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语用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课堂“教、学、评”一致性的研究

2021-11-23 02:17撖会玲
读与写 2021年35期
关键词:阅读教学评价能力

撖会玲

(宁夏回族自治区石嘴山市第十六小学 宁夏 石嘴山 753000)

引言

语文是各科学习的基础,而阅读是语文课程的重要内容,学生想要学好语文,阅读能力能否提高,关系着学生的语文成绩,除此之外,进行阅读教学不仅可以提高综合能力,而且可以培养学生整体素养,实现全面发展。众所周知,在小学阶段,学生学习语言的一个重要手段就是朗读,而朗读也是阅读的一种体现形式,通过朗读,可以培养学生的语感,语感的培养对学生学习语文来说非常有利,在大脑中,形成一种短时间记忆,对于朗读的内容,学生做到张口就来。阅读成为了语文教学中新的风向标,情境创设教学模式在阅读教学中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怎样很好在语文教学中地进行阅读?阅读教学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引起了教师的思考。

1.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目前现状

1.1 学生方面。首先,阅读速度慢。许多学生喜欢一字一字的进行阅读,严重影响学生的阅读速度,在平常的考试过程中,阅读速度缓慢会导致学生不能按时做完题,将大大影响学生的语文成绩,并且学生由于阅读较慢,没有形成自己的阅读方式,很难把握文章的内容,正确率也会大大降低,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将会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其次,学生对阅读没有兴趣。小学阶段的学生,天生好动,对一些玩的东西比较感兴趣,对一些偏安静的活动基本不感兴趣,容易被外界干扰,不能静下心来阅读,而阅读需要学生静下心来,沉浸下去,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养成自己的阅读习惯,正因为这样,阅读才需要学生静下心来,进行阅读。对于这样的学生来说,从书中寻找快乐的源泉是极其困难的,读书对于他们来说是枯燥乏味的。最后,学生的理解能力较差。对于一些有深度的文章,学生的阅读能力有限,学生是很难理解文章的主旨,对句子的分析无从下手,尤其是文章又难又长,对于学生的阅读能力的培养是一巨大挑战。

1.2 教师方面。第一,死板的提问方式。教师的提问方式过于具体化,每个小的知识点都对学生进行提问,特别是教师喜欢提问一些缺乏灵活性的问题,问题的答案比较死板,严重影响了学生进行独立的思考,限制了学生思维的扩散和对阅读内容的理解,思维方式越来越局限。第二、教师教学目标不明确,缺乏经验。每一个课堂,教师必须要带着教学任务进入课堂,按时完成教学目标,课堂缺乏活性。教师总是希望课堂变得有趣和生动,却没有认识到更深层次的东西,总是希望在短时间内拓展讲课的内容,出现“蜻蜓点水”的现象,忽视了对阅读方面的拓展,而拓展对于阅读来说至关重要。第三,教师的主导地位未得到充分发挥。在教学过程中,课标要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室为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总是对学生进行笼统的评价,不能客观公正评价学生,阻碍学生进步的步伐。

1.3 教学评价方面。相对来说,教学评价的主体、内容和方式单一。在教学评价中,往往评价体系比较单一,尤其是在小学的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评价时的主体单一,仅仅是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不符合新课标提倡的评价理念,评价主体和方式要多元化,既要有教师的评价,也要包括学生的自评和互评,竖起大拇指或者给学生一个肯定的眼神,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鼓励学生思维创新。评价内容不应该过分的看重学生的学习成绩,要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

2.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一致性中提升语用能力的策略

2.1 联系实际生活,鼓励学生勇敢表达。情感来源于生活,而阅读内容绝大多数源于我们的生活体验。语文这一学科与实际生活联系密切,相对于其他抽象的科目来说,语文更容易让同学接受。但是,语文上也有很多抽象的东西让学生很难去理解,则可以通过观看纪录片,让抽象的东西具体化,帮助学生了解相应的知识,让课堂更具有魅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从此喜欢上语文,日常生活中主动去记录生活的点滴,学会用文字表达自己,增加学生的文化素养。通过语文阅读教学,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与感性思维,从而强化学生对文本内容的情感体会,激发学生产生情感共鸣,为培养学生的语用能力奠定良好的基础。[1]

例如,在进行观察昆虫这一节课的学习时,如果当时不方便进行课外实践,教师可以从网上找到其他教育工作者在课外实践的真实照片或者视频,下载下来给学生进行观看,从视频中去观察昆虫的生活习性以及它们所特有的社交方法,培养学生观察新事物的能力,让学生掌握观察的顺序,多方面进行细致观察,让学生用生动的文字表达自己的看到的东西。因材施教、循循善诱,以小见大进行高效的学习,收集适当的素材,提升语用能力。除此之外,如果不能进行课外实践,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在课下,通过一些手段,来观察昆虫的习性,如将这些习性通过笔记记录下来,之后在课堂上与其他同学进行分享,通过学生生动的文字来表达自己看到的东西,通过这样来鼓励学生勇敢的表达,从而提升学生的阅读和语言应用能力,联系实际生活,让语文学习与实际生活相结合,促进学生的语用能力的发展。

2.2 加强启发教学,培养学生的思维敏捷。课堂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场所,提倡学生自己作为课堂的主人,将教师与学生的角色互换,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讲课,教师作为学生在下面听课,多方面评价学生的讲课方式,学生在讲课过程中,不仅仅把脑子里的讲出来,也要方便学生们听懂,应对其他学生各种各样的问题,难免会有突发情况发生,很好的锻炼了学生的临时应变能力,当然学生讲课,能够更好的带动学生的学习气氛,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会更自然,营造了一种轻松愉快的氛围,学生的活跃度增加,学生会不由自主的融入到课堂中,说出自己的疑问或发表自己的观点,这种氛围更有利于学生发生思维的碰撞。[2]

例如,在学习《祖父的园子》时,教师布置任务让学生自己讲解这篇文章,通过课下的预习和准备,上课时进行演示,给学生留有充足的思考时间,进行启发式教学,在此过程中,教师要不断引导学生用发散的思维去看待问题,让学生可以得到更多的经历,不断地提高,智慧和思维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变得更加成熟。同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们联系实际生活,如自己家的菜园子,引导学生不断思考,用发散思维看待问题,将课文中的场景联系到实际生活,启发学生,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把学生引向实际生活这广阔的语文学习天地,通过在生活中让学生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从而使整个人生成为学生语文学习和精神成长源源不断且永不枯竭的源泉动力,学生在不断的学习中不断增强自己的语文和思维能力,这才是启发式教学的目标。

2.3 增加课外阅读,丰富学生的阅读经验。课标提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小学语文课本中阅读的内容远远不能满足小学生应该达到的阅读量,所以,语文老师应该结合语文教材的内容,深入拓展阅读范围,扩大学生的阅读量,从而使语文阅读教学的内容更加丰富多彩。并且,教师要引导学生主动地拓展阅读空间,让阅读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扩大阅读的范围,提高阅读效率。[3]

例如,在学习《卖火柴的小女孩》《幸福是什么》等课文时,让学生搜集安徒生、王尔德等童话作家的作品阅读,感受童话的神奇与魅力,从《卖火柴的小女孩》中让学生了解到资本主义社会的罪恶,学到嫉恶如仇,学到帮助别人,让学生们体悟到卖火柴的小女孩生气悲惨的遭遇,让学生们养成有同情心的正确世界观,这正是这些童话故事的魅力所在。在学习《盘古开天地》从盘古开天地中让学生们了知道了,这是一个多么伟大的人、有爱心的人、勇敢的人为了人类而不惜牺牲自己,让学生们学习盘古的勇气和坚定的意志,这是一种难能可贵的品质和奉献精神,是学生们终身要学习的精神。在学习《精卫填海》时,在读精卫填海后,学生们可以在精卫鸟身上看到一种永不言败,坚持不懈,敢于挑战,锲而不舍的精神,这是学生们值得学习的,同时这种精神也是学生们在学习过程中一直所要秉持的信念,唯有坚持不懈,才能在学习的道路上走得更远,不畏艰难。教师可以让学生搜集有关神话故事进行阅读,更多的了解神话,增加学生对神话故事的感染力,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这些优秀的神话故事蕴含着丰富的内涵。我们要充分利用学校的图书室的图书资源,积极组织学生前去借阅;还可以在班级设立图书角,提倡同学间互相借阅图书,拓展了图书资源和阅读的范围,让学生在阅读中开阔了视野,积累了更多的课外知识,提高了孩子的知识素养。

3.总结语

综上所述,在教育教学改革的进程中,中国的教育一直处于探索状态,不断摸索适合的教学模式,小学语文的最高宗旨就是:综合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因材施教,用发展的眼光去对待学生。多种形式的文学活动的开展,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基本语言表达能力和交际能力,激发学生的交流欲望,让学生在课堂上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因此,在进行教育教学过程时应该充分的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利用信息化,丰富教育教学的内容,重视学生语用能力的培养。阅读对学生的语文素养的提高至关重要,对于教师来说,也是一种全新的挑战,需要教师不断研究,在摸索的道路上不断前行,帮助同学们体会学习的方法,促进教育教学事业的完成。

猜你喜欢
阅读教学评价能力
消防安全四个能力
脑科学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举隅
例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微写作”
谈小学低年级有效阅读教学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大兴学习之风 提升履职能力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2006—2016年度C—NCAP评价结果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3)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