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三螺旋”模型下高校提升湖湘文化国际影响力的创新可持续路径

2021-11-23 08:33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 2021年10期
关键词:湖湘螺旋影响力

王 莉

(湖南外国语职业学院,长沙 410000)

两宋伊始,随着中国文化中心南移及儒学地域化的发展,以岳麓书院为代表的湖南书院在湖湘文化发展历程及演变中起着巨大的促进作用,并与地方官僚机构与士绅阶层合力推动了湖湘文化的繁荣,创新了湖湘文化理论思维高度,使其保持在中国区域文化发展的前沿。在去陈存新的现代转型中,教育载体、产业和官方组织也需共同突破传统湖湘文化面临的现代困境,守正出新。

大学、产业与政府的“创新三螺旋”模型打破原有的组织边界,对湖湘文化国际影响力提升提供了创新型新路径。另一方面,“创新三螺旋”有强调经济利益进而忽略文化的精神属性的倾向,而大学、公众与政府的“可持续三螺旋”结构可以起到补充监督作用。双三螺旋构成的和谐生态可以对文化影响力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保障,高校在此模式下也可以开辟更具建设性的路径。

一、双三螺旋模型理论

三螺旋理论于20世纪90年代由亨利·埃茨科威兹提出,开创了一个创新研究的新领域新范式,围绕知识的生产与转化,大学、企业、政府三方在创新中密切合作,通过有组织的结构性安排、制度性设计,将三种力量相互联动,形成了三种交叉影响的螺旋关系[1]。三螺旋模型认为三方都是该动态体系的参与者、组织者和领导者。该理论最初应用是加速科技到生产力的转化,国内的应用研究大体方向有:国家创新及区域创新创业研究、产教融合研究、高校智库运作模式研究,高校自主创新能力提升等。在文化相关领域的相关研究呈现零星分布状态,主要有基于三螺旋模型的特色文化产业体系构建[2],文化创意人才“三螺旋培养模式”研究,基于三螺旋模型的文化创新理论。在整体文化软实力和文化影响力提升上,此理论的应用研究寥寥。

大学-产业-政府“创新三螺旋”模式发展过程中,逐渐浮现过度强调创新、实现利益最大化、给区域发展带来负面影响的问题。于是,借助中国传统文化的阴阳双鱼图,大学-公众-政府三螺旋,或“可持续三螺旋”应运而生,发挥公众的平衡作用,抑制单纯追求利益最大化。“双三螺旋”耦合并行,促进区域和谐可持续发展。

尽管三螺旋模型在各国应用领域不同,但只要能有效推动多元主体间的创新融合与协作,做出适合本土发展和践行的样本,就充分体现了三螺旋模式的精神内涵。采用“双三螺旋”模型的理念,将丰富的湖湘文化资源转化为“走出去”文化优势,影响区域文化的对外传播发展,改变湖湘文化走出去步伐缓慢的僵局,取得开创性突破。

二、高校在“创新三螺旋”模型中互动创新,提升湖湘文化国际影响力

湖湘文化面临一场由伦理-政治型的传统湖湘文化转型为工商型的现代湖湘文化的问题[3]。湖南文化产业是当代湖湘文化的重要价值载体之一,在全球融合的背景下,湖湘文化在保持文化主体性的同时,需要不断拓宽价值空间,加速文化研究成果的转化,而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创新动力的“三螺旋”模型为此提供了可能。根据周春彦,亨利·埃茨科威兹的阐释,三螺旋的生成和运行主要基于三螺旋场和三螺旋循环,区域创新发动者还需要创造出三螺旋区。

(一)高校在“三螺旋场”中提升湖湘文化影响力路径

“三螺旋相互作用将三个螺旋描述为具有内核和外场的模型”,内核是指大学的教学与科研使命,“它虽然能产生企业的作用,但它不是真正的企业,产业和政府也在同样保持相对独立的身份”。内核保持坚硬的边界,可以保证每个机构范畴的相对独立性,避免混乱。具体而言,在湖湘文化对外增强影响力过程中,高校要保持湖湘文化教育传承和对湖湘文化学术研究的内核,研究成果的转化被看作大学研究和教学任务的扩展,也一直保持在大学的核心范围内。

三者的相互作用发生在外场,三个机构范畴在外场空间上要保持场力均衡,如果政府作用太强,就会形成国家干预主义模式。目前,湖湘文化“出海”大多依赖政府力量推动,高校为地方政府文化决策和文化产业发展方面的服务还是被动的,处于被征召的境地。高校积极发挥自身知识优势及地域资源优势,增加自身的场能,如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调查研究报告,积极为政府制定与文化产业相关的政策、法规、制度等建言献策等[4]。否则,就会出现政府场能过强,大学的螺旋线就会围着政府旋转,导致整体创新乏力。

(二)高校在“三螺旋循环”中提升湖湘文化影响力路径

要使湖南文化产业获得国际竞争力,就要把依赖低成本劳动力的发展模式转化为培育基于文化内容、产品形式等文化产品整体创新能力和市场开拓创新能力。应用“三螺旋”的横向循环模式,可以激发大学、产业、政府在文化产业上的创新力,通过文化产品的物质载体增强湖湘文化国际竞争力。“宏观循坏在三个螺旋之间起作用,产生合作政策,合作项目计划和平台网络,微观循坏发生在每个螺旋内部,通过内部循环释放输出”。湖湘文化“走出去”互动创新三螺旋循环,在区域创新横向三螺旋循环的基础上,继承和发展的模型如下:

图1 湖湘文化“走出去”三螺旋循环

1.人员循环

高校可以在文化产业发展及文化创意人才培养上进行内部循环和外部联动,促进人才资源的有效供给。根据文化贸易与文化产品“走出去”的需要,将符合文化产业发展需要的管理人才和文化创意、文化传播人才输送到企业中。高校应发挥师资优势,为社会文化产业单位或团体培训急需的文化产业领域的创意、营销、管理、经纪经营、创作与演出等人才,提升从业人员的素质和理论水平。针对重点文化产业领域,举办讲座和论坛,培训高级文化产业策划、设计人才,结合岗位技能、地方历史文化知识以及文化产业发展的特点开展培训,解决文化产品在国际市场水土不服的问题。高校在三螺旋循环中应激发自身区域文化创新发展的作用,使其成为区域文化创新发展的推动器。

2.信息循环

信息交流是大学、产业及政府合作的基础。高校可以发挥人才优势,联合政府和企业共建“湘品出海”信息网络平台。网络平台上可以通告政府最新的文化发展规划、文化出口政策法规、高校可以分享在湖湘文化、湖外文化对外传播、湖湘文化产品设计、文化产品创意及营销等领域最前沿的研究成果,文化企业可以发布产业的合作需要等信息。

3.输出循环:互需互惠

大学、产业与政府的互需互惠是保持创新能力的重要因素[5]。如果大学不能提供优质的人力资源和研究成果,产业和政府就不会有资金注入;如果政府不能提供有利的政策法规的支持,势必影响高校和文化企业的创新热情,如果文化企业公司不能提供好的产品,带来经济和社会效益,政府和大学也不会产生与其合作的需求,产品循环可以保证三者在利益上一致。

具体到区域文化创新发展中,互需互惠是指文化产业领域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到文化产品的转换,在这个过程中三方主体共同受益。高校可以设立“湖湘文化产业研究院”,通过整合校内文化产业管理、新闻传播、文化创意、湖湘文化研究相关学科和领域的专家和科研骨干,深入开展文化产业领域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引领和把握文化产业前沿,打开文化产业发展的国际视野。高校还可以依托校企联合开展研究,将高校的人才优势和文化企业的平台优势有效结合,开展横向课题研究,既可以缓解企业人才紧缺的问题,也可以为政府制定文化政策提供智力支撑,如湖北大学建设的“中华文化发展智库平台”可以为政府和企业提供咨询服务。

(三)高校积极创造三螺旋区域,提升湖湘文化影响力

根据埃茨科威茨的三螺旋理论,三螺旋空间主要包括知识空间、共识空间以及创新空间。“区域正在由地理、政治和文化统一体转变为由公司、大学和政府部门构成的三螺旋创新空间,三者的相互作用形成新的区域创新发动者”。高校在区域文化“走出去”,实现创新发展中知识空间、共识空间以及创新空间的作用需要进一步探讨。

知识空间以区域内大学和研究机构的密度和研究成果溢出的强度为基础。当知识空间达到“临界质量”时,区域发展才会走向创新区域[6]。任何重大的文化决策都必须建立在严谨的学术研究之上,但目前学术界对湖湘文化在世界各地的影响力、传播的历史和现状还处在起步阶段,尚未总结出湖湘文化在世界各国传播的规律和特点。因此,高校必须要加大文化研究,在湖湘文化理论研究和应用型研究中多出成果,才可能为区域文化影响力发展提供必要条件。此外,还可以依托科研团队和资源平台,组建湖湘文化“走出去”智库工程,湖湘文化海外传播动态数据库建设工程,湖湘文化“走出去”多语种、复合型人才数据库建设工程,湖湘文化与学术精品推广等工程。

共识空间指来自大学、产业与政府不同范畴的人员被召集一起,共同讨论文化发展行动计划或湖湘文化发展战略,可以使知识空间转变为现实的文化发展的动力来源。高校可以积极承办文化产业学术会议和论坛,邀请业界人士参与,探讨彼此在此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形成高校、政府、企业三者的良性交流。

创新空间的主要任务是要实现共识空间确定战略目标的组织机制。目前,湖湘文化“走出去”平台载体建设仍是短板,缺乏统一的组织机制。比如,因为缺乏统一的组织机制,在演艺、展览等政府组织的促进湖湘文化“走出去”的文化交流活动中,高校在学术和思想上的深层交流上应起到的作用被割裂。营造创新空间,就是要组建湖湘文化“走出去”协同创新组织机构,搭建协同创新平台,实现湖湘文化国际影响力提升的系统目标。

三、高校提升湖湘文化国际影响力可持续发展路径

大学-产业-政府间的关系建立在互惠性原则的基础上,带有实现利益最大化的先天基因,湖湘文化出口产业内容常常限于表层符号层面,未能及时有效地输出湖湘文化的深层次内涵。大学-公众-政府“可持续三螺旋”模型的提出可以帮助区域文化在创新和可持续发展之间获得平衡。实现湖湘文化国际影响力的可持续提高,需要大学和政府协力提高公众的文化自觉和传播意识,反之,公众可以对大学和政府在提升区域文化影响力的实效进行评估和监督。

(一)促进知识和研究成果社会公益化

在大学-公众-政府的互动关系中,公众将学术界、产业、行政机构中个人职业角色剥离,唤醒每个公民在文化传播,把优秀的本土文化传播到世界的公民社会责任的回归,通过文化交流网站、社交网络等互联网媒体方式共同促进区域文化的全球化与本土化发展。高校要助推湖湘文化影响力及传播研究成果的社会公益化,发挥知识的作用维护社会公共利益,使公众共享研究成果带来的本土文化自信进行自发的有效传播,而不是单纯发挥知识的经济效益或者学术影响。在公众的本土文化自觉意识逐步增强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民众个人通过互联网平台进行本土文化传播,发挥公众作为优秀的湖湘文化继承者和传播者的公民责任,才能为实现湖湘文化走向世界扩宽渠道和注入活力。

(二)提升实效接受公众评估监督

可持续三螺旋吸收公民社会作为知识空间的共享载体,将知识动力与公共利益紧密相连,确保知识发展中社会公共利益维护者发挥作用。比如在湖湘文化“走出去”过程中,一些地方大学对自己在区域文化发展中的战略引领责任还没有主动作为,主动参与制定区域文化战略发展规划的意识和能力还不够强。公共利益将作为政策、规则的有效推动力,通过公民社会的意识环境和个人、组织正式非正式的介入来制衡私人利益的过度扩张。通过激励机制,公众可以对高校提升湖湘文化影响力的实效进行评估,对政府制定的文化政策进行介入,避免区域文化发展中的短视现象,或者因文化资源过度开发带来文化核心价值丢失、文化发展生态失衡的问题,实现区域文化的可持续良性发展。

湖湘文化“走出去”扩大国际影响力的自主创新道路需要协同联动,实现创新要素最大限度的整合。高校因其具有的旺盛的知识生产能力,具备维持区域文化“走出去”生态体系良性循环的“造血功能”“造血功能”。高校是思想文化创新的重要源泉,在创新三螺旋模式和可持续三螺旋模式下都可以承担重要角色,在区域发展中充当湖湘文化国际影响力提升坚实有力的发动者和组织者。

猜你喜欢
湖湘螺旋影响力
多层螺旋CT诊断急腹症的临床效果分析
16排螺旋CT在肝细胞癌诊断中的应用分析
肠梗阻放射诊断中多层螺旋CT的应用分析
我是湖湘儿女
天才影响力
咏“湖湘教师写作夏令营”
黄艳:最深远的影响力
奇妙的螺旋
3.15消协三十年十大影响力事件
传媒不可估量的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