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体育旅游的传统体育项目发展路径研究
——以河东“背冰”运动为例

2021-11-23 12:32赵正
当代体育科技 2021年36期
关键词:河东民俗文化遗产

赵正

(山西医科大学 山西晋中 030600)

我国历史悠久的传统文化中,民俗体育为体育文化的传播及继承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是体育史的里程牌。在当今社会快速发展的过程中,民俗体育的发展传递了体育历史的演变、体育精神的继承、体育项目的创新[1],对体育的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当今学校体育中,除了体育技能外,还应加入少量的传统体育项目,不仅能传递体育精神,还能继承体育文化,以更好地促进青少年身心的全面发展。而当前学校体育教学正处于传统体育教学的薄弱之处,这是每一位体育教学工作者值得深思的问题,也是学校体育发展的关键问题所在。学校体育的发展不仅需要借助传统体育项目的学习,还要建立项目的开发与保护,在技能学习的同时,结合实地的考察参观,使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该文化,真正做到保护与传承[2]。

1 研究目的

河东是华夏文明起源的中心之一,河东“背冰”运动具有悠久的发展历史,背冰是一种古老的汉族民俗活动,是一种仪仗队列式的原生态汉族民间舞蹈。因其表演形式独特,流传历史悠久,深受当地人民喜爱。背冰俗称“亮膘”,在春节期间举办的一种民俗活动。在天寒地冻的环境下,一个个赤身裸背的男子,将一块约二寸厚的大冰块贴身背在脊背上,不断变换队形并进行表演,保留着传统的民族文化特征,是保留黄河流域原生态的一项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被称为“中国的狂欢节”“黄河岸边的奥林匹克”。2006年,其被列为山西省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011年,被列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背冰”运动不仅反映了当地民众的精神夙愿和情感需求,也反映了当地的农耕文明,集中体现了当地人民的农耕信仰。研究河东“背冰”运动,有助于“背冰”运动的传承和发展,不仅能更好地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还能有力地推动当地旅游的发展[3],对研究当地的农耕文明与传统文化、河东文化、黄河流域文明以及华夏文化都有重要的作用。

结合民俗学、体育学、旅游资源开发等多学科交叉,融合相关理论,借鉴各地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的成功经验,以河东“背冰”为例,加快推进“互联网+”发展,深入探讨“互联网+”对山西民俗体育旅游发展的意义及具体措施,以此来为学校民俗传统体育项目的开展及传承提供有力保障。

2 研究方法

运用文献研究、田野调查、数据分析、访谈、个案分析与综合研究等方法,从文献中收集、整理相关的资料,进行地方文献的研究与分析;通过实地的田野调查,进行走访,为该研究提供实证依据。此外,运用数据分析、个案分析与综合研究的方法进行深入的分析与探讨。

3 传统体育项目的传承与发展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各种“特色旅游”逐渐兴起,体育旅游是体育与旅游相互融合而产生的具有旅游、体育特点的新型产业。1995年,日本的原田宗彦先生将其分成“以参观体育活动为目的的旅行”和“以参加体育活动为目的的旅行”两大类。1996年,国外学者把这两点综合起来,提出了“体育旅行是指将观看体育活动或参加体育活动作为目的的人们,从暂时离开日常生活范围起,到返回日常生活范围止的一种活动”的观点[4]。

当今是互联网的时代,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调查显示,手机网民占整体网民的比例为90%左右,互联网正在如火如荼地改变世界经济发展和人们的生活,旅游和互联网的深度融合是大势所趋。山西历史悠久,民俗文化深厚,民俗体育旅游资源丰富,开发民俗体育旅游具有重要的意义与价值,该课题将以河东“背冰”运动为例,对“互联网+”与山西民俗体育旅游的发展进行研究。

近年来,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受到各界的关注,由于多方面的原因,非物质文化遗产很容易遭到破坏和遗失。旅游开发是一条对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十分有效的途径。民俗旅游将地方的文化特色充分展现出来,不仅丰富了旅游内容,还提高了旅游内涵及层次,对民俗旅游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利用是值得深思的问题。该课题以非物质文化遗产河东“背冰”运动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对该体育运动的研究,探索新的旅游资源开发模式,为传统体育的传承与发展提供新思路。

3.1 研究的意义与价值

3.1.1 理论意义和价值

河东“背冰”运动作为体育文化,具有文化传承、道德教化等各方面的价值,但是在其发展的过程中,仍然出现了一些问题,如经济效益不佳、传承后继乏人等。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河东“背冰”运动,如何才能更好地传承与发展,是研究者应关注的问题[5]。

文化差异与市场经济的运作方式依然是河东“背冰”运动所面临的主要困境。在研究河东“背冰”运动的同时,也进一步挖掘了旅游开发的角度,这不仅可以完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理论,而且对推进此项运动的研究和保护具有重要意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体育旅游产业将对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带来深刻影响,同时也为新型旅游提供新思路。该课题对河东“背冰”运动的旅游开发进行理论探索与模式研究,并积极运用于实践,检验得出适合“背冰”运动发展的可持续道路,从理论上形成一套比较科学、合理的开发管理体系,为保护和传承该非物质文化遗产发掘新视角,探索新的路径,为山西省转型跨越“十三五”规划做好基础工作,从整体上推动经济的绿色发展。

3.1.2 现实意义和价值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另外一扇窗户,更为传统体育的发展开辟了新的天地,“背冰”运动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山西省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很强的代表性。而其在这一舞台上扮演何种角色,怎样唱好这出戏,首先取决于人们对“背冰”运动保护理念的认知与解读,只有理念正确,才能付出正确的行动,最终带来有效发展,体育文化的正确发展是人类文明进程的必然要求,世界文化多样性的重要保障。因此,人们寄希望于以对“背冰”运动保护为例,做一抛砖引玉的探索,以引起学界的共鸣,为体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路奠定良好基础。

3.2 研究现状分析

近年来,山西省旅游业各个方面都取得了长足发展,但目前丰富的旅游资源与旅游业的开发现状仍不匹配,现在山西旅游业处于落后状态,旅游资源开发滞后,没有形成完整的体育旅游“产业链”,旅游业规模化、集团化、市场化、特色化发展程度较低。20 世纪80 年代,我国的民俗旅游才开始兴起,由于兴起时间较短,我国对民俗旅游的研究较少,民俗旅游资源是构成民俗旅游产品的核心要素,合理开发利用民俗旅游资源,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具有积极的作用。

河东“背冰”是山西运城永济长旺村及芮城匼河村所特有的传统体育活动,有着悠久的历史及丰富的文化内涵,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河东“背冰”运动具有其自身的特殊性,拥有十分重要的民俗研究价值,如何才能将“背冰”这一运动以更好的方式传承,是值得探究的问题。以下是河东“背冰”运动的研究现状。

王武民[6]对河东匼河背冰体育价值进行研究,提出“匼河背冰”具有强健体质的作用以及崇尚团结、共娱等体育文化价值。李建英等[7]对河东体育文化进行研究,指出其发展面临的困境与挑战,提出走整合创新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并要加强政府的宏观调控,多方位、多层次、多角度集资等发展策略,在进一步为河东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继承与发扬奠定坚实的基础的同时,也需要为河东体育文化的发展提供更多翔实可靠的理论支撑。任亚娟[8]在结合人类学、民俗学、社会学等学科的相关理论的同时,也进一步对河东“背冰亮膘”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展与演变进行系统的梳理和概括,深入地探析“背冰亮膘”的民俗文化内涵,对河东文化、黄河流域、华夏文化的研究以及探究当地的民众生活及群体记忆具有重要的意义。王英宏[9]从民间文学的角度出发,详细介绍了长旺村背冰运动的起源传说及其发展的阶段。

综上所述,考虑到研究对象的地域性、民俗性特征,对该运动项目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省内,主要从体育或民俗的角度进行分析与研究,为河东“背冰”的传承与发展提供合理化建议及措施。现在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旅游资源的开发保护研究,缺少特定的开发策略,怎样充分发挥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旅游优势,借助“互联网+”推动河东“背冰”运动的发展,在开发旅游资源的同时,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这需要学者进一步的探讨。

4 传统体育传承发展对策

4.1 构建“互联网+”文化创新理念

在“互联网+”的时代信息背景下,积极支持运营商与在线旅游企业合作,牵引旅游地、相关企业开展网络营销,建立山西省旅游官方微博和官方微信,并扩充其服务功能。建立APP,推动山西民俗体育旅游移动微门户发展,整合全省相关旅游目的地,增加下载量与使用率。通过对河东“背冰”运动的研究,探索新的民俗体育旅游资源开发模式,为传统体育的传承与发展提供新思路,为山西民俗体育旅游发展探索新的途径,实现山西经济的转型发展[10]。

山西体育民俗活动的发展,从文化、理念创新的角度出发,在互联网时代下,将二者进行融合,使传统体育的传承与发展迎合时代潮流,在“互联网+”的背景下,充分利用科学技术,从而更好地传承传统体育[11]。“互联网+”旨在融合互联网作用下的成果与经济社会的各个领域,从而推动生产技术的进步,提升经济效率,推动组织变革,进一步提升实体经济的创新力和生产力,利于形成以互联网为基础的经济社会发展新形态。“互联网+”与山西民俗体育旅游的结合发展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和无限潜力,对于重新定义创新,注入创新活力、培育新兴创新行业和创新公共服务发展模式,实现经济的大幅度提升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来看,互联网为公共服务的发展提供了重要手段,网络经济与实体经济协同互动的发展格局基本形成,顺应“互联网+”的发展潮流,充分利用我国互联网的规模和应用优势,促使互联网由消费领域逐渐向生产领域拓展,同时也加速提升产业的发展水平,增强产业的创新能力,构建适应当下社会经济发展所需要的新优势和新动能。

4.2 加强法治建设

大力加强国家的法制建设,进一步完善体育旅游方面的相关法规,整顿体育旅游相关市场秩序,治理体育旅游相关环境,严查乱提高价格、乱收费、欺骗消费者等不良行为。同时,积极普及国际、国家的相关标准,认真贯彻落实《山西省旅游条例》《山西省促进旅游产业发展条例》,大力开展生动有趣的体育旅游活动,争创中国优秀体育旅游景区,着重打造中部乃至全国的体育旅游胜地。经常检查体育旅游的基础设施,严格审批程序,提出相应的标准,保证其安全性,同时完善体育旅游的法律法规,保障体育旅游的安全可以被有效监督,健全山西特色体育旅游的法律法规,完善具有山西特色的体育旅游政策体系,更好地服务于山西省的转型跨越发展[12]。

4.3 培养专业人才

为加大体育旅游从业人员的培养力度,山西民俗体育旅游的发展不仅需要大量的指导性服务人员,而且需要一批能够整合、利用教育资源以及配合教育行政部门研究的各个方面的人才,如管理、经营、策划等人才,使得民俗旅游的发展更加全面[13]。

4.4 合理开发

山西省面临着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无论是把体育旅游业的发展作为出发点,还是立足于山西省的经济发展,都应注重环境污染的治理。在民俗体育旅游资源开发中,坚持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和可持续发展相结合的原则,在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的保护和利用、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整体利益与局部利益的协调发展等方面,更应处理好相互之间的关系,促进体育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总而言之,体育民俗的发展需要每一位体育人的传递,其文化内涵和外延需要开发与学习,将传统民俗体育项目作为学校体育教学内容是其发展的必由之路。该文以“背冰”运动的保护与开发为例,推动学校体育的开展,为学校体育的创新提供基础和借鉴,真正的发展需要每一个体育人的共同努力。

猜你喜欢
河东民俗文化遗产
World Heritage Day 世界遗产日
清远非遗民俗日历
民俗中的“牛”
“对韵河东”湖湘楹联七子与河东流派学术交流会剪影
Tough Nut to Crack
漫画民俗
文化遗产是“价值富矿”
文化遗产与我们的生活
河东楹联网2011年“杨柳杯”第六期、第七期擂台赛终评结果
“河东杯”第二届中国对联巅峰对决邀请赛启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