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体育锻炼习惯养成的家庭教育策略

2021-11-23 12:32杨春霞
当代体育科技 2021年36期
关键词:体育锻炼子女习惯

杨春霞

(陕西学前师范学院体育学院 陕西西安 710061)

全民运动理念在社会中的普及,在一定程度上深化了幼儿体育教育模式,越来越多的家长开始从幼儿时期关注起子女的体育锻炼意识,并意识到科学的体育锻炼是提高幼儿身体综合素质、树立幼儿自我保护意识的关键渠道。在深入对幼儿体育锻炼机构的市场调研中发现,幼儿对于外界事物具有较强的好奇心,但大多数幼儿均未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他们认为体育锻炼是一项团体类活动,参与此项活动可以与其他小朋友一起做游戏或玩耍[1]。但在我国教育市场最新发布的幼儿教育辅导文件中已明确指出,幼儿体育锻炼的最终目的是提高幼儿体育活动的参与兴趣,并通过教育过程中一系列的专项引导,使幼儿身体具有较高的灵活性与协调性,实现对其个体乐观、不怕困难等优秀品格的培养。因此,有必要重视起幼儿体育锻炼习惯的养成,将此方面的相关工作作为幼儿教育的基础,通过设置合理的教育内容,使更多的幼儿群体参与到体育锻炼与体育活动中。此外,考虑到幼儿阶段的教育以家庭为主,但部分家长忙于工作,导致幼儿父母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对其子女体育锻炼习惯的培养,此种现象也导致了我国幼儿体育教育长期处于一种落后趋势。总之,基于家庭教育层面有针对性地开展此方面教育,对提高幼儿身体综合素质十分重要。

1 幼儿体育锻炼行为习惯养成的基本特点

养成幼儿体育锻炼行为习惯是一个较为长期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家长不仅要掌握幼儿对体育锻炼的认知情况,也要掌握幼儿在体育锻炼中的行为特点,下述将对幼儿体育锻炼行为习惯养成的基本特点进行分析。幼儿对于体育活动的认知表现,通常是从抽象到具体的,他们参与体育运动活动最初是被动的,在参与体育活动中时,通过与其他小朋友的交流与玩耍,对体育活动产生其他的认知[2]。教育学专家对此方面的研究发现,儿童只有在三年级以后,才会对事物具有自己的主观判断意识,因此,可以认为在幼儿阶段对其进行体育锻炼习惯的培养,此过程是具有一定抽象性特点的。

除上述提出的特点,幼儿体育锻炼行为习惯养成还具有倾向性特点。幼儿参与体育活动时,其主观动机均是不同的,部分幼儿是模仿成人或其他儿童的行为参与体育锻炼活动,部分幼儿是为了与其他小朋友玩耍而参与活动。因此,要实现幼儿体育锻炼行为习惯的有效养成,还需要掌握不同幼儿参与体育锻炼活动的动机与倾向,只有明确与之相关内容,才能确保对幼儿体育锻炼教育的有效性。

2 家长对幼儿体育的认知及幼儿体育锻炼习惯培养现状

为了掌握家庭教育对幼儿体育锻炼习惯的养成现状,以某地区为例,综合地方幼儿体育教育机构的反馈数据,并采用问卷调查与专项访谈的方式,对部分幼儿家长、幼儿园教师、教育机构园长进行了调查[3]。在掌握一手数据与调查资料后,使用SPSS15.0 统计处理软件,对获取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以此为依据,阐述家长对幼儿体育的认知及幼儿体育锻炼习惯培养现状。

综合调查结果可知,超过80.0%的家庭已在幼儿阶段对其子女展开了体育锻炼辅导,并且认识到了体育锻炼对其子女未来发展的重要意义。但由于工作时间安排不当,大部分体育教育指导工作的实施均是在教育机构内进行的。此种教育方式,使绝大部分幼儿失去“童年”,过早地进入教育机构接受专项辅导,缺少与他人的合作与团队意识。约15.0%的家长选择在其子女幼儿阶段,采用全程陪护的方式,对其进行体育锻炼习惯养成教育辅导,鼓励子女通过体育运动锻炼活动,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使其具备较强的体育运动能力。仅有5.0%的家长在调查中表现出严重的“护子心切”行为,认为体育中不当的运动行为会导致其子女“磕碰”。而此部分幼儿从未接受过专业的体育锻炼教育,导致其走向学校后,无法与学校体育教育达到同步。

3 幼儿体育锻炼习惯养成的家庭教育策略

3.1 更新幼儿家长教育理念

经过多方的调查发现,幼儿体育锻炼习惯尚未养成的主要原因是家长仍未对幼儿体育教育给予足够的关注与重视,甚至部分家长存在育儿观念偏差的问题,为了解决与此方面相关的问题,应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更新幼儿家长教育理念。

例如,地方教育机构可采用定期举办家长教育专项访谈的方式,由专家为家长讲解幼儿不同生长阶段对体育锻炼的需求。同时,在与幼儿家长面谈时发现,大部分家长表示其个人获取此方面知识的渠道有限,仅能通过大众媒体与移动APP进行育儿知识检索后获取[4]。通过此种教育方式,不仅可以拓宽家长获取信息的渠道,同时也可以为家长提供与其他家长沟通与交流的平台,让不同家长在会议中分享其子女的体育锻炼方式,以此便可以纠正家长在培养幼儿体育锻炼习惯时的错误认知与观念[5]。在组织专项讲座时,专家可以借助生动鲜活的真实案例,阐述在幼儿阶段对其进行体育锻炼习惯养成的重要性,使家长在教育其子女时,走在社会的前沿。此外,还可以通过在地区开办家长指导咨询中心的方式,为幼儿家长提供一个教育咨询区域。目前,我国从事幼儿体育锻炼辅导的专业人员较少,家长往往会在遇到问题时无从解决。在体育锻炼教育机构中,由于幼儿人数较多,教师无法做到对每一名幼儿进行心理需求分析,此时便需要家长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帮助幼儿树立正确的体育锻炼心理[5]。为了满足更多家长对幼儿教育的咨询需求,咨询中心开设了线上咨询窗口、电话咨询窗口等,并安排专业的幼儿心理辅导人员及幼儿体育锻炼教育辅导人员,为家长提供“7+24”的服务渠道。通过此种方式,也可以使幼儿家长意识到社会对幼儿体育锻炼习惯养成的关注度与重视度,从而确保幼儿家长在对其子女进行体育锻炼习惯养成指导时,具有创新意识。

3.2 创新多元幼儿体育户外锻炼活动

在完成上述工作的基础上,应当创新多元幼儿体育户外锻炼活动,以此种方式,实现对幼儿学习兴趣的提升,激发幼儿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在此过程中,应明确幼儿体育锻炼习惯的养成得益于家长对幼儿的教育方法,因此,在鼓励幼儿参与体育运动活动时,家长应创新其引导方式,并尝试增加一些益智类或角色扮演类活动,吸引幼儿的注意力。例如,在对幼儿身体灵活能力进行专项训练时,可通过换装小游戏、钻球游戏等,对幼儿进行专项训练与指导。并在养成幼儿运动习惯后,根据幼儿年龄的增长,不断完善体育锻炼活动的规则,提高锻炼的难度。例如,在引导幼儿参与“双脚连续跳”活动时,可在游戏初期直接设置一定的活动距离,家长在游戏终点,鼓励幼儿从起点跳到终点。当幼儿熟练掌握游戏规则后,家长可尝试在“道路”中间设置一些障碍,鼓励幼儿在游戏中跳过障碍到达终点[6]。在完成室内活动后,可将此类活动拓展到室外,通过真实的室外环境设置游戏障碍。总之,按照此种方式对幼儿进行体育锻炼习惯的培养,不仅可以提高幼儿参与体育锻炼活动的积极性,同时也可以使幼儿在活动中亲近自然、感悟自然,确保教育内容可以满足幼儿身心发展的需要。

4 结语

该文进行了幼儿体育锻炼习惯养成的家庭教育策略研究,并提出了针对性的指导策略。在完成相关研究后,选择某幼儿教育机构作为此次实践教育的试点应用场所,对该文提出的家庭教育措施进行实践效果分析,经过为期一个学期的教育实践后可知,该文提出的更新幼儿家长教育理念、创新多元幼儿体育户外锻炼活动等教育措施,在实际应用中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幼儿在经过家庭指导后,不仅身体综合素质得到显著提升,同时幼儿自身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也得到显著提升。因此,可在幼儿体育锻炼习惯养成教育过程中,加大对家长与家庭教育的投入,以此种方式为幼儿体育锻炼营造更加良好的环境与氛围。

猜你喜欢
体育锻炼子女习惯
怎样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
上课好习惯
Tomb-sweeping Day
当你不喜欢,你就不习惯
你总要习惯一个人
好习惯
正在上大学的成年子女是否属于离婚案件中“不能独立生活的子女”?
教育子女陋习
体育锻炼不能放寒假
三班制工人怎样进行体育锻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