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性体育健康产业发展研究

2021-11-23 12:32蔡俊钦
当代体育科技 2021年36期
关键词:区域体育发展

蔡俊钦

(深圳大学体育部 广东深圳 518060)

1 研究背景

体育健康产业主要是指在当前健康中国的背景下,迎合人民需求所形成的体育与健康联动的复合型产业,通过体育锻炼的方式增强体质,从而提升人民健康水平[1]。围绕“体育健康产业”方向的研究,是我国当下广受学者关注的热点。自2020年“新冠”疫情暴发以来,全世界各方面遭受了不良影响,人们长期的居家久坐和有限的活动空间所带来的身心健康问题,备受关注。在这一背景下,众多研究者为提升居民健康水平提出了多样化的路径与方案,从而使得全民健身的热潮逐渐白热化[2]。根据国家统计局最新的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人均体育场地面积为2.08m2,全民健身路径达82.5万个;相比之下,2020 年底,我国人均体育场地面积增加到2.20m2,全民健身路径达87.2万个[3]。由此可以发现,新冠疫情的影响提升了人民对体育锻炼的需求,从而也推动了体育健康产业的创新与发展。

1.1 区域性体育健康产业发展研究意义与价值

1.1.1 区域性体育健康产业发展研究意义

将区域性、体育健康及产业发展这三个重要元素结合,针对我国不同区域的体育健康产业发展状况加以探究,能够凸显各个区域改善人民生活品质和促进体育产业发展方面的现实意义,使得结论更具针对性、地域性[4],这也符合2019 年9 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促进全民健身和体育消费推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5]中“促进区域体育健康产业发展”的要求。特别是对于二、三梯队的城市而言,能够借鉴第一梯队城市发展体育健康产业的宝贵经验,在相应的产业建设过程中避免重蹈覆辙,从而提升获得成功的概率[6]。

1.1.2 区域性体育健康产业发展研究价值

该文选择“体育健康产业”作为切入口,针对不同区域进行个例分析,从而得到具有特殊性的发展策略。结合研究过程中所获成果,将研究价值重点置于下述两个方面。

其一,结合城市的具体研究案例,对区域性体育健康产业发展进行详析,对已然获得成功的部分城市经验加以总结。尽管不同城市有着不同的发展道路及方向,但研究那些成功的案例,对正处于上升、推进状态的城市而言,有着不可忽视的参考意义。

其二,对区域性体育健康产业发展进行研究,可以就体育健康产业处于不同城市中的实际情况进行探究,从而探寻产业发展的布局规律和发展趋势,进而为体育健康产业的理论发展提供一定的支持。

2 区域性体育健康产业发展现状

2.1 不同区域差别大,一、二、三线城市各有侧重

当下,我国体育健康产业的发展显现出不同区域的发展水平差异显著且不同区域的发展领域差异显著的特点。

2.1.1 一线城市产业发展成熟,发展投入力度强

在我国一线城市(如北京、上海等地区)中,体育健康产业已经呈现出一定的发展规模。以体育健康为代表的相关产业内容也一步步融进不同的产业之中,通常以消费型、经营型文化行业作为主导方向,从而构建能够循环的产业模块。这样“闭环性”的模块,主要指的是体育健康产业萌发出的初级消费,经过发展达到中级消费,进而再上升成为高级消费,这几个环节之间可相互连接、循环往复[7]。例如,北京在成功申请2022年冬奥会之后,就引导社会资本投入,大力发展冰雪运动产业,重视体育场馆建设和群众性体育比赛的开展[8]。

近年来,上海市多次向市民配送“体育消费券”,以助力全民健身,致力于营造“处处可健身、天天想健身、人人会健身”的城市环境[9]。由此可以看出,一线城市的体育健康产业发展体现出以下优点:可以把城市发展中群众需求与体育健康很好地结合起来,衍生成为新兴的产业,从而更方便地服务于民众生活。在这些城市的体育健康产业发展中所覆盖的年龄群体更加广泛,特别是以老年群体为服务对象的体育健康产业更为突出且较为成熟。例如,上海市体育局与民政局共同推动的“体育加康养”项目,专门制定适合于老年人锻炼的健身设备与课程,通过开展系列讲座活动普及健身知识。无论运作机构是以政府为主导,还是由企业出资创办的体育健康产业,都拥有较好的发展[10]。

2.1.2 二线城市利用地方特色发展产业,调动全民参与

在我国二线城市,体育健康产业近年来已经逐步得到发展,早已突破了以往“零”这一数字,向前迈出了大跨步发展。例如,山东省青岛市的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3.29m2,显著高于国内平均水平[11]。河南省作为“太极故里”,很好地发挥了区域文化特色,带动了多个省内多个市、县和乡镇的老年人太极健身的热潮[12]。还有许多二线城市,针对年轻人的需求较大规模地开展了与之对应的体育健康产业。例如,厦门市大力引进大型体育赛事,针对青年群体,积极建设配套的体育健康产业,不仅深受广大年轻群体的喜爱,更在市场上大获收益[13]。二线城市在发展过程中非常重视青少年体育健康事业的发展,面向青少年开展“奔跑吧,少年”等主题健身活动。不过,大部分二线城市在体育健康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利润和运营成本等方面的问题。换言之,刨除财政所给予的部分资金之外,产业自身的活力及经营能力往往是二线城市发展亟待思考的内容。庆幸的是,区域产业的协同发展能够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如在京津冀地区,校园足球夏令营的开展已经到第五个年头了,由一线城市与二线城市联动,推动体育健康产业的发展,并促使其迸发出无限活力[14]。因此,对于二线城市体育健康产业的良性发展来说,区域间的合作与协同发展极具参考价值。

2.1.3 三线城市与脱贫攻坚政策融合发展产业,增加基础设施

对于大多数经济欠发达的三线城市来说,体育健康产业还是一个比较朦胧的概念。处于这一梯队的城市,大多数刚刚完成“脱贫攻坚”这一目标,正处于乡村产业振兴的进程中[15]。在市场较为低迷、民众体育健康意识刚刚觉醒的阶段,加之发展水平的限制,缺乏推动体育健康产业发展的基础条件。然而,在基础条件不足的情况下,许多省市城镇的政府和体育部门也按照实际情况制定了具有针对性的体育发展策略[16]。值得一提的是,有许多三线城镇已经能够充分利用当地的自然资源,与文化旅游产业相结合,开展体育健康产业,如利用山地资源开展登山、徒步登山、山地骑行等活动。以宁夏回族自治区的贺兰县为例,其政府和县委高度重视体育健康工作的开展,多渠道加大全民健身设施的供给,建成多所体育馆和训练场地,县人均体育健身场地可达2.29m2[17]。贵州省政府和体育局通过建设健身服务平台,发动群众通过徒步的健身形式对深度贫困地区进行爱心捐赠,即步数越多,可转化的扶贫基金越多[18]。因此,从宁夏和贵州的例子中可以看到,尽管在三线城市中还存在着一系列基础设施建设等问题需要去逐步解决,但是体育健康产业的发展并非完全依靠经济的支撑和发展,相反,发挥地缘优势和良好的创意方案,甚至可以带动人民体育健康意识的发展以及助力脱贫攻坚工程。

2.2 以体育健康为核心,体育素养逐渐深入铺展

就全国范围而言,无论在哪个经济发展区,体育健康发展都是一个核心趋势[19]。这既代表着体育素质教育逐渐得以深化与重视,也代表着当前的体育健康逐渐产业化的形态。

传统的体育素质教育仅在九年义务教育中不断加深程度,因而大部分人群的体育素养也只处于素质教育阶段。近年来,围绕体育健康、体育素养和体育健康意识的培育得到了相应的重视[20]。一方面,在当前的素质教育过程中,体育教育备受重视,如新课标对体育教育提出了许多具体要求[21]。顺应要求,教师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也逐渐开始采用新的教学方法,如分层教学法,将学生的个体素质差异和擅长领域考虑在教学范围内,进行个性化教学[22]。这些都体现出当下体育素养备受重视的实际情况。另一方面,区域的差异化,并不会对体育健康的核心属性产生影响。以二线城市所组成的区域为例,鲁西南地区有着一定的体育健康产业的基础。其中,以山东省乐陵市为代表,体育健康产业已经成为该市的主导产业,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依托泰山体育的品牌,同时与中小学和高校合作,进行高科技创新型的体育产品的推广和体验活动,从而增强了全民的体育健康意识。由此可以看出,乐陵市体育产业的发展上呈现出较大独特性,较好地同当地消费者的实际需求契合,而并没有一味照搬一线城市的策略[23]。由此形成了独具特色、老少皆宜的千亿级体育健康产业群。乐陵在其发展过程中,不仅顾及了城市中青年体育健康消费需求,也关注到了老年人的需求,并辐射到更多需要体育运动、医疗和康复的人群。因此,当前拓展范围的体育素质教育,能够将体育素质教育和体育健康产业联系起来,通过体育健康产业高速发展的正面宣传作用,使二者有机联系起来,加大了体育素质教育的影响范围及内容深度。

2.3 受科技与创新影响大,大数据背景下蓬勃发展

对于产业的发展,不可忽略的一个大背景就是当下大数据及人工智能的高速发展[24]。科技创新对当前的体育健康产业产生了十分重要的影响,一方面使得公众能够免费参与其中,另一方面科技和体育健康产业紧密联系,催生了一些以人工智能为主导的体育健康产业,正迅速投入市场之中。

在深圳、杭州及北京等一些科技发展较为迅速的城市,体育健康产业已经逐渐向公益性迈步,市民的参与度及财政的投入度发挥了巨大的作用[25]。在杭州,一部分体育健身公园和公益性的老年健身场所,投入到使用的过程中,甚至带动了不同年龄层的健身潮流[26]。此外,成都的一家文创公司,开发了智能的硬件设施来减少广场舞所带来的噪音问题,将广场舞和新兴科技相结合,推动广场舞由单纯的占用公用资源向有需求的体育健康产业发展过程迈步[27]。在武汉、南京及天津等二线城市中,体育健康产业正处于转型之中。其由原来以消费为主,到现在由消费和创新结合共同发力。例如,曾处于疫情中心的武汉,城市恢复及发展速度令人震惊。在疫情之中备受打击的地产行业,便创新性地将体育、健康产业结合起来,形成了新的“体育+健康”产业[28]。最后,在遵义、漳州等一些三线城市,体育健康产业虽然发展较慢,但已初步跟上一二线城市的发展步伐,并且在发展初期便出台了创新性的政策[29]。

3 区域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由此看来,不同区域的体育健康产业的发展的水平和速度存在差异,发展市场最大且速度最快是以“北上广深”为代表的一线城市,其次是以沿海和较为发达的二线城市,其发展情况较佳。而三线城市作为第三阶梯,体育健康产业发展较为落后,还处于起步阶段,这三个具有差异性的板块,构成了我国的体育健康产业。此外,不同区域的特色健康产业仍然需要因地制宜,发挥地区资源和环境的独特性。因此,结合以上问题,在下文中提出了相应的区域性发展策略。

4 区域性体育健康产业发展策略

4.1 对症下药,符合区域特色与区域实际

对于区域性体育健康产业的发展策略,落脚点首先是对症下药,将区域特色和区域实际发展水平结合起来,既不能盲目借鉴,也不能全盘排斥。要做到对症下药,就要针对城市的详情进行整体性分析。无论是由城市的职能部门或是管理机构进行筹划,抑或由企业开发商进行单独性投资建设,都要对城市进行综合分析,针对消费者的需求及当地体育健康产业发展现状、未来发展计划这三方面找寻发展策略。特别是在未来发展计划的制订方面,既要满足城市的体育健康发展需求,也要满足消费者的体育健康素养提升的需求。对此,一线区域城市群,应当做到在现有的计划指导下,继续增加有关科技创新方面的内容。二线区域城市群,应紧跟一线城市群的发展道路,并结合自身的实践经验和区域特色,更侧重突出区域特色能够带来的发展红利。例如,将体育健康产业的发展与体育科技、医疗及娱乐等多方面内容结合起来,建设综合性体育健康产业。三线区域城市群应当突破现有的瓶颈,在方案制作上更落地、更实际及更细化,从方案的目标、侧重点、难点、实施步骤、执行人员、实际计划、季度要点等做到精确把控,与此同时,要积极发挥相应的产业优势和税务优势,促使已然成功的产业对体育健康产业加以倾斜,激发更多富有活力的体育健康产业的诞生。

4.2 既要着眼区域特征和群众需求,也要未雨绸缪

一般而言,每个城市制订详细的体育健康产业发展计划时,都会围绕该区域的特征和群众需求进行规划,但同时便非常容易忽视举一反三这一思路,即仅仅针对现有问题进行集中性警觉,而忽略了未来可以突破的创新点。因此,在未来的计划过程中,应当做到未雨绸缪。

在意识到问题发生之前,要多为未来可持续发展留下空间。应该找寻克服困难、突破创新的方法,去拟定计划和解决问题。如以二线城市贵阳为例,体育健康产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最为显著的问题,就是体育健康产业面临诸多机遇与挑战,却难以统筹与解决[30]。针对这一情况,应着眼以下3个方面。第一,加快调整当前的发展计划与顶层设计,打破制度性的束缚,并在产业布局、空间规划上多下功夫,为产业健康发展打下基础。第二,注重产业集群效应,结合实际情况,找寻当地体育健康产业的新突破口。例如,贵阳市应积极将当地体育健康产业融入“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等国际、国内的产业经济循环体系,通过集群效应,实现产业的转型升级。第三,人才是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应注重高端人才的培养与引进。可出台相应的人才引进计划、激励政策等,设立专门的科研资金以及住房、生活补贴,具体方案的制订仍应结合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状况。

4.3 有的放矢,体育健康产业更需技术支撑

区域协同发展本身伴随着诸多的问题,利益分配不等及信息不对称的情况时有发生,导致最终违背了区域发展的初衷[31]。在各个区域的体育健康产业发展过程中,唯有技术的推进与完善是各方协同、配合的关键。体育健康产业和技术融合需从以下两个方面开展。第一,充分利用线上和线下平台的多方联动,对体育健康产业进行宣传推广,多媒体技术占大头。第二,重点在线下推动体育健康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开发和使用人工智能等高科技手段,做好大数据的辅助,以便于全方位了解当前区域人群的需求。

5 结语

该文在调研过程中,对城市发展情况及数据掌握并不全面,因而无可避免存在一定局限。由于信息获取、研究角度等问题的存在,该文仅针对不同城市和区域提出部分看法和建议。在未来的研究过程中,应当结合当下的城市发展实际及最新的体育健康产业相关政策与数据进行持续性地跟进与完善,以求达到内容有效且具有参考价值这一最终目标。

猜你喜欢
区域体育发展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分割区域
国企发展如何提高“质感”——以陕汽党建引领发展为例
擦桌子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区域发展篇
我们的“体育梦”
教师发展
体育一家人
体育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