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微企业汇率风险中性管理探讨

2021-11-22 12:27陈婧李璐编辑王亚亚
中国外汇 2021年12期
关键词:保值中性对冲

文/陈婧 李璐 编辑/王亚亚

随着人民币汇率市场化程度的提升,汇率风险中性管理成为涉外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于我国数量巨大、以制造业出口为主的小微企业来说,其持有的较大的汇率风险敞口与其较弱的风险承受力并不匹配。因此,如何助力小微企业汇率避险,是当前亟需破解的难题。

涉外小微企业汇率风险管理现状

何谓小微企业?从企业规模看,“大中小微”均为相对概念。同一家企业,在不同的时间、空间,其地位可能大相径庭。例如,地方的大型企业在全国范围内可能是中型企业,而在世界范围内则可能是小企业;反之,有的企业尽管自身规模较小,但却是行业内的大企业、领头羊,有显著的竞争优势。从营业收入、资产总额等财务指标以及从业人员数量的角度看,不同行业的标准差异也较大。劳动密集型行业,从业人员300人以下、营业收入2000万元以下属小微企业;而资本、技术密集型行业,从业人员100人以下、营业收入1000万元以下属小微企业。

涉及进出口业务的小微企业,各地之间也差异较大。根据Wind全球企业库的数据,2020年北京地区进出口规模为2.32万亿元,折算后约为3360亿美元,若按照小微企业对GDP 30%的贡献比例替代小微企业进出口占比规模,2020年北京小微企业进出口规模为1008亿美元(3360×30%),2020 年北京从业人数300人以下、注册资本2000万以内、经营状态处于“存续”、有进出口信用的企业为2.01万家,以此计算,小微企业户均进出口规模约为500万美元。而在小微企业更为集中的江浙地区,同样的计算方法及企业筛选标准下,小微企业户均进出口规模约为160万美元;而就全国而言,小微企业户均进出口规模约为300万美元。

从地域分布上看,小微企业多分布在经济较为发达的东南沿海地区,企业所有制形式多以民营制造业为主,从事汽车零配件、小家电生产、纺织、休闲用品制造等行业,行业分布广泛。其多为出口型贸易企业,平均资产规模小,大多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尚未形成优势业务。

小微进出口企业大多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单笔订单规模小,且进出口订单多以外币签订,议价能力相对较弱,无法根据汇率波动与境外客户重新商定价格,汇率风险暴露对于企业营收有明显影响。而现阶段,受限于资源不足,小微企业对于套期保值交易的认知度仍较低,开展汇率业务基本局限于结算和以即期结售汇为主的汇兑业务。综合来看,小微企业汇率风险管理水平较大中型企业尚有明显差距,汇率风险敞口未能得到有效管理。究其原因,主要有如下几点:

首先,小微企业存在风险承受能力弱和风险暴露高的矛盾。大部分小微企业,特别是劳动密集型企业,利润率微薄、主营业务收入不够稳定,综合风险承受能力较弱。而小微外贸企业,在宏观环境、产业链结构、行业竞争生态发生改变时,往往暴露在风险之中,加之汇率避险工具使用不足,交易风险和因汇率引起的经济风险叠加,推高整体风险暴露,很可能影响企业持续经营的基础。

其次,小微企业客观上更需要严守风险中性。小微企业财务稳定性不足,客观上需要保持风险中性,尤其是汇率风险中性,应当通过各种手段避免汇率波动蚕食其经营利润;但现实中,小微企业希望通过博弈汇率风险以增收其利润的情况并不罕见。所以,即使小微企业开展了“套期保值”业务,也会掺杂一定的“投机增值”因素。

此外,小微企业客观上需要更多资源管理汇率风险,但现实中缺乏足够资源。从内部看,企业理想的汇率避险状态是建立一套包括汇率风险识别、保值方案设定、交易操作、交易后处理及评价在内的体系;然而,小微企业用于发展主营业务的资源已经捉襟见肘,因此,即使其主观意愿较强,客观上也难以投入相应资源开展保值业务。从外部看,具有成熟外汇市场经验的大型商业银行,尽管在小微企业服务方面已有明显动作,包括扩大服务半径、提升基层专业水平、加强电子化终端建设等,但考虑到小微企业广阔的市场和数以万计的企业数量,银行资源辐射面远不能满足小微企业的需求。

整体而言,外贸小微企业群体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其汇率风险管理能力建设也同样处于初级阶段。但是从另一角度看,许多大企业都是从小微企业成长而来的,树立汇率风险中性理念、从清晰简单的衍生产品开始逐步进行汇率风险管理,是小微企业成长的必经之路。

小微企业汇率风险中性管理原则

实施汇率风险中性管理,是指对汇率风险进行财务中性管理。理论上讲,对于所有类型的企业,汇率风险中性管理原则都是相通的,但是考虑到小微企业与大中型企业天然的能力和资源差异,真正应用起来,又有些许不同。

一方面,小微企业的特征决定了其在商业活动中处于相对被动或从属的地位,对于涉外订单的掌控力较弱,因此外汇收支的时点和金额不确定性较强,初期进行全额对冲操作可能会造成过度保值的结果,偏离风险中性初衷;另一方面,小微企业在授信资源和流动性资源等方面天然处于劣势,会对其对冲操作形成一定的制约。这些因素共同指向小微企业在汇率风险中性管理中并不能实现100%的汇率风险免疫,更现实的结果是将汇率风险的财务结果影响合理最小化。

具体来看,应遵循以下原则:

第一,汇率风险管理目标的确立应遵循“控制原则”,即树立以“保值”为核心的汇率风险管理目标,力求将风险暴露和损益影响控制在合理范围内。保值核心的重点在于准确识别汇率风险敞口和盈亏平衡汇率。其中,准确识别汇率风险敞口,是为企业设定与之相匹配的对冲策略,切实降低其汇率风险敞口;准确识别盈亏平衡汇率,是从财务的角度出发,合理控制风险对冲成本,避免企业错误地将风险对冲成本与到期日当天的即期汇率作比较。

第二,汇率风险管理制度的设置应遵循“不主动原则”,即不过度主动管理汇率风险敞口,避免频繁判断和过多主动调整破坏汇率风险管理的实质。对于小微企业来讲,人力资源的有限性决定了其不可能像大型企业集团那样建立足够完善的汇率风险管理链条。更为现实的选择,是在现有的财务管理机制下,建立有效的监督制衡机制,企业管理人员仅负责中长期风险管理策略的制定,汇率市场波动不可作为制度调整的出发因素;同时,提高保值操作的纪律性,财务操作人员仅保留有限度、可管理、可回溯的灵活度。

第三,汇率风险管理的考核机制应遵循“成本原则”,即明确汇率风险管理业务为成本中心,而非利润中心。对于小微企业来讲,首先要正确认识汇率波动对企业损益的影响,通过汇率风险管理形成的“收益”,不应作为未来收益预期的基础;而对于对冲形成的“亏损”,也不应构成未来调整对冲策略的主要原因。其次,对保值成本的关注,应侧重于盈亏平衡汇率,而非即期汇率,以保护小微企业本就较为脆弱的利润率。

第四,汇率风险管理策略应遵循“冲抵原则”,即遵循套期保值要求,以对冲风险敞口为根本目的。首先,应准确测算汇率风险敞口。对于小微企业来讲,已确认订单或收入形成的即时汇率敞口是企业汇率风险的最主要组成部分,而对于其他确定性较强的可预期的经营性现金流,也可形成汇率风险估算。其次,风险对冲交易应与被对冲项目在金额、期限和币种等方面存在合理的相关性,避免对冲不足或过度对冲。

对小微企业汇率风险中性管理的建议

企业汇率风险中性管理方案的确定是企业的风险管理能力、风险管理意愿和风险管理资源三者的平衡与统一。其中,企业的风险管理能力由企业的业务经营能力和风险控制能力共同决定。小微企业处于企业发展的初级阶段、或是所处行业的容量有限,其经营性现金流和利润相对不够稳定,企业的主要精力和资源会投入到生产和销售之中,风险管理资源十分有限,继而导致其风险管理能力不足。从企业的风险管理意愿来看,则主要取决于企业的经营者和决策者。即使企业具有一定的风险管理意愿,但受制于风险管理能力和资源,也难以有效开展汇率风险管理。

笔者结合企业自身特点及产品特性,以场景为出发点,应用小微企业汇率风险管理原则,提出以下贴合客户需求的一揽子保值解决方案。

独立小型出口企业

交易背景:企业是一家主营小家电制造的小型企业,主要业务模式为在境内市场购买原材料,并将产成品出口至海外市场。小家电制造行业竞争激烈,企业销售情况受国外客户需求影响较大,订单的稳定性一般,订单签约后的取消率约10%。近两年,企业年均主营业务收入约500万美元,其中80%为美元收入,销售账期以2—3个月为主。

敞口测算:企业的汇率风险敞口主要来源于美元销售收入和人民币成本之间的错配。由于企业为独立的小型出口商,市场竞争激烈,因此很难针对下一年订单做出预测,因此企业仅对已签约的销售合同进行汇率风险管理。定量来看,年均汇率敞口约400万美元,期限2—3个月。相比企业整体主营业务收入,该汇率敞口占比很高,汇率风险保值的必要性很强。

保值方案建议:

(1)企业仅针对已签约的订单进行保值,但考虑到订单签署后仍有10%左右取消的可能,因此可针对已签约订单设置80%—90%的固定保值比率,在订单签署后10个工作日内,对美元应收账款的80%—90%叙做远期结汇交易,交易期限2—3个月,与现金流基本匹配。

(2)剩余敞口可待美元收入正式实现之时,叙做即期结汇对冲汇率风险。

大型企业供应链中的小型企业

交易背景:企业是一家零部件生产企业,为某跨国制造业龙头企业集团的供应链企业,原材料部分采购自国内,部分采购自境外,产成品出口至海外,销售收入全部为美元。企业规模虽不大,但在该零部件生产领域处于领先地位,因此来源于跨国企业集团的订单稳定性较强,销售和回款长期保持稳定。近两年,企业年均主营业务收入约300万美元,境外原材料采购支出约100万美元,采购付款周期为2个月,订单签订周期、采购付款周期和销售回款账期均为3个月。

敞口测算:企业的汇率风险敞口主要来源于美元销售收入和人民币成本之间的错配。由于收付款时间较为稳定,极少出现延迟现象,因此境外采购的美元支出可部分抵消美元销售收入产生的外汇敞口,年均待结汇净敞口约200万美元。

保值方案建议:

(1)由于企业订单稳定性强,每年年底可对下一年的贸易计划做出估算,但为避免过度保值,可针对贸易计划设置40%—60%的固定保值比率,在每年年初即按照贸易计划对估算外汇敞口的40%—60%叙做远期或期权交易,期限与订单和回款周期基本匹配。根据订单和回款周期,可叙做3/6/9/12个月期限的保值交易。

(2)正式签订订单后的10个工作日内,可针对60%—40%的剩余未保值部分,追加叙做远期结汇交易,交易期限与回款现金流基本匹配。

猜你喜欢
保值中性对冲
洞鉴东风HONDA,高保值率的内涵是什么?
女绅士
EUREKA EFFECT?2017引领女装新中性风潮
社会保障基金的保值增值探析
二手车保值率调查
高桥爱中性风格小配饰让自然相连
想买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