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互联网+”的体育课线上线下整合教学模式研究

2021-11-23 12:32朱超张强柴力达李静
当代体育科技 2021年36期
关键词:校区互联网+体育

朱超 张强 柴力达 李静

(北京联合大学 北京 100101)

1 “互联网+”多校区体育课教学线上线下一体化教学改革的研究路径

1.1 明确“互联网+”在多校区体育课程线上线下一体化教学改革的理论基础

通过对国内外已有文献资料和学术成果的分析,该研究学习、借鉴国内外代表性的学术观点和理论看法,确立了该研究的基础性理论,如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中指出人类需求主要包括了五类,其中最高层次自我实现需求则是自身能够实现个人的目标,这也成为学生开展学习活动的主要动力源。通过应用互联网信息技术创新,开展多校区体育课程线上线下教学活动,将会帮助更多学生更好地学习课程知识,更好地掌握线上线下一体化教学的基本技巧。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出,为了让建构更加有效,教师需要在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去引导学生解决问题、补增新的知识,从而能够更加深刻地了解课程教育教学规律,在具体的多校区体育课程线上线下教与学问题解决中,教师需要结合教学目标、学习需求等创造性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真正发挥线上线下教学的优势特点。全面发展理论认为,生产劳动同智育和体育相结合,不仅是提高社会生产的一种方法,而且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突出了体育教育的重要地位,为更多师生共同提高多校区体育课程教学质量明确了目标方向。生本教育理论要求实现由“师本教育”向“生本教育”的转变,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核心作用,强调根据学生学习体育课程的实际需求来针对性创新完善线上线下一体化教学模式。据此,该项目以需求层次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全面发展理论、生本教育理论等作为项目研究基础理论,系统开展整个项目的研究工作[1]。

1.2 建构“互联网+”在多校区体育教育与线上线下一体化教学的内在联系

一方面,“互联网+”时代教育信息技术发展应用对高校多校区体育教育教学改革具有推动作用,能够为线上线下一体化教学提供基础保障,尤其可以引领学校探索创新线上线下教学环境、搭建智慧课堂、智慧教室、智慧运动场馆等互联网智能体育教学训练环境,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学生参与体育课程理论知识学习、参加体育锻炼实践活动的兴趣、热情、动力,可以更加带动教育信息化改革相关政策文件的贯彻落实。另一方面,随着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出现,疫情防控工作日趋常态化,迫切要求高校完善线上网络教学的硬件设施与软件条件,要求多校区体育课程教学有效应对可能突发的各种公共卫生紧急事件,保证教师能够通过线上、线下等多种途径,按时保质保量地完成教学任务,也避免学生受外在客观条件限制而无法及时完成各学期的学习任务。与此同时,近些年教育信息化改革对高校教师和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陆续出台了《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文件,为高校多校区体育课程线上线下一体化教学提供了科学的方向指引、思路规划及经费条件保障,使基于“互联网+”时代背景多校区体育课程线上线下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创新具备了必要性与可行性[2]。

1.3 分析“互联网+”在多校区体育课程线上线下一体化教学改革的实证现状

通过对该校多校区体育教师和学生分别开展实地访谈、问卷调查等调研活动,从中发现当前我国不同校区的体育课程教学质量还存在参差不齐的情况,不同校区学生学习体育课程知识、参加体育运动活动的实效也存在差异性,尤其还没有构建起线上线下一体化的教学平台,没有形成利用线上线下平台开展体育课程教学活动的良好氛围。有超过70%的学生表示学校拥有网络学习环境与线上教学资源,但在创新线上体育课程教学活动方面还是存在空白。教师也认为学校虽然试点应用了线上线下教学模式,但尚未根据体育课程的规律特点来设计整合线上教学资源,也没有健全线上线下教学评价机制和确定多元化教学评价指标。有近65%的教师和学生认为线上线下体育课程资源尚未得到有效整合、线上教育资源缺乏针对性研发,缺乏高质量的体育线上教学资源库,线上线下教学犹如无源之水、无本之木。面对存在的问题,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其一,体育课程教学内容创新不足,当前的体育课程教学内容大多还是沿用旧的教材和落后的教育理念,并没有根据当前市场、行业、产业对人才的需求来调整体育课程教学内容,致使体育课程教学内容,不仅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难以适应新时代复合型创新型人才培养需求,甚至有教师认为,目前很多教师只是将线下体育课堂作业布置到了线上完成,通过一个显示屏完成作业只是新瓶装旧酒,教学模式没有得到根本创新,这也与教师个人信息素养不足有着本质的关系;其二,体育课程教学资源开发效果不佳,由于大数据、云平台、新媒体等网络信息技术的教学应用不够成熟,教师队伍的信息化教学素养不够高,且学校对线上线下课程资源开发的人财物保障不足,导致其在体育课程线上线下资源开发中的效果并不好,不利于成熟的信息化教育理论应用和优质的体育课程资源整合;其三,体育课程线上线下融合不够,访谈中有教师提出“线上线下教学过程中若只是依靠学生自主学习,将线上学习作为课后专业学习的新形式,那么可能造成一定的马太效应,体育课程学习差距将进一步扩大”,有的校区也没有真正形成一体化体育课程教学课堂,只是依靠微信、微博这些软件辅助学习功能难以从根本上推动体育课程教学创新[3]。

1.4 创新“互联网+”在多校区体育课程线上线下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实践对策

1.4.1 积极建设功能齐全的网络教学平台

综合利用大数据分析、智能AI、云计算等最新信息技术,开展智慧校园、智慧运动场馆建设。例如,北京大学研究的AIPE 通过利用计算机视觉技术的单视角人体姿态估计算法,通过一段视频即可恢复三维空间中的人体骨架,并结合专业的体育评价指标开发相应的评价算法,对视频中运动者的体育训练做出图文评价。学生仅需登陆AIPE新媒体数据交互平台,上传自己拍摄的运动视频,评价系统即可通过高性能计算平台对视频素材进行人体姿态估计和关键帧评价,教师可通过AIPE审核评价结果并生成评价结果报告,智能评价系统为高校体育线上课程常态化开展提供了评价支持。高校通过除利用线上平台进行教学与管理,还可将体育竞赛组织与管理、学生课外体育锻炼打卡、体育俱乐部建设与管理、校内场馆使用与管理、在线教学与考试等提供便利。有条件的高校应积极自主研发专门体育云平台,将个性化测试(游泳达标测试、篮球专项测试等)、班级管理、学生锻炼数据、学校健康数据、学生成绩核算与管理数据等特色功能纳入平台,实现体育专业学生的精细化管理。

1.4.2 梳理整合课程网络学习资源

教师可将线上课程资源划分为标准、基础、拓展等体育学习资源。标准资源内容覆盖了教学大纲、课程标准以及教学计划等,基础资源覆盖了教师电子教案、教学日志、图片、PPT 课件、微课视频、电子教材等,拓展资源覆盖了自学视频、线上学习平台、在线考试平台等。当前微课资源因内容形式有趣、新颖,操作便利受到师生认可,为了保证高校体育专业学生能够通过线上教学系统自主锻炼,利用社交网络平台开展师生互动,高校体育教师团队应及时更新与推送平台体育学习资源,使不同体育专业学生可根据学习需求与偏好选择合适的线上资源。学生根据教师课堂上应用的图片、视频、动画等内容,不断巩固加强记忆、深化理解体育运动训练的技巧与方法,配合教师设计开发体育特色课程,重点解决传统体育课程教学中的常见问题,提高学习的自觉性,并通过互联网系统得到更加精准、及时的反馈与指导[4]。

1.4.3 推进体育课程线上线下交互式教学创新

课前,学生可利用线上数字教材预先学习内容,预习过程中,对不理解的内容进行标记,在线下教学中,教师集中解决学生预习中普遍面临的问题,为个性化学习奠定基础。教师可利用网络社交平台功能进行师生、生生互动,针对每一单元主题设置讨论板块,班级学生能够随时进行讨论。例如,通过微信公众号置顶功能将一些有意义的留言进行置顶,引发更多学生积极思考,通过线上虚拟物品奖励增加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增强互动教学效果。同时,教师还需要利用网络教学平台大数据技术分析学生线上打卡锻炼的时间、频率、类型等,便于教师及时调整教学方案。教师再通过定期发布课后作业、学习任务、线上考试等引导学生完成线上线下体育专业课程任务,最终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线上学习习惯,保证学生线上自主学习的有效性,顺利实现线上、线下教学的有效衔接。同时,在“互联网+”营造的智慧校园、智慧运动场馆的大环境下,通过教师、学生、家长等多方主体参与的方式,对学生线上线下体育课程教学效果进行监督,通过个人移动智能终端进行有效的技术监督和体育知识推送,确保及时了解学生的体育课程知识学习情况和参与体育运动锻炼的实际效果[5]。

2 “互联网+”多校区体育课程线上线下一体化教学改革的理论研究

通过科学的理论分析和广泛的实证调研,该项目取得了一些显著的研究成果,可以为今后更好地创新探索基于“互联网+”的多校区体育课程线上线下一体化教学模式提供理论指引,可以为更多学校更好地开展体育课程信息化教学活动奠定实践基础。

一方面,该研究学习、总结国内外关于“互联网+教育”、高校体育教育、线上线下课程教学的学术观点和理论成果,科学建构“互联网+”时代高校体育教育与线上线下一体化教学的内在联系,丰富拓展多校区体育课程线上线下一体化教学改革的理论内涵。基于对已有学术理论成果的分析,该研究发现,外国并没有“互联网+教育”的提法,也没有出现线上线下一体化教学的概念,只是很早就开始了通过网络等信息技术开展教学活动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强调通过搭建网络教育平台、开发网络教育产品设备、研发网络教育教学软件等方式来推进教育信息化改革。我国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越来越强调“互联网+教育”教学理念的应用,注重在体育等具体学科课程教学中渗透应用互联网思维,创新教育信息技术,在线上线下教学模式应用方面则显得不够成熟,大多停留在理论阶段探索如何开展线上线下一体化教学活动,几乎没有系统化、体系化地提出针对多校区体育课程线上线下相融合的一体化教学模式。这就说明有必要针对“互联网+”时代高校多校区体育课程教学出现的新特点、新形势、新情况,充分参考借鉴国内外优秀的信息化教育教学理论和实践经验,及时调整和优化完善基于“互联网+”的多校区体育课程线上线下一体化教学模式[6]。

另一方面,该研究调研分析该校多校区体育课程线上线下教学的具体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总结已经取得的实践经验,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针对性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并推动该校多校区体育课程线上线下一体化教学改革,推广传播项目研究取得的经验与成果。通过问卷调查与走访考察,该研究发现当前该校的体育课程教学虽然一定程度上应用最新的网络信息技术,开展了一些线上线下的教育活动,甚至形成了一些有效的教学案例,也总结了一些具体的教学经验,但由于欠缺系统科学的理论指引,缺乏规范标准的案例指导,该校多校区体育课程线上线下教学活动都没有取得特别突出的实效,尤其部分学生甚至对线上体育教育存在不熟悉、不适应的状况,在线下体育课堂也没有不断提高运动技巧和体能素养。据此,有必要在教育主管部门、学校领导、教师、学生的支持配合下,不断创新应用最新的教育信息技术,不断丰富拓展体育课程线上线下教学内容,不断创新一体化教学模式。

3 “互联网+”在多校区体育课程线上线下一体化教学改革的实践路径

智慧校园环境对于体育课程线上线下一体化的实践路径,需要从不同校区、教师、学生3个层面入手,创新完善线上线下一体化教学模式,同时利用个性化教学评价和针对性监督反馈等方式,了解“互联网+”时代背景下不同校区体育课程线上线下一体化教学的效果,推动学校体育教育教学改革。

3.1 疫情防控常态化是实践体育课线上线下一体化改革的必然要求

在明确“互联网+”在多校区体育课程线上线下一体化教学改革的理论基础的同时,对比分析国内外关于线上线下教学、信息化教育、体育教学改革的文献资料,参考借鉴学校体育教学改革经验,借助疫情常态化防控的契机,结合该校的实际情况,建构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改革与线上线下一体化教育的理论联系,提高线上线下教学衔接对于培育学生体育核心素养的创新价值。结合校区之间软硬件条件的差异,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地开展线上线下一体化教学,同时可以实现多校区联动,多校区资源互动。

3.2 建构“互联网+”在多校区体育教育与线上线下一体化教学的内在联系

“互联网+”时代教育信息技术的发展不断促进线上线下体育课程教学资源整合,为探索和不断优化线上线下教学环境,搭建智慧课堂、智慧教室、智慧运动场馆等互联网智能体育教学、训练环境提供了必要的硬件保障。同时,德育、体育、美育、学生部门等相关教学部门对于线上线下教学和核心素养教育不能只停留在政策文件上,相关活动应有互动、交流和联动,建立相应的互动机制,丰富线下内容。伴随疫情防控的常态化,对于线上体育教学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线教师应该提升“互联网+”在教学中的应用,要具备更强的线上线下一体化教学素养,推动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改革。

3.3 分析“互联网+”在多校区体育课程线上线下一体化教学改革的实证现状

一方面,不同校区体育课程教学改革的实际状况,硬件的差异可以通过校区间的资源互补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另一方面,不断设计、创新适合学校实际情况的线上线下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应用,梳理整合体育课程线上线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包括线上线下体育课程资源开发不到位、线上线下体育教学欠缺有效融合、体育教学互动不及时、时事体育教学资讯更新缓慢等问题。

3.4 创新“互联网+”在多校区体育课程线上线下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实践对策

从理论到实践,从实践到反馈,从反馈到改革,从改革到新一轮的实践,是更好地进行线上线下信息化教学改革的有效路径。同时,借鉴国内外线上线下信息化教学经验,考查学生对线上线下体育教学的实际需求,从线上线下教学平台搭建、线上线下教学内容融合等方面入手,应用最新互联网、云平台、新媒体、大数据等技术,营造线上线下信息化、智能化的体育教学环境,并从学校、教师及学生等多个层面完善线上线下教学机制、推动体育课程教学改革。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通过对比分析多校区应用体育课程线上线下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差异性,该研究发现,该校超过90%的教师参与体育课程教学和超过85%的学生参加体育锻炼活动的兴趣与热情得到不断提高,学校进一步建立健全了线上线下一体化的体育课程教学环境,师生对于体育课程线上线下一体化教学模式也越来越熟悉,真正促进了体育课程线上线下教学的融合,为其他兄弟院校更好开展线上线下一体化的体育课程教学活动提供了理论指引和个案参考。

截至目前,也取得了较为科学的预期成果,达到了预期的研究效果,但是教学改革的推进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1)线上线下教学细节方面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有待后期进一步加以解决,其中最难解决的是运动的监督与效果反馈;(2)教学区硬件条件差异较大,该研究提出的多校区体育课程线上线下一体化教学模式,在某些校区、某些时段的教学中的验证和检验还有一定困难;(3)不同体育专项课程线上线下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应用效果,有待结合项目特点进一步完善。

4.2 建议

多校区体育课程线上线下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应用效果,针对可能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办法,确保研究成果对体育课程实践教学的长期指引作用,也能扩大预期成果的受益范围,主要的目标与方向如下。

(1)积极搭建线上网络教学平台;分享体育核心素养教育知识和线上体育教学知识;提高体育教师信息化教学素养;为线上线下一体化教学创造条件;营造线上线下衔接教育的良好氛围;转变传统机械训练、被动学习的不良局面。

(2)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结合体育学科教学特点,收集整理线上线下体育课程教学资源,开发微课、微视频等,并在线下传统体育课堂中渗透线上网络课堂内容,在线上网络课堂中嵌入线下体育训练知识,实现线上线下教学融合。

(3)利用图片、视频、动画等方式引导学生加强记忆、深化理解体育运动训练的技巧与方法,甚至可以设计开发融合核心素养教育理念的体育特色课程,重点解决传统体育课程教学中的常见问题。

(4)通过教师、学生、家长等多方主体参与的方式,对学生线上线下体育课程教学效果进行监督,将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纳入评价指标,采用过程性评价、表现性评价、结果性评价、师生自评互评等方式评价学生的体育考试成绩、训练效果等。

猜你喜欢
校区互联网+体育
山东大学青岛校区
ComparingDifferentRhetoricStructurebetweenVariousLanguagesfromCulturalAspects
A Study on the Process of Reading Comprehension from Psycholinguistic Perspectives
TheStudyofGenre
我们的“体育梦”
体育一家人
体育一家人
体育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