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预警大喇叭维护维修工作思考与建议

2021-11-23 11:00农华曾海云游文芬李镇陈健武
商品与质量 2021年4期
关键词:气象局喇叭社会化

农华 曾海云 游文芬 李镇 陈健武

桂平市气象局 广西贵港 537200

近年来,随着气象事业的不断发展,气象服务需求不断扩大,气象预警大喇叭已成为气象服务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1]。从2014 年开始建设气象预警大喇叭,随后根据气象灾害、山洪地质灾害等灾害监测预报预警服务需要,分批加密建设气象预警大喇叭,至目前年全区建成的气象预警大喇叭11488 套,覆盖全区各县市村屯、山洪地质灾害重点监测区、中小河流域、水库等地,为气象、地质等灾害预报预警信息发送提供支撑保障,气象预警大喇叭的建成使用,为提高广西气象预报预警信息发送提供便利,在气象防灾减灾工作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2]。

然而,随着气象预警大喇叭普遍使用,其设备运行监控、维护维修等大量工作随之而来。在建设经费有限、维持经费不固定、基层气象台站人少事多等情况下,气象预警大喇叭运行维护面临技术力量不足、经费紧张等问题,出现一些气象预警大喇叭长时间不在掉线或设备不正常的情况,一定程度上影响气象预警信息的传输发送,从而影响气象防灾减灾工作的有效传达[3]。

如何真正解决气象预警大喇叭维护工作中存在的实际困难和突出问题,值得气象部门和政府有关部门认真研究解决问题。本文通过调研全面了解全区气象预警大喇叭维护工作现状,分析存在的突出问题及其原因,研究解决问题的措施方案,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4]。

1 气象预警大喇叭安装概况

目前,桂平市辖区有437 个行政村(社区),5273 个自然屯,人口200 多万。桂平市从2014 年开始至2017 年分批建设379 套气象预警大喇叭,分布在全市379 个行政村(社区)和灾害隐患重点区域,成为气象防灾减灾的重要组成部分。

2 气象预警大喇叭维护维修情况

2.1 维护维修量情况

近年来,桂平市气象预警大喇叭大部分在维护保期内,异常处理和故障排查均由厂家进行。在2018 年以前均能达到在线率均85%以上的业务考核要求。从2019 年开始,气象预警大喇叭逐渐脱保,在线率迅速下滑,曾一度出现低于60%,远低于全区平均水平。

统计2019 年9 月至2020 年8 月,气象预警大喇叭的维护维修次数总共约350 多站次,440 多种(次)故障。其中电源故障56 站次、功放故障34 站次、主板故障46 站次、喇叭芯89 站次245 个,未接电源的有41 站次、其它故障53 站次、重新安装的有123 站次。

2.2 维护维修管理方式

桂平市气象局负责全市大喇叭运行监控、技术指导、备件购置管理和外包维护配发等工作。近年来主要维护维修管理方式如下:

采用气象局+社会化服务方式,各自业务量相当。部门参与维护的人员主要是综合业务岗人员兼职,无专职人员。外包社会化服务部分,由承包方自行安排+气象局管理人员指派安排,接受气象局监督管理。此方式有利有弊,利于社会化服务人员补充气象局业务人员,能够及时开展维护维修工作,保证气象预警大喇叭的正常运行,也保证气象基础业务正常开展;但不利于维护维修工作的监督和考核,无法保证维修质量,故障反复出现,在资金紧缺在情况下,无法全部实现外包社会化服务。

2.3 维护维修经费情况

除主板由自治区气象局提供外,气象预警大喇叭的其它配件和耗材配件均由气象局使用地方财政经费自行购买。

气象预警大喇叭日常维护维修经费主要由地方财政支持气象预警大喇叭专项维持经费。桂平市大喇叭分散安装在各个边远山区村屯,维护的平均旅程大于50 公里。

每年地方财政支持的25 万元用于全市60 个区域自动气象站维护与379 套大喇叭维护经费中使用,根据大喇叭维护450 元/套/年计算,仅够故障维护维修的基本费用开支,缺口配件购置费、搬迁建设经费和人员差旅费,按过去一年的维护维修量计算,经费明显不足,缺口很大。

3 气象预警大喇叭维护工作存在的困难和主要问题

经调查发现,近年来,随着气象预警大喇叭使用年限加长,故障将会越来越多,维护工作量大幅度增加,而经费、技术、人员没能相应跟上,工作中普遍存在一些突出问题。经过半年的突击维护和维修,在线率基本保持在85%以上,维持30-50 套故障,出现修好一套,另一套又故障的现象。

3.1 选点不稳定,搬迁次数多

气象预警大喇叭一般安装在村委楼顶或村干部家楼顶。近年来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部分村委需要新建、加高、装修,原安装在村委的大喇叭面临迁建。在过去一年需要重新安装的共有123 次,平均3 天一次。

3.2 维持经费不稳定且存在较大缺口

近年来,桂平市气象预警大喇叭的维持经费都比较紧张,经费勉强维持每年的基本故障维修,经费缺口大,如搬迁建设经费和人员差旅费。随着气象预警大喇叭使用年限越来越长,故障越来越多,维护工作量大幅增加。

3.3 人力不足,维护未及时到位,与解决气象防灾减灾最后一公里相差甚远

2019 年起,厂家对原在保期内出现故障的大喇叭没有予以及时全面维修,遗留80 多个故障站点。因业务与其它工作原因,造成故障站点一直修复,主要原因是配件跟不上、经费有限和技术力量不足等。因维护不及时,造成许多大喇叭处于停止工作状态。除了主板由区局提供外,其它配件在市面上个别配件无法提供和质量没有保障。

县气象局人员编制少,工作多任务重,人员时有流动,在职人员一身兼数职,技术保障队伍整体知识结构不一,维护力量明显不足,难以适应新形势下更高要求。

社会化外包服务同样存在一些问题,一是本地难以找到合适的公司,公司以营利为目的,缺专人和核心维护技术,经费有限,未能按照业务要求进行有效维护。例如桂平市的维护承包方就曾出现虎头蛇尾难以持续发展的现象。

4 加强气象预警大喇叭维护工作的对策建议

4.1 加强装备技术保障工作的组织领导,建立和完善长效管理机制

把气象预警大喇叭维护管理工作纳入核心基础业务管理,加强对部门内部的考核管理,建立培训基地,使培训成为常态业务工作,同时加强对第三方社会化服务承接方的管理考核,建立长效管理考核培训机制。

在编制不增的情况下,要通过加强质量体制建设提高效率,可通过有关岗位调配、观测人员转型发展培养等方式加强维护管理技术队伍,为气象预报预警服务奠定坚实的数据基础。

4.2 加强经费管理,争取上级和地方财政资金支持和纳入财政预算

气象预警大喇叭主要根据防灾减灾服务需要建设,主要为地方府服务,应把气象预警大喇叭纳入政府防灾减灾体系管理,争取财政专项经费全额支持,把基本运行维护经费、电费补偿金或租金、社会化服务的维护人员经费纳入地方财政年度预算,保持稳定来源。建立长效运行维持资金投入机制,确保大喇叭稳定运行和可持续发展。

4.3 积极探索,结合实际推行社会化维护维护方式。

但随着气象事业的发展,气象服务在基础业务中越来越重要,直接关系到群众的切身利益,如果不解决气象预警大喇叭维护维修所需的大量人力和物力资源问题,势必会对气象部门的预报预警服务造成影响。

气象预警大喇叭维护工作必须结合实际探索推行政府购买服务、社会化服务的运行维方式。首先要考虑的就是经费问题。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充实维护力量,和外部优秀的专业化服务团队来承接业务,达到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的一种管理模式。

5 结语

随着我国农业等相关行业的迅速发展,对气象预报的准确性要求越来越高,气象工作在此推动下也有了非常大的进步,加强气象预警大喇叭的故障维修和日常维护工作,目的是降低事故的发生几率,保证气象工作的进一步推广,减少由于自然灾害带来的损失。

猜你喜欢
气象局喇叭社会化
企业退休人员移交社会化管理的探讨
社会化服务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牵手校外,坚持少先队社会化
喇叭盗窃案
英国
喇叭盗窃案
高校学生体育组织社会化及路径分析
英国气象局预测今年全球“热力不减”
你挚爱的喇叭Clothing已上线
同步阅读三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