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由陶行知的生活教育观谈起

2021-11-23 02:17倪晓侠
读与写 2021年35期
关键词:陶行知初中生创新能力

倪晓侠

(江苏省宿迁市宿豫区玉泉山路初级中学 江苏 宿迁 223800)

引言

陶行知先生一生致力于教育教学工作的研究,他的一生丰富而充实,研究成果不计其数,对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巨大发展贡献,他的教育思想和教学理念博大精深,在如今的教育工作中仍然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陶行知先生提出的关于生活教育观的教学理念,不仅促进了我国教育体制的改革,而且对如今初中地理教学中初中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也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1.将学以实用作为教学的目标

在陶行知先生的理解下,教育教学有两个基本目标,即学知识和学为人,而这两个目的总结起来可以看成是学会生活。九年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规定,促进学生的人格特性健康健全地培养和发展,是初中地理的基本教学目标。这也就是说初中地理的教学分为两个方面的内容:第一个是知识的理解,第二个是道德的培养。这样的教学内容同时也恰恰与陶行知先生所提出的生活教育观的教学理念相符。但是,教学目标也只是作为书面理论提出,在实际的初中地理教学中,往往无法真正实现教育与生活、教育与学生实际情况的完美结合。现代初中教育仍然延续着以前注重知识教育的教学思维,忽视了对初中生思想道德的引导和培养,这其中也包括对初中生创新能力的培育。德育教育得不到真正的落实,教学过程规规矩矩,毫无突破,初中教育教学中处处体现着应试教育的教育思想。陶行知先生很有先见之明地认为,教育应该是为人类的生活而服务的,而今教育界忽视德育教育的现象,只能说明我国对于教学过程的认知还不到位。促进初中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引导初中生形成健康的人格,培养初中生优秀的道德品质,提高初中生的创新能力,才是初中教育的真正目的。因此,如今教育工作的现状,必须引起教育教学工作者的深入思考,逐渐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改进。

2.将生活实际融入授课内容

2.1 积极从生活中寻找教学资源。陶行知的生活教育观认为,教材应该具有“动、活、真、用”的特点。生活是教育的来源,教育是生活的升华。现代教育应该提倡教育和生活的有机结合,不断发现生活,感悟生活,从生活中寻找新鲜的教学内容,实现课堂教学的生活化。课程资源在新课标的规定下被定义为一切对实现教育目标有利的内容。初等教育学校为初中地理提供的教学资源是非常有限的,这就需要学生和教师学会从实际生活中寻找教学资源,实现初中地理教学资源的创新发现。例如教师带领初中生进行地形的实地考察,安排学生观察气候现象并详细记录等等。例如,以龙卷风知识的教学为例,老师首先为学生播放龙卷风的视频,在视频中包括有龙卷风形成的“龙吸水”现象以及龙卷风肆虐后对人们生活造成的影响等内容。学生通过视频得知“龙吸水”的现象,由于“龙吸水”现象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从未接触过的现象,因此,教师就可以将此作为教学切入点,让学生对探索“龙吸水”现象产生极大的好奇心,进而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性。引导学生得知龙卷风经过水面,能吸水上升,形成水柱,同云相接,俗称“龙吸水”这一形成原理。

2.2 丰富课堂内容,进行情景教学。陶行知的生活教育观在初中课堂上的应用主要体现在实现情景化的教学课堂,即将实际生活作为教学活动的背景。进行课堂情景教学不仅可以激发初中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欲望,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生活技能,提高学生在生活中的学习能力。课堂情景教学可以让初中生的想象力得到充分地发挥,有利于初中生发散性思维的培养和创新思维能力的提高。例如苏教版初中地理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三节海陆变迁下教学中,会涉及到板块构造学说。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人数不同的小组,每个小组代表一个大陆板块,组内的成员按照大陆板块的形状模拟摆出形似的队形,模拟大陆板块的相对运动情景。小组之间的相互碰撞即代表大陆板块的碰撞,各小组形状的变化代表大陆板块的张裂或因碰撞而形成的山脉。在这样的情景模拟教学中,每个学生都能做到积极思考如何进行移动碰撞、如何进行队形的变换。学生的创新能力可以得到很大的锻炼,而且也让学生对板块构造学说以及板块的运动这一知识有了更加深刻的记忆和理解。

例如以《西双版纳》教学为例。教师首先出示《西双版纳地理位置图》引导学生读图后说出西双版纳位于我国云南省什么位置,在哪一条特殊纬线以南?与哪些国家为邻,初步了解西双版纳的大致位置。然后再运用“景洪市年内各月气温和降水量”的数据,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分析西双版纳的气温和降水分布特点,并确定其气候类型。在学生思考并解答完问题后,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为学生设计学生能力之上的问题,帮助学生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如“为什么西双版纳临近北回归线,但为什么没有像其他地方一样出现热带沙漠景观?”“如果你作为西双版纳的居民,你会如何介绍你的家乡?”等贴合实际的问题,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回答,在巩固所学知识的同时,还能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吸收。

2.3 加强各学科之间的联系,促进各学科融会贯通。在初中地理的学习中,会涉及到数据、语言、世界、历史、政治等多方面的知识。从这些中的任何一个角度入手,都能引发学生的思考,将其与初中地理的学习联系起来。加强初中地理与其他各学科之间的联系,有利于初中生更好地认识地理的本质,有利于学习方法的迁移运用,从而使学生快速理解和掌握地理知识点。例如在地理气候类型的学习中体现了数学学习中的数据图表分析的方法,这就要求学生不断提高自己的数据分析能力。研究地理重工业区的分布时,会涉及到世界近代战争历史工业革命带来的影响,以及国家政策对重工业基地建设的影响。港口以及铁路公路的设立会联系到国际贸易,不同国家因为地形和气候等地理条件的差异,所盛产的农作物也不同,因此又会涉及到农产品的出口和进口,这一地理知识体现了地理与生物、政治之间的密切联系。加强各学科之间的交流,促进各学科融会贯通,更容易激发初中生提出创新性问题、创新解题思路,提高初中生的创新能力。

2.4 合理构建生活地理实践教育活动。在传统的初中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注重理论知识的讲解忽视了实践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在生活中遇到地理问题无法解决。例如学生在学习了“方位”的相关知识后,在日常生活中还是无法正确的分辨东南西北四个方位。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就是学生没有做到学以致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地理问题是初中地理教学的核心教学目标,也是初中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体现。初中地理教学的主要目的不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地理理论知识,而是在提高学生文化知识水平的基础上,提升学生熟练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初中生好奇心强、喜欢动手操作,教师在教学做成中恰好要利用学生实践兴趣高这一优势,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为了提高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师可以将学生的日常生活与地理实践活动相联系,让学生在实践中感知地理知识。

例如在方位教学后,教师就可以让学生以家的位置为中心点,在纸上画出家的不同方位,以及家的不同方位旁边的不同设施。并且让学生根据东南西北四个位置方向,尝试画出从家到学校、到公园的地图,让学生脑海中的方位与实际的东南西北四个方位相结合,从而让学生加深对地理知识的理解。

3.从实际生活中挖掘教学思路

3.1 注重学生多种思维的综合发展。创新思维是多种思维综合应用的结果,是一些基本思维的升华。创新思维的培养首先要培养初中生的发散性思维。发散性思维有点要求,一是要求初中生从事物的对立面思考问题,开阔思维视角发散性地进行思考。二是要求初中生寻找事物之间的普遍联系,培养学生多方向的考虑问题。例如欧洲西部的气候类型为温带海洋性气候,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欧洲西部的地形特征分析这种气候形成的原因。此时,学生会观察欧洲西部地区的经纬位置、海陆位置、地形特征、洋流、风带等各种地理因素联系起来思考,最终得出欧洲西部温带海洋性气候的形成原因。第二就是逆向思维的培养。教师要引导学生充分利用教材资源,充分体现逆向思维的应用。例如在对大气环流原理的分析中,可以进行地球不自转的假设,利用所学地理知识推出现象,得出与地理客观事实和原理不符合的结果,从而否定假设,得出正确的结论。第三个是空间思维的培养。空间思维需要初中生具备一定的抽象思维和想象能力。地理学习中的空间思维包括空间结构、空间运动、空间分布等多种规律的变化、比较和分析。培养初中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可以训练学生对图形、图表、图像等数据分析工具的敏感度,提高学生观察和想象立体图形的能力。

3.2 提高学习方法的迁移性。学习方法的迁移是指将学习一个知识点的学习方法运用到另一个知识点的学习中,学习方法的迁移在初中地理的学习中也是比较受欢迎的一种教学措施。学习方法的迁移运用可以使学生迅速地掌握一种学习方法,同时也可以锻炼学生运用多种方法解决同一个问题的能力。我国初中教育目前更多的是应试教育和直线式教育的运用和体现,很少注意到迁移教育。学习方法迁移运用往往更能体现初中生在解决一个问题时的思维过程,可以使初中生的创新能力得到有效的锻炼。例如苏教版初中地理教材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一节:中国的地势地形的学习中会用到对比分析的方法。通过对比各地区地形的高低起伏、气候条件、土地特征,将地形分为高原、盆地、平原三大类型。对比分析的学习方法同样可以在第二章第二节:中国的气候中进行应用。通过对比不同时期、不同地区的温差、降水、湿度等气候条件,大致将我国的气候类型分为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热带季风气候、高原山地气候五大类。对比分析方法在不同地理知识学习中的运用,可以提高初中生对知识以及学习方法的迁移,将实际生活中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应用到初中地理的学习中,也是初中生创新能力的一种体现。

4.结束语

总而言之,地理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地理的一切都来源于人类所生活的环境,可以说,地理源于生活。创新能力是如今国家重点培养的能力之一,初中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不仅要从地理教学的角度不断挖掘,更要促进各个学科的融会贯通,将创新能力的培养渗透到各个学科之中。从生活教育观的角度看待初中地理教学中创新能力的提升,就必须要培养初中生多角度、多方面思考问题的能力。从生活中不断发现地理现象,再反过来用地理知识解释生活现象,在知识的循环运用中不断发现新的内容,创新初中地理教学资源和教学模式,实现创新能力的有效提升。

猜你喜欢
陶行知初中生创新能力
“双减”背景下初中生作业管理的实践探究
集聚类型、城市创新能力与高质量发展
拓展探究实验 培养创新能力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陶行知:书香年少时
初中生心理健康问题及应对措施
硕士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策略初探
陶行知夜归
“一例多境”培育初中生法治意识
陶行知不花一分公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