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驱动法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运用

2021-11-23 02:17徐小芳
读与写 2021年35期
关键词:驱动信息技术过程

徐小芳

(江苏省泗阳县实验初级中学 江苏 泗阳 223700)

在构建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体系的大环境下,课程除了要求学生掌握基础的信息技术知识与技能,应更多地关注学生信息技术素养的培养,注重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有效地使用技术、创新技术。由此,信息技术课程的实施应以学生为中心。教师要采用多元的教学策略,通过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主动使用信息技术,掌握信息技术的应用与创新,进而提升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

1.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任务驱动法概述

任务驱动法不同于传统的讲授法,更加注重学生在课堂上发挥主动性,注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创设情境布置任务,并将教学内容巧妙地放置在任务中,然后把任务拆分成一个个具体的且有梯度的小任务,以完成一个个小任务为线索,达成教学目标。学生通过教师指导和自主探究找到完成任务的方法,进行具体操作,完成进阶挑战,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完成一节课的学习,建构知识体系。

任务驱动法包涵四个基本环节,分别是“创设情境”“确定任务”“自主学习、协作学习”“效果评价”。其中,“自主学习、协作学习”环节可以进一步拆分,包括“分析任务、规划设计”“交流讨论”和“实践探究”。同时,完成任务后,为强化学生的知识建构,教师可以设置内容帮学生巩固知识,达到扩展知识维度的效果。

2.任务驱动法在初中信息技术课堂中的实施现状

驱动教学法因其独特的、明显的、优势和特征,在中学信息技术课教学中得到广泛应用,笔者通过查阅大量文献资料了解到,一些信息技术教师釆用任务驱动教学的并没有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笔者通过分析认为有以下几点原因。

2.1 随意化的任务设计。任务是任务驱动法的核心,也是教师进行教学设计的关键。一般来说,任务驱动教学法有三种基本模式,即任务导向模式、教师导向模式和以学生为中心模式。设计任务的原则有:(1)作业和难度等级要合理。(2)合适的学习任务应该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3)任务的设计要联系生活实际。因此,教师需要在这一阶段做好充分的准备。

2.2 放任化的教学过程。初中学生的自主学习的主动性、意志力以及自主学习能力都有一定的不足,需要教师对教学过程进行监控和指导。可能是出于对师生角色定位不准确的原因,也可能是教师缺乏教学激情,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是简单地给学生安排排版美化等任务,不对任务加以剖析,面对学生的问题视而不见,学生就会在得不到引导和指导之后很快地便放弃任务。如下图,任务驱动法的流程。

2.3 简单化的教学效果评价。有效的教学效果评价能够具有导向作用,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信心,培养良好的学习态度等。教师不仅要评价学生,还要评价任务本身和实施过程。学生可以互相讨论他们作品的优点和缺点,通过相互交流积累知识、激发学习兴趣。

3.任务驱动法的教学过程分析

任务驱动法要求在教学过程中,以完成一个个具体的任务为线索,把教学内容进行精心的设计到每一个任务中去,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提出了以下主要结构:(1)示范任务。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和教学目标,巧妙地安排有趣的任务,以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积极性。(2)明确任务。在学生接受任务后,下一个环节就是强调和引导,这样才能使学生明确任务,激发积极完成任务的动机和兴趣。(3)完成任务。让学生根据现有知识自行完成任务,既要锻炼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又要培养学生适应信息技术新课程改革要求的团队精神。(4)任务评估。反馈学习者学习情况的有效途径是通过评价来判断的,也是反映学习者掌握知识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能力的最佳途径。

4.任务驱动法的新启示

4.1 在学习活动过程中,应控制学生完成任务的时间。任务的分配不够充分或者不平衡,学生则无法完成任务。面对一些特殊情况,教师应该灵活应变,积极引导学生在课堂上更好地完成任务,课后要引导学生反思,以便更好地理解知识。

4.2 充分利用学生的个性特征。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特点,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资源,自主掌握学习的节奏。在完成这项任务的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实践找到并获得必要的知识和技能。教师提供学生学习材料,而主要任务则交给学生完成,这一系列过程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4.3 在一定程度上锻炼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课堂上的教师需要要求学生分组完成,要求学生对任务进行合理的规划,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教师的工作来完成任务,在此过程中总结能力和归纳能力都得到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也得到提高。

5.结语

任务驱动法对信息技术课程具有积极的影响,但它不能证明这种方法是普遍的。在采用这种方法之前,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特点来判断任务驱动法是否适用,同时教师应尝试几节课并观察学生是否适应任务驱动法,是否接受这种教学方法。教师课后应积极与学生交流,了解学生的想法,然后调整最后的教学安排。此外,教学方法的使用应该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面对不同的学生、不同的情况,教学计划要随时改变,这就要求教师具有敏锐的洞察力和教育机智。

猜你喜欢
驱动信息技术过程
数据驱动世界。你得懂它 精读
巧学信息技术课程
基于模糊PI控制的驱动防滑仿真系统分析
探讨建筑施工管理中的信息技术应用
微视频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
屈宏斌:未来五年,双轮驱动,砥砺前行
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探索
描写具体 再现过程
临终是个怎样的过程
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