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生活谈语文

2021-11-23 02:17卓春华
读与写 2021年35期
关键词:生活化生活语文

卓春华

(江苏省宿迁市宿豫区陆集中心学校 江苏 宿迁 223800)

1.语文教育的本源就是生活

语文包罗万象,内涵及其丰富,笔者认为它是人们生活中的左右手,是让人飞得更好的翅膀。语文教育是人更好生活的必由之路。美国教育家华特·B·科特涅斯的就曾提出“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我国的教育家陶行知也说“生活即教育”。课程标准也指出要语文教育要联系实际生活,加强学生的语文实践,积极进行教育改革,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来源于生活,语文因生活而精彩,生活因语文而绚烂多姿。

1.1 到生活中去学语文。在语文的构成要素中,“语言”与“文字”作为语文的基本要素,通常还被理解为“口语”和“书面语”。我们的孩子在进入学校教育之前,早已经在生活中掌握了语文,即口语。口语的学习其实就是我们在生活中进行的最初的语文学习,它是在父母亲人指着自己说“爸爸”“妈妈”,拍着手说“宝宝,抱抱”的生活中学会的。在学校教育中,只要是和孩子们的生活联系密切的,他们有相关的生活体验的,孩子接受起来都是比较容易的。对作为母语的语文来说,最初的语文学习课堂就是家庭,就是身边的社会,就是生边的生活。

在我们的语文课堂上,若是能用学生感兴趣的方式来学习语文,更是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这些都是生活乃学习语言最好的课堂之明证。

1.2 语文和生活密不可分。众所周知。语言如果离开了生活实际,就会成为空谈,也不可能发展。思维是现实生活在人脑中的主观反映。脱离生活的语文,也就没有的生命力。思维是语言的基础,语言是思维的表象。有了丰富的生活经历,思维提升了,语言也就可以发展起来逐步提升。如果更进一步地研究不难发现,思维的发展无疑会使人更好地生活。语文教学文本中的口语交际往往是学生最得意的展示平台,因为他们并不陌生,而且对于这些语境是那么亲切、自然。比如说:购买物品,借东西等等这些,他们几乎不用教师有所引导,就会发挥的很好。

1.3 语文的内涵即是生活。语文是重要的交际媒介,是不可或缺的实用工具。学语文不仅是生活所需,学语文的过程就是生活本身。语文课上孩子们在诵读“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同时也在生活中懂得珍惜粮食,尊重他人的劳动果实;他们在看到有浪费现象时就会想起“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就是在课堂上学语文,在生活中用语文。在学习《落花生》一文后,孩子们懂得了要像花生那样默默无闻、朴实无华、无私奉献,联想到了生活中的军人、医护工作者,懂得了他们的伟大,懂得了向他们致敬。这也是在课堂上学语文,在生活中用语文。孩子们在用语文的同时,也促进了孩子们学语文。我们在指导孩子写作时,经常会遇到孩子无话可说的情况,这时,老师想到的就是激发孩子相关的生活体验,帮助他们回忆生活中相关的人物、事情,在他们的头脑中建立习作和生活的联系,把习作的内容具象,这样,孩子才会有所感悟,头脑中才会慢慢浮现画面,再把生活转化成语言,形成文字,成为语文。语文与生活就像这样不断地螺旋上升,相辅相成,相互促进,也相互成就彼此。

1.4 生活是语文的主阵地。语文的工具性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教学的最终目标终究是要指向生活。现在各种“语文素养”的提出,也都是基于学生生活的需要,从语文教材的编写可以看,编者更多地关注孩子的语文应用,从学语文,逐渐向在生活中用语文为目标。如《太阳》一课,学习了作者的说明方法,了解了列数字、作比较等方法的表达效果后,在课后习题中,编者会安排这样的习题,让学生学习运用说明方法去写写身边熟悉的事物,如电视塔。这种指向就是在明确,教师不光要教语文,更要把语文引向生活,学习作者的写法后,要能在生活中用语文,这样,语文学习会更有意义、价值,学生也会感受到语文的作用,更加喜欢语文。可以这样说,不能指向生活的语文是纸上谈兵,是空中楼阁。

2.语文生活化的尝试

陶老曾指出“儿童不但有需要,而且有能力。”“我们教育儿童,就要顺导其能力去做”“教学做合一”,陶老思想的洪流,为我们拨开语文教学的层层迷障,引导语文教学的航船。语文课堂就是要以学生为主,从弄清学情开始,到教学过程的设计,“学生活动单”的出现,就是让学生的学习成为课堂的主线,教师把课堂还给学生,把学生从幕后推到台前,让学生成为“演员”,教师转到幕后。

以往的“教师”课堂,教师是主演,学生更像是观众,整节课,教师自说自话,倾囊而出,讲的筋疲力尽,生怕任何一个知识点学生没有听明白,经常会听到老师们说“听明白没?我再讲一遍”。这样“填鸭式”的教学,被批判的已经够多了。老师们其实大多也知道这样的教学效率太低,但放手让学生去学习,去合作、探究的话,老师们是心有疑虑的,怕孩子们没有这个自主学习的能力,怕课堂失去掌控,怕见不到成效……笔者认为,教师还是可以尝试着放手,强行转变教学行为,能让学生说的,教师坚决不张嘴。能让学生做的,教师坚决不包办。多以思考、讨论、交流的方式展开教学,先让学生登场,教师只是在学生感到困难时“救场”。为了切实把学习的权利还给学生,笔者谨记:书上有的不说;能查到的不说;能读懂的不说;研究能会的不说;由旧引新的不说。顺应学生学习的切实需要,顺导他们的实际能力,给予必要的辅导。

在教学中尽量开展与学生生活联系密切的活动,让学生建立起语文学习与生活的联系,尽量做到让学生有话可说,甚至可以一下子打开话匣子,滔滔不绝地谈论生活,也就是在提升语文素养。

语文教育是母语教育,生活中的教育资源极为丰富。开展语文综合实践,开发生活中教育资源,是语文生活化的有效途径。识字教学时,当今社会无处不在的广告牌,包装袋,成为生活识字的资源。学生在手机包装袋的活动中,兴趣盎然地认识了很多字,许多常用的汉字,即增加了识字量,又增加了学生的能力,还方便了学生的生活,使学生体会到了学习语文的作用,建立了学习有助于生活自己的知识体系,达到知行统一,教学做合一。比如说教学中的“口语交际”,就是使语文学习指向生活的重要形式。“制定班级公约”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这需要学生先到班级中去观察,甚至是调查,看看班级中有哪些现象需要改变,做好记录,进行分类,小组内汇总现象,讨论、制定出相应的公约内容。这个过程就是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语文素养的培养,更是在生活中用语文。

3.语文生活化的路径

抓住语文教育的生活本源,语文教育便真正渗入了学生生命历程。陶老的“生活即教育”理念为我们实现语文生活化指明了方向,在真正的生活中,语文教育何愁无米之炊。

3.1 教学环境“生活化”。首先营造安全、民主、和谐、宽松的教学气氛,为学生进行自由探索、合作学习创造条件,同时应用多种手段,营造贴近生活的氛围,将静态的课文文字变为动态的生活场景,将语文学习成为亲历作者生活的过程,调动他们求知兴趣和探索欲望。笔者经常在课堂中,运用情景教育的理念创设生活的情境,使学生“身临其境”,缩短文字与学生生活的距离,神游文境。也经常将生活中的原物搬到课堂中,让学生亲身体验,在亲自动手尝试中,增加生活经验,丰富生活积累。

3.2 教学活动“生活化”。在课堂上多引导学生联系生活,理解课文内容时,学生大多感觉很难,作者的情感他们体会不到,这时,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去想想自己有没有这种体验,这种经历,学生才能感同身受。如在“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一句时,学生感到茫然,此时笔者问:“你有被别人信任过吗?因为什么事情对方信任你的?被对方信任时当时你的感受是怎样的?”这样一问,学生的眼睛一下子亮了,他们想到了生活中的某一件事,某一个场景……这时,孩子们的表情告诉我,他们有了自己的理解,他们产生了和作者相似的感受,这句话的理解变得容易了,深刻了。

3.3 教育资源“生活化”。生活有助于学习的良性循环。节假日,引导学生观察生活,留心节日习俗,积累有关古诗词。运动会时,鼓励学生给运动员写加油报到。春游秋游的时候,带领学生寻找、阅读、收集各处的碑文、说明,既训练了阅读能力,又使学生受到了地方文化的熏陶,有利于学生人文情怀的形成。开展课题研究,探索生活中的奥秘,了解和分析生活中的现象,使学生关注的目光广泛而深入地投射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寒来暑往,春花秋月、风土人情,新闻传说、世态万象,件件成为语文学习的资源,日常生活走进了学生的语文学习视野,语文学习成为生活的必须。

3.4 作文教学“生活化”。笔者认为,相对于写出精彩的作文,能写出表达真情实感的作文更难得。要想让学生表达真情实感,有相关的生活体验是基础,也是根本。甚至为了写作文,可以创设情境,演生活。如有一篇作文,要写的是一个比赛场景,在写作文的当天,我在班里组织了一场拔河比赛,参加的同学,观战的同学都已经就位,一声令下,比赛开始了。当时的场面真的让人印象深刻,孩子们比赛后意犹未尽,教室里沸腾了,他们都在热烈地谈论,有的说拔河同学的表现,拔河的同学则在说自己当时的感受。这时,我没有制止他们,就让他们尽情地说,说的越投入,写的也应该是越顺畅。果然,孩子们觉得这次作文写得异常顺手,真是“水到渠成”啊。

《生活日记》本放在学生身边,生活中发生的一切事情,存在的一切事物、人物,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都可以自拟题目写入生活日记,而且不受体裁,不限方法,自由发挥。写好后可以自我评点,或提出修改思路,或王婆卖瓜式的张扬得意之处皆可。教师定期阅读生活日记,以欣赏指点为主,和学生一起探讨对生活的看法,做学生的赏识者和朋友,绝不以高高在上的批评者出现。这样的生活作文,学生才能做到有话可说,甚至是开始不排斥作文,想要去写作文来表达自己。

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指出:“生活即教育”。是啊,教育起源于生活,生活是教育的中心,每一个孩子都有权力公平地享受为生活作准备的教育,教育要培养能适应社会生活的人,这就是教育的根本目的。“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生活中处处有语文,处处是语文,语文教育要着眼于学生的未来生活走向生活化,从而更好的让学生学好语文,用好语文,更好地提升语文的人本内涵。

猜你喜欢
生活化生活语文
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研究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中班幼儿生活化美术活动的实践探索
作文生活化教学指导策略
生活化美术教学的课程设置及实践应用
生活感悟
无厘头生活
疯狂让你的生活更出彩
语文知识连连看
语文妙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