沥青路面预防性养护技术方案研究

2021-11-22 01:17谭嘉伟
科技信息·学术版 2021年17期
关键词:技术方案沥青路面病害

谭嘉伟

摘要:预防性养护可根据路面结构损坏和功能损坏情况采取周期性的强制养护,从根本上提升沥青路面的安全效益和经济效益。本研究以某工程项目为例,分析沥青路面的病害类型。针对影响沥青路面的关键因素,开展系统化、科学化预防性养护,在灌缝处理、封层处理、微表处理等基础上全面改善沥青路面的使用成效,望为沥青道路的养护管理提供有效参考依据。

关键词:沥青路面;病害;預防性养护;技术方案

公路使用过程中受环境因素、技术因素、行车因素等影响,很容易出现路面裂缝、波浪坑槽、泛油啃边等,严重影响了其行车的安全性、可靠性和舒适性。预防性养护技术能够在风险评估、预防管理等基础上合理把握养护时机,设置科学、高效的防护措施,为公路沥青路面养护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有效支撑,已经成为新时期人们关注的焦点。

1 沥青路面病害类型及致因分析

本次研究过程中主要以笔者负责区域为例,研究公路沥青路面的病害类型及致因,其内容如下。

S272线鹤山段为鹤山往江门的交通干线,本单位管养护长度25km,于2002年建成投入使用,年限较长,多处沥青路面出现严重破损,见图1。

(1)功能性损坏。现场调查过程中可发现S272线沿线多处存在波浪路面、纵向裂缝、网状裂缝等。部分路段甚至还出现泛油啃边,导致路面镜像、路面变窄等,严重影响了S272线的行车舒适性和安全性。上述功能性损坏往往是由于原材料配置不合理、施工技术不到位、路面承载能力弱、夏季高温暴晒等导致,对路面结构层影响较小,处理过程中应重点从路面平整度出发进行有效修复。

(2)结构性损坏。该类型损坏对沥青路面影响较大,很容易出现大面积坑槽,处理过程中需对基层进行重新处治或铺筑,养护难度较大。S272线投入使用年限较长,行车压力较大,在交通集中区域沥青路面坑洼现象严重。这多是由于频繁行车时柴油、汽油等滴入沥青后,会致使沥青路面黏合效果下降。再加上承载力大,长久碾压后沥青路面的土层粘结松动,逐步出现沥青脱落、坑洼等。

2 沥青路面预防性养护的技术方案

2.1 关键技术

预防性养护要求以预防管理为核心,对沥青公路路面进行前瞻性管控。上述养护过程中必须依照科学性、经济性、机械化原则,保障技术操作、设备资源等与公路沥青路面养护需求一致。

按照S272线沥青路面功能性损坏和结构性损坏现状,本次预防性养护工作开展过程中可适当形成表面处理和基层处理方案,以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位核心,实现S272线沥青路面管理和防控效益的全面优化,见表1。

2.2 养护方案

(1)封层技术。S272线封层时应根据沥青路面损坏情况合理进行雾封层、碎石封层、稀浆封层等。若仅为路面平整或沥青老化、松动时,可直接在沥青路面上喷洒雾化性质的乳化沥青,形成表面封层,从而改善公路路面的稳定效果和防水性能;若路面出现结构性损坏,在处理时应先在使用级配碎石铺洒,然后摊铺沥青,并使用胶轮压路机压实,形成1cm左右的薄面层,实现路面修补。同时,还可根据情况选择进行稀浆封层,即在原路面基础上铺设乳化沥青、粗细集料、填料、添加剂等按照固定比例配置的稀浆,将其均匀铺设在坑洼路面处。

(2)灌缝技术。该技术主要是针对S272沥青路面裂缝进行维修的一项预防性养护技术。(但部分车辙严重,尤其是形成网裂的路面,不宜用此方法处理裂缝。)实施路面灌缝工作首先要对原路面裂缝处进行清理,待清理结束后,再从缝隙处灌入密封材料,以密封胶灌满为佳。若裂缝宽度超过5毫米,需进行开槽处理。对于部分比较深的裂缝,单凭人工操作无法清理干净,还需要运用压力灌缝机进行作业,以保证将裂缝完全密封,防止雨水对路面的侵蚀。因沥青路面裂缝在冷季温缩时宽度较大,而在暖季因材料膨胀裂缝宽度较小,加之暖季多雨,所以灌缝的最佳时机应在气温较低的干燥季节。

(3)表面处理。微表处技术是由“由聚合物改性乳化沥青、集料、填料、水和外加剂按合理配比拌和并摊铺到原路面上,达到迅速开放交通要求的薄层结构”的处理工艺。在操作过程中应对乳化沥青、填料、集料等进行严格管控,按照固定比例配比完成后,通过稀浆风层机逐层摊铺,控制厚度在5-10mm左右。

超表处技术是由“深加工后的特殊改性乳化沥青与改性剂及外掺剂构成的原液、集料、乳胶等材料按照合适的配合比、经搅拌均匀后进行喷洒”的处理工艺。在操作的过程中应先按照要求配置乳化沥青、集料等。根据超表处理区域,可适当手工摊铺或机械摊铺,控制厚度在3mm左右即可。

2.3 注意事项

公路沥青路面养护工作开展过程中需在养护技术选择和养护方案设置基础上,做好养护时机的选择和养护效果的评估,

(1)路面性能预测。一般公路沥青路面性能预测中可建立数学模型,利用衰减规律、养护效益等分析最佳预防性养护时间。与此同时,还可根据衰减规律、行车压力、自然环境等进行沥青路面病害风险评估,分析病害程度,及时防控。

(2)养护效果评估。公路沥青路面预防性养护开展后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后续跟踪和评估,对养护方案的有效性、养护技术的经济性等进行全面分析,确定其工程技术、管理技术、经济效益、环境影响等是否符合公路沥青路面养护的各项指标。要根据上述评估结果及时调整上述施工工艺,这样才能够从根本上改善公路沥青路面养护效益,推动我国市政道路管理建设和发展进程。

3 总结

“预防为主、防治结合”是公路沥青路面预防性养护的核心。为保证公路沥青路面的安全性、稳定性和平整度,在日常运维管理过程中需加大路面病害风险评估,针对沥青路面的病害类型有效开展封层灌缝和表面处理,全面提升公路沥青路面的稳定性能和防水效果,最大限度延长公路的使用寿命。

参考文献:

[1]周荣征,康子庄,李宇轩,张笑铭,代聪.国内公路沥青路面预防性养护技术地方标准现状研究[J].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2020,16(10):116-118+145.

[2]徐海虹,吴春颖,张丽丽.江苏省高速公路沥青路面预防性养护技术分析与研究[J].公路交通技术,2012(03):6-8+12.

[3]乔杰.沥青路面预防性养护技术在公路养护中的应用[J].山西建筑,2018,44(36):127-128.

[4]王志科.公路沥青路面预防性养护技术应用研究[J].施工技术,2015,44(04):92-94.

猜你喜欢
技术方案沥青路面病害
桥梁病害分析及加固处治设计研究
雾封层技术在沥青路面养护中的应用
长寿命沥青路面结构研究
某道路病害原因及维修改造方案探讨
透水沥青路面淤塞问题分析
蔬菜病害田间诊断依据
重载交通沥青路面荷载图式探讨
山区县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颁证项目技术路线分析
浅谈露天煤矿绿化复垦可行方案与政策
土传病害防治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