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全育人”体系下高校书院制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2021-11-23 10:42苏州科技大学敬文书院孙卓君
办公室业务 2021年2期
关键词:三全育人书院育人

文/苏州科技大学敬文书院 孙卓君

党的十九大以来,对高校教育提出了“三全育人”这一新时代要求。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背景下,“三全育人”体系必须紧密结合国内高校教育,思考如何把“立德树人”这一人才培养根本任务融入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成为各大高校积极探索研究新时代高校教育工作的重要课题。本文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内书院制发展情况,浅谈“三全育人”体系下对高校书院制人才培养模式的相关研究。

一、构建“三全育人”体系是时代要求

在全面推进高等教育改革和内涵式发展的新形势下,结合时代发展特点和高校目前发展情况,集合当代高校“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时代使命,对大学人才培养作出了进一步的明确要求:大学之本在于培养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

如何回归大学最基本、最关键的职能:人才培养,是高校教育工作需要首先思考的问题。推进在全员、全过程、全方位“三全育人”体系下,引导人、财、物各方面资源回归育人本位,凝心聚力,统筹整合资源,才能真正培养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时代大学生。在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加强品德修养、增长知识技能、培养奋斗精神和增强综合素质上下功夫,形成教书育人、科研育人、实践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文化育人、组织育人、心理育人、文化育人、网络育人的强大合力和长效机制,凝心聚力培育学生成为“爱国、励志、求真、力行”的时代新人。

二、“三全育人”与书院制人才培养模式的内在联系

(一)我国书院制人才培养模式的发展历程。古代书院强调启发式教学和注重自学,集藏书、教学与研究于一体。当代书院与当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人才培养新时代要求相结合,一方面传承延续了古代书院“自主、自治、自由”教育精神,另一方面强调了既重视做学问又重视做人的教育理念,形成一种新型的学生管理制度。这与“三全育人”体系下把学生培养成具有正确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扎实专业知识技能和科学文化艺术素养的综合性人才的目标高度一致。自2005年复旦大学启动书院制试点以来,15年来,越来越多高校开始关注现代大学书院制的实践可行性,书院制育人模式将学生住宿区作为立德树人的重要载体,将通识教育、专才教育和素质教育有机结合,通过文理渗透、个性拓展、专业互补,以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提升为核心,为促进学生全方面发展提供各种机会和平台,致力于拓宽学生视野、促进学生增长知识、推动学生成长成才,致力于营造培养学生树立远大理想信念、全面提升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教育氛围。

(二)国内书院“三全”育人模式的可行性分析。落实“三全育人”的关键在协同学校教育工作各个环节,整合各项育人元素,联结校内外资源,从而构建一体化育人体系,形成育人合力。在对国内书院的建设与发展情况进行梳理总结后发现,大多数书院积极争取整合书院和学院资源,形成学院与书院并存、协同推进学生培养的模式,建立学生工作书记、学生工作主任和辅导员“三位一体”的学生工作体系,达成双院协同,促进目标融合,打通课程、科研、实践、文化、网络、心理、资助、管理、服务、组织十大育人体系,构建促进师生交流、拓展学习空间、强化学术建设、加强服务保障、渗透生活德育的书院育人机制,致力于进一步优化人才培养体系、进一步加强学生管理工作、进一步协同全校育人机制。书院根据“三全育人”体系,对学院育人中存在的某些薄弱环节进行了有力补充,将育人体系与书院各项制度进行有机融合,融入书院思想政治教育、学生组织、社团活动、生活社区、管理体系中,并突出“育人”功能,推动育人平台由第一课堂向第二、第三课堂延伸,形成有效资源、有力政策向育人环节聚集,注重学生文明行为习惯养成和德智体美劳全方面教育培养,为学生发展个性、涵养德行、提升综合能力提供平台。

三、书院制人才培养模式中的改革创新

国学大师钱穆认为“中国宋代的书院教育是人物中心的,现代的大学教育是课程中心的”,中国工程院院士、原西安交通大学校长郑南宁认为“学院像父亲,书院像母亲,书院可以承担学生全面发展工作”。根据当前大学学院集中精力抓学术科研,缺少足够时间和精力顾及思想政治教育和综合素质培养等难以短期内见效的日常工作这一情况,书院则融合了西方通识教育和中国古代书院教育的精神和做法,发挥了十分重要的补充作用。

(一)加强了学生自治。书院制模式下,学生组织成为检验和发挥育人效果的重要载体,通过学生组织为学生提供自治的平台和机会,并加强过程性指导,引导彼此加强合作和沟通,让学生在多样性活动中承担不同工作,尝试不同角色,增强责任意识,从而不断强化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达到自我提升和自我完善,形成较强的自律自强意识,树立“主人翁”意识。

(二)创新教育方式。书院制提倡通识教育和非形式教育,其中通识教育不同于课堂教学,采取了较为灵活的教学形式,如讲座、演讲、辩论、分享会、外出参观、实践活动等方式,结合社团活动、学生自我管理服务等非形式教育,配合学分制管理,提升和丰富教学效果,拓宽学习视野和发展路径,打通课堂育人固有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掌握知识、学会沟通和加强表达外,更致力于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非形式教育和个性化引导服务。

(三)改变了教育理念。书院制人才培养模式遵循“生活即教育”“德育生活化”理念,结合德智体美劳全方面人才培养改革实际和书院社区管理模式,坚持大学是文化传承的重要阵地,引导学生在交流互动中促进相互之间的同辈群体教育,学会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打破传统“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以学生为中心,突出并引导学生在教育中积极发挥主体作用。

(四)形成了“双院协同”管理机制。如果说学院围绕“第一课堂”展开育人工作,包括课堂教学、考试测试、实验实习、科研竞赛等方面,那么书院则是侧重打造“第二课堂”和“第三课堂”,包括思想政治教育、党团建设、学业生活引导、心理健康教育、社会实践活动、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安全稳定等,将学院和书院功能相结合,形成专业教育和素质教育协同配合、同步推进的“双院系统”,更有利于增强“育人体系”的针对性和全面性。

四、书院制人才培养模式的育人困境与启示

(一)书院制育人模式的困境。结合“三全育人”体系建设的现实需要,我们发现书院在一定程度上确实符合新时代对高校教育改革创新的要求,但同时我们也要看到书院在建设与发展中存在一些现实困境。1.时空上相对割裂。在学生住宿社区管理方面,书院学生受客观条件限制,从空间、时间上与学院的联系减少,与专业同学相比,与专业教师的联系相对较弱。而因为时空管理上的相对割裂,书院在与学院的一些职责和分工难以界定,容易出现“扯皮”和“推诿”。2.经验上相对薄弱。国内书院虽然历史不短,但存在时间较短,新型高校书院建设时间普遍不长,数量较少且规模普遍偏小,缺乏一定的经验积累和理论基础,受主客观等现实因素限制,育人文化底蕴和教育精神内核尚未形成。3.理论上相对落后。国内对书院制理论研究尚不成熟,且缺乏足够的研究案例和样本,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理论的检验和发展,更少有著作对现代大学书院制进行系统全面的专题探讨,或从现代大学制度专业视角对书院创新模式进行论述,各大高校书院制的建设与发展都比较缺乏成熟的理论指导和经验借鉴。

(二)“三全育人”体系下书院制建设的启示。根据国内目前的书院制建设成就和经验,结合“三全育人”体系建设要求,得到了以下一些启示。从书院和学院的关系来看,不同专业学生的集中住宿管理,对书院和学院在管理方面都存在一定制约和困难,这需要两“院”间充分协同与沟通,打破时空相对割裂导致的现实困难,保持协同育人的目标一致,共同配合、步伐一致,才能推动学院“专业教学”和书院“素质教育”达到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和全方位育人。

从书院运行管理来看,为确保书院的长效运行与管理,需要结合书院特点,深入研究学习国内外书院建设发展的经验和成果,加强不同院校书院间的交流互动,并结合学校人才培养目标形成管理特色和完善育人理念,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保证书院在社区管理、专业混合、博雅教育等方面独特优势的同时,充分发挥书院培养思想正、素质高、专业强、体魄好全面发展的新时代人才的育人功能。从硬件设施方面来看,对于大多数高校来说,无法集中人财物力持续投入是限制书院充分发挥育人功能的重要因素之一,基于所在高校投入的人财物力情况,书院需要积极利用整合校内外资源,为书院学生提供多样性和趣味性相结合的学习机会和发展平台。

猜你喜欢
三全育人书院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我们都是CEO”育人模式简介
《江阴介居书院成立祝词》
宜兴:东坡书院忆东坡
高职推进“三全育人”工作制约因素浅论
本来未来:千年书院的精神和灵魂
基于“三全育人”的高校工科专业优良学风途径研究
“三全育人”视角下高校教师课外育人长效机制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