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SWOT-PEST模型下的吉林省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发展研究

2021-11-23 00:18谢维良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2021年6期
关键词:后备教练员竞技

谢维良

吉林省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发展的效果不容乐观,在2017年的第十三届全国学生运动会上以及2018年的全国体校U系列锦标赛上,除了冬季项目滑冰以外,其他夏季项目成绩并不凸显,能够进入前八名成绩的运动员寥寥无几。对此,本文采用SOWT-PEST理论模型研究吉林省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发展策略,为“十四五”时期体育发展战略提供参考。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吉林省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发展为研究对象。随机抽取46所省市体育运动学校、高中、初中、小学、青少年体育俱乐部4个类型学校作为调查对象。其中管理层人员77名、教练员131名,运动员271名,涵盖滑冰、曲棍球、乒乓球、羽毛球、田径、网球等12个项目。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以“中国知网”的为文献检索端口,以“SWOT-PEST”、“竞技体育后备人才”为并列关键词进行高级检索,共检索到文献397篇,在此基础上选出10篇优质文献作为本文研究最终的参考文献。

1.2.2 问卷调查法

根据《体育科学研究方法》中调查问卷制定的原则,结合关于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发展研究的文献,制定了《吉林省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发展环境问卷》。问卷的发放与回收采取当面填写与微信扫码填写相结合的形式进行,问卷的回收率均为100%,有效率分别为95.9%和86.5%。

1.2.3 数理统计法

运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调查数据进行整理和处理,建立研究所需数据库,为吉林省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发展策略提供支持。

1.2.4 SWOT-PEST分析法

构建吉林省竞技后备人才发展在政策、经济、社会和技术四个方面所处的优势和劣势、机遇和挑战的分析矩阵,提出发展策略。

2 研究结果与分析

2.1 SWOT-PEST分析法的模型

SWOT-PEST分析法的模型构建旨在对研究对象所处的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进行综合考虑,在分析自身发展优势(S)、劣势(W)、机遇(O)和挑战(T)的情况下,将发展过程中所面临政策(P)、经济(E)、社会(S)和技术(T)因素放置在统一理论框架下进行矩阵排列,进而得出涵盖16种影响因素并对其进行评价的分析矩阵[1]。

2.2 吉林省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发展的优势分析

2.2.1 地方的政策法规逐渐得到完善

“十三五”时期,吉林省体育局出台了《关于加强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指导意见》、《吉林省运动员文化教育工作制度联席制度》、《关于进一步加强运动员文化教育和运动员保障工作的实施意见》、《吉林省运动员文化教育督导检查办法》、《吉林省体育传统项目学校评估检查办法》等系列围绕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模式、培养目标、制度管理、保障措施等系统的政策法规。

2.2.2 体育招生的比例逐渐增多

据教练员反馈,近几年各个中学为了扩大自身学校的知名度,招收运动成绩出众的体育特长生,运动员基本在5年级的时候就被初中教练员所在学校录取。在高中体育特长生录取方面,东北师大附中和吉林省实验中学对体育特长生的录取政策比较宽松,在每年的招生过程中学校允许跨地区招收优秀的体育特长生。

2.2.3 教师以及教练员待遇逐渐提升

对吉林省46所学校的127名教练员进行调查发现,48.03%的教练员认为担任教练的收入非常高,33.86%的教练员认为较高,10.24%的教练员认为一般,7.87%的教练员认为较低。这表明,吉林省80%以上的教师及教练员对自己的收入比较理想。

2.3 吉林省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发展的劣势分析

2.3.1 教育管理部门监督体系不健全

基层学校在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发展过程中缺乏相应监督管理。比如基层学校都制订了《有关学校运动员文化教育的管理制度》,但在实施过程中缺乏对教练员及运动员的监管,容易导致教练员在运动员文化教育方面督促的积极性不高,以及运动员对待文化课学习时容易出现懈怠问题。

2.3.2 资金投入及分配的方式较单一

调查发现,仅有34.78%的学校运动队受到社会赞助,65.22%的学校则未获得赞助。且仅有15.20%的学校受到社会资金的投入,其余学校基本被赞助的内容都是运动服和训练器械。总体来看,吉林省学校运动队的赞助不容乐观,尤其是在资金投入方面极度匮乏,大部分学校过度依赖学校及上级主管部门的经费投入。

2.3.3 人文素养培养理念落实不到位

吉林省在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发展上始终强调把文化素养的重要性,但是在落实过程中“重训练”、“轻学习”的理念仍难以转变。调查显示,11.81%的教练员每天对运动员训练时间超过6个小时,40.09%教练员每天对运动员进行训练时间在5-6小时之间,38.58%的教练员训练时间在每天3-4小时,仅有5.51%的教练员每天对运动员训练的时间在1-2小时。

2.4 吉林省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发展的机遇分析

2.4.1 冰雪产业为经济增长注入动力

《关于以2022年北京奥运会为契机大力发展冰雪运动和冰雪经济的实施意见》、《加快推进冰雪产业向冰雪经济提升的倡议》等都旨在加快发展吉林省的冰雪经济,为吉林省经济发展注入动力。冰雪经济的发展也为吉林省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发展提供了经济机遇,有助于拓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发展经费的投入渠道,丰富资金供给体系。

2.4.2 体制改革促进了社会力量参与

吉林省政府于2019年1月印发的《关于加快发展健身休闲产业的实施意见》提出,简化审批程序,加快推进“放管服”改革,涉及体育审批项目,通过体制改革加速体育项目审批进程。随后,在2020年吉林省体育局长会议上将落实“放管服”推进社会力量参与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等作为2020年工作的重点任务,为吉林省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发展提供了机遇。

2.4.3 跨项选材优化了后备人才供给

《关于北京冬奥会跨界跨项选材激励政策》提出,鼓励各省市体育局合理布局,组织跨项选材工作。随着跨项选材实践的不断深入,吉林省立足冬季优势项目,提出积极补强冰雪项目,通过跨项选材,大力提高运动员在北京冬奥会中国代表团“全项目参赛”中的比例。因此,立足冰雪项目优势,深化跨项选材实践,能有效盘活吉林省夏季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供给。

2.5 吉林省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发展的挑战分析

2.5.1 升学机制难落实堵塞升学渠道

《吉林省运动员文化教育工作制度联席制度》提出,扩大和提升体育传统校的数量和层次。实践中各级各类中小学都挂牌了省、市体育传统校的牌匾,但在落实体育传统校的政策意见时参差不齐,导致部分体育传统校已名存实亡了。同时,高中、初中、小学在体育传统校建设方面也未根据各自需要形成衔接完善的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机制,即:“小升初”、“初升高”等一条龙升学模式和人才培养体系[2]。

2.5.2 青少年体育成才比例亟待提升

我国竞技体育的瞩目成是基于庞大后备人才的基础上实现的。但人口老龄化趋势使得青少年人口增长得不到保障,由于青少年人口比例的下降,传统基于庞大竞技体育后备人才数量的基础上进行选材已经不能适应当前竞技体育的发展,在青少年人口总量和竞技体育后备人才总量同时下降的情况下,亟须通过转变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 选材方式和方法,以应对少子化带来的挑战。

2.6 吉林省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发展的策略分析

2.6.1 提升青少年竞技选材的科学化

第一,考虑从青少年运动员的身体形态、运动技能、战术能力、专项体能、心理能力五个方面构建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选材指标体系,通过对青少年运动员选材指标进行量化与评定,提高选材的科学性[3];第二,运用工程学、计算机仿真、遗传学等多学科知识评价青少年在不同运动项目方面的身体、生理、心理机能,预测青少年运动员的成才概率。

2.6.2 加强青少年运动员的文化教育

第一,通过在业余体校中构建文化学习的激励机制,设置文化课学习的奖学金,并将其作为运动员成绩的评定标准之一;第二,通过加大文化教育经费的投入,提升文化课教师的工资待遇,进而吸引优秀的师资进入业余体校投身于竞技体育事业;第三,将文化课学习成绩列为运动员取得毕业资格的凭证,未按照规定学习的运动员和未达到规定的文化课成绩的运动员不得进入大学或职业运动队。

2.6.3 培育社会办体育的组织和力量

第一,进一步深化体育与教育部门的“放管服”改革,鼓励和支持热爱体育的社会有志之士开班各种体育俱乐部和体育培训班[4];第二,通过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形式,加快体育赛事的普及和市场开发,增加体育公益培训活动的开展;第三,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成立精英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基地,提升精英运动员和教练员的培养效率。

3 结论

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发展是体育强国建设的基础、教育强国建设的体现、文化强国建设的外延。站在新的历史节点上,突破吉林省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发展的瓶颈,提出“十四五”时期提升青少年竞技选材的科学化、加强青少年运动员的文化教育、培育社会办体育的组织和力量等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发展策略。

猜你喜欢
后备教练员竞技
后备母猪选育及饲养管理注意事项
后备制动系统可在紧急情况下为轮胎放气
教练员领导行为对运动员运动投入的影响研究——教练员-运动员关系的中介效应
重庆市击剑教练员从业满意度调查分析
我国冰球“贯通化”后备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
电竞种植记
合肥市击剑青少年后备人才教练员现状分析
花与竞技少女
同台竞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