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荡“知产”活水

2021-11-23 02:51毛振华
中国名牌 2021年11期
关键词:专利知识产权融资

毛振华

记者调查发现,越来越多的企业已经意识到知识产权的潜在及现实价值,通过持续创新,发力核心竞争力建设,为品牌赋能;同时,通过产权质押融资、知识产权证券化等丰富的手段变现,为企业持续做大做强提供不竭的动力。

为品牌建设持续赋能

知识产权对一家企业究竟有多重要?华为的表现就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华为今年发布的《创新和知识产权白皮书2020》透露出了一些端倪。

白皮书指出,截至2020年底,华为在全球共持有有效授权专利4万余族(超10万件),90%以上专利为发明专利。华为知识产权部部长丁建新透露,华为公司预计2019年到2021年知识产权收入在12亿到13亿美元之间。

不只是华为,越来越多的企业已经深刻地认识到,知识产权是改变企业命运的法宝。自2000年以来,海信开始涉足人工智能技术,在数字多媒体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下设人工智能研究所,专注人工智能领域前沿技术研发,培育知识产权专利。

在第五届世界智能大会现场,海信网络科技副总裁孙永良将人工智能家庭的“黑科技”应用娓娓道来,在强大算力支撑下,海信充满智慧与想象的“家庭大脑”才能从场景到情景,勾勒出新一代人工智能家庭酷炫又温情的模样。

在国家知识产权局知识产权发展研究中心今年10月发布的《2020年中国知识产权发展状况评价报告》中,有两组数字值得关注:全国知识产权创造指数从2010年的基期值100增至2020年的296.5,年均增速达到11.5%,这意味着知识产权创造产出快速增长,创造质量和效率均得到稳步提升;全国知识产权运用指数从2010年的基期值100增至2020年的267.4,年均增速达到10.3%,这代表知识产权运用规模逐步加大、运用效益大幅提升,企业无疑是实实在在的受益者。

在业内人士看来,专利权益本身具有独占特征,随着价格、质量、服务这三种传统竞争手段趋于同质化,知识产权作为独特的核心竞争优势,其助推企业发展的作用非常明显。华东政法大学知识产权学院副院长丛立先认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当下,国际贸易往来广泛开展,知识产权已成为国家间经济、文化等竞争的工具,是国家软实力和硬实力的综合体现。

多渠道转化助企业成长提速

如何将“知产”转化为“资产”?这是不少手握知识产权的企业最为关心的话题。近年来,知识产权保护的理念深入人心,它不再是“镜中花”和“水中月”,能够直接在日常经济活动中转化为财富,迸发出生命力,为企业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能。位于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简称天津开发区)的几家企业成长的经历就颇具代表性。

2009年,国家知识產权局在全国启动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试点,为破解科技企业融资难题,促进知识产权的市场转化和金融服务创新提供了可能。位于天津开发区的天津博纳艾杰尔科技有限公司承担了“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高性能色谱分离材料和色谱柱的研制。该公司凭借这一核心技术,获得了大连银行1000万元的授信额度。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研究表明,无形资本对制成品价值的贡献可能是有形资本的两倍,专利、商标、外观设计和版权等知识产权有助于公司将其无形资产货币化。例如,专利的授予可帮助初创企业的销售提高51%,或使其最终上市的可能性翻倍。这在康希诺得到验证。

今年4月,康希诺在位于天津开发区的工厂宣布,其新冠疫苗三期生产基地产品正式下线。由康希诺与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生物工程研究所合作研发的重组新型冠状病毒疫苗(5型腺病毒载体)克威莎,是国内获批上市唯一采用单针免疫的新冠疫苗,它的诞生凝结了康希诺持续十余年的无形技术积累。

康希诺初创团队2009年来到天津开发区。十年弹指一挥间,康希诺建立了针对13个疾病领域的16种创新疫苗产品的研发管线,涵盖了对新冠肺炎、埃博拉出血热、结核病、脑膜炎等一系列疾病的预防。企业还拥有多项疫苗核心知识产权及专有技术。“创新研发积累的知识产权,成为康希诺能够在全球新冠疫苗研发这场竞技赛中跑在前列的关键支撑。”康希诺董事长宇学峰说。

数据最能说明知识产权充当资产的价值。2021年上半年,全国专利商标质押融资金额达1074亿元,同比增长25.9%;质押项目数6195个,同比增长32.4%。在“十三五”期间,全国专利商标质押融资金额年均增长19%,2020年达到2180亿元,惠及企业上万家。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正在成为创新型企业获取发展资金的重要途径。

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快速发展背后,是国家适时有力的政策推动。国务院《关于促进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支持金融机构在国家高新区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中也提出,鼓励金融机构发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以知识产权证券化产品为代表相关金融服务不断完善,更让创新型企业迎来发展的海阔天空。

充分释放经济价值任重道远

知识就是财富,企业知识产权蕴含无穷的潜力与魅力。不过,如何充分释放这种潜力,使之转化为实实在在的资产,相关各方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以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为例,要顺利实现“知产”变“资产”,需要充分考虑到前后两端价值的实现。前端是指专利价值的評估,其市场价值究竟几何,就整个社会而言,评估机构的数量和权威性有待进一步提升,这关系到贷款额度的确定等诸多细节;后端是指专利的流通及处置,一旦贷款出现风险,银行就能采取措施尽快将专利变现,对冲经营风险。

在化解知识产权融资风险方面,北京中关村的做法值得借鉴。不久前,北京知识产权运营管理有限公司与天津滨海高新区管委会共建的京津知识产权质押贷款风险处置资金池正式启动,政府与市场实行风险共担,进一步解决小微企业知识产权融资难题。

中关村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采取了“知识产权运营机构与担保机构主导、商业银行配合、政府风险处置资金池支持”的模式。作为该资金池保障体制的首单贷款,天津滨海高新区的天津朗誉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在风险处置资金池帮助下,质押了6件核心专利,获得了300万元的银行贷款,及时缓解了企业资金压力。

“当前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规模还偏小。高新区等产业园区创新型企业集中,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需求更为迫切。”国家知识产权局知识产权运用促进司司长雷筱云说。为此,国家知识产权局联合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了《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入园惠企行动方案(2021-2023年)》,力争通过三年时间,实现100个以上产业园区的质押项目数和融资金额年度增长20%以上。

要充分释放知识产权的价值,全面加强保护工作,打击肆意侵权行为是关键。“如果知识产权被窃取,那么专利价值就可能受损,企业经营和发展可能遭受严重挫折,贷款也会出现风险。因此,不断完善全社会保护知识产权的良好生态,是防范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风险的重要一环。”中国社科院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曾刚指出。

在不久前举办的“2021年品牌强国论坛”上,新能源汽车出行平台曹操出行荣登“2021中国创新品牌500强”榜单。曹操出行相关负责人庞博表示,背靠注重在专利领域积累的吉利汽车,曹操出行在发展实践中深刻体会到,只有专利权得到更好保护,专利价值才能得到充分凸显,从而更好地激发创新活力,助力企业走得更远、更稳健。

曹操出行是国内首个建立新能源出行服务标准、引领低碳出行潮流的新能源专车智慧出行服务平台。第三方数据机构极光发布的《2021年Q3移动互联网行业数据研究报告》显示,到三季度末,曹操出行月活跃用户数达到1101.5万,同比增长率高达62.5%,在腰部网约车平台中位列第一。差异化的新能源汽车和品质专车服务成为曹操出行的显著标签。

作为未来几年我国知识产权工作的行动指南,新近出台的《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纲要(2021-2035年)》明确,到2025年,要实现知识产权保护更加严格,社会满意度达到并保持较高水平;到2035年,知识产权制度系统完备,全社会知识产权文化自觉基本形成。

知识产权保护是一项长期工作,不能一蹴而就。专家建议,接下来仍需提高知识产权保护的法治化水平,加快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增强法律之间的一致性。对群众反映强烈、社会舆论关注、侵权假冒多发的重点领域和区域,加大行政执法力度。同时,强化知识产权全链条保护,从审查授权、行政执法、司法保护、仲裁调解、行业自律、公民诚信等环节完善保护体系,增强全社会尊重和保护知识产权的意识。统筹推进知识产权领域国际合作和竞争。

只有多方并肩协力,才能真正使得知识产权不再“养在深闺人未识”,而是能大放异彩,切实服务企业发展、造福社会。

猜你喜欢
专利知识产权融资
专利
融资
融资
发明与专利
7月重要融资事件
重庆五大举措打造知识产权强市
关于知识产权损害赔偿的几点思考
5月重要融资事件
知识产权
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