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学生自主学习教学模式研究

2021-11-23 02:17
读与写 2021年35期
关键词:法治道德探究

陈 娟

(福建省福州四中桔园洲中学 福建 福州 350000)

道德法治课程对初中生是十分重要的,在初中生的学习生涯,甚至对学生的整个人生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该怎样正确地实施道德与法治的教学,已经成为了当下教师们所关注的热点问题。在目前看来,关于初中生道德法治课程的教学方式还不够完善,道德与法治乐成当中的理论性内容相对较多,使初中学生没有学习兴趣,这样使课堂教学质量始终不高。教师应该立足于培养学生独立自主学习能力,开展相关教学,实现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1.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学生自主学习的意义

1.1 引领学生进行终身学习。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也越来越进步。因此,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高,只有实现学生自我发展能力的培养,在学习中不断提升自己,才能够在以后的社会竞争中,处于不败的地位。

1965年,法国教育学家提出了“终身教育”的教育理念,这一教育理念更是体现了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性。

1.2 满足学生核心素养的需要。为了迎合教育改革的新浪潮,提升我国教育在国际上的竞争能力。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已经成为了热点话题,因此教师在进行道德与法治教学的过程中也要致力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全面发展有三个层面文化基础的培养、自主发展能力的提升和社会参与。学习是学生素质培养的重要手段之一,主要表现为形成终身学习的思想、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等。

1.3 符合新课程改革的目标要求。新课程改革提出了新的教育目标,注重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培养。教师是课程中的引导者,教师应该要运用合适的教学方法,来培养学生的学习自主性。让学生能够在学习中,进行自主探究,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教师应该及时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做到以人为本,促进学生在课堂当中的能动性,以此来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提升。

2.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

2.1 教学气氛不活跃。道德与法治的教学课堂中,学生学习的大多数都是理论知识。因此,课堂气氛不活跃,教学气氛也十分沉闷。在传统的课堂中,教师是课堂的“霸占”者,基本上都是教师主导教学课堂,学生没有自主选择的权利,缺乏自主讨论和自我探究的环节。学生被动的被灌输知识,已经不适合学生的发展需求,也不利于学生的发展。

2.2 学生缺乏主动探究意识。由于传统模式的教学课堂灵活性很差,导致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很差。学生长时间被动学习,不利于学生自主探究意识的培养。在教学中,教师往往侧重于教授知识,而忽视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辅导。因此,学生在遇到问题的时候,没有自主解决的意识,只是想着询问教师。而小组合作的学习模式只是流于形式,发挥不出本来的作用。使学生缺少一定的情感体验,也不能获得更多的新知识。

2.3 教学模式过于单一。在道德与法治的课堂,使用的教学手段过于单一。不能使学生产生一定的学习兴趣,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为了让学生能够理解学会知识,只能反复的进行讲解,还可能让学生大篇幅的抄写知识,以增强学生的记忆力。随着时代的发展,教学方式越来越多样化,信息技术更是进入到了课堂,教师应该及时转变教学方式,充分运用现代化的手段,更能够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促使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3.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策略

3.1 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感受生活。在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中,教师应该为学生制定阶段性的学习目标。有一些学生目前还认为道德与法治的学习,并没有什么实质作用,主要是为了应付考试。基于这种现象,教师在课堂中应该加强对学生的思想引导,使学生感悟到这门课程的重要意义。还可以举出与生活相近的具体例子,强化学生的学习效果,有助于帮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养成感受生活的习惯。

例如,在学习九年级下册第五课《少年的担当》的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带领学生走进敬老院,感受生命的意义,增强爱老敬老的意识,懂得“少年强,则国强”。教师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相关材料。2018GoodTalk(地球村)国际青少年双语演讲大赛新加坡赛区决赛暨颁奖典礼在新加坡区域英语中心举行。对每一位选手来说,参与“地球村”双语大赛都是人生中的一种历练。青少年在参赛过程中培养独立自主的习惯,结交异国好友并认识外部世界,是迈向成熟的重要标志,更是为中新青少年多交流、多交往、多交心搭建了良好平台。

3.2 在教学中进行情境创设。建构主义者认为学生的知识是通过主动构建得来的,我国古代著名教育家孔子也曾经讲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些都佐证了兴趣的重要性。如何让做道德法治的课堂充满对学生的吸引力,让学生能够主动的进行学习,培养各方面的能力,这是道德法治教学中急需解决的问题。

课堂作为教授知识的主要地点,教师应该在课堂上打造出浓厚的学习气氛,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进行情境创设。这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还可以使课堂富有魅力,对学生的影响很大。

在道德与法治的课程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情境创设,来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信息技术制作的视频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授教材知识时,教师可以有目的的引导学生进行案例思考。通过教学方式的多样化,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丰富学生的学习视野,保持轻松积极的学习氛围,使学生能够在这种学习环境中进行更有效的学习。

例如,在学习九年级下册第三课《展示中国风范》的内容时,教师利用多媒体播放小视频,视频内容是多个国家大阅兵的视频。教师引导学生观看视频,让学生在视频观看中,感受祖国的魅力。再观看国际上我们国家的重大事件,让学生感受国家的强大和中国在国际上的风范。

3.3 鼓励学生进行发问。在教学课堂中,教师应该在课堂中,教会学生更多获取知识的方法。还要帮助学生学会应用这些知识,并进行创造性地学习,提高道德法治的教学效率。就是在课堂中帮助学生强化记忆,并引导学生利用自己学习到的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这样不仅仅可以完成教材的教学,还能够解决教学中的重难点,帮助学生构建良好的知识结构,促使学生学习兴趣的增强。

例如,在学习九年级第四课第二框《凝聚法治共识》时,教师可以设计相关活动:让学生扮演顾客,教师来扮演超市的老板。课堂表演中,由学生扮演的顾客到超市买东西,教师设置一些销售陷阱,进行捆绑销售。在学生观看完这段表演后,回答教师事先提出的问题:“顾客在买东西的环节中,存在什么问题吗?超市老板是否存在不法行为?”教师引导学生联想自己在生活中的购物情节,让学生进行思考,想一想自己作为顾客,合法权益是否经受过不法侵害。学生很快产生疑问,“那么作为消费者应该怎么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呢?”这个时候教师就可以将学生分成几个人数相同的小组,让学生在小组中展开积极讨论,来共同探究问题的答案。可以通过看书、观看法治节目等方式解决这个问题。并在探究的过程中,加强对法治知识的了解。教师不仅需要在教学中进行设问,引导学生的思考。还要鼓励学生,在任何时候都要敢于提出问题,并能够进行自主探究,找到最终答案,潜移默化中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4 开展小组合作探究。小组合作这种形式的课堂于传统形式的课堂相比,能够更加优质的为学生提供学习的环境于氛围。在学习的过程当中,学生在小组之间就会产生鲶鱼效应,通过每一个学生的学习于探究,来调动所有学生的主动学习于探究。并且每个学生都是来源于不同的家庭,都有着不同的受教育背景,在小组合作的过程当中,学生就能够结合教师布置的任务,结合自己的经验,在学习的过程当中侃侃而谈。这样学生既能够将自己的生活经验与数学知识进行结合,还能够在无形之间,来通过学生自身的讲述和探索,引导全小组的学生一起投入到学习的过程当中从而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在道德与法治的教学课堂中,教师应该注重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在教育改革不断深化的背景下,明确的提出了教学改革目标。要求将学生作为课堂学习的主体,将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教师的应该作为引导者,对学生进行正确引导。在教学时,教师可以根据教材的内容,采取小组合作模式进行学习探究活动。不仅能够提高学生们的自主学习能力,还可以强化学生之间的集体意识,有利于增进班级学生之间的交往。

例如:在学习九年级第六课第二框《保护环境与生态文明》时,教师可以事先将学生分成8个学习小组,由教师在每个学习小组中挑选一名学生作为小组长,并对小组内其他成员进行明确分工,以确保小组合作的有效性。其次教师可以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设计适当的教学任务。“保护环境对经济的发展有什么作用呢?我们作为一名初中生,应该怎样践行保护环境的理念呢?”之后,组织学生们针对这个问题进行小组讨论。在讨论的过程中,教师在班级进行巡视,对学生产生的问题进行适当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能够对保护环境有更深刻的认识。

3.结束语

道德与法治的学习对学生的成长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如何在这门课程中,培养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一个刻不容缓的问题。要想提升道德与法治的教学质量,不仅需要学校和教师的努力,还需要家长们的理解支持。教师要注重提升自身能力,并在日常生活中关心学生的心理发展。帮助学生建立全面发展的基础。

猜你喜欢
法治道德探究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设问引导探究
人大战“疫” 法治为要
法治护航 守护生命之源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一类特殊不等式的解法探究
道德认同感提高≠道德包容度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