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火线入党记忆
——“中国蓝盔”跟着党旗去战斗

2021-11-24 01:27廖平川
民族大家庭 2021年3期
关键词:任务区刚果维和

文/廖平川

题记:2014年12月至2015年10月,笔者有幸以一名战斗员兼《人民军队报》特约记者的身份参加了中国第18批赴刚果(金)维和行动,并在维和期间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

我骄傲,我代表中国

“尊敬的各位维和官兵大家辛苦了,请大家调整好座椅并系好安全带,经过18小时的长途飞行,我们的飞机即将降落在布隆迪首都机场布琼布拉。”随着广播中空姐甜美的播报声,机舱中传来了一阵官兵们的欢呼。2014年12月19日,非洲东部时间上午10时30分,南航波音737国防部包机载着中国第18批赴刚果(金)维和部队的218名官兵在飞行12000多公里后平稳降落在了布隆迪首都布琼布拉国际机场。

这个时节祖国还是白雪皑皑的冰封季节,而非洲大陆已进入骄阳似火的炎热旱季,我们整理好行囊依次走出客机,刺眼的骄阳炙烤着大地,我们来不及抚去满脸的倦容,便下机列队接受中国驻布隆迪大使的慰问接见。

20分钟后,我们坐上了“联刚稳定团”派来的大巴车,上车后巴基斯坦武装护卫告诉我们,到达我们的任务区还需穿越布隆迪和卢旺达两个弹丸小国全境才能到达刚果(金)东部城市布卡武,全程还需十几个小时。兴奋的心情随着窗外逐渐荒凉的景象慢慢冷却,汽车颠簸行驶在广袤的非洲草原,周围人口稀疏,窗外偶尔出现的长颈鹿和雄狮告诉我们这里还有生机。经过的几个头顶大串香蕉的黑人,对着我们的右臂上鲜艳的五星红旗伸出了大拇指,高喊着“China,very good”“Give me cookies(给我饼干)”。临时停车时,一群黑人小孩围了上来,伸出了他们骨瘦如柴的双手,他们衣不蔽体,一双双大眼睛充满了对和平的渴望,想想国内同龄的孩子,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成长是多么的幸福。

看着头顶的蓝盔和右臂上鲜艳的五星红旗,一种自豪之情油然而生,我们是中国的代表队,人民军队的代表队,我们有责任肩负起维护世界和平的责任担当。

我骄傲,因为我代表中国。

我奉献,彰显大国担当

经过十个小时的颠簸后,我们于傍晚时分抵达任务区——“中国半岛”。我们的营区依山傍水,被基伍湖三面包围,故被命名为“中国半岛”,在如今新出版的刚果民主共和国地图上“中国半岛”已然成为固定的地名,成为了一张代表中国的闪亮名片,我们担负的任务是完成任务区刚东地区的扫(排)雷工作,修建原始森林中“费姿——米拉布维”维和部队的安全巡逻道路以及配合政府军对反政府武装的围剿。

我们和乌拉圭江河连部署在一起,初到异国他乡面对多元文化的冲击,我们时刻提醒着自己要保持人民军队的本色不变质,为祖国为人民争得荣誉。

刚果(金)政局动荡不安,武装贩毒、持械绑架和谋杀时有发生。这里丛林密布,一年四季蚊虫不断,毒蛇和各种野兽常常出现,疟疾的传播也威胁着在这里生存的人们。在附近工作的坦桑尼亚和巴基斯坦维和部队,就有两名队员因为患疟而丧生。此外,死亡率极高的埃博拉病毒也曾在刚果(金)肆虐,夺去了无数人的生命。

刚到任务区不到一个月,刚果(金)面临总统大选和非动议修宪,引发了当地社会局势的强烈动荡,游行示威、枪击抢劫时有发生。为此,刚果(金)全国实行禁网,电话通不了、网络连不上,我们基本中断了和国内亲人的联系,到这里的20天后我才发出第一条给父母报平安的微信。

面对困难,我没有退缩;面对战乱,我没有恐惧;出征前亲人的嘱托仍然时刻回响在耳旁,因为我们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代表,我们代表着祖国和人民,誓将青春和热血挥洒在这片贫瘠的土地上。

我奉献,彰显大国担当。

我自豪,我在火线入党

总有一些回忆,总有一些声音,伴随时空过往,在我们心中留下感动的痕迹,且久久不曾消失。或许不是伟岸的身影,或许不是豪言壮语,但总能在回首之间,深深地撞击我们的心灵——“爱国”“信仰”“选择”“奋斗”“最美”“担当”。

刚到达任务区,联合国“联刚稳定团”司令科鲁兹中将说,这个地方可以净化你们的心灵。是啊,在这里总能看见小孩光着脚丫跑在石子上,细长的小腿上布满伤痕;总能看见成片的垃圾,漫天的尘土和基伍湖中的赤身裸体;总能看见最黑的皮肤,迷茫的眼神和让人绝望的日光;你还总能看见几个孩子在那片浑浊不堪的臭水坑里扎猛子,尖叫嬉戏,不亦乐乎。看天光云影,观日出日落,听鸟兽啼鸣,沐畅快天风,如果仅仅感受这些,你怎么也想象不到这非洲美景背后隐藏的是战争、贫穷和疾病。

面对如此复杂的环境,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维和期间,在急难险重任务面前总能看到党员的身影,特别是各项重大任务都是由“党员突击队”完成。看到这些,更加坚定了我加入党组织的信念,这些冲锋的身影深深影响着非党员同志,大家都自觉向党员看齐,积极主动向党组织靠拢,最终我们6名同志脱颖而出,光荣成为党的一员。每个人都在各自岗位上干出了一番成绩,比如来凤籍战友韩文祥同志,他是卡莱亥分遣队的压路机操作手,凭借娴熟的技能和吃苦耐劳的精神,尽管顶着高温酷暑作业,他压过的路依然像熨斗烫过的布一样平整,战友们都亲切地叫他“筑路熨斗”。南基伍旅巴基斯坦籍指挥官默罕默德准将说,走在中国工兵修筑过的路段就像上了高速公路,完全没有其他路段的颠簸感,可以说是一种享受。

“身处维和战场,党员立身为旗。”我在日记本上这样写道,加入中国共产党一直都是自己的梦想,能够在维和战场火线入党更是组织对自己最大的信任,自己一定再接再厉,接受更大的考验。

“脑子里永远有任务,眼睛里永远有敌人,肩膀上永远有责任,胸膛里永远有激情。作为党员,你准备好了吗?”面对入党介绍人艾正文的提问,我再一次庄严举起右手,态度坚决,语调铿锵地说:“请祖国放心,请人民放心,我坚决完成任务,扬我国威,壮我军威。”

入党,是每个革命军人最为迫切的愿望,当我面对鲜红的党旗,尤其是站在远离祖国母亲的非洲大陆大声地庄严地向党宣誓:“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那一刻的心潮澎湃一辈子都不会忘记,那一刻许下的誓言庄严而神圣,宣誓的每一句话,既是党对党员的郑重要求,也是党员向党作出的庄严承诺,表示自愿承担相应的政治责任、组织责任和道义责任等,即可以理解为初心。

“中国蓝盔”在海外的生存条件恶劣,疾病、暴乱、战火围绕着我们。面对着身在和平环境的同龄人无法想象的困难,我们没有退缩,更多年轻的“中国蓝盔”迎向艰险,且行且歌。凭借对党忠诚的坚定信念,坚守着岗位,诠释着“中国军魂”。

我们身着军装,头顶蓝盔,走出国门,在异国他乡忠诚履行使命,这是我们给众人的印象。但是铁骨亦有柔情,维和路上我们不因热血追梦而忽视眼下的美好,也不因追求享受而拒绝探索前行。心有猛虎,细嗅蔷薇,享受生活之美,笑对历练之痛,我愿平衡二者,好好工作。

古人说:“不忘初心,方得始终。”这就要求我们,要想做一名合格党员,就始终不能忘了入党那一刻的誓言,老老实实、毫不走样地照着誓词中要求的去做。如今,我已脱下军装,转业到地方工作,成为了一名民族宗教领域的工作人员,不论身份如何改变,不论岗位如何轮换,也不论环境如何变化,我始终不忘火线入党时的铮铮誓言,不忘初心,永远跟党走。

我自豪,因为我曾经是一名中国维和军人。

猜你喜欢
任务区刚果维和
寻味利比里亚任务区
向维和英雄致敬
联合国维和任务区 公车管理系统
联合国恩德培基地
海外维和
刚果(金)因费用高推迟大选
联合国维和行动与中国维和部队
海地大地震重创维和总部
刚果(利)人民的革命武装斗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