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会组织结构变革对服务力提升的影响探究

2021-11-22 09:04安徽大学经济学院王容蓉
办公室业务 2021年14期
关键词:学生会共青团结构

文/安徽大学经济学院 王容蓉

2016年底,共青团中央、教育部联合印发《高校共青团改革实施方案》,强调推进高校共青团改革创新,切实做好各项工作,由此拉开高校学生会改革的序幕。各高校开始摸索探路,推动改革、落实“凝聚青年、服务大局、当好桥梁、从严治团”四维工作格局。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2019年10月,共青团中央、教育部、全国学联印发《关于推动高校学生会(研究生会)深化改革的若干意见》的通知,提出十大要求,落实整改路线。2020年4月,共青团中央、全国学联发布《关于落实共青团和学联对高校学生会(研究生会)指导管理责任的若干规定(试行)》的通知,明确团委在学生会改革中的指导职责。高校学生会组织结构不断优化,完善运行机制,健全组织体系,切实提升新时代共青团的“三力一度”。

一、学生会组织结构现状

德鲁克的组织理论认为,组织结构是动态的结构体系,包含职、责、权方面,其本质是为了实现组织的目标,采取分工协作方法形成的体系,组织结构须随着组织目标和环境的调整而调整。组织结构涉及以下结构内容:职能、部门、层次、规范和文化。

(一)组织职责更加明确。共青团组织的核心使命是在青年群众中构建政党形象,传播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改革后学生会组织聚焦主责主业,发挥正面引领作用,凝聚思想共识,回归学生本位。改变了前期靠娱乐性活动吸引师生注意力的做法,提升活动内涵和品味,为权益问题发声,维护学生实际利益。

(二)组织架构设置更加合理。改革后组织架构为“主席团+工作部门”,扁平化组织结构减少层级,渠道缩短,尽量形成一条最短的执行链,降低了组织内协调成本和信息传递成本,使得组织更加灵活,成员责任感高。当活动开展需要更多助力时,以任务为导向,招募组织外志愿者参与其中,柔性化的组织结构,具有较强弹性,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实现自适应,根据外部环境的变化,进行调节并有效平衡内部关系,实现组织稳定。

(三)组织规模更加精简。规模不仅仅体现在人数,还包括人员之间的相互关系,都构成了组织规模。学生会规模较大时,结构的复杂程度高,缺乏约束激励机制,规范化管理成本高,难以发挥全部学生的主体作用;改革后,宁可少一点,也要好一点,是学生会把好入口关的用人准则。遴选条件严格,入会门槛提升,成员综合素质高,全面提升协作效率和形成榜样示范作用。

(四)组织工作制度更加规范。学生会改革后组织制度健全,完善了候选人产生办法、选举办法、学生代表大会产生办法、主席团轮值制度、工作人员教育管理监督要求、工作人员行为规范和述职评议办法、落实党委全面领导团委具体指导。制度保障运行,主动改变工作作风,接受广大同学监督评议。

(五)组织文化更加风清气正。“工作部门+志愿者招募”工作方式,也打破固有的“小圈子文化”和封闭运行模式、破除裙带关系,让更广大同学参与其中。广泛的互动参与既扩大组织的影响力,改善组织形象,也为组织内引入外部新风尚,打破原本不变的组织氛围。改革后构建以服务和贡献为导向的组织文化,了解不同成员的倾向性以激励不同形式的主动性行为,使得组织文化风清气正,健康向上,去除“四化”风气。

二、组织变革对服务力提升的影响

(一)服务党委的能力。共青团作为党联系青年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应当履行引领职责,切实发挥政治功能。高校共青团工作具有基础性战略地位。学生会作为共青团一心双环工作格局中的中坚力量,承担着巩固和扩大党执政的青年群众基础的政治责任。作为党的助手,组织变革后,学生会引领力、组织力和战斗力得以大幅提升,党建带团建,团建促党建,实现党团共建,在学校“大思政”格局中作出贡献。

(二)服务高校的能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围绕中心才能找准方向,服务大局才能体现价值”。学生会作为高校共青团具体指导下的学生组织,服务于高校人才培养质量,回归常识、回归本分、回归初心、回归梦想。改革后的学生会成员成绩优异,在服务大局中,尤其是学术科研领域作出较大贡献。作为学生群体中的学术领头雁,不仅为高校挣得荣誉奖项,更是团结、激励了一批同学探索科研取得成果,在高校营造浓厚学习氛围。

(三)服务学生的能力。变革后的学生会,转变为弹性化、分布化组织,更加适应学生特点、跟上时代和本土需求。不断扩展外延的志愿者模式和规范的权益制度有助于快速融入学生、创新联系学生、精细服务学生。学生会改革后全面提升服务水平,转变工作理念,解决学生实质性问题。

三、优化组织结构的建议

(一)灵活结构调整。组织结构的调整不是一劳永逸的,而是动态发展的。随着外部环境和“00后”大学生特质的变化,组织结构调整的灵活性、应力和张力都应当有所提高,学生的参与式管理成为常态。但是组织结构对管理者要求较高,需针对组织情况有效进行管理、控制和调整,这对团干部、指导老师的管理水平提出了新的期盼。

(二)组织结构无边界化。康特尔认为,成功的组织不应该是被分割的,成员无法应付自己狭窄工作领域之外的组织重大问题,被隔绝于决策层之外只专注于自己直接参与的狭窄行为。成员对组织知之甚少,并不引以为豪。由学生组成的,具有政治性、群众性、先进性特点的学生会组织,应当使得各部门间相互融合,有效消除阻碍,减少流程,以便于部门间信息的传送和工作上的交流。目前学生会的工作部门划分为事务部、宣传部等,未来的无边界化部门,能最大程度提高管理效率,促进学生内部沟通的畅通化。组织通过这样的结构可以使其功能性进一步提高,在一定程度上效果比各组成部门的功能更优。

(三)转向制度建构。面向未来,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进一步明确群团组织在人民民主、社会治理等方面的功能作用,这可以视为共青团组织从组织形态建构迈向制度体系建构的积极信号。随着组织形态转型取得决定进展,制度形态建构的分量将会越来越重,所以学生会组织改革未来的趋势必定朝着更加完善的制度建设发展。

学生会改革成效直接影响共青团对学校治理体系现代化、治理能力提升以及立德树人中心工作的贡献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应当结合校情生情实际不断优化提升服务力水平。

猜你喜欢
学生会共青团结构
第二课:共青团的创立之时代背景
最勇敢的决定最美丽的少年
学生会,是否真的很丑陋
学生会,是否真的很丑陋?
“全国优秀共青团干部”名单(共三百五十七人)
论结构
共青团十八届中央委员会委员、候补委员名单
学联选举结果名单
试议高校学生会宗旨的意义及确立
当型结构与直到型结构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