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图书馆便民服务设施规划思考

2021-11-22 22:20河南省图书馆任益
办公室业务 2021年21期
关键词:便民服务空间智慧

文/河南省图书馆 任益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强调,要促进我国公共文化服务水平的有效提升,从而进一步提升社会文明程度,这对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的满足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当前,我国正在深入推进及落实文化惠民系列政策,在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方面所取得的成绩十分显著,人民群众的获得感与幸福感显著提升。但是,我国依然十分欠缺品质比较高的公共文化服务及文化内涵和文化品牌。所以,在基层图书馆建设工作当中,所面临的难题及侧重点就在于如何促进公共文化产品质量的提升及公共文化资源的优化配置,从而提高图书馆服务效益,创新管理模式,确保公共文化服务更好发展。

一、基层图书馆便民服务设施规划的必要性

伴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社区民众的阅读文化需求也在不断提升,为此,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制度来支持社区公共文化的发展。目前国内已经有不少地区建设了较为完善的市、区、街道、社区四级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而在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过程当中,基层图书馆所占据的地位是非常重要的。但是,传统基层图书馆发展仍然比较落后,和社区民众的实际阅读文化需求相比较起来,基层图书馆在多个方面都还有一段差距。具体分析如下:

(一)基层图书馆空间单调且缺乏氛围。在空间建造方面,传统基层图书馆的建设目的是要实现图书的藏阅,对于空间舒适度、互动性等方面的需求则很少予以关注。公共图书馆作为城市的“第三空间”及“文化空间”的存在,使得公共图书馆大空间、多元化的休闲阅读功能变得尤为重要,但也使得基层图书馆在空间建造方面的问题凸显出来。第一,从地理位置到空间面积等方面,基层图书馆都存在着先天不足的问题,这一问题在人口密集、用地紧张的社区、行政村尤为突出,这些地方图书馆空间十分狭小,又建设在偏远角落,缺乏对读者的吸引力及辐射力。第二,基层图书馆,尤其是传统的基层图书馆在空间氛围上普遍表现出了单调、冰冷与乏味等特征,空间个性及空间精神都比较欠缺,作为公共文化空间的基层图书馆在文化内涵及文化特色方面都比较单薄。第三,当前我国社区居民的需求呈现出了包括培训、聚会在内的多元化需求,但传统基层图书馆更侧重于图书馆的基本藏书功能,使得空间功能过于单一,导致社区居民多元化的阅读需求得不到有效满足。

(二)基层图书馆资源匮乏且缺乏整合。相比较起来,基层图书馆从馆藏资源到人力、资金等其他可利用的资源都无法同大中型公共图书馆相比较,具体分析如下:首先,基层图书馆无法对历史人文资源、企业资源和人脉资源等各种可利用的各类社区资源进行很好的调动和整合,各类社区资源之间的互动比较少,致使传统基层图书馆自身很容易变成社区的“孤岛”,十分封闭。其次,基层图书馆馆藏的品质比较低、馆员不够专业,运营资金方面没有保障,导致在建设运营发展过程当中没有足够的资源支持。

(三)基层图书馆服务单一且缺乏吸引力。当前,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显著提升,阅读习惯方面的变化也比较大,基本的图书借阅服务模式已经难以满足人们层次更高、更为多元化的信息、文化及服务需求。且当前的科学技术日新月异,服务模式也随之发生了很大变化,人们的日常生活及衣食住行都与互联网及其相关技术有着更为紧密的联系,人们的学习、生活及工作方式等也随之发生了巨变,但同时,信息弱势群体和其他社会大众之间的“信息鸿沟”问题也越来越突出。就社区而言,还有不少民众对于智能手机的使用不太熟练,甚至完全没有接触过,这一现象在老龄人当中表现最为显著。因此,如何针对信息、文化、服务需求来满足各不相同的群体,开展个性化服务,是基层图书馆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基层图书馆便民服务设施规划的建议

(一)打造“智慧+体验式”的高品质服务空间。基层图书馆应在满足基本公共文化服务需求的基础上,实施公共文化服务空间的提档升级。通过扩大服务规模、文献数量等来提供更好的便民服务。1.基层图书馆可以结合自身的位置以及服务人群进行个性化设计,将图书馆的文化内涵与科技、创意集于一体,并适当根据读者的需要推出一些主题活动,比如公益展览、培训讲座等等,以吸引更多的读者参与到阅读当中。2.基层图书馆可以通过运用高新技术,为广大读者提供个性化服务,丰富广大读者的阅读体验,比如自助测温、智慧感知、自助服务等技术,这些技术的引进可以极大地降低阅读门槛,提升智慧服务的质量。3.基层图书馆可以通过实施智能化管理来实现无人值守管控、场馆自动开放、环境实时调节、读者与图书馆后台实时联动等,提升资源运转管理效率。广东省深圳市盐田区已经在海滨栈道、公园绿地全面铺开了“十间智慧书房服务网”的建设和开放服务,该项目采用了富含特色元素的建筑设计,将观景与阅读融为一体,引入了各项科技体验设施与智慧服务模式,使人文关怀与公共空间得以完美结合,形成了海滨栈道、旅游文化、山海美景相融合的打卡新地标,是一项“文旅融合”的公共文化服务的新举措。

(二)促进图书馆资源的集约化建设。文献、设施、数据、环境等都属于基层图书馆的丰富资源。只有获得按需配置和集约化的发展,基层图书馆的综合服务效益才能实现最大化以及最优化。因此,基层图书馆应在有能力的条件下对当前的设施资源进行大调整,包括高效、便捷的智能系统,智能预约系统、智能推荐系统等,都可以尝试引进和使用,从而使馆内的基础设施逐渐丰富起来,进而有利于实现统一管理与设施集成,减轻馆员负担,使读者借阅效率得到提高,从而满足读者对基层图书馆的使用需求。基层图书馆在引进设备时需要注意的问题是:应对读者及馆员做充分的调查之后再结合二者的需求进行采购引进,这样就不会造成引进的设备派不上用场的情况出现。至于文献资源方面,基层图书馆也要做到有的放矢,要紧紧围绕用户的需求进行优先采购。既要注重文献资源的全面性,又要注重文献资源的特色性,基层图书馆应结合所在地区的重大事件,打造特色文献资源,以提供更优质的便民服务。

(三)实施“智慧+”功能融合模式。基层图书馆的服务阅读空间还有很多潜在空间可以提升,为了实现读者的就近移动智慧服务,基层图书馆应全面实施“智慧+”功能融合模式,包括智慧的技术融合、服务融合、管理融合等。1.“智慧+”技术融合。在当前,智能化的服务更受读者的欢迎,比如语音技术、人脸识别等也可以在基层图书馆中广泛应用,从而提升读者的体验满意度。为使基层图书馆的场景化服务质量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应有效运用物联网智能控制技术,进一步提升设备的运行灵敏度,需将信息采集和联动控制结合起来,提升语言、门禁等系统的技术含量。高效、快捷的服务源于服务设施的有效运行,而移动互联技术、自助技术等都能提供强有力的支撑。2.“智慧+”服务融合。为使图书生态系统更具开放性,服务更多的对象,可通过“互联网+物流”的方式扩大基层图书馆的服务层面,有效整合各项内容,经常性举办推广活动,比如场馆体验、文献资源互动交流等,必要时还可与各大电商、物流企业开展合作。此外,为了让新时期读者的个性化需求得以有效满足,可借助订单式服务等多种方式方法来促进读者阅读体验的提升,借助“你看书我买单”这一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来打造一个面向读者的移动式云服务平台。3.“智慧+”管理融合。为实现对人和物的一体化、集中化的配置与管理,基层图书馆需在服务体系的建立上向多元化、跨机构的区域文化联盟方向发展,构建智慧业务、智慧资源等系统,将基层图书馆资源进行共享且跨界融合发展。

三、结语

基层图书馆便民服务设施建设是基层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我国基层图书馆服务体系的发展趋势,实施基层图书馆便民服务设施规划和探索,将为便民服务的创新发展提供可借鉴的新思路,也将在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过程中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

猜你喜欢
便民服务空间智慧
空间是什么?
创享空间
本市将投入6亿元补助便民设施
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 建立便民服务长效机制
睢县计生便民服务全程代理制显成效
有智慧的羊
智慧派
智慧决定成败
QQ空间那点事
智慧往前冲,统计百分百(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