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语言学指导下的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研究

2021-11-22 00:51王珍
红豆教育 2021年23期
关键词:生态语言学大学英语教学课程思政

【摘要】生态语言学强调语言与生态的关系、生态环境中各个生态因子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生态语言学被用于语言教学相关研究之中。课程思政强调在教学中要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目前,结合生态语言学来对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研究甚少。因此,笔者试图研究生态语言学指导下的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分析生态语言学指导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可行性、并就此提出相关的策略。

【关键词】生态语言学;课程思政;大学英语教学

引言

生态语言学主要研究语言与生态的关系,让人们在交流中透视生态现象,提升生态意识。近几十年来,生态语言学引起了学者们的的广泛关注。张琳、黄国文(2019)梳理了语言自然生态这一研究路径的源起与发展。黄国文、赵蕊华(2019)对生态语言学的出现背景、国内外研究动态、核心概念、主要内容及发展趋势进行了阐述。此外,一些学者将生态语言学与语言教学结合起来进行研究。邓岩(2020)从生态语言学的角度分析了高中英语教师课堂模限制语的使用。李贵君(2021)探究了生态语言学下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余幕英、林晓卿和余聪(2021)从生态语言学的角度探讨了《基础日语》生态课堂的建构。“课程思政”这一词最早是由上海市委、市政府于2014年提出来,其建议把思政教育融入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多个学科的学者对于如何在课堂中融入思政元素展开了一定的研究。在知网,以课程思政为主题的期刊论文数目高达1.16万,可见课程思政这一教育理念得到了众多学者的认可。但是,鲜有学者结合生态语言学来探讨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因此,笔者试图探讨如何以生态语言学为指导来开展大学英语课程思政,以构建生态课堂,促进教学和谐、有序开展,提高教学效果。

1.生态语言学

生态语言学这一词首先由国外引入。国外生态语言学萌芽于20世纪后半叶。美籍挪威社会语言学家豪根(20世纪70年代)和英国知名系统功能语言学家韩礼德(20世纪90年代)提出了生态语言学的两个研究视角,分别被称为豪根模式(隐喻视角)和韩礼德模式(非隐喻视角)。豪根模式以社会中的语言生活为基点,以语言发展和语言平衡为目标。韩礼德模式试图通过揭示语言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以达到唤醒人们生态保护意识的目的。[1]在国内,也有学者将“生态语言学”称为“语言生态学”。“语言生态学”这一术语最早由郑通涛(1985)使用。然而,生态语言学更为众多学者使用。生态语言学分为宏观生态语言学和微观生态语言学。黄国文、陈旸认为宏观生态语言学属于超学科概念,将几乎所有研究都纳入“生态”的视野下,而微观生态语言学则属于语言学研究范畴,关注焦点在语言与环境的关系上。[2]生态语言学是一门跨学科的学科,其为大学英语教学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

2.课程思政

“课程思政”这一教育理念自从2014年被上海市委、市政府提出以后,备受关注。教师们努力探索如何将“思政元素”更好地融入至教学中,以实现立德树人的目标。课程思政强调实现知识传授、价值塑造和能力培养的多元统一。2020年5月教育部印发了《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为我们进行课程思政指明道路,给予了宝贵的建议。古往今来,老师都是学生们学习的榜样。老师的言行举止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们的成长。在当今社会,舆论的力量过于强大,学生们容易受到误导。在这个充满金钱诱惑的社会,学生们很容易被金钱蒙蔽双眼,容易走上弯路。我们要坚定我们的政治立场,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我们要将教学与思想政治的教育融为一体。课程思政刻不容缓。

以笔者所在的院校来说,大学英语课程授课对象两级分化比较严重,对英语学习兴趣不浓厚。虽然教师们会特意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融入思政元素,教师们在大学英语课程思政中取得了一些几进步,但是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比如课程思政方式比较单一等。

3.基于生态语言学视域的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研究

生态语言学强调生态环境的可持續性发展。在大学英语课程思政过程中,我们也需要让教学(生态环境)能够正常、持续性发展。

3.1生态语言学指导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可行性分析

生态语言学强调在教育过程中培养和提升人们的生态素养,培养具有强烈生态意识和生态伦理的生态人,以构建生态文明社会,促进其可持续发展。从生态语言学的范畴来看,大学英语教学就是一个生态环境,我们要为学生创建良好的生态环境,处理好各个生态因子之间的关系,从而促进教学和谐、持续的开展。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强调在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融入思政元素,发挥课程育人的作用,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彻至教学的整个过程中。课程思政归根到底是为了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促进生态环境(中国、世界)的可持续发展。由此可见,生态语言学能够对大学英语课程思政产生一定的指导作用,为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提供新的研究视角。

3.2生态语言学指导下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策略分析

生态语言学一直强调着生态的理念,强调各个生态因子之间相互的作用。在大学英语课程思政过程中,我们要确保这个生态环境中的教师话语生态性、教学选材生态性、教学环境生态性。

(一)确保教师话语生态性

在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言行举止都将影响到学生的成长。教师说的每一句话,都会无形之中对学生产生一定的作用。为了更好地贯彻课程思政的理念,我们需要多向学生传播充满正能量的东西,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生态语言学强调语言与生态之间的相互关系,语言可以用来改变人们对生态环境的态度和行为。Stibbe于2015年从生态语言学的角度将话语分为有益性话语、破坏性话语和中性话语。有利于生态系统的健康、和谐、可持续发展的话语可以看作有益性话语。破坏性话语则不利于生态系统的健康、和谐、可持续发展。中性话语兼具积极有益和消极破坏的因素。[3]

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多说一些有益性话语,多给予学生鼓励,适当引用一些名言警句,激励学生不断前行。鼓励式的话语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生态课堂的构建。教师多向学生展示积极乐观的人生態度,这将有助于引导学生健康成长,达成课程思政的教学效果,实现育人的目标。教师可以多关注学生,用一些有益性话语来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以加深对学生的了解,以更好地确保教学课程思政的和谐、有序进行。教师可以多用一些亲近学生的话语来与学生交流,拉近师生关系。在大学英语课堂上,不少学生英语基础欠佳,特别是口语表达能力有待提高。很多学生学的是“哑巴英语”,能够做题,但是却不会表达自己的观点,但是要想学习好一门语言,我们需要多开口,多练习。为了缓解这种状况,笔者会从新生第一节课开始,就与学生畅聊,用简单易懂、较为轻松的表达方式来进行破冰活动,为学生创造一种轻松愉悦、敢于表达自我,且师生和谐相处的生态课堂。在学生勇敢站上讲台表达自我的时候,笔者会用言语加以鼓励。这些有益性话语能够无形地影响学生,培养学生形成敢于尝试、勇往前行的品格,实现课程思政。教师多使用有益性话语去关心学生,了解学生学习、生活现状,让学生养成关心他人的习惯。有益性话语有利于促进生态系统的发展,笔者在讲授上外版视听说教程Unit1Small Actions, Big Results时,注意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让学生自己分享环保举措,让学生从小事做起,加入到环保的大军中,以促进人类、自然和谐发展,以真正在大学英语课堂中实现课程思政,并获取成效。

(二)确保教学选材的生态性

大学英语的授课对象是非英语专业的学生。学生们的基础层次不齐,两级分化严重。如何进行选材显得尤为重要。一方面,在选材的过程中,我们要考虑到学生的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另一方面我们要考虑到选材要能发挥育人的作用,且不能与时代脱节,要尽量与未来的就业岗位挂钩。以笔者所在的院校来说,我们读写教程选取了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程,我们选取的几个教学单元,都有一定的育人作用。Unit 1 Fresh start能够让学生们了解大学生活,懂得自己身上的使命,明确大学目标乃至人生目标。Unit2 Loving parents, loving children能够让孩子们感受到父母的爱,懂得如何去爱父母,促进亲子关心和谐发展。Unit 3 Digital campus 能偶让学生们了解到数字化校园的具体情况,了解技术进步(网络普及)在教育方面取得的成就。让学生们在意识到网络的好处时,也不要忘记网络所带来的弊端。Unit6 Earn as you learn?能够让学生们意识到在做兼职的时候要平衡好自己的工作与学习,要控制好工作的时间。以上所有选材都有利于教学、自然生态系统的发展。我们要确保教学选材的生态性,确保课程思政的有序进行。

除此之外,我们可以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融入一些传统文化知识、引入一些最新政策、一些时事,作为我们的教学补充材料。例如讲述中秋节、重阳节、以及尊老爱幼的中国传统文化乃至一些地方本土文化。再比如讲述最近的神舟十二号的航天员们他们在太空克服困难、完成航天使命的英雄事迹,以及所有航天人的勇于创新、勇于拼搏的故事。这些选材有利于生态系统的和谐发展,能够培养学生的责任担当,有利于学生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再者,我们还可以补充一些与学生专业就业岗位挂钩的相关知识(英语知识和就业知识),让学生能够很好地参与到课堂这一生态环境中,主动参与课堂活动,保证课堂活动健康、有序开展。在课堂中补充一定的就业知识和培养就业技能,让学生从各个方面做好充分准备,让学生养成提前准备的好习惯。这样可以达到课程思政的效果。

(三)确保教学环境的生态性

大学英语课程思政需要在一定的教学环境中实施。因此,确保教学环境的生态性也尤为重要。教学环境包括校园地理环境和人文环境。我们要确保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我们需要注意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绿色校园。绿色校园不仅指绿色校园地理环境,还指绿色的人文环境。我们要确保课程教学所占用场地以及校园各个场所的卫生干净,让学生们在较为整洁的环境中学习。整洁的环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无形之中实现教育的目标,达到育人的效果。关于校园的人文环境,笔者在这里着重阐述大学英语课程学习的人文环境。它可以包括课堂和课后人文环境。在课堂上,我们需要创造一种让学生分组合作的学习环境,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创造一种让学生们能够形成积极进取、勇于实践的精神的学习环境。大学英语课程思政不应该仅仅停留在课堂上,还应该延伸至课后。在课后,教师创造一种学生自主学习、师生保持联系、生生互帮互助达到人文环境,让学生们感受到老师的关心、帮助,培养自主学习能力、乐于助人。这样就能够保证教学环境的生态性,让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得到可持续的开展,取得成效。

结语

生态语言学与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有一定的联系。生态语言学能够为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提供一定的指引。在大学英语课程思政中,我们要确保教师话语的生态性、教学选材的生态性以及教学环境的生态性。但是,在教学中,我们还需要考虑到其他的生态因子,如教学方式、教学评价等。这些都是今后有待研究的方向。

参考文献:

[1]黄国文,赵蕊华.什么是生态语言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9:15.

[2]黄国文,陈旸.微观生态语言学与宏观生态语言学[J].外国语言文学,2018(5):461-473.

[3]黄国文,赵蕊华.什么是生态语言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9:77.

[4]李贵君.生态语言学指导下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J].海外英语,2021(11):119-120.

[5]余幕英,林晓卿,余聪.生态语言学视域下的《基础日语》生态课堂构建[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21(5):73-74.

[6]张琳,黄国文.语言自然生态研究:源起与发展.外语教学,2019.40(1):26-31.

作者简介:王珍(1986-),女,湖南辰溪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语言学。

猜你喜欢
生态语言学大学英语教学课程思政
课程思政下的民办高职院校师生关系构建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课程思政下的民办高职院校师生关系构建
生态语言学视野下的网络流行语污染分析及治理举措
关于生态语言学下高校英美文学教学开展思考
生态学视角下的英语习语研究
翻转课堂在民办高校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多模态隐喻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认知构建
关于大学英语教学应用互动式教学方法的研究与思考
转型时期的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特征和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