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羽毛球教学训练中创新能力培养的途径

2021-11-23 12:32黄东亚
当代体育科技 2021年36期
关键词:羽毛球培育创新能力

黄东亚

(1.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体育教学部 江苏南京 210031;2.亚当森大学 菲律宾马尼拉 1000)

在我国,羽毛球运动深受大众喜爱,早已成为一项全民性体育运动,并且其有着丰富的体育竞技赛事,这为羽毛球的持续发展提供了“温床”。羽毛球运动于1875年才正式进入公众视野,1939年国际羽联(IBF)通过首部《羽毛球规则》,2006 年国际羽联更名为世界羽联(BWF),为羽毛球运动的发展提供了支撑[1]。如今,伴随着我国综合实力的增强,体育事业发展也备受大众关注,如何形成一套科学合理的羽毛球教学训练体系,尤其是突出创新能力的培养,势必成为一项重要的体育事业发展课题。因此,面向于体育教学层面而言,必须尝试挖掘学生的创新能力,持续推动羽毛球运动的专业化,并实现终身体育理念的有效渗透。

1 羽毛球教学训练中创新能力培养的价值

研究表明,我国学生身体素质呈现逐步下降趋势,严重影响了未来国民的身体素质发展。学生是国家未来发展的希望,必须要坚持“全面育人”的目标,实现智育、德育与体育的协同发展。在羽毛球教学训练中,创新能力培养具有积极的实践价值,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有助于锻炼学生身体素质。学生阶段处于身体发育关键期,更应结合科学的体育训练项目,以促进其身体机能的协调发展,增强体质。羽毛球运动作为一项基础性体育项目,对于外部条件的依赖性不高,具有大范围开展的基础优势,并且根据羽毛球运动的特点,其能够全面作用于各个肢体部位,对平衡力、协调性、速度、耐力、弹跳等均具有积极的锻炼作用[2]。在创新能力培养思维下,发挥拓展训练效果,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创新性和拓展性,使羽毛球运动展现出最佳优势。另一方面,有助于增强学生心理素质。心理素质是一种内在能力,具有隐性发展的特征,其发展可分为多个阶段。学生时期的心理素质发展属于定型阶段,对未来的成长具有直接影响。利用羽毛球教学训练平台,通过创新能力的培养,将转变传统单一的教学思维,使羽毛球运动的内涵得到深刻挖掘和展现,让学生领略羽毛球的精神魅力,培养学生合作、团结、进取、拼搏、友爱等精神,赋予学生更大的心理成长空间,增强心理的抗压能力,实现身心的全面健康发展。

2 羽毛球教学训练中面临的困境

2.1 配套教学设施配备不够

优质的羽毛球教学训练离不开完善的基础保障。羽毛球作为一项全民体育运动,早已成为民众休闲娱乐的重要选项之一,但根据相应调查发现,羽毛球运动虽然被纳入了体育教学范畴,但大部分地区基础条件孱弱,缺少相应的教学训练场地,过于简陋的教学条件无形之中影响了教学质量,且严重影响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进程。一般情况下,有的学校通常会将篮球场、足球场作为羽毛球训练的临时场地,虽然短期内解决了有无的问题,但从羽毛球教学训练的长远目标看,这种“改造”显然会对羽毛球教学训练形成隐性伤害,使羽毛球运动成为学生眼中的“副科”,难以激发学生的训练热情和创新动力,更不利于课程教学质量的提升,甚至扰乱相应的教学计划。

2.2 学习主体个体差异显著

从学校体育教学的角度看,羽毛球运动属于体育教学内容之一,面向的教学主体为不同阶段的学生,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羽毛球教学的广度,但同时也面临着教学的困境。受学习主体年龄、体质、反应和兴趣等因素影响,在羽毛球教学训练中,往往面临着较为复杂的情况,一部分学生对羽毛球学习有较高的热情,而也有部分学生兴趣不高,这些还不包括在技术层面的差异。毋庸置疑,这将显著增加羽毛球教学训练的难度,面对学生个体之间不同的差异问题,除了要考虑学生心理上的引导,也要注重教学中技术的培养。由此可见,在传统的羽毛球教学训练中,学习主体的个体差异具有显著影响。

2.3 教师教学认知比较滞后

体育教师是实施羽毛球教学训练的组织者、引导者,在开展羽毛球教学和训练中,必须要从体育标准和素养培育的高度出发,将更加规范、专业、全面的羽毛球知识传递给学生,这也是实现核心素养培育的关键[3]。但从实际的教学场景看,部分体育教师对羽毛球教学训练缺乏深刻认识,将教学视野局限于课堂层面,忽视了学生体育素养的培育,认为羽毛球运动技术简单,容易上手,而缺乏精益求精的态度和意识,在课堂教学中融入了过多的休闲娱乐成分,导致学生在训练中思维松散,动作随意,俨然降低了羽毛球教学训练的层次。因此,在实际羽毛球教学训练中,教师不仅应关注运动的本身,还要深入挖掘更深层次的内涵,注重技术与素养的综合培育,让羽毛球教学训练绽放出更大魅力。

2.4 教学内容方法过于单调

羽毛球教学训练,对教学课程安排及教材具有一定依赖性,需要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和统一的教材,实施教学和训练,从而更好地挖掘创新能力,达到协调培育的目标。然而,通过实际的教学和训练的表现看,在学校教育培育中往往有所局限,尤其是缺乏统一的标准和要求,这既让教师的教学内容和方法趋于单调,也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潜力发挥,难以获得更有效的能力培养。随着教学理念的转变与教材的升级,越来越多的优秀教材涌现出来,但其主要内容更侧重于技术层面的阐述,并且理论解读内容占比较高,而对创新能力培育的提及较少,使素质教育背景下的创新能力培育受到忽视,并没有体现出创新性所带来的优势。正因如此,羽毛球教学训练质量大打折扣,进而影响到相应的教学训练效果。

3 羽毛球教学训练中创新能力培养的途径

3.1 夯实基础,加强配套设施保障

教育是国之大计。而受制于教育资源分配方面的影响,各地教学条件与水平存在着显著差异。虽然,随着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国家始终致力于教育资源的平衡,但东部地区优于西部地区、城市优于农村的现状仍未完全消除,这些也是现阶段体育教学难以回避的问题[4]。因此,无论是政府还是学校,均应注重对羽毛球基础场馆的投入,秉承“再穷不能穷教育”的理念,注重教育投资的合理分配,针对羽毛球教学与训练的现实困境,提升对基础设施和教学条件的优化,为羽毛球教学与训练提供有效保障,确保创新能力得到全面挖掘和培育,促进羽毛球相关训练活动更好地展开。一方面,促进教学条件的专业化,依托政府财政投入与学校自筹资金,合理规划羽毛球训练场馆,采购羽毛球教学训练器材,增强在基础教学训练领域的支持能力,为羽毛球教学与训练提供专业化的保障。另一方面,注重条件应用的高效化,在拥有完善的基础条件支撑下,必须要制订科学的应用计划,切实做到物尽其用的目标,发挥出配套设施的功能和优势,树立专业化、规范化的训练意识,既解决了后顾之忧,又完成对创新能力培育的促进,形成良性循环。

3.2 因材施教,重视平衡个体差异

为适应素质教育下学生体育素养培育的要求,关注学习主体的个体差异,实现对教学训练方法的调整尤为必要。针对学生所存在的个体差异,学校及教师均应加强关注和研究,在教学训练中全面掌握学情,探寻其内在的特点和规律,为不同阶段的学生创设更适宜的教学场景,实现羽毛球教学训练体系的完善[5]。首先,应以基本的学情为基础,开展教学与训练,包括学生的年龄特点、学习能力、兴趣取向、身体状况和承受能力等,通过统筹分析与具体设计,合理编排教学训练科目和内容。例如,针对肌肉爆发能力较弱的学生,要制订专项训练计划实现针对性训练,如短时间、小负荷的爆发力训练;对耐力不佳的学生而言,则应开展长时间、大负荷的体能训练。此后,对于不同专项训练的效果进行评估,并制订合理的恢复性训练计划,如肌肉拉伸、营养补充等项目,帮助学生调整至最佳的训练状态。其次,根据羽毛球教学与训练的特点,在训练中包含了丰富的技术动作,并且对步法的要求较高,因此需要注重教学方法的多样性。例如,为适应不同学生的技巧掌握情况,教师可以制作微课视频,将各类训练步法动态呈现,学生针对自身的弱项选择性地观看和学习,降低教师教学的难度,并且能够满足学生反复观看的需求,增强教学训练的指导效果。最后,还可以实施分组分层教学方案,以学习小组的方式建立分组,每组选择一名优秀的队长,通过相互交流与探讨,提升学习质量。

3.3 融通理念,增强教师专业素养

羽毛球教学训练应避免陷入“应试教育”,注重与现代教学理念的融通,发挥教师的强大能力。众所周知,教师是实施羽毛球教学训练的主导者,教师专业素质和专业能力与教学训练质量紧密相关,为缓解教师专业能力与创新能力培育之间的矛盾,应当从教师专业素养方面入手,着力打造具有“基础知识、实践经验、教学能力、学习意识、创新精神”的高水平羽毛球教师队伍,升华教师的教学实践能力和价值,促进系统化、科学化羽毛球教学训练的开展。首先,拓展教师的思维。任何学科的创新发展均离不开专业教师的支持,尤其是我国教育领域中体育基础较为孱弱,更需要不断提升教师的专业意识和创新思维,确保羽毛球教学训练由理论向实践有效过渡。在素质教育背景下,教师要增强对“终身体育”“全面育人”的认知,改变以往羽毛球教学训练千篇一律的现象,注重探索全新的教学思维,从羽毛球教学和训练中尝试对品德、心态、挫折的挖掘,帮助学生获得全方位的成长。同时,遵循“以人为本”的现代教育观,赋予羽毛球运动更丰富的竞技色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心理与技术的并行发展。其次,提升教学的能力。在实际的羽毛球教学和训练中,为实现创新能力的培育,要注重对科学教学规律的遵循,发挥科学组训的优势和质量。针对羽毛球教学训练中各种复杂的动作,应合理选择与之对应的科学方法,逐步完成传递与渗透,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接纳和感知[6]。例如,在羽毛球规则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收集各类大型赛事视频,为学生展现规范的评判标准,并从中掌握运动员的战技术运用,打破传统教学中“灌输式”的教学模式,给予学生更直观、更生动、更全面的讲解,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实践技能。最后,拓展教学的视野。课堂是羽毛球教学与训练的主阵地,但并非全部。教师应根据教学安排与实际需要,采取“引进来、走出去”的方法,邀请专业运动员参与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并获取关键的技术能力指导。同时,教师与学生要走出课堂的范围局限,开展校际的技术交流与友谊比赛,打破平台所带来的局限性,让教师和学生均得到视野的拓展,为创新能力的培育提供关键支持,实现师生的共同成长。

3.4 革故鼎新,促进教学模式创新

传统的教学视域下,往往忽视对羽毛球教学训练的挖掘,将其纳入具备休闲娱乐特征的教学范畴,显然这与现代体育教学理念相悖。据此,随着“全面育人”“终身体育”等理念的提出,羽毛球教学与训练作为其中的内容之一,必须寻求与之最佳的契合路径,注重对教学理念、内容与方法的革新,展现出现代体育教学的专业性[7]。首先,保持教学观念与时俱进。正视羽毛球教学与训练面临的困境,重新梳理有效的教学脉络,针对创新能力培育的特点和关键节点,转变以往单一、滞后的教学思维,将羽毛球教学训练纳入统筹范围,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制定统一的评定标准,让羽毛球教学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其次,注重教学内容包罗万象。羽毛球教学训练创新能力培养,绝非单纯地实施技术传授,而是应挖掘更丰富的教学内容。根据心理学研究,心理素质与体育教学密切相关,展现着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作用。因此,为提升羽毛球教学训练的效果,增强创新能力的培育质量,应注重心理学知识的合理融入,帮助教师有效掌握学生的心理状态,并利用心理学知识引导学生注重心理调节,在面对不同的学习、训练困境时能够有效应对,使每名学生的专业技能均得到有效提升。最后,确保教学方法推陈出新。在羽毛球教学训练中,既要注重创新能力的培育,更要配合有效的教学方法,致力于学生专业技能的稳步提升。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结合学情、校情,实施科学、深入、专业的教学研究,结合资源优势与教学优势,挖掘羽毛球教学训练中的优质契机,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4 结语

总而言之,伴随我国教育事业的稳步发展,体育越来越成为关注的焦点问题。羽毛球教学训练作为其中的重要内容,同样需要契合教育的时代特点,不断利用全新的教学思维和技术,构建起完善的教育教学体系,帮助创新能力的培育和构建,塑造全新的羽毛球教学训练结构。另外,为适应现代化教学的实践需求,要注重对全新领域的开发和应用,将网络信息技术与教学实践相结合,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成长渠道。借助各类趋于规范化、专业化的竞技比赛,让学生获得由外而内的能力发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育体育精神,为羽毛球全面推广和发展助力。

猜你喜欢
羽毛球培育创新能力
集聚类型、城市创新能力与高质量发展
拓展探究实验 培养创新能力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羽毛球
硕士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策略初探
打羽毛球
飞行的羽毛球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第十道 生相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