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生运动意识的培养

2021-11-23 12:32姜晨阳
当代体育科技 2021年36期
关键词:体育运动体育教师意识

姜晨阳

(宜兴市丁山实验小学 江苏宜兴 214222)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即“新课改”,其以“一切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为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以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为中心,以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为重要内容,构建符合素质基础教育体系,其目的是促进学生全面、自主、有个性地发展。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体育教育教学领域的改革也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体育课程不仅要满足学生的身心发展需要,更为重视学生运动意识的培养,让学生有意识地重视体育、重视运动,进而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体育运动,终身坚持锻炼[1]。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运动意识是当前体育教学关注的焦点,为此笔者进行了初步探讨。

1 培养小学生运动意识的基本内涵

1.1 运动意识的概念

体育运动意识即体育锻炼意识,指有意识地去运动,是人们对体育总体情况的认识、立场和心理反应的统称。在开展体育运动的过程中,对于客观存在的体育现象在个体头脑中反映出来,以身体练习为手段,自觉进行运动。具体说来,运动意识包含三大内容,即个体对体育的认识、对体育锻炼的情感、对体育行为的调节等。一般来说,运动意识影响个体参与运动的积极性,良好的运动意识使得个体参与运动的积极性较高,运动效果也较好,能积极调动个体的运动行为。运动员之间的较量,实际上是心理素质、心理技能的较量,需要具有较好的运动意识,才能用意识引导行为开展运动[2]。

1.2 培养小学生运动意识的意义

体育锻炼不仅能促进小学生的生长发育,而且能培养学生坚韧的品格,使小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培养小学生运动意识,一方面有利于调动小学生的运动积极性。运动意识形成在小学生的主观意愿之上,自主产生体育运动的自觉性,才能促进行为自觉的产生,让学生更加热情地投入到体育运动项目之中,这一积极的态度和情感,对调动小学生的运动积极性十分有益。另一方面,有利于小学生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3]。意识引导行为,小学生产生运动意识之后,在实际体育运动过程中,有意识地将运动意识融入运动活动,提高运动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对小学生良好运动习惯的形成大有裨益,将使学生终身受益。因此,培养小学生运动意识具有重要的意义。

2 小学生运动意识的现状

2.1 运动兴趣不高

小学生体育运动活动长期以来得到了较大的发展,但小学生对待体育运动的态度缺乏积极性,表现为运动兴趣不高,很多小学生是迫于课程的安排,不得不参加体育活动,在规定的体育课上完成运动,课外时间的运动较少,整体上对体育运动的重要性缺乏了解,尚未形成运动意识。

2.2 运动情感缺乏

从运动中获得良好的体验从而获得运动情感,小学生运动意识不高,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缺乏运动的情感体验,在体育运动中多以机械化地模仿和练习为主,没有建立起自身与运动的情感联系,一系列的情感体验,如轻松、自由、愉悦等运动带来的积极情绪尚未获得,致使在体育运动的过程中经常表现出懒惰、意志力不坚定的问题。

2.3 课程评价不足

小学生在体育运动中对于自身的体育运动行为,往往需要在体育教师的评价和认定中不断提高,现阶段教师对学生体育课程的评价单一、没有科学的评价方式,不能较好地运用评价的方式帮助小学生形成运动意识,致使小学生在运动之后不能较好地开展运动反思,难以提高体育运动水平。

2.4 教师整体水平不平衡

长期以来,小学体育教师在教学中形成了固有的教学方法,面对新课程改革的时代背景,尚未及时在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上进行革新,对小学生运动意识的培养尚未引起重视,体育教师自身的局限性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教学的成效,导致小学生的运动意识难以形成。此外,体育教师中有非专业教师担任体育教师的情况,其他学科教师兼任体育教师的现象仍然存在。因此,迫切需要提高体育教师自身水平[4]。

3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生运动意识的培养策略

3.1 激发学生参与运动的兴趣

小学生运动意识的培养,建立在参与运动的兴趣之上,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尽快形成运动意识。激发小学生参与运动的兴趣是培养小学生运动意识的关键点,尤其是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生在体育运动中具有优良的运动意识,改善不良的运动能力和运动习惯,进而增强自身的体育核心素养。小学生运动兴趣的培养,需要学校、教师、家长三方的共同努力,学校要重视对小学生运动意识的培养,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加大对体育运动重要性的宣传,在宣传形式上可以用多样化的方式,如校内健身中心、体育文化节、趣味运动赛等。校园运动会的方式,能够营造良好的运动氛围,加大对体育活动的支持力度,鼓励小学生参与体育运动,便于体育教师有意识地培养小学生的运动意识[5]。对体育教师而言,体育教师作为小学生体育运动的主导者,在体育课程教学过程中,要以培养小学生的运动意识为中心开展教学活动,将运动意识贯穿教学的全过程。如在晨跑后增加踢毽子、跳大绳、丢沙包等运动项目,在增进友谊的同时充分伸展身体。还可以在体育课上采取短跑比赛、动力火车、螃蟹背西瓜等趣味比赛的形式,激发学生之间的团结协作能力及对体育运动的兴趣。此外,运动意识的形成需要家校合作共同努力,在日常生活中也应加强对小学生运动意识的培养,增加小学生的户外运动时间,还可以以身作则,积极地参与体育锻炼,激发小学生参与运动的积极性,尽快形成运动意识。

3.2 积极培养学生的运动情感

小学生的运动情感也是运动意识的重要内容,在培养小学生运动意识的过程中,积极培养小学生的运动情感,帮助小学生建立积极的运动态度,带着积极的情绪投入到运动之中,这一运动情感的产生,可以让小学生更加了解运动的特点和意义,从而积极调动自身行为形成运动意识。体育教师可以从培养小学生运动情感的切入点出发,结合小学生的身心特点,发现其对体育锻炼的需求和期待,再适当调整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设计出最符合小学生期待的体育课程,尽可能调动小学生的运动情感。另外,体育教师在体育运动和体育课中,要加强和小学生之间的交流沟通,与学生成为挚友,让中学生从内心真正地接受体育课程,并积极自主地参与体育锻炼,这样才能有效地提升小学生的体育运动意识[6]。

3.3 优化体育课程的教学评价

在小学体育课程的评价方式方面,小学体育教师应从课程评价入手,结合小学生实际运动的情况,及时给予评价,帮助小学生更好地进行运动反思,增强小学生对体育运动的认知和了解,从而更好地优化自身的运动行为,久而久之,在运动反思的过程中,小学生自身的运动意识也会逐渐形成。在具体做法上,体育教师在体育课程的评价方式上,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评价,多方面了解学生的运动情况,学生的训练结果、课堂表现和小组合作等因素,都会对学生的体育运动造成影响,应综合考查学生的多种运动因素,不以固定的体育内容考核分数作为评价中学生体育成绩的唯一标准。如采取“跳绳接力”的游戏活动,对学生进行分组,小组之间进行比赛,赛后让学生自我评价、互评,体育教师应善于观察不同学生的运动情况,了解学生的跳绳情况,结合日常跳绳训练中学生的学习态度综合评价,评价时纠正个别学生的错误技巧,表扬和激励全体学生[7]。

3.4 提高体育教师的专业水平

体育教师是学校体育教学的具体实施者,小学生运动意识的培养很大程度上需要体育教师的引导,新课程形势下,体育教学有了新的变化,提高体育教师的专业水平势在必行。首先,可以引进毕业生,通过教师发展中心对教师进行专职业的培训,从而提升教师的业务水平。其次,可以通过引进高水平的体育专业教师,包括国家级运动员,改善现有师资的不专业性。再次,可以通过出国学习、开会交流等方式拓展教师的视野与思想,学习先进的教学方法,积极创造适合小学生运动意识发展的体育课程[8]。

4 结语

良好的运动意识,有利于培养小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兴趣、习惯和能力,这也是健康学习的重要保障。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生运动意识的培养是一个长期、复杂、曲折的过程,只有循序渐进地加强小学生的运动兴趣、运动情感激发和运动评价,才能逐步建立起小学生的运动意识。同时,小学生运动意识的培养任重道远,对体育教师也带来了新的挑战,需要体育教师不断优化自身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以便用现代化教学理念和新的体育形式,促进小学生体育意识的形成,使之成为终身体育理念,从而提高运动素质。

猜你喜欢
体育运动体育教师意识
体育教师在线教学行为的实证分析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健康中国2030导向下体育教师健康素养提升研究
安徽省合肥市中职体育教师职业倦怠现状调查
体育运动
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师队伍配置结构与优化
The Founding Fathers of Modern Sports 现代体育运动创始人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强化五个意识 坚持五个履职
呆呆和朵朵(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