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2018—2020年糖尿病住院患者中药注射剂的临床应用情况调查与分析

2021-11-23 06:06静,杨微,尹冬,鲁
中医药导报 2021年10期
关键词:瓜蒌皮住院部丹红

许 静,杨 微,尹 冬,鲁 茜

(1.徐州医科大学附属连云港医院,江苏 连云港 222000;2.盐城市中医院,江苏 盐城 224000;3.徐州医科大学,江苏 徐州 221000)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的非传染性代谢疾病,主要是由于胰岛素分泌缺陷或胰岛素抵抗,或两者兼有引起的机体内血糖升高,进而影响机体内各组织器官的功能。临床上糖尿病患者常伴有糖尿病并发症,如大血管、微血管及神经病变等,其中糖尿病大小血管病变是糖尿病患者致残和致死的关键原因[1-2]。单独采用口服降糖药或胰岛素治疗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有限[3]。随着中药制药技术的进步,中药注射剂数量及种类增多,在临床疾病治疗中的比重增加,中药注射剂在糖尿病并发症的治疗中起着重要作用,可明显改善糖尿病并发症的临床表现,降低糖尿病患者的致残率和致死率[4]。但随着中药注射剂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其不合理使用情况日益突出,不仅影响治疗效果,还可增加患者的经济负担[5]。黄丹雪等[6]的研究结果显示,2015—2017年某医院中药注射剂存在用药金额呈逐年上升趋势及不合理用药现象。因此,分析糖尿病患者用药尤其是中药注射剂的合理应用,对提高医疗质量具有积极意义。本研究选取2018年4月至2020年4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连云港医院本院住院部收治的糖尿病患者696例为研究对象,分析患者应用中药注射剂的合理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从徐州医科大学附属连云港医院医疗信息管理系统中收集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住院部收治的糖尿病患者中药注射剂的使用情况。其中2018年入院229例,2019年入院232例,2020年入院235例;男388例,女308例;年龄2.5~89(58.23±8.32)岁;住院原因:脑血管并发症76例,心血管并发症75例,血糖控制不良187例,感染70例,急性代谢紊乱27例,微血管并发症92例,其他169例。

1.2 方法 对医院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期间住院部糖尿病患者中药注射剂的使用进行调查分析,统计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期间住院的696例患者共4 029张处方,分析统计中药注射剂使用情况,包括功能类别、销售金额、注射剂类别、药品种数、药品销售金额、规格,以及处方中中药注射剂的使用疗程、适应症、溶媒选择等情况,并根据《新编药物学》[7](17版)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8](2015年版)计算用药频度(DDDs)、药品限定日费用(DDC)、排序比(B/A,B=销售全部排序,A=药品DDDs排序),评价药物使用频率、患者经济负担,以及费用与DDDs的同步性,分析其用药合理性。

2 结 果

2.1 2018—2020年医院住院部糖尿病患者使用中药注射剂情况2018—2020年医院住院部糖尿病患者中药注射剂处方量处于增长趋势,但各年份中药注射剂处方比例基本相近。(见表1)

表1 2018—2020年医院住院部糖尿病患者使用中药注射剂情况

2.2 各类中药注射剂的销售金额2018—2020年中药注射剂的销售总额处于下降趋势,销售金额前3位的中药注射剂有活血化瘀剂、清热解毒剂、补益剂,其中活血化瘀剂的销售额连续3年高于清热解毒剂、补益剂。(见表2)

表2 各类中药注射剂的销售金额

2.3 销售金额前6的中药注射剂2018—2020年中药注射剂排名前6的分别为瓜蒌皮、丹红、舒血宁、红花黄、川芎嗪、血栓通,其中注射用瓜蒌皮销售额与排名处于下降趋势,丹红销售额处于下降趋势,但排名有所上升;丹红与川芎嗪销售额排名均处于上升趋势;舒血宁、红花黄、血栓通销售额均处于下降趋势。(见表3)

表3 销售金额前6的中药注射剂

2.4 DDDs前6位中药注射剂2018—2020年DDDs前6位中药注射剂中,注射用川芎嗪的DDDs始终占据第1位,且处于上升趋势,瓜蒌皮、丹红、舒血宁、红花黄、血栓通的DDDs均处于下降趋势。(见表4)

表4 DDDs前6位中药注射剂

2.5 DDC前6位的中药注射剂 多数中药注射剂的DDC趋于稳定,排序未发生改变,其中丹红、瓜蒌皮、红花黄的DDC在100以上,血栓通在2019—2020年上升至100以上,其他均在100以下。丹红的B/A在2018、2019年为0.67,到2020年降至0.50;瓜蒌皮与血栓通的B/A3年均分别保持在0.50、1.00,红花黄2018的B/A为0.8,2019、2020年均为1.00;舒血宁的B/A在2018、2019年均为0.75,2020年上升至1.00;川芎嗪的的B/A在2018年为5.00,2019、2020年均为4.00。(见表5)

表5 DDC前6位的中药注射剂

2.6 糖尿病患者使用中药注射剂的不合理情况2018—2020年糖尿病患者中药注射剂使用不合理情况主要包括所选药物与患者适应证不符、重复用药溶媒选择不当及联合用药不合理等。(见表6)

表6 糖尿病患者使用中药注射剂的不合理情况

3 讨 论

随着我国老龄化进程的加快,糖尿病的发病率呈逐年升高趋势,在治疗上常采用口服降糖药、胰岛素控制患者的血糖,但对于糖尿病史长、自控能力差以血糖水平控制差的患者,往往伴有不同程度的神经、血管病变的并发症[9-10]。此外,有部分患者常合并有其他心血管、脑血管疾病,仅依靠西药控制血糖的治疗效果有限,临床医生往往会连用中药注射剂改善患者其他临床症状,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11]。由于中药注射剂成分较为复杂多样,涉及多种适应症,易出现所选中药注射剂适应症不适宜的情况[12]。因此,本研究调查住院部糖尿病患者中药注射剂的用药情况,以促进糖尿病患者中药注射剂的合理使用,提高合理用药及用药安全性。

中医认为糖尿病属于“消渴症”,其病机较为复杂,总结来说“阴虚燥热”,气虚导致虚邪滞留体内,从而出现痰浊阻滞或血瘀;燥热是其中医病机的核心,脾胃燥热偏盛,导致肺燥胃热肾虚,患者临床表现为“三多”之症[13-14]。消渴病日久,易发生阴损及阳,甚至是阴阳俱虚以及血脉瘀滞。在治疗上以活血化瘀、清热解毒及益气健脾为主要方式[15],临床上常联用以上类型的中药注射剂治疗糖尿病。中药注射剂既保留了中医特色,又做到起效快等特点,在治疗糖尿病的过程中通过整体调节患者的身体状况,起到预防和治疗糖尿病并发症的作用。本研究中所涉及的活血化瘀类中药注射剂在心脑血管疾病的救治中起到重要作用,对糖尿病所引起的血管、神经等并发症具有特殊疗效[16]。但中药注射成分较为复杂,合理应用要求高,因此,需要加强对中药注射剂的管理工作,以促进合理用药。本研究结果显示本院2018—2020年本院住院部糖尿病患者中药注射剂处方量处于增长趋势,但各年份中药注射剂处方比例比较无明显差异,且中药注射剂的销售总额处于下降趋势,这与本院的诊疗特色及就诊人数上升密切相关。本研究中活血化瘀类销售金额最多,推测可能与近年来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发及患者血管、神经病变有关。本研究中多数中药注射剂的销售额、DDDs呈逐年下降趋势,其原因与本院加强对中药注射剂的管理有关。但川芎嗪的销售额与DDDs呈逐年上升趋势可能与心血管疾病的高发、就诊人数的增加及药物的价格低廉相关。

此外,本研究中多数中药注射剂的DDC趋于稳定,但丹红、瓜蒌皮、红花黄的DDC在100以上,血栓通在2019—2020年上升至100以上提示上述药品可能给患者的经济负担带来压力,建议减少其药物的使用频率,或选用价格较为合理的替代药物。同时多数中药注射剂的B/A在应用过程中逐渐趋于1.00,但瓜蒌皮的B/A一直保持在0.5,丹红在2020年降至0.50,川芎嗪的B/A在2018年为5.00,2019、2020年均为4.00,有所下降,提示瓜蒌皮、丹红的药品价格过高,销售额与使用频率同步性差,不易被患者接受,川芎嗪的药品价格较低,且疗效确切,易于被患者接受,所以销售额与使用频率升高。在本次的研究中发现2018—2020年糖尿病患者中药注射剂使用不合理情况主要包括所选药物与患者适应证不符、重复用药溶媒选择不当及联合用药不合理等。提示本院需要进一步加强中药注射剂的管理与应用,以促进临床合理用药的进一步提高。

综上所述,2018—2020年本院住院部糖尿病患者中药注射剂使用率逐渐下降,合理使用率得到明显提高,但仍存在不合理使用的情况,需要进一步加强中药注射剂的管理与应用。

猜你喜欢
瓜蒌皮住院部丹红
The Study of Molecular Mechanisms of Xuanbai Chengqi Decoction(宣白承气汤) in the Treatment of Coronavirus Disease 2019 Based on Network Pharmacology and Molecular Docking Method
瓜蒌皮提取物对缺氧/复氧损伤H9c2心肌细胞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基于我院2012-2015年住院部中成药使用情况探讨临床合理用药
清热化痰的瓜蒌皮
活性导向分离瓜蒌皮中具有抗血管紧张素转化酶作用的成分
住院部
项目管理在住院部整体搬迁中的应用
42例丹红注射液不良反应/事件报告分析
住院部不合格标本原因分析及改进措施
丹红注射液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并发脑梗死52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