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从数学教学走向数学文化育人

2021-11-23 02:17
读与写 2021年35期
关键词:场域人力育人

米 久

(西藏日喀则市上海实验学校 西藏 日喀则 857000)

前言

高中数学文化育人蕴含着丰厚的育人价值。高中数学文化指数学相关人文活动及其精神产物的总和。从数学教学走向高中数学文化育人符合立德树人任务导向,契合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人才培养定位,能助力学生精值成长与人生优化。“培养人力、文化承创、服务生活”是高中数学文化的三大育人价值。“系统性课程生态、泛在式应用场域、多元化教育方式、预见性发展评价、嵌入式成长平台、全方位保障支持”是高中数学文化育人的实施策略。

1.高中数学文化的价值

1.1 培养人力。高中数学文化首要的教育价值便是培养人力,以精优文化,提供更好的成长“营养”。高中数学文化里对人力培养最直接的内容是数学学科自身发展的方法论体系,是学生学好数学、发展数学、应用数学的最直接的“营养”。掌握了方法论,才能真正做到文化内化与外化的融会贯通,才能真正直抵人力的提升,特别是学力的提升。其主要包括数学探究精神、数学研究方法、数学思想、数学模型等。

1.2 文化承创。高中数学文化育人价值的发挥,需要高中数学文化自身得以不断继承与发展。这是育人价值发挥的前提与基础。同时,在承创过程中,高中数学文化的多元文化价值(基于数学,超越数学的文化精神等)也会充分释放。如超越数学的民族精神、家国情怀、文化习俗、国际视野、研究精神等对学生成长发挥着潜移默化的重要作用。如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中第一课时比的意义,中国2020年疫情下确诊病例与美国确诊病例人数之比约为1:121,一个比,四个自信内化于心,家国情怀内化于情。

2.高中数学文化的应用:从数学教学走向高中数学文化育人

2.1 系统性课程生态。已有数学课程一般从主体建构层面分成了国家、地方、校本、师本、生本五大层次。高中数学文化范畴的扩大,对应的课程生态也需扩充。除上述主体层面外,从形式上应囊括物质、精神、社会与实践等几大形式;从类型上应包括主题、综合,学科、活动,核心、外围等类型;从组织上包括正式的、非正式的,学校、家庭、社会等课程;从生成机制上看包括集体研制、自主开发、互生生成等。

2.2 泛在式应用场域。高中数学文化育人诉求从教育场域从课堂走向课外,从学校拓展到生活,从线下衍生到线上线下结合,从本土视野延至国际一体,从学校单一走向家校社共同体协同育人,从校本独立走向区域协同,从集体学习走向多元的学习方式。集中展露为泛在式的应用场域,让高中数学文化育人随时随处泛在发生。如此,家校社合力,全世界一体,线上线下融合,校级合作,实现资源整合,助推高中数学文化育人价值最大化的实现。如班级说数学互生课程,学生可以回家后通过录制3分钟内的小视频复述当天所学的内容,或就自己做题过程中一些有价值的方法录制成小视频,抑或把生活实践中发现的一些数学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过程录制成小视频等,发到班级群中,学生与家长相互点赞,互相学习,共生共长。

2.3 多元化教育方式。高中数学文化育人要真正助力学生实现精值成长、人生优化,还需要在方式上从传统的集体教学方式转向更加多元,且与特定目标内容相匹配的最优教育方式上去。如画数学课程,其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结构化思维能力、抽象概括能力与创新能力。由此,在方式上不应过于限制学生的表达方式、呈现形式、汇报展示方式。应给予学生一定的优秀指标,导引学生创作,但不局限于学生的思考是总的教育原则。所以,手抄报、思维导图、绘本、数学故事、数学小说、数学海报等均可。再如,每年由教育部西南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与重庆教育文化研究会举办的重庆高中数学文化节,其主要价值在于以赛促练、以赛促学,通过基于不同年段的丰富多样且趣味十足的形式(摄影、小报、讲、建模、速算、游戏比赛)的高中数学文化交流,激发学生数学学习的乐趣,提升数学素养,为学生搭建成长平台,发现与培养学生潜力,成就学生更好成长。

2.4 预见性发展评价。高中数学文化育人视野下的学生评价不应局限于传统的测试,应充分发挥评价导向、反馈、激励、改进、自省与预见价值,让评价为学生更好成长提供内生力量,寻找到更好发展的关联因子。如学生人力培养中的数学思想评价,看是否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主动研究数学,解决问题,服务生活。可通过学生在生活数学实践活动中的表现、在高中数学文化节中数学建模的表现来进行评价。可见,预见性发展评价,出发点和归宿是更好地发展,路径是“预见”。预见即是通过现在发现情况,挖掘潜力,诊断优缺,思考未来,为学生人生优化提供更好的发展建议与方向。具体的步骤包括“建立评价指标、设立评价项目、开发评价工具(量表、测试卷、认知测评等)、实施评价活动、评价总结反馈”等。

3.结束语

数学文化育人拓展了原有数学教学的时空场、生态链、资源库,是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家庭教育的真正共生育人。要实现系统性课程生态的真正推行,需要做好全方位的资源保障和相关支持。

猜你喜欢
场域人力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新文科建设探义——兼论学科场域的间性功能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绩效考核在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作用探讨
激励机制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
人力资源管理促进企业绩效提升
企业在现代经济人力资源管理的创新
场域视野下的射艺场建筑文化探析
“我们都是CEO”育人模式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