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人与月亮

2021-11-24 03:02黄思慧
小学生学习指导(高年级) 2021年11期
关键词:思乡文人李白

◎黄思慧

《月是故乡明》(五年级下册第4课)是季羡林的一篇抒情散文,作者以“月”为线索,回忆了在故乡的童年生活,抒发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同学们只要留心就会发现,在浩如烟海的古诗词中,月亮被众多诗人反复吟咏,成为一个有趣的文学现象。据说有人统计过,唐代大诗人李白所作的1059首诗中,有341首提到月,也就是说,李白每写三首诗,笔触就要融入月的意象。可见李白对月亮的喜爱程度。

世间万物,文人为什么特别钟爱月亮呢?也许因为月亮给人的感觉十分亲切,像温柔的女性,可以当作倾吐心事的对象;也许因为月亮是轮回的,圆缺有期,暗含着某种命运的启示;也许因为月亮是永恒的,饱经沧桑,是历史的见证;也许因为月亮晚上最清晰,夜深人静,但人的思绪却会更加活跃……总之,月亮在古今文人心目中永远是挥之不去的一个意象。

下面我们来品读两首以月亮为意象的脍炙人口的古诗。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唐·李 白《静夜思》)

诗歌以明白如话的语言描绘出明静醉人的秋夜的意境,不追求想象的新颖奇特,也不注重词语的雕琢与华丽,而以清新朴素的笔触,抒写了丰富饱满的内容。那么逼真,那么动人,百读不厌,难怪有人赞它是“妙绝古今”。李白的这首以月为意象的思乡之作,被称为“千古思乡第一诗”,感动了古今无数漂泊他乡的游子。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唐·王昌龄《出塞》)

首句“秦时明月汉时关”七个字,展现出一幅壮阔的图画:一轮明月,照耀着边疆关塞,渲染出孤寂、苍凉的气氛,勾勒出一幅“月临关塞图”。诗歌并没有对边塞风光进行细致的描绘,只是选取了戍边生活中的一个典型画面来揭示战士的内心世界。诗歌以月开篇,融情入景,借景抒情,洋溢着诗人强烈的爱国激情。

此外,古人通过月亮的意象还有表达以下感情的:

1.寄托对亲朋的思念。如: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唐·张九龄《望月怀远》)

(宋·苏轼《水调歌头》)

2.表现时光易逝,怀古伤今。如: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唐·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唐·刘禹锡《石头城》)

(宋·苏轼《念奴娇》)

3.表现自身的孤单冷清。如: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唐·李白《月下独酌》)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唐·张继《枫桥夜泊》)

4.表现欢欣的心情和美好的年华。如:

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

(宋·苏轼《春宵》)

猜你喜欢
思乡文人李白
昭君思乡
思乡
邱雁芳 石间文人气
文人吃蛙
纸上的李白(三)
思乡与蛋白酶
纸上的李白(二)
纸上的李白(一)
本期主题:思乡
倒下的那一刻