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体育产业的投融资问题研究

2021-11-23 12:32王国亮郝献泽卢涛
当代体育科技 2021年36期
关键词:投融资体育产业体育

王国亮 郝献泽 卢涛

(河南理工大学体育学院 河南焦作 454000)

我国体育产业规模偏小,人年均消费偏低,加上绝大部分体育资源都是国有,社会的自觉自发力量弱小等,严重制约了体育产业的发展,我国体育产业还远未达到支柱产业的标准。投融资体制改革是经济体制改革的关键环节,它影响着未来的经济结构与增长模式,是体育产业体制创新的核心内容。新时代我国经济已经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但国际国内对经济进一步发展的制约因素却不断增加[1]。近年来,我国虽然通过开发体育彩票、建设国家体育产业基地、支持体育产业企业上市、发行债券、银行贷款等一系列措施,拓宽了资金来源渠道。随着金融改革与技术创新,我国体育产业资本市场取得了阶段性进展,多层次体育产业资本市场体系已初步建立[2]。但是,由于我国体育产业投融资制度建设尚处于初级阶段,体育企业发展不均衡,以中小企业为构成主体[3],缺乏规范的理论指导和经验借鉴,在实际的运作中仍然存在着诸多问题。如何依靠市场经济投融资的相关理论指引体育产业向正确方向发展,是我国体育产业亟待解决的首要问题。

1 我国体育产业投融资现状

1.1 体育用品业

目前,体育用品业作为我国体育产业的支柱产业,其投融资的主要渠道为独资、合资、合作、银行信贷、发行债券、进入资本市场融资等。体育用品业形成了以福建晋江为代表的体育用品制造业集群;设立了深圳等5 个国家级体育产业基地和浙江富阳1 个国家级运动休闲示范区,体育产业集聚区已初具规模;规划设置了环青海湖民族体育圈、环首都体育休闲圈和环太湖体育圈等20 个体育圈;涌现出李宁、匹克、安踏、澳瑞特等体育用品知名品牌。其中,A 股市场上有中体产业、信隆实业等,境外上市的如李宁、安踏、匹克、特步及361°等。除了这些知名品牌,还包含一些小型的体育用品生产企业,他们规模小,融资渠道少,但其是体育用品业的生力军,拥有巨大的潜力,目前的投融资渠道基本将他们拒之门外。

1.2 体育服务业

体育服务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它的特点是占资少、技术程度低、劳动力多。它具有娱乐大众、服务大众的生产目的,没有直接物化产品,被定位成第三产业。它包含体育公共服务、体育赛事、体育旅游、体育博彩、电视转播、赛事广告、体育保险、体育休闲娱乐等。其投融资的主要渠道为政府拨款、体育赞助、体育彩票、体育债券、体育消费、融资租赁、独资、合资、合作、银行信贷、进入资本市场融资等。但是,我国绝大部分体育资源的国有属性,这直接导致了投融资目前的突出问题,即资金缺口大、投资不足、融资困难。

1.3 体育建筑业

体育建筑业主要指大型体育场馆的建设,其投融资的主要渠道为政府拨款、体育赞助。大批现代化体育场馆的兴建,不但增加了中央财政支出,还间接地增加了巨额的地方债务。以深圳大运会为例,深圳市审计局2012 年底公布的统计公告显示,截至2012 年9 月30日,深圳为举办大运会共投入资金139.96亿元,而大运会收入合计则为12.17 亿元。陕西正式获准承办十四全国运动会后,短时间内就完成53个场馆设施的建设任务,其中新建场馆30 个。从数值差来看,我国的资金投入大都用于场馆基础和周边环境建设,有力推动了我国体育建筑业的快速发展。

2 我国体育产业投融资现状分析

2.1 体育产业的资本市场分析

目前,我国是以商业银行为核心,以间接融资为主导的金融体系,资本市场发展缓慢,结构比较单一。由于体育产业处于快速发展期,融资需求体现出较强的多样性[4],对于体育产业这类中小企业而言(个别知名企业除外),门槛高不可攀,普遍无法满足这些硬件。虽然,我国已经创建了中小企业板和创业板的市场,但能够上市的体育产业企业数量极少,大量企业仍被拒之于市场之外。

2.2 体育产业的银行借贷分析

2020 年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不仅会继续影响后续投资规模,而且还可能挤兑由消费所引致的产业增长空间[5]。银行借贷与企业总资产是成正比关系的,贷款是由企业能够提供抵押的动产和不动产总额决定,体育产业大多是中小企业,能够提供的资产净额不足,这直接制约了这些企业从银行等正规金融渠道获取资金的能力。短期借贷方面,盈利能力越强的中小企业,基本依靠自身利润积累和留存收益等内源融资,他们向银行借贷的意愿不强,也在一定程度上存在还款方面的“道德风险”,这也为银行不愿意向中小型体育产业发放短期贷款提供了理由。从信用和行政干预方面考虑,银行更愿意向内资企业放贷,不愿意向存在风险所有制企业发放贷款。

2.3 体育产业投融资的相关政策分析

在2010 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的指导意见》后,国家体育总局和各地政府相应地出台了很多鼓励体育产业发展的政策,也取得了一定成绩。如江苏省出台了民间资本投资体育产业与国有经济同等待遇、每年设1亿元体育产业投资引导基金、拓宽融资渠道等融资优惠措施。山东省鼓励和扶植体育产业发展,积极推行土地“点供”特殊供应制度。国家体育总局出台对体育捐赠费用实行税前扣除和广告支出允许税前抵扣等措施。系列政策的出台为体育产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保障,但是,多数政策缺乏具有实践中的可操作性,在现实中表现为缺乏平等、透明的法律环境,政府执法水平不高,执法随意性较大,法律体系不完备,服务意识和服务水平与政策要求不相适应。

3 完善我国体育产业投融资体系的建议和思路

3.1 优化体育产业融资环境

第一,制度保障,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从制度需求角度看,我国体育产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地成长,源于体育事业由举国体制向市场机制的转轨进程,政府干预与自由市场并存是产业投融资机制现状的基本特征[6]。建立健全体育产业管理运作机构、运作范围、运作方式、财务管理等方面的法律规范,严格执行相关法律规定。第二,金融扶持,打造良好的金融环境。政府要创造和培育体育产业集群成长所需的高级生产要素,解决技术创新过程中的资金瓶颈。如地方政府应牵头不定期组织银行与企业对话,项目推介,加强金融机构同企业之间的联系;开发适应体育产业发展的金融产品;增强银行卡的体育消费服务功能等。第三,政策倾斜,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政府层面的产业政策是对投资项目起到重要的导向作用。政府对体育产业的扶持力度增大,将会促进社会资源流向体育产业,在一定程度上优化体育产业投融资的环境。

3.2 完善体育产业的产业链

体育产业实际上既是核心资产,也是无形资产,要把这一无形资产有效地利用起来,发挥其价值。从做大的角度来说,就是要完善体育产业的产业链。目前体育产业的同质化非常严重,集中度不够,要在文化、科技、教育、旅游、竞赛、广告等各方面形成一个融合发展的态势,这样才有更好的盈利模式,才能真正与资本市场进行对接。形成大的产业链之后就意味着无形的大的资产,可以由多种渠道、多种产业链来实现利益。这样就可以形成一个良性的自我增长,如果从融资的角度看,大的产业链之后就意味着产业不完全是虚的,既有有形资产,又有无形资产,二者结合起来就更容易进入资本市场,带来更好的发展。

3.3 发展体育产业集合债权

由于政策和体育产业企业规模限制,企业能发放的债券不多。对于体育产业这类中小企业来说,是否可以考虑将中小企业联合起来,与政府结合,发放体育产业集合债权。这样由体育产业联合,由政府统一管理,统一推介,统一担保,发放统一的债券。这样对于风险的承担能力就会得到很大的加强,当然这一问题不再是单一的资金问题了,还涉及管理等方方面面的问题。

3.4 完善政府的监督与评估机制

政府须建立一套完善的监督与评估机制,针对不同的企业进行系统的评估考核,只有完全符合标准,政府才给予拨款。资金不能一步到位,而是分阶段、分步骤拨款,即只有保证前期资金的合理使用的条件下,才能获得到下一阶段资金。此外,评监部门也要进行不定期的检察和监督,以确保其公平、公开、公正、合理、有效地运作。

4 结语

体育产业的发展需要在国家的政策引领下科学开展,并在实践中不断地摸索经验,不断提高体育产业结构、要素、产品的质量和投融资效率与效果。投融资是推动体育产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的基础,也是体育产业主体面临的关键问题,如何通过理念创新、技术创新、方法创新等做好资本运营的改革,结合经济政策、经济规律、大数据及新算法等科学解决体育产业的投融资问题,仍是亟待持续研究的重要课题。

猜你喜欢
投融资体育产业体育
从上市公司股票走势看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现状
我国冰雪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研究
体育产业之篮球
投融资关注榜(2019.6.16-2019.7.15)
6月投融资关注榜(5.16-6.15)
4月投融资关注榜(3.16-4.15)
3月投融资关注榜(2.16-3.15)
我国体育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我们的“体育梦”
体育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