”(红色党史国情教育阵地、绿色企业文化传播阵地、青色校园风采展示阵地),是结合新员工培养目标、基于网络平台设计的三大教育栏目,作为网络教育阵地开展理想信念教育,从而激发学员为振兴中华、为发展企业而奉献青春的热情和决心。“网”与“微”教育资源相补充,“红色”“绿色”“青色”阵地互通互融,形成具有时代网络特点、国网企业特点和新员工青年特点的理想信念教育模型。

二、“一网两微三阵地”模型的实现路径

结合新员工培训中运用新媒体开展理想信念教育的实践,从思维创新、平台建设、阵地搭建、信息监管、长效发展等方面探索“一网两微三阵地”教育模型的实现路径。

(一)树立学员主体思维。实现“一网两微三阵地”教育模型,首先应树立学员主体思维,调动学员参与理想信念教育的积极性,提高学员运用新媒体进行自我教育的能力。新员工学员综合素质高、思维活跃、积极进取,但也显示出新时代青年崇尚自我、理想信念定力不足的特点。他们有建功立业新时代的理想,但在学习、工作实践中体现出定力不足;视野开阔,却过多地依赖网络资源;“主人翁意识”较强,更倾向于双向互动的教育模式。应树立学员主体思维,密切关注学员的思想动态和理想诉求,借助新媒体以平等交流的形式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充分调动学员参与其中的积极性。为更好地发挥学员的主体性,还应提升学员媒介素养,培养学员“筛选、过滤、分析和质疑新媒体信息的能力”,组织学员学习媒介知识,学会批判地接收媒介信息,并开展学员宣传骨干培训,帮助他们提高新媒体策划和运维能力,直接参与微作品制作和微平台运维,真正做到在新媒体时代以学员为主体开展理想信念教育。

(二)加强网络平台建设。实现“一网两微三阵地”教育模型,还需要从注重网络育人的功能出发,加强网络平台建设,实现内、外网平台优势互补,形成有效的资源汇聚效应。运用新媒体进行学员理想信念教育,必须在遵循理想信念形成的基本规律的基础上,加强平台的建设和管理。一方面,统筹协调配置新媒体设施和相应场地,组织成立以学员为主体力量的网络文化工作室,配备以宣传专责为骨干的专业辅导员教师,并聘用具有网络新媒体专业背景的专家学者组成指导团队,为科学搭建理想信念教育网络平台提供基础保障。网络文化工作室负责收集理想信念教育优秀案例进行加工,制作成微电影、MV、音频等微作品,丰富理想信念教育网络教育资源。另一方面,注重对内网APP和微平台进行系统规划和统筹推进,实现微平台对内网教育栏目的引流,促进“网”“微”平台的资源通融、内容兼容和宣传互融,形成教育资源整合新范式。同时,积极关注学员培训需求,在网、微平台上增设服务功能(如:热点问答、防疫常识、安全须知、心理服务、失物招领等),以提高学员对平台的关注度和认可度,从而将理想信念教育融入学员学习、生活和意识形态中,潜移默化中影响学员价值判断、文化实践和情感体验,发挥润物细无声的网络教育功能。

(三)搭建网络教育阵地。实现“一网两微三阵地”教育模型,需要立足学员培养目标拓展理想信念教育内容、创新理想信念教育途径,形成国情党史教育、企业文化传播、青春风采展示“三位一体”的网络教育阵地。围绕“国网工匠”“电网铁军”的培养目标,借助“一网两微”展播教育资源、组织教育活动,以开展国情党史教育、企业文化传播和校园风采展示,从而搭建起“红色”“绿色”“青色”三位一体的网络教育阵地。利用网络平台,开展“千名党员讲党史”“百年中华魂,五四青年心”赛诗会、“青春光明行”精准扶贫志愿服务等活动,有效激发了广大学员的爱国情、强国志和报国行;开展“青春筑梦”系列企业文化践行活动,以微作品评选的方式引领学员学习公司战略、践行企业文化、全面提升职业素养;组织“电力新星”微电影大赛、“最美宿舍”抖音大赛等活动,丰富校园培训生活、展现学员青春风采。三位一体的网络教育阵地有效引导学员自觉将个人价值实现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与公司的发展紧密相连,在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

(四)建立信息监管机制。实现“一网两微三阵地”教育模型,需要建立信息监管机制,强化对信息舆论方向的政治引导,切实让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主导网络空间。“新时代的青年大部分是‘网生代’,他们的成长过程离不开互联网”。而网络信息良莠不齐,青年学员在借助网络进行交流的同时,容易受不良信息影响而偏离理想信念的方向。为了充分运用新媒体引导青年学员明辨大是大非、坚定理想信念,建立信息监管机制势在必行。加强对网络平台的检测,对信息的发布、审核做系统化安排与管理;加强网络法律教育和道德教育,规范上网行为,发现网络不良问题及时进行整改;关注网上动态及反馈信息,及时调整理想信念教育的方式方法;探索建立舆情应急机制,发现负面舆情及时回应和引导,保证网络平台健康、有序运转,最终营造出积极、健康的理想信念教育环境。

(五)构建长效发展机制。实现“一网两微三阵地”教育模型,还需要构建科学的长效发展机制,确保其适应教育创新的发展方向从而长期发挥功效。时代发展日新月异,学员的理想信念诉求也在不断变化。在“一网两微三阵地”理想信念教育实践中,不能拘泥于固有的教育形式,而是要不断总结经验、准确把握内在规律,在正确评价教育效果的基础上与时俱进地进行创新。例如:在借助新媒体组织理想信念教育活动中,不能仅追求活动的组织次数、参加人数,而更应该关注学员的反馈,思考这些活动对学员思想层面的影响,并在反思不足的基础上不断改进、创新。只有建立科学、开放的长效机制,才能长期发挥“一网两微三阵地”教育模型的实效性。

三、结语

运用新媒体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本文结合新员工培训中理想信念教育实践探讨了“一网两微三阵地”理想信念教育模型与实现路径,初步思考如何充分运用新媒体技术加强学员理想信念教育,以期为新时代深化理想信念教育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在以后的教育实践中,我们将持续推动新媒体技术与理想信念教育的深度融合,逐步形成新媒体视域下和谐、通融、生动的立德树人新生态,从而有效引领广大新员工学员为祖国建设和公司发展贡献青春力量。

猜你喜欢
国网阵地理想信念
理想信念是“政治灵魂”
诠释理想信念的写作追求
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圆满完成春节长假保电任务
国网浙江电力 多措并举抓好电力保供和能耗双控“头等大事”
微者“微”乎?——渭滨区依托小区微阵地获得城市大和谐
书屋“小阵地”教育“大课堂”
无限追踪(二)
按图索骥
国网今年投资27亿元 新建7.8万个充电桩
国网电动汽车推出充电桩开放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