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武术文化融入高职体育的研究

2021-11-23 12:32何永飞王彤
当代体育科技 2021年36期
关键词:传统武术武术动作

何永飞 王彤

(1.大同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体育部 山西大同 037039;2.山西师范大学 山西太原 030036)

中国传统武术文化流传千年,早已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名片,许多外国人都是以中国传统武术文化为契机,进一步了解中国、爱上中国。可见,传统武术文化的重要价值。由于传统武术文化在强身健体和运动竞技方面的优势,因此在我国高职体育教育中应用广泛。各大院校都在积极努力尝试传统武术文化在高职体育教育中的融入,但从实施效果来看却并不尽如人意,如何贯彻落实传统文化育人的理念需要体育工作者认真剖析原因,寻求对策,以促进中华传统武术在高职学校体育教学中更快、更高质量地发展,让更多的高职学生喜欢体育,喜欢武术。

1 传统武术文化融入高职体育教育存在的具体问题

1.1 形式大于内容

传统武术文化由来已久,有着极其丰富的文化底蕴和深刻的内涵,对于它的传承和融合本身就有较高的难度。就目前来看,我国大部分高职体育教育对于传统武术文化的融合,大多只做到了形式上的学习,却忽视了其深层次的文化底蕴和内涵[1]。例如,各大高职院校大多开设了武术教学,但是却重在练习套路动作,花拳绣腿,既不注重实用性,也不强调动作的内在气韵。有些甚至在套路的练习过程中,只注重框架,能够大致模仿动作即可,使得武术的学习有形无实,失去了其最具神韵之处。调研发现,部分体育教师缺乏对传统武术文化的宣传和挖掘,更多的只是技术的传授,这使得高职学校的武术课堂缺乏情感价值观的渗透,达不到全面育人课堂教学目标的要求。高职学生不了解所学武术的起源、发展、功效,就不能从深层次以及民族文化传承的角度理解武术。

1.2 体育教师的专业素养不足以支撑武术教学

高职体育教育的教师大多是体育专业毕业的,对于体育锻炼的系统知识比较了解,但是体育与武术之间还是有着本质区别的,尤其是传统武术文化有着独特的文化底蕴。由于师资的短缺,许多非武术专业的教师经过简单学练就进行武术教学,他们对所教授的武术技术动作的理解及动作示范能力都与专业武术教师存在一定的差距,同时学校也缺乏相关的职后培养措施,导致非武术专业体育教师的武术专业素养达不到较高水平。一些高职体育教师根深蒂固地认为体育追求的是竞技性,他们不认同传统武术文化中相对平和、中庸的思想,从内心排斥学习传统武术文化的相关知识,更不想尝试补充相关知识,这导致他们在教学中专业素养的更新慢、学习能力低下,使传统武术文化在高职体育教育当中推进艰难,实践效果难以令人满意。

1.3 学生的学习热情不高,学习效果欠佳

在差强人意的教学水平影响下,学生对传统武术文化的学习热情难以高涨,有些学生甚至对武术学习产生了反感情绪。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一是之前提到的教师教学水平问题,难以满足武术教学的需要,学生对武术的学习不能产生学习兴趣,课上学练积极性欠佳;其二是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了解不深入,难以理解其真正的内涵,能够古为今用的精髓甚少,因此对武术学习也难以提起兴趣;其三是各种其他运动项目尤其是新兴运动项目的开展,使得学生对相对枯燥难学的传统武术项目难以接受,出现学生在武术课堂上“出工不出力”的问题。

2 传统武术文化融入高职体育教育的路径

2.1 跳出形式主义,强调传统武术文化精髓的传承与形式的拓展

传统武术文化博大精深,它不仅具有古典美感,注重动作套路的形式美,更强调了武术本身的精神,是哲学性和艺术美的完美融合[2-4]。武术本身除了可以强身健体之外,还可以保护自身不受到伤害,具备一定的防御性和攻击性,同时也强调了人作为宇宙中的存在,追求平衡与和谐的美好愿景。在我国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传统武术文化的传承从未拘泥于形式,而是不断地拓展着领域。

时至今日,中华传统武术文化的精神已经拓展到了军事、政治、文化、教育等领域。将传统武术文化融入高职体育教育,重在培养学生对武术本身传递精神的领悟,而非花拳绣腿的比手画脚。学校应当从根本上重视起传统武术文化的教育传承,以文化为载体,通过科学宣讲和学习体会相结合的形式,帮助学生更好地领悟传统武术文化的魅力。

此外,积极探索传统武术文化与现代体育项目、格斗项目的结合,拓展教育教学的领域,丰富教学形式[5]。在体育课堂教学中,体育教师要充分发挥中华传统武术形神兼备、攻防技击的特点,通过以赛代练、以赛促练的方式丰富武术课堂教学的方法,让学生在实战以及比赛中将所学技术得以应用,让他们对所学武术动作能够灵活应用于实践中。

2.2 强化教师队伍建设,督促教师开展传统武术文化的学习和知识的积累

从长期的教学实际来看,高职院校体育教育的教师团队在开展传统武术教学时呈现出以下几个问题。

一是指导思想出现了偏差,不愿意教武术,更愿意教体育。这其实是从思想上没有认识到武术思想和武术精神对体育锻炼的积极正面影响[6]。针对这一问题,学校要从指导思想上帮助教师认识到传统武术文化的魅力,只有先让教师本身喜爱传统武术文化,才能甘愿成为这种文化的传承者和推广者。为此,学校可以不定期组织教师团队,参观学习传统武术文化传承人对于武术的研究和相关知识宣讲,深入了解传统武术文化的内在,鼓励他们亲身体验并参与到武术锻炼和学习中。

二是教师知识更新速度不及时,无法支撑传统武术文化深厚的文化底蕴教学。大多数高职体育教师在对传统武术文化的教学中,都体会到武术文化的厚重,对比下,自身的储备显得单薄。针对这样的问题,教师应当积极阅读传统武术文化方面的书籍,借助网络查询整理相关信息,及时更新、增加自己的知识储备,不断完善对传统武术文化的了解,积极提升自我[7]。也可以向优秀的传统武术文化传承人学习,探索与体育教育之间的融合。

三是将过多的精力放在了武术套路动作的教学上,没有看到武术文化教学的价值。学习传统武术文化,重要的是学习武术蕴涵的精神和文化,而不是简单的动作模仿。针对这一问题,教师可以以学习武术动作为突破口,帮助学生了解动作背后的文化内涵,进而深入到更大范围、更深层次的武术文化熏陶。例如,对于太极拳的学习,意大于形,但是可以先从动作开始学起,为学生讲解每一个动作背后渗透的太极八卦、阴阳五行、气韵调和等内容,结合武术强身健体的功用,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太极拳的意,从而也帮助其形的学习,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2.3 以丰富多样的教学形式激发学生学习传统武术文化的兴趣和热情

致使学生对传统武术文化学习兴趣缺失、热情下降的原因有很多,其中比较常见的有对传统武术文化知之甚少;学校教育教学方式单一,缺乏吸引人之处;网络或其他生活琐事占用了学生太多的精力,无暇对传统武术进行深入了解等。究其根源,当前高职院校对传统武术文化的引入和教育,对于学生本身尚停留在表面,并没有达到吸引学生、引领学生热爱传统武术文化的效果。

针对这样的问题,首先要从学校教育形式上做出改变,要将“填鸭式”的强制教育改变成以文化引领带动兴趣的方式,引导学生对传统武术文化有正确的认识,进而爱上传统武术文化。例如,学校可以从打造校园武术文化为切入点,制作随处可见的宣传展板和墙体喷绘,将传统武术文化的基本内涵和文化渊源等内容进行宣扬,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熏陶。还可以借助先进的网络技术手段,在校园微信公众号、微博、体育论坛、贴吧等平台推广传统武术文化内容,让学生利用碎片时间阅读和传播关于传统武术文化的知识,不经意间了解相关文化,对其产生兴趣。在教学上,与其有形无实地打一套拳,不如寻求突破,利用武术与现代格斗、跆拳道、空手道等不同技巧的切磋来凸显传统武术的魅力。可以借用抖音、快手、快鱼等直播平台,搭建起实时的交互渠道,让更多的学生加入到传统武术文化话题的讨论中,并尝试成为参与者和传播者。其次,要从单一的学习和使用,逐渐扭转观念,将“传承”作为主要责任,在学习和使用的基础上学会变通和结合。例如,可以在校园内开展“武术俱乐部”,组织对传统武术文化感兴趣的学生定期活动,培养一批在武术学习方面的佼佼者。鼓励学生参加传统武术文化方面的比赛,提升自我,锻炼意志力,并聘请专业的武术传承人对学生进行指导。在俱乐部取得一定成绩之后,可以以此为契机推广传统武术文化至全校范围内。由“武术俱乐部”牵头,组织举办传统武术文化方面的校园文化节,鼓励更多的学生加入到学习传统武术文化的队伍中。此外,还可以将咏春拳、五禽戏、太极拳、八卦掌等传统武术的经典套路加以改良,与强身健体的体育动作、舞蹈动作等相结合,编排成科学、系统的校园健身操,成为每天固定的推广项目,组织全校师生进行锻炼。

3 结语

高职院校体育教育需要传统武术文化为其丰富内涵,通过对深厚底蕴的传统武术文化进行学习和宣扬,高职院校的体育教育将更贴近中华文化,并且在形式上更加丰富。因此,高职院校的教育者应当积极寻求二者之间的融合,针对学校存在的具体问题寻求突破,不断探索对传统武术文化的传承路径,积极尝试更多方式,激发学生对传统武术文化的学习热情,强化其与高职院校体育教育的融合,肩负起传承之责的同时,利用好传统武术文化的长处,为高职院校体育教育注入新的动力和活力。

猜你喜欢
传统武术武术动作
下一个动作
《武术研究》欢迎投稿 欢迎订阅
近十年武术产业的回顾与瞻望
论武术与军事的结合发展之路
老外学武术,疫情也拦不住
传统武术对警察徒手防卫能力提高的作用研究
基于养生视域论传统武术的现代传承与发展
云南彝族传统武术溯源
“非遗”视角下传统武术传承与发展研究
非同一般的吃饭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