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背景下国民体质健康监测促进民众健身机理研究

2021-11-23 12:32田子彬
当代体育科技 2021年36期
关键词:处方国民体质

田子彬

(河南工学院 河南新乡 453003)

大数据作为国家基础数据资源,我国出台多项政策加快推进其共享和开放,借以促进相关产业的转型与发展。早在2015年,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就明确了“国家大数据战略”,并将其作为我国后期相关政策制度的参考依据。国民体质健康数据是我国促进大健康产业发展的重要智库,更是我国居民身体素质状况的真实反映。通过对身体素质、技能、形态中多项指标的检测,加之专业人员对其主要内容的解读,可以帮助受监测者在了解身体状况的同时,根据机器算法通过优化而推荐的运动处方来参与健身运动。结合大数据模型来实现健身方式的个性化制订是提高民众参与体育健身、促进体质健康、推动地方体育健身产业消费的重要路径。

1 国民体质监测数据构成

1.1 国民体质监测内涵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稳步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得到大幅提升,而新的社会性病症也逐渐凸显,此时民众对自身健康问题的关注程度也不断提高。疾病的预防、身体健康营养促进、各种医学和运动设备获得的数据分析给出的数据解读等不断得到人们的关注。国民体质监测每5年举行一次,至今已经进行了4次全国普测,为完善我国国民体质监测数据库的建设提供了可靠、有效的数据资源。监测数据可以反映我国国民体质变化的规律,从而了解我国国民体质状况,形成不同区域之间的数据分析,为国家群众体育促进工作、增强国民体质提供了重要依据。国民体质健康状况数据的掌握是国家制定各项政策制度的重要依据[1]。当前,国民体质监测结果已经成为我国全民健身政策制定的主要参考依据,对于计划的实施过程、效果、评价所起的成效成为我国迈向全面小康社会的参考指标。在此基础上帮助民众提高健身意识,并熟练方法的掌握,从而更好地提高国民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体质监测数据的获取主要是由身体形态(7 项)、身体机能(5 项)、身体素质(13项)3个模块中的数据构成。另外,从幼儿和成年老人两种问卷,较为全面地获取了不同个体体质健康状况方面的数据。

1.2 监测数据处理

为了获取有效的数据和完成数据的收集与上传存储,形成了诸多构成要素。首先,从数据的测试范围构成来看,我国行政省份不同群体的国民体质监测中心形成的网点是数据汇集的主要场所。具体细分为三级组织和管理机构,但是细化到区、县,则因为监测设备和人员的不足而存在数据误差。不同地区根据自身条件实行服务外包的政策。其次,不同地市区的监测中心主要是对样本进行抽样监测。对于幼儿监测主要在幼儿园进行,而成人是以行政单位为主,时间确定在正常上班期间。最后,质量检查和控制,由相关部门对样本进行抽查审核,达到合格率的98%方可进行数据库的录入。录入过程由专业人员录入后,进行一致性、逻辑性、边界值进行审核,以保证正确性。

1.3 数据的解读与应用

国民健康体质测试与个体健康促进和健康管理以及家庭、社区有着必然联系。以往数据管理模式是以行政区域为基础的单独管理为主,区域之间缺少数据的相互关联,存在于管理部门而并未形成体系化数据库,迫切需要建立相应的平台体系来实现不同部门间数据的互通、互用。通过数据的整理与分析形成数据集群,在增强人们管理自身健康意识的同时,为国家体质健康标准的制定起到积极作用。具体而言,对不同群体实施健康管理,体质测试和数据分析是评定健康状况和运动干预的主要参考依据。监测数据由团体健康管理机构进行整理,由体质测定来实现生活方式干预和运动干预。随着大数据、云计算、5G 等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通过网络实现反馈评定信息化管理,经过专家数据分析和授课,逐步趋向于个性化的健身计划和运动处方的制定。

2 国民体质监测数据与健身的关系

2.1 体质测试数据分析提升民众对健身参与的认知

大数据加持下的信息技术将推动体育事业的全面发展。尤其传播技术的革新带来传播媒介的多样化,将体育文化传播推向新的高度。通过不同传播媒介促进民众对国民体质健康监测的理解与认知能够更好地促进自身科学参与体育运动的同时,也为这项工作全面、良好、有序地开展提供了基础条件。国民体质健康监测国民体质监测在省会城市的开展相对顺利,而二、三线城市也随着人们对健康的关注稳步提升而出现较高的积极参与态势,这为获取有效数据提供了条件。以往因为民众对体质监测认识模糊,抽样调查过程中出现抵制情况相对较多,但是近年来由于国家一系列政策通过移动终端以不同形式进行传播而出现认识转变[2]。运动能够提高人们的机体免疫能力,在民众生活认知中逐步加深。除生活水平提升对身体健康促进意识逐步完善以外,主要是国家通过不同数据的算法优化对大数据分析能力提高,从全民健身运动、学校体育改革、公共体育设施完善等政策导向形成的体育氛围不断加深,带动全民积极参与各项休闲与竞赛体育活动。

2.2 推动体育健身产业发展

2021年,上海体育学院与美国运动医学学会合作,对中国建设趋势进行了首个全球国家调查,其中中国排名前10 的健身趋势与减重运动(首位)、户外运动、健身工作室等趋势直接相关,可以根据区域间民众健身项目参与程度和自身体质健康监测数据进行比较,从而得出适合民众自身主动参与健身运动的处方。调查报告显示,在其他发达国家健身趋势中,可穿戴设备、高强度间歇训练、老年人计划等已经成为国际健身趋势,而这些健身趋势在我国未进入前10。值得注意的是,功能性健身、健康指导、生活方式医学首次入选我国健身趋势前10,而参与程度较高的健步走、广场舞并未进入趋势的前20[3]。合理运动能够提升体质健康的认知不断提升,进而推动人们对运动强度、运动持续时间、项目选择、注意事项等专业问题的接受。因此,这一结果可以说明,近年来我国各项体育政策的出台,对国民通过参与体育运动来提升体质健康具有积极成效,国民健康体质监测工作的不断深入、细化产生的推动作用不言而喻。

3 大数据多角度促进健身运动参与

3.1 体质测试数据的存取

健身这一行为方式,对于普通民众而言可谓是既熟悉又陌生。熟悉是因为大街小巷开设的健身房、俱乐部等存在于人们的生活中,而陌生主要是因为两个方面。其一,对于自身身体素质状况的认知程度不足,如果有机会参与身体各部位的健身活动,从哪里开始、首先运用什么器械、参与哪一项活动等要素并不知晓;其二,相对于自身的身体条件而言,体质测试结果的数据能够反映出具体情况表达的意图,而不同个体对其仍然一知半解。运动处方需要用朴实的言语进行解读,以此来获得参与具体健身项目、强度、持续时间、日常注意事项等内容[4]。结合大数据而形成的不同算法优化是对体质监测数据的有效分析,而所得结果和民众对其认知之间通过合理的方式进行释明是主要内容。

3.2 运动处方数据库的完善

人们正是因为随着社会文明的进步,在相应的生活得到满足后,从而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健身群体中。健身方式的多样化给不同群体提供了更多的选择,而如何选择适合自身的健身项目,是促进其主动参与、持续参与的关键。其一,通过大数据所获得的身体机能、身体素质等相关内容,结合地方特色体育运动项目形成运动处方数据库[5];其二,针对不同年龄段体质数据特点,在优化现有健身资源的同时,对同一项目的不同参与者,给出可操作性强的健身运动处方。

3.3 “互联网+健身”数据转化

当参与群体能够从自身健康测试数据中得到有效信息并进行解读后,后续参与健身项目的具体行为可以成为推动地方体育产业发展的新路径。“智能穿戴设备+互联网+大数据”构成了健身参与的新型模式。尽管可穿戴设备和专业测试设备之间数值存在一定误差,但是这种突破现实和网络的数字形式,在充分节约时间的同时,提升了锻炼效果,这种提高锻炼效率的健身参与模式,正在吸引不同群体成为健身爱好者的一员。将运动心率的检测、时间的控制、运动距离的测算、睡眠效率等健身要素的实时数据与国民体质检测获得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在运动处方参考标准值的规范中,满足不同个体健身需要[6]。不同个体通过相应的数据模型经过算法,实现数据的分析,实现运动处方数据库中适合健身处方的个性化推荐,是未来健身发展的新方向。从不同的服务平台调取数据库中的个人数据,根据参与者不同时期体质数据和当下不同健身目标的制定,优化算法而形成具体的内容选择,实现个性化健身需求。

4 结语

国民体质健康监测形成的大数据,会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而产生新的变革。正值大数据建设逐步成为国家发展战略的快速推进阶段,从健身视角探求具体应用方略是初期。国家政策制定、个人健康信息反馈、不同区域不同群体健康程度、经济发达和欠发达地区健康水平等都将是未来国民体质健康监测大数据需要完成的使命。

猜你喜欢
处方国民体质
中国民协在京召开《白胜文集》出版座谈会
28天吃出易瘦体质
人间处方
莲 藕
卫健委新规:药师将审核医生处方
中日青少年体质PK
数学潜能知识月月赛
针对产妇体质特定食补
“国民”与民意
祝您健康处方(8)烧心、反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