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性教学对话的策略研究

2021-11-23 02:17倪海云
读与写 2021年35期
关键词:羊圈师生老师

倪海云

(江苏省泗阳双语实验学校 江苏 泗阳 223700)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语文教学是在老师与学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开展的,也是学生、老师与文本三者之间对话的过程。作为教学术语,这是“教学对话”第一次在语文课程文件中应用。尽管“对话”是一种教学方式,但更多的是一种教学精神、教学原则的体现,是老师传授知识到构建教育观的一个过程。课堂教学中,“对话”要建立在师生平等、尊重和信任的基础上的,而且“对话”是双向的,一方畅所欲言、敞开心扉;另一方耐心倾听、真诚接纳。在彼此的接受、倾诉中达到精神和心灵的互通。

1.以平等、尊重为前提进行教学对话

师生的平等本质上就是构建一种朋友般的相处方式,人格独立,尊重彼此的思想和观点,真诚以待。如果老师以“管理者”自居,那么和学生就无法建立平等的关系,师生之间的对话也就无法平等,自然很难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以全国特级教师支玉恒老师讲授的《科里亚的木匣》为例,在教学活动中有一段非常精彩的师生之间的对话:

支老师:(板书“周围的一切都在发生变化”)当然可以按照大家的意见写,但是我有点不明白,既然周围的一切都在发生变化,那么在这间教室里,从上课开始又发生了哪些变化呢?

生:(笑)我们都快学完了。

支老师:说得好,看来大家增长了很多知识。还有哪些变化呢?

生:(笑)老师一开始没出汗,现在出汗了。

支老师:说的也很好,出汗是肉眼可以观察到的。还有一些发生在身体内部,肉眼无法看到的变化,比如,课前我刚好吃饱饭,现在上了这么久的课,我的肚子发生了什么变化?

生:(笑)饿了。

支老师:还有其他变化吗?

生:上课的时候太阳晒着我,现在晒着他了。

生:(笑)听课的老师一开始都有座位,现在很多老师都站在窗户外面趴着看。

生:(笑)老师比上课的时候老了。

支老师:才这么一会是怎么看出我老了的?

生:(笑)应该是老了一点,老了四十多分钟吧。

支老师(若有所思):有道理。

以上教学对话是在师生双方熟读本文的前提下发生的,是心灵和情感之间相互碰撞的对话,体现了老师和学生对文本独特的理解。在对话的过程中,老师和学生实现了智慧的共享,这样的教学对话无疑是有效的。

2.有效倾听,鼓励学生发表见解

小学生的思维非常活跃,想象力丰富,在回答问题时,经常“出其不意”,这也是“童言无忌”的一种表现。很多想法也许荒唐,但老师要尊重学生,巧妙的引导学生,让学生的奇思妙想成为学生探索新知的欲望,成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动力。有位老师在《亡羊补牢》的教学中向学生提问:“如果你也丢了一只羊,你又会怎么做呢?”学生们立刻七嘴八舌的讨论起来,有的学生说可以把电线放在羊圈四周,还有的学生说可以在羊圈周围挖沟或者拦铁丝网。这位老师一边认真倾听一边向学生投去赞赏的目光,并且引导学生:“这些方法都可以对羊起到保护,但是从其他角度去想,还有别的办法吗?”有的学生说可以制作一只狮子模型把狼吓跑,还有的学生说,把电子眼装置在羊圈上。尽管学生的观点看似“荒唐”、“幼稚”,但这正是他们的天性,老师应该尊重和肯定,而不是去扼杀和否定。

3.重视学生之间的对话

师生之间的对话固然重要,但同伴之间的互动更容易引发思维与智慧的碰撞。以《卧薪尝胆》的教学为例,老师在明确教学的核心主题之后,采用分组讨论的对话方式,各小组共同讨论老师设计的问题,比如卧薪尝胆的“薪”和“胆”分别指的是什么?卧薪尝胆的是谁?为什么要卧薪尝胆呢?每个小组选出一名小组长,讨论结束后,由小组长汇报本组的答案。最终,各个小组的答案汇总到老师那儿,由老师做出点评。学生在讨论问题的过程中,畅所欲言,同伴之间平等的对话,不加掩饰的发表自己的真实想法,在对话中,每位学生都能获得思想的启迪,还可以从他人身上汲取优点来弥补自身的不足,实现同伴之间的共同进步。而且小组对话的方式,可以活跃教学氛围,给每位学生都提供了平等的对话机会,增强了学生的学习信心,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4.结束语

综上所述,教学活动中,老师要采用有效的策略营造轻松、自由的教学氛围,在这样的氛围中,师生、生生才能进行良好、有效的对话,在对话的过程中产生情感的共鸣、思维的碰撞,最终让学生实现对知识的内化,构建属于自己的知识体系,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

猜你喜欢
羊圈师生老师
初中历史教学中师生的有效互动
师生过招,你敢接吗
立体羊圈
思政课,师生如何“动起来——因为扣准“问题链”
亡羊补牢
老师,节日快乐!
农庄里的羊圈
麻辣师生
“6个羊圈”
老师的见面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